疾病百科 > 视盘小凹症状及发病原因 视盘小凹如何预防

视盘小凹症状及发病原因 视盘小凹如何预防

2020-03-28 08:20阅读(61)

视盘小凹(opticpit)为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病,是神经外胚叶的发育缺陷所致。视盘小凹是视盘上深色的凹陷。多发生在视盘的颞侧或颞下方,与视网膜下腔相通。||

1
视盘小凹(opticpit)为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病,是神经外胚叶的发育缺陷所致。视盘小凹是视盘上深色的凹陷。多发生在视盘的颞侧或颞下方,与视网膜下腔相通。

2

流行病学

各研究之间的结果差异较大,近来的研究发现每10000只眼中约有1只眼会患有视盘小凹,男女患病比例相近,约10%~15%是双眼患病。大多数视盘小凹都无遗传性,少数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报道描述了一个家系,其中有几位家庭成员患有小的虹膜缺损,一些成员合并有视盘小凹,这为视盘小凹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约70%的小凹在视盘颞侧,大约20%位于视盘中心,其余见于视盘下方、上方或鼻侧。视盘小凹可伴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这可以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年轻的成年人,也有报道见于6岁以及90岁以上者。在Brown等人的报道中,视盘小凹的颜色各异,从黄色到黑色都可见到,但大多数呈灰色。其大小可以从微小到很大,甚至占据大部分视盘表面。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视盘小凹是一种视盘发育不全。在胚胎期,发生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视盘形成之前。实际上是一种筛板发育缺陷,此处的筛板被发育不良的视网膜组织取代。目前造成视盘小凹的确切病因不详。

5

症状

多单眼发病,视力正常,合并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时则视力下降。眼底表现:视盘有一圆形或多角形陷井样凹陷,深度可达25D,多为5D左右,凹陷常被灰白纤维胶质膜覆盖,多见于视盘颞侧或颞下方。小凹可与黄斑部视网膜下腔相通,约25%~75%的患者于20~40岁左右发生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盘状脱离,患者常因此而就诊。

6

并发症

视盘小凹常伴有视神经或视盘旁视网膜异常,如大视盘、大视盘下方缺损以及视网膜缺损。此外,视盘小凹常伴有玻璃体后脱离、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眼底表现及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获得性小凹(假性小凹)

有时见于低眼压性青光眼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合并有视盘边缘的火焰状出血。

2、青光眼视盘凹陷

青光眼性的常能在视盘凹陷的底部观察到筛板。

3、其他

需要与视神经发育不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等相鉴别。

10

治疗

1、孤立的视盘小凹

无需治疗。

2、视盘小凹合并黄斑浆液性脱离

脱离超过3个月液体不吸收且影响视力者,可用激光光凝封闭小窝与视网膜下的通道。

11

日常护理

按医嘱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合理膳食、忌烟酒。规律作息,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勿用眼过度,避免眼部感染;室内多通风换气,保持温度适宜;避免着凉,预防感冒。按医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