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股骨颈骨折症状及发病原因 股骨颈骨折如何预防

股骨颈骨折症状及发病原因 股骨颈骨折如何预防

2020-03-28 07:00阅读(61)

股骨颈骨折(fractureoffemoralneck)是指由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3.6%。股骨颈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的囊内骨折,股骨颈基底骨折归属转子

1
股骨颈骨折(fractureoffemoralneck)是指由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3.6%。股骨颈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的囊内骨折,股骨颈基底骨折归属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移位骨折难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稳定,易发生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老年病人易发生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2

流行病学

在全身骨折中,股骨颈骨折占3.6%。曾有人指出:自35岁起,女性每增加5岁、男性增加7岁,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就将上升1倍。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除有年龄因素外,还有一定的地域和人种因素。国外文献报道,以1977年度的美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构成,芬兰的赫尔辛基市为44/10万;瑞典的Malme是69.9/10万;美国为98/10万;日本的雅内市为24.7/10万;香港为31.5/10万。一般认为白种人发病率高,黄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我国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尚未见到。但有人1976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南地区的农民进行调查,股骨颈骨折者占受调查总数的3l/10万。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13399例骨折统计,其中股骨颈骨折占3.58%。如粗略地将其看作是发病率,和香港的发病率相近。在股骨骨折中,上、中、下段三者之比约为65∶30∶5,股骨颈骨折至今仍属“未解决的骨折”,尽管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其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仍高于30%。由于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故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在人口日趋老化的今天,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按骨折线走行部位分类

(1)头下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股骨颈支持带血管遭到损伤,血液供应中断,仅残存圆韧带动脉的少量供血,一旦错位,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2)头颈型骨折:骨折线外上部分在头下,内下部分位于股骨颈下部,呈鸟嘴状。由于易遭受剪切力而难获稳定性。常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基底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转子之间,由于骨折两端的血液循环良好,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线倾斜角分类

该角测量是指骨折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Pauwels角。

(1)Ⅰ型:外展骨折,Pauwels角50°,稳定性最差。

3、按骨折移位程度和进程分型(Garden分型)

(1)Ⅰ型:不完全骨折或嵌插骨折。近年国内有学者经CT检查证实依据X线诊断的不完全骨折不存在,实际上是完全骨折。

(2)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

(3)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骨折面有部分接触,作为近折段的股骨头由于部分残留支持带联系,受到牵拉,可见内侧骨小梁处于外展位。

(4)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面分离,远折段在前。股骨头与远折段失去支持带联系,故保持解剖原位,内侧骨小梁与髋臼骨小梁方向一致。I型、Ⅱ型者因为骨折断端无移位或移位程度较轻,骨折损伤程度较小,易愈合。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断端移位较多,骨折损伤较大,易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近来证明Ⅲ型和Ⅳ型在骨折的不愈合和骨坏死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而且GardenI型仍有可能出现股骨头骨坏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90%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是在站立或行走时跌倒而发生,属间接暴力,低能量损伤。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由于骨量减少,骨小梁稀疏,骨的脆性增加,故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

(二)发病机制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84%的股骨颈骨折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65岁女性中,5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在85岁女性中,10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目前普遍认为,尽管不是惟一的因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看作为病理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大多数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创伤较轻微,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Kocher认为损伤机制可分为2种:①跌倒时大粗隆受到直接撞击。②肢体外旋。在第2种机制中,股骨头由于前关节囊及髂股韧带牵拉而相对固定,股骨头向后旋转,后侧皮质撞击髋臼而造成颈部骨折。此种情况下,常发生后外侧骨皮质粉碎。年轻人中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暴力多较大,暴力延股骨干直接向上传导,常伴软组织损伤,骨折也常发生粉碎。

5

症状

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下肢短缩、外展和外旋畸形。因骨折位于关节囊内,骨折远端失去了关节囊和髂股韧带的稳定作用,附着于转子区的肌群的共同牵拉引起外旋畸形。若外旋角度近90°,应怀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肢纵轴叩击痛和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压痛。观测患肢短缩畸形的方法:Bryant三角底边较健肢缩短,大转子高过Nelaton线。GardenⅠ型骨折容易漏诊,因其外伤史不明显,仅有局部微痛或不适,而且髋关节可屈伸,甚至可以步行,X线检查不易发现骨折线,常被误诊为髋周围软组织损伤。

6

并发症

1、股骨头坏死

坏死的股骨头可塌陷,碎裂,变形,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功能。其病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坏死期、修复期和塌陷变形期,反映了显微骨折,骨小梁骨折,骨损害及其修复过程。通常认为股骨头骨坏死由血运障碍而致骨细胞死亡引起,故称缺血性坏死。

2、骨折不愈合

未经治疗的移位骨折由于界面长久存在剪切应力,多不能愈合。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老年患者常为摔倒或扭伤,青壮年患者常为车祸或高处坠落伤。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等;患肢呈典型的短缩、屈曲和极度外旋畸形;股骨大转子向上移位、腹股沟韧带中点处压痛、大转子叩击痛、纵轴叩击痛阳性、掌跟试验阳性等体征,结合髋部X线片股骨颈骨折诊断并不困难。对于一些不完全骨折、无移位或嵌插骨折病例,受伤后部分患者可以行走,但多因症状越来越重而就诊,应予X线仔细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防漏诊造成不良后果。

9

鉴别诊断

关节后上方脱位与股骨颈骨折鉴别要点如下。

1、年龄

髖关节后上方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人;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2、受外力作用

髖关节后上方脱位受外力作用大;股骨颈骨折受外力作用小。

3、畸形

髖关节后上方脱位患肢屈曲、内收、内旋、短缩;股骨颈骨折患肢内收、外旋、短缩。

4、畸形能否改变

髖关节后上方脱位不能改变,呈弹性固定;股骨颈骨折能改变,有异常活动、骨擦音。

10

治疗

(一)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及骨折特点和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对于无移位或外展嵌插骨折,可将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位,牵引治疗。但临床上经常遇到骨折转变成移位者,而且长期卧床易发生并发症,故近来多主张尽快内固定,以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2、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大部分股骨颈骨折为移位骨折,除年龄过大且全身情况差、合并心、肺、肝及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均应手术治疗。

(1)复位方法

①牵引复位: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患肢伸直牵引,外展内旋。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行持续牵引,至双下肢等长。分别将健肢和患肢内旋20°,再使患肢由外展位内收至中立位或稍外展。

②撬拨复位:如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不满意,可经皮往股骨头内打入1~2枚克氏针,撬拨转动股骨头,对合远端,达到解剖复位。

③切开复位: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直视下可获得解剖复位,但是手术损伤大,破坏了血供,增加了股骨头坏死的可能。

(2)内固定术

内固定能使骨折达到稳定固定,有益于愈合,便于护理,利于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以减少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一般借助C形臂X光机或加用导航设备,通过导向器准确置入三根螺钉,呈倒三角排列固定。

②滑动式钉板系统:该装置借助加压螺钉和接骨板套筒衔接,其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接骨板与相应股骨干近侧固定,防止髋内翻。

3、人工关节置换术

(1)适应症

①骨折移位较大的高龄病人。

②适用于老年合并内科疾病但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严重全身并发症。

③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者。

(2)手术方式

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②全髖关节置换术。

4、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儿童股骨颈骨折少见,暴力相对大,移位明显,复位困难。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在X线透视引导下,用多枚克氏针或细螺钉内固定。对于外展或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牵引或单侧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

(二)预后

预后良好。

11

日常护理

1、术前

(1)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各项检查。

(3)皮牵引患者按皮牵引护理常规护理:①抬高床尾15°~30°,形成反牵引力;②保持牵引持续有效,使牵引肢体、牵引绳、重锤保持在一条直线,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③经常检查牵引处皮肤的情况,以防牵引带压伤皮肤。

(4)体位改变: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的方法。

(5)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患侧下肢及会阴部备皮,剪指(趾)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4h。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取去枕平卧位4~6h,患肢抬高,外展中立位,遵医嘱使用防旋鞋。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和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观察切口疼痛及渗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4)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判断有无术后出血。

(5)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②切口感染:观察体温变化,保持敷料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③肺不张、肺炎: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利于痰液咳出。

④压疮:按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⑤人工关节脱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外旋。

(6)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心理支持。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