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老年便秘症状及发病原因 老年便秘如何预防

老年便秘症状及发病原因 老年便秘如何预防

2020-03-28 06:20阅读(61)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正常人群大便频率为每天3次到每周3次,由单个或多个病因综合引起,其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

1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正常人群大便频率为每天3次到每周3次,由单个或多个病因综合引起,其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无规律,粪质干硬,伴或不伴排便不尽感。便秘患者排便习惯的个人差异很大,摄食种类及习惯、生活方式、环境、精神状态等都可以影响排便习惯,因为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理解不一致,使便秘定义也较难确定。便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成为老年就诊患者的主诉之一。慢性便秘可为功能性,亦可为器质性,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是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2

流行病学

据报道,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约10%~15%的人群受到便秘的困扰,亚洲地区患病率约为14%。便秘患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但排便频率并没有改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发病情况在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出现可能与种族,气候、生活水平、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不同有关。

有研究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为11.5%,并且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征。

1、地区差异明显,总的趋势是北方高于南方。这可能与气候差异、饮食习惯、生活水平等因素有关。

2、性别差异明显,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高便秘患病率增加。这可能与女性平时较男性体力活动少有关,且随着年龄增大,胃肠肌张力减退,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3、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美国胃肠病协会(AGA)依据结肠传输和肛门直肠功能,将慢性便秘分为3种类型,即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和盆底功能障碍或排便障碍。

根据老年人便秘的病因及发病特点,我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版)目前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生理功能减退和不良饮食习惯

老年人牙齿脱落,胃肠黏膜萎缩、分泌黏液减少,唾液腺、胃、肠、胰腺等的消化液分泌亦减少,胃肠反射功能降低,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蠕动功能减弱,腹肌、盆底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收缩无力或协调障碍;老年人饮食受限,致使进食量减少,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不足等。

2、不良生活和排便习惯

有的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久坐、长期卧床;此外,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因行动不方便、环境条件不允许、排便体位改变导致长期忽视或抑制便意。

3、社会心理因素

负性社会事件的打击或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焦虑状态等。

4、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5、医源性

(1)药物

包括阿片类镇痛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及抗惊厥药,抗胆碱药物,麻醉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含铝抗酸药,含铁制剂,钙制剂,含砷、铅汞等重金属的药物,硫酸钡或温热辛燥中药剂等。

(2)制动。

6、神经系统疾病

(1)中枢性包括脑血管病、肿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2)周围性包括神经纤维瘤、多发性神经炎等。

7、精神疾患

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等。

8、内分泌异常及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亢进症、糖尿病、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铅中毒、卟啉病及低钾血症等。

9、结缔组织病

硬皮病、皮肌炎等。

10、肠道外病变

压迫前列腺癌、卵巢囊肿、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11、肠道疾病

(1)结肠机械性梗阻,包括结肠和直肠良、恶性肿瘤、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憩室炎、结肠扭转、结肠套叠、吻合口狭窄等。

(2)直肠或肛管出口梗阻,包括直肠内套叠或脱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肥厚、骶直分离、盆底疝、肛管或直肠狹窄、肛裂及肛瘘痔疮等。

(3)结直肠神经及肌肉疾患,包括假性肠梗阻、巨结肠、巨直肠等。

(二)发病机制

正常排便需要含有一定量膳食纤维和保持适当水分的胃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抵达直肠并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引起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器质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包括肛门直肠功能障碍和结肠传输延缓两个方面。由于某些病因,如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引起中枢神经-肠神经轴的综合调控异常,胃肠激素发生变化,致使肛门直肠对排便感觉阈值增高,敏感性下降,造成肛门括约肌或盆底肌功能失调,肛门坠胀却无便意感。同时,也会导致结肠巨大迁移性收缩波减少,引起结肠将内容物推进速度减慢,导致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病理生理变化特征主要包括: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和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粪质干硬和粪便量少,对肠粘膜形成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不足,不能引发大脑皮质和神经中枢的排便反射,使便意缺乏;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使水分过度吸收过多,极易引起粪嵌塞。

反复用力排粗硬粪便引起的疼痛也会导致肛门括约肌的反常收缩,以尽可能减轻排便不适,引起排便不畅。

老年人精神心理障碍,可引起肠道动力和感觉异常;抑郁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导致排使时直肠肛管不协调运动;精神紧张可使肛门压力升高、内括约肌反射增强,引起或加重便秘。

老年人盆底结构老化,使盆底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协调收缩,或伴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套叠以及会阴下降等局部结构的改变,及既往肌肉外伤或支配这此肌肉的神经损伤(如分娩史),致使出口梗阻型便秘。

老年人全身疾病增加,引起长期卧床、运动过少,驼背和姿势改变,导致胃肠蠕动减弱,膈肌、腹肌和肛提肌收缩能力下降,难以增加足够的腹腔内压用以排便。

老年人常服多种药物,某些制剂可引起或加重便秘。此外,肠道菌群失调在便秘中也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5

症状

便秘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的人,老年人群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表现也不同。

1、原发病表现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有畏冷、粘液水肿等;肛裂可有排便疼痛、鲜血便;大肠癌可有粘液血便、肿块;慢性肠套叠可有腹痛、包块;脊髓肿瘤可有神经定位体征。

2、排便障碍的表现

自然便次少,少于每周3次,粪便量少,自然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并可逐渐加重。排便困难可分为粪便干硬,难以排出和粪便不干硬,难以排出两种情形。

3、伴随症状

常见的伴发症状有腹胀、腹痛、口渴、恶心、会阴胀痛、心情烦躁,部分患者还有口苦、头痛、皮疹等。少数患者表现为神经质,个别有自杀倾向。

6

并发症

1、粪便嵌塞

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2、粪瘤与粪石

粪质长期滞留在结肠形成坚硬的粪块称粪瘤,粪瘤钙化形成粪石。

3、粪性溃疡

粪块的滞留、粪石的嵌塞,可刺激结肠粘膜而成溃疡,易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其次为横结肠,又称为“宿便性溃疡”。

4、大便失禁。

5、直肠脱垂

轻度者仅发生在排便时,还可自行还纳;患病日久,可造成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粘液渗出,肛门功能失调。

7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是排除结直肠、肛门器质性病变的重要而简易的基础筛查;必要时进行有关生化、激索水平和代谢方面的检查。

8

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

老年人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为出现症状至少6个月,最近3个月满足以下条件。

(1)必须包括以下两个或以上症状

①≥25%时间排便费力。

③≥25%的时间粪便为团块或硬结。

③≥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

④≥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

⑤≥25%的时间排便需用手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支托盆底)。

⑥每周排便<3次。

(2)不用泻剂时几乎没有软便。

(3)不具备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的标准。

2、诊断内容

包括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便秘类型。必要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便秘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

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须用药或少用药。

(2)重度

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

(3)中度

介于轻度和重度两者之间。

9

鉴别诊断

首先,将老年人便秘与器质性便秘相鉴别,尤其对有报警征象的老年患者更应如此。其次,注意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相鉴别,后者是一种与腹痛或腹胀有关的功能性肠病。

10

治疗

(一)治疗

1、对因治疗

明确诊断后,对已查出的便秘原因及导致便秘的原发疾病,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可调整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如定时规律用餐、调整饮食结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等。如医源性便秘,则应停止该治疗或者停服药物或改用其他不致便秘的药物。精神病、内分泌代谢病所致便秘,应进行相应治疗以尽快消除原发病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等。对于肛肠科疾病可专科手术治疗,肛裂可局麻扩肛或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等。

2、选用药物要合理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种类大致有容积性通便药、渗透性通便药、刺激性通便药、润滑性通便药,以及促动力剂等几种。

(二)预后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治疗不尽满意。

11

日常护理

1、排便护理

(1)指导养成老年人良好的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早餐后或临睡前按时蹲厕,培养便意;有便意则立即排便;排便时取坐位,勿用力过猛;注意力集中,避免便时看书看报。勿长期服用泻药,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保证良好的排便环境,便器应清洁而温暖。

(2)指导使用辅助器

为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提供便器椅或在老年人面前放置椅背,提供排便坐姿的依托,减轻排便不适感,并保证安全。

(3)人工取便法

老年便秘者易发生粪便嵌顿无法自行排出时,需采取人工取便法。向患者解释清楚,嘱患者左侧卧位,戴手套,用涂上皂液的示食指伸入肛门,慢慢将粪便掏出,取便完毕清洁肛门。

(4)排便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勿忽视任何一次便意,尽量不留宿便;注意排便技巧,如身体前倾,心情放松,先深呼吸,后闭住声门,向肛门部位用力等。

2、一般护理

(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调整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①多饮水:如无限制饮水的疾病,则应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2500ml左右。清晨空腹饮一杯温开水,以刺激肠蠕动。

②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指导老人的情添加粗制面粉、玉米粉、豆制品、芹菜及韭菜等,适当多吃带馅面食,如水饺、馄饨、包子等,有利于保证更全面的营养,又可以预防便秘。

③多食产气食物及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白薯、香蕉、生蒜、生葱、木耳、银耳、黄豆、玉米及瘦肉等,利用其发酵产气,促进肠蠕动。

④增加润滑肠道食物:对体重正常、血脂不高、无糖尿病的患者,可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

等。

⑤少饮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禁食生冷、辛辣及煎炸刺激性食物。

(1)调整生活方式

改变静止的生活方式,每天保持30~60分钟活动时间,卧床或坐轮椅的老年人可通过转动身体,挥动手臂等方式进行锻炼。同时养成在固定时间(早晨或饭后)排便的习惯。

(2)满足老年人私人空间需求

房间内居住两人以上者,可在床单位间设置屏风或窗帘,便于老年人的排泄等需要。照顾老年人排泄时,只协助其无力完成部分,不要一直在旁守候,以免老年人紧张而影响排便,更不要催促,以免令老年人精神紧张,不愿麻烦照顾者而憋便。

3、用药护理

(1)口服泻药

原则是指导患者勿长期服用泻药,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

①宜用液状石蜡、麻仁丸等作用温和的药物,不易引起剧烈腹泻,适用于年老体弱、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瘤、痔、疝、肛瘘等患者。

②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刺激性泻药,如大黄,番泻叶,果导等,由于作用强,易引起剧烈腹泻,尽量少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

③指导患者避免长期服用泻药,长期服用泻药可能造成依赖性,减弱肠道自行排便功能而加重便秘;同时还可能造成蛋白质、铁和维生素损失,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

(2)外用简易通便剂

老年患者常用简易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等,经肛门插入使用,通过刺激肠蠕动,软化类便,达到通便效果。此方法简单有效,易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

(3)灌肠法

严重便秘者必要时给予灌肠。可遵医嘱选用“1、2、3”溶液、植物油或肥皂水行小量不保留灌肠。

4、心理调适

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取得患者的信任,反复强调便秘的可治性,增加患者的信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增加治疗信心。讲解便秘出现的原因,调节患者情绪,使其精神放松,避免因精神紧张刺激而引发便秘。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水平。

5、适当运动和锻炼

(1)参加一般运动

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参加运动,若身体条件允许,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避免久坐久卧

避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等,如果不能自行活动,可以借助辅助器械帮助其站立或进行被动活动。

(3)腹部按摩

可做腹部按摩,取仰卧位,用手掌从右下腹开始沿顺时针向上、向左再向下至左下腹,按摩至左下腹时应加强力度,每天2~3次,每次5~15回,站立时亦可进行此项活动。

(4)收腹运动和肛提肌运动

收缩腹部与肛门肌肉10秒后放松,重复训练数次,以提高排便辅助肌的收缩力,增强排便能力。

(5)卧床锻炼方法

躺在床上,将一条腿屈膝抬高到胸前,每条腿练习10~20次,每天3~4次,从一侧翻身到另一侧(10~20次),每天4~10次。

6、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培养良好的排便行为,指导惠者在晨起或早餐前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蹲厕3~5分钟或用餐后1小时如厕。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

(3)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避免用力排便,若排便困难,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7、正确使用通便药物

(1)容积性泻药服药的同时需饮水250ml。

(2)润滑性泻药也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温和的口服泻药多在服后6~10小时发挥作用,故宜在睡前1小时服用。

(4)简易通便剂的使用方法:老年人取左侧卧位,放松肛门括约肌,将药挤入肛门,保留5~10分钟后进行排便。

12

防治措施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排便时间,到时候不管有无便意,或能不能排出,都要按时蹲厕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2、调整饮食

老年人平时应多吃些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粗制面粉、糙米、玉米、芹菜、韭菜、菠菜和水果等,以增加膳食纤维,刺激和促进肠蠕动。芝麻和核桃仁有润肠作用,老年人也可适当多吃一点。

3、适当多饮水

老年人每天早晨空腹时最好能饮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老年人平时也应多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4、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老年人应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要进行腹肌锻炼,以便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促进肠蠕动,提高排便能力。对于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家人可给其做腹部按摩,由右上腹向左下腹轻轻推按,以促进肠蠕动。

5、保持乐观的情绪

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或加重便秘。因此,老年人要经常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动辄生气上火,以避免便秘的发生。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