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症状及发病原因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如何预防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症状及发病原因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如何预防

2020-03-28 07:20阅读(61)

静脉性血管瘤(orbitalvenousangioma)在多数专著中较少提及,国外有称之为静脉异常。临床非常多见,超声显示病变呈多腔性,间隔较多,内回声较少,可见静脉石及

1
静脉性血管瘤(orbitalvenousangioma)在多数专著中较少提及,国外有称之为静脉异常。临床非常多见,超声显示病变呈多腔性,间隔较多,内回声较少,可见静脉石及声影。此肿瘤在我国多见,常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也可见于成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身体其他部位也有类似病变如口腔、面颊部等。年龄较轻的患者还可合并淋巴管瘤。

2

流行病学

在有人诊治的眼眶肿瘤2449例中占239例(9.8%),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眶内肿瘤。有一定性别倾向,女多于男;两侧眼眶发病率几乎相等。多单发于眼眶。本肿瘤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所见均有其独特性。多发生于幼年至青年时期,临床表现为一侧性眼球突出,低头时突出加重及眶内反复出血。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静脉性血管瘤病因不明。因多发生于儿童时期,肿瘤内成分比较复杂,除静脉之外,也常伴有毛细血管,纤维组织丰富,有学者认为是由毛细血管瘤发展而来,即大部分患者的毛细血管瘤在人体生长过程中自发消退。约有25%患者虽然纤维增生较多,毛细血管瘤退化不全,而发展为较大的静脉,形成血管纤维组织团块。但此血管瘤常为多发,多见于眼睑、头颈部及口腔黏膜下,有病例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即发现肿瘤,因而可能是胎生后期或出生后血管异常增生所形成的错构瘤。

5

症状

临床表现为单侧进行性眼球突出,眼球移位,一般无明显体位性。当病变侵及结膜时可见结膜下紫色血管团。晚期因病变不断增长,可致眼球突出明显,睑裂增大,视力下降或丧失。

6

并发症

身体其他部位的皮下或黏膜下也可发现类同病变,如口腔的颊黏膜下或硬腭黏膜下、颊部深层和额颞部等。病变呈丛状静脉性肿物或粗大迂曲扩张的静脉腔。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为单侧进行性眼球突出,眼球移位,一般无明显体位性。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淋巴管瘤

临床和超声上与淋巴管瘤类似。有时病变突然出血,可能引起眼球突出加重,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部分病变因有轻度体位性,在临床和影像学上和静脉曲张不易区别。

2、横纹肌肉瘤与炎性假瘤

眶内静脉性血管瘤有时发展较快,特别当肿瘤内出血时,眼球突出可突然增加,应与发生于儿童时期的横纹肌肉瘤与炎性假瘤相鉴别,此二者B超检查均为低回声性,内部缺乏管腔状无回声区。多普勒超声均显示丰富的彩色血流和动脉性频谱。而静脉性血管瘤可见管状无回声区,且可压迫闭锁,无或少有彩色血流,为静脉性频谱。

3、眼眶静脉曲张

患者可做增加静脉回流压力的试验(valsalva试验、颈静脉加压试验或让患者取低头体位),眼眶静脉曲张患者试验时病变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变。眼眶静脉性血管瘤患者试验时出现以下改变:①浅部病变范围增大、隆起度增加、病变血管迂曲扩张程度更为明显;②深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度增加,多见眼球突出加重,部分患者病程久、眶内脂肪等软组织受压萎缩,患者眼球凹陷,此时加压后患者眼球由凹陷变为突出状态。眼眶静脉曲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和自发出血,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则极少发生自发出血。

10

治疗

(一)治疗

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即将硬化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部位、大小、与视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适当的组合方式、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治疗。一般而言,先用硬化或激光治疗降低血流、缩小病变体积,再用手术部分或完全切除病灶。应用眼眶手术导航系统引导进行眶内病变的硬化或激光,可积极提高治疗的精度和安全性。自发出血造成视力急剧下降时多需急诊手术治疗。

(二)预后

无出血时视力预后良好。及时摘除肿瘤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1

日常护理

患者平时尽量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饮食方面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饮酒、不熬夜等。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