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隐翅虫皮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隐翅虫皮炎如何预防

隐翅虫皮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隐翅虫皮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07:40阅读(72)

隐翅虫皮炎(paederusdermatitis)是人体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而引起的急性皮炎,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以皮损部位出现疼痛灼痒、

1
隐翅虫皮炎(paederusdermatitis)是人体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而引起的急性皮炎,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以皮损部位出现疼痛灼痒、片状水肿性红斑或小脓疱为主要表现。

2

流行病学

遍及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福建、浙江、贵州、重庆、黑龙江、安徽、四川、广东、陕西、上海、新疆、广西、江苏、山东、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和海南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该病散发或暴发的报道。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隐翅虫是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多食亚目的隐翅虫大类,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鞘翅极短,因其翅藏匿于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觉而得名,其中毒隐翅虫有致病作用。隐翅虫常栖息于草木或石下,昼伏夜出,在灯下飞行,以8~9月间活动最甚。隐翅虫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pH1~2,也有人测定pH为5~6,这可能与毒虫的种类不同有关。该虫腹部的末端有肛门,能分泌毒液,爬行时尾部向上翘起,末端常有一个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该虫分泌的毒素。当夏秋季节皮肤裸露,该虫夜晚飞进房间落在皮肤上叮咬皮肤后,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毒素,引起皮炎。但多数虫体在皮肤上爬行并不放出毒液。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毒液沾染皮肤而引起皮肤的损害。

5

症状

皮疹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颈、胸、背、上肢、下肢等。各年龄及性别均可受侵,当毒虫开始侵犯皮肤时,有爬行感或异物感,用手搔抓或压死毒虫,由于毒液的刺激,2~4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点状、条索状红肿,瘙痒,逐渐有灼热疼痛感,继之皮肤上可出现水疱,多为透明的薄壁疱,有的发展为脓疱或灰黑色坏死,常因搔抓引起糜烂面。若侵犯眼睑时致眼睑红肿。病程一般1~2周,以后干燥脱痂而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皮损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毒虫的种类、数目和机体的反应状态,轻者仅为点状或条索状红斑,严重者可出现大面积的糜烂面或浅层的皮肤坏死。亦可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则使病情加重。

6

并发症

炎症较著患者,常伴头痛、头昏及发烧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在夏秋季节,晨起发现身体暴露部位出现的条索状、点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或脓疱,伴有瘙痒和灼痛感,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该病常在集体单位中有多人同时出现或造成小范围的流行,一般诊断不难。

9

鉴别诊断

本病与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虫咬皮炎等鉴别。发生在眼睑结膜、鼻黏膜的损害要和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鼻前庭炎相鉴别。

1、接触性皮炎

通常有接触史,多为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可出现大疱。

2、湿疹

湿疹损害界限不清,皮疹多形性、对称性,通常不呈条索状分布。自觉症状以瘙痒为主。

3、脓疱疮

多发生在儿童,为大的脓疱、脓痂,不形成条索状损害。

10

治疗

1、全身治疗

(1)全身症状重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等。

(2)皮损广泛者可使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3)有明显感染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

以杀虫、收敛、干燥和消炎为原则。

(1)发现后尽早使用肥皂水洗净,然后按医嘱外用软膏等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2)若红肿明显或有糜烂者,可使用1%明矾液、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液、5%碳酸氢钠液、10%氨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湿敷,后涂炉甘石洗剂。

(3)若有脓疱者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

11

日常护理

1、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肿胀等应正确指导其使用外用药物,勿用热水肥皂烫洗皮肤,修剪指甲,勿搔抓,口服抗组胺药物。

2、破溃、糜烂、渗液明显者可给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3、可进行中药离子喷雾、氦氖激光照射等物理治疗。

4、有全身过敏症状时,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12

防治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消除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消灭隐翅虫的孳生地。安装纱窗门或挂蚊帐防止毒虫的侵入。睡眠时要熄灭室内的灯光。如发现皮肤上落有虫体,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击,应将虫体拨落在地上用脚踏死。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