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胃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胃炎如何预防

胃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胃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07:01阅读(60)

胃炎(gastritis)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系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的胃炎。胃炎的发生常与应激、感染、药物、免疫、理化

1
胃炎(gastritis)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系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的胃炎。胃炎的发生常与应激、感染、药物、免疫、理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表现为中上腹疼痛、腹胀、暖气、恶心、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

2

流行病学

胃炎中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其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常由理化因素及病原生物感染引起,常可分为急性刺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病理上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3、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由不同病因引起,种类很多,但临床较少见。如慢性肥厚性胃炎、化学性胃炎、疣状胃炎、克罗恩病等。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胃炎常有明确的病因,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1、急性胃炎

(1)应激: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精神紧张等可使胃黏膜和血管。

(2)药物:常见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特别是阿司匹林(最经典的NSAIDs之一)等非特异性环氧合酶(COX)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生长时常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细胞毒作用,导致严重的黏膜损伤,且合并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概率增加;此外,口服铁剂、氯化钾也可致胃黏膜糜烂。

(3)酒精:乙醇具有的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及黏膜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多不明显。

(4)创伤和物理因素:大剂量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

2、慢性胃炎

除与上述急性胃炎相同的病因之外,慢性胃炎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避免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同时被机体的免疫机能清除。

(2)十二指肠-胃反流:长期十二指肠-胃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3)自身免疫:胃体萎缩为主的慢性胃炎发生在自身免疫基础上,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PCA),伴有恶性贫血者还能檢出内因子抗体(IFA)。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胃体腺壁细胞总数减少、泌酸腺萎缩、胃酸分泌降低,可使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恶性贫血。

(4)年龄:慢性胃炎的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3、特殊类型的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由不同病因引起,种类很多,但临床上较少见。较为罕见的胃炎,病因尚不明了。临床上有明确病因的如下:

(1)腐蚀性胃炎:吞服强酸、强碱、砷、磷、氯化汞等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炎症。

(2)感染性胃炎:葡萄球菌、α-溶血链球菌或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胃化脓性炎症,巨细胞病毒病毒感染也可引起胃部炎症。

5

症状

胃炎类型不同,所对应的临床症状也会有所差异:

1、急性胃炎

多数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常有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重症可有呕血、黑粪、脱水、酸中毒或休克;NSAIDs/阿司匹林所致者多数无症状或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少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轻微上腹不适或隐痛。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并且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食欲缺乏、嗳气、泛酸、恶心等。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3、特殊类型的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种类较多,症状不一,在此我们介绍临床上相对来说较为常见的几种:

(1)腐蚀性胃炎:吞服腐蚀剂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中上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吞咽疼痛、咽下困难、频繁的恶心呕吐。患者可发生虚脱或休克,严重病例可出现食管或胃穿孔的症状。唇、口腔及咽喉黏膜与腐蚀剂接触后,可产生颜色不同的灼痂。如与硫酸接触后呈黑色痴,盐酸结灰棕色痴,硝酸结深黄色痂,醋酸或草酸结白色痂,强碱使黏膜透明水肿。因此,应特别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色泽变化,以助于各种腐蚀剂中毒的鉴别。

(2)感染化脓性胃炎:本病起病突然且凶险,以全身败血症和急性腹膜炎症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有上腹剧痛、寒战、高热、上腹部肌紧张和明显压痛。

(3)慢性肥厚性胃炎: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临床表现有上腹痛、体重减轻、水肿、腹泻。

6

并发症

轻症患者并发症较少,严重病例可出现如下并发症:

1、恶心贫血

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可出现明显的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2、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

因过度呕吐致脱水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并适时检测血气分析,必要时纠正紊乱。

3、胃出血

病人可以突然呕血和(或)黑便。

4、胃穿孔

病人突发上腹部剧痛,呈“刀割样”,腹痛迅速波及全腹。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常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可伴有血压下降。应及时进行手术修补。

5、癌变

重度胃组织异型增生者易转变为癌。

7

实验室检查

1、幽门螺杆菌(Hp)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慢性胃炎的诊疗具有重要作用,检测方法如下:

(1)非侵入性方法:常用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Hp-UBT),该检查不依赖内镜,病人依从性好,准确性较高,为Hp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各医院。但Hp-UBT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结果的判定受到抗生素、铋剂、抑酸药物的干扰。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大便中的Hp抗原,方法简单、方便,敏感性和准确性堪比Hp-UBT

(2)侵入性方法: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等。采集胃黏膜进行细菌培养,一般不用于临床常规诊断,多用于科研。

2、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BAO)及注射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断胃泌酸功能。

3、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包括胃泌素水平、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抗体、血清维生素B12浓度等。

4、病理组织学检查

该项检查可明确胃黏膜组织是否发生萎缩和化生。

8

诊断要点

1、急性胃炎

具有临床症状或兼具相关病因与诱因者应疑诊,而确诊则依靠胃镜发现糜烂及出血病灶,必要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胃黏膜修复很快,当临床提示本病时,应尽早行胃镜检查确诊。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史常不典型,症状无特异性,故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3、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的诊断难度程度不一,如腐蚀性胃炎有明确的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病史即可诊断。临床上遇到特殊情况,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9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胃癌等疾病可出现与胃炎相似的症状,临床上通常借助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

10

治疗

(一)治疗

胃炎的种类不同,治疗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应首先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创伤,适当休息、清淡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1~2餐。呕吐、腹泻剧烈者注意水与电解质补充,保持酸碱平衡。对症处理常用药物如下: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PPI(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如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常用的H2RA(H2受体拮抗剂)药物如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等。

(2)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止血,常用的铋剂有构橼酸铋钾、果胶铋等;常用的弱碱性抗酸剂有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

(3)抗生素:细菌感染着可使用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2、慢性胃炎

大多数成人胃黏膜均有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如Hp阴性且无糜烂及无症状,可不予药物治疗。如慢性胃炎波及黏膜全层或呈活动性,出现癌前情况如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可予短期或长期间歇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1)一般治疗

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及控制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采取规律、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硬、过酸、过于辛辣和过热饮食,进食宜细嚼慢咽,定时定量。对于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可用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动力等药物。对于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患者可补充复合维生素,恶性贫血者需终生注射维生素B12

(2)根除Hp治疗

根除Hp治疗对慢性胃炎伴萎缩、糜烂,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计划长期使用NSAIDs,有胃癌家族史者应给予根除Hp治疗。根除Hp治疗能使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同时减轻炎症程度、减少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或者进展。目前倡导的联合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1种PPI+2种抗生素和1种铋剂,疗程10~14天。由于各地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同,抗生素及疗程的选择应视当地耐药情况而定。常用药物如下:

①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②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

③铋剂:构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3)对症治疗

可用药物(如PPI)适度抑制或中和胃酸,促动力剂(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或酶制剂能够缓解动力不足或消化酶不足引起的腹胀等症状,黏膜保护剂有助于缓解腹痛与反酸等症状。

(4)癌前情况处理

在根除Hp的前提下,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含硒药物及某些中药等。对药物不能逆转的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含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可在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并应视病情定期随访。

3、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差异较大,现介绍临床上相对常见特殊胃炎的治疗方法:

(1)腐蚀性胃炎:腐蚀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必须积极抢救。吞服强酸、强碱者严禁洗胃,可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或用液态黏膜保护剂,但不宜用碳酸氢钠中和强酸,以免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腹胀,甚至胃穿孔。剧痛时可用吗啡、哌替啶镇痛。若继发感染,应选用抗菌药物。抑酸药物应静脉给予或者舌下含服,剂量足够并维持到口服治疗开始以减少胃酸对破损胃黏膜病灶的损伤。在病情好转后1个月或更长,可行X线碘水检查了解食管损伤程度和范围,内镜检查了解胃黏膜病变情况。对局限性狭窄如食管狭窄、幽门狭窄可施行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反复狭窄也可采用覆膜支架治疗、手术治疗等。

(2)化脓性胃炎:应及早给予积极治疗,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休克、水与电解质紊乱等。在感染控制后需要持续应用抗生素维持至少1个月或病变消失后1周以上,如病变局限而形成脓肿者,可考虑内镜下穿刺引流治疗或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时,行胃部分切除术。

(二)预后

胃炎的类型不同,预后也会有所差异。各型胃炎的预后如下:

1、急性胃炎

多数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可自行愈合及止血;少数病人黏膜糜烂可发展为溃疡,并发症增加,但通常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2、慢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肠上皮化生通常难以逆转;部分病人萎缩可以改善或逆转;轻度异型增生可逆转,但重度者易转变为癌。对有胃癌家族史、食物营养单一、常食熏制或腌制食品的病人,需警惕肠上皮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向胃癌的进展。

3、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种类繁多、预后也有所差异。如腐蚀性胃炎幸存者常遗留食管和(或)胃流出道狭窄,慢性肥厚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癌变率。

11

日常护理

胃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及家庭卫生,注意饮食,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后续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病情是否好转。

1、生活习惯/卫生保健

Hp主要在家庭内传播,避免导致母-婴传播的不良喂食习惯,并提倡分餐制减少感染Hp的机会。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2、饮食管理

(1)食物应多样化,避免偏食,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

(2)不吃霉变食物。

(3)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食品。

(4)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吸烟。

(5)对腐蚀性胃炎,应暂时禁食,给予肠外营养,密切监护。可饮用牛奶或蛋清稀释腐蚀剂。

3、运动与休息

慢性胃炎患者一般无需控制活动,有消化道出血或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

4、心理护理

急性胃炎起病多急骤,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症状不典型,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少数患者因出现明显厌食、贫血、消瘦怕癌变而出现紧张、失眠、恐惧心理。家属应多于患者沟通,告知病人引起胃炎的可能病因、疾病经过和预后,说明通过正规治疗多能痊愈,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5、用药护理

胃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6、病情监测/复诊须知

胃炎患者应谨遵医嘱按时复诊。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要定期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随访。一般认为,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1年左右随访1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内镜和病理随访。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明此标本并非来于癌旁者,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1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12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