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D)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又称为躁狂抑郁症,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抑郁发作时表现
1、双相障碍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称为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临床上,我们把仅有躁狂发作,或者可能是由于服用抗抑郁剂诱发的躁狂发作也归类于双相障碍。ICD-11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
双相I型(BP-I):只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情感障碍。
双相Ⅱ型(BP-Ⅱ):指有明显的抑郁发作,同时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
2、环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都较轻,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没有明显的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每次波动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可一次持续数年,有时甚至占据个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不过有时也会有正常心境,且一次稳定数月。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或是对个体既往行为较充分的了解,很难作出诊断。
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等因素都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遗传因素
在双相障碍的病因中,遗传因素是双相障碍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双相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分裂症更为突出。
2、生物学因素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枢单胺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3、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提示,应激、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经济状况缺乏等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刺激性的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较为密切。
1、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力活动增强。
(1)心境高涨
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甚至感到天空格外晴朗,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自己亦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自觉思维非常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思潮犹如大海中的汹涌波涛,有时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常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但讲话内容较肤浅,且凌乱不切实际,常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常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即表现为意念飘忽,有的患者可出现音联和意联。患者的思维内容多与心境高涨相一致,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可出现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的程度,但内容并不荒谬。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心境高涨,且持续时间不长。
(3)精力活动增强
表现为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事常常虎头蛇尾,一事无成。对自己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常常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如任意挥霍钱财,有时十分慷慨,将高级烟酒赠送同事或路人,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招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当众表演,乱开玩笑。自认为有过人的才智,可解决所有的问题,乱指挥别人,训斥同事,专横跋扈,狂妄自大,自鸣得意,但毫无收获。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经常去娱乐场所,行为轻浮,且好接近异性。自觉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睡眠需要明显减少。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甚至有冲动毁物行为。
(4)躯体症状
由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故很少有躯体不适体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因患者极度兴奋,体力过度消耗,容易引起失水,体重减轻等。
(5)其他症状
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急性期这种随境转移的症状最为明显。部分患者有记忆力的增强,且无法抑制,多变动,常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对记忆的时间常失去正确的分界,以致与过去的记忆混为一谈而无连贯。在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断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老年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及妄想,言语增多,但常较啰嗦,可有攻击行为。意念飘忽和性欲亢进等症状亦较少见。病程较为迁延。
2、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察觉。
3、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患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更明显,典型病例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节律改变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如出现则有助于诊断。心境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并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觉得自己连累了家庭和社会;回想过去,一事无成,并对过去不重要的,不诚实的行为有犯罪感,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预见自己的工作要失败,财政要崩溃,家庭要出现不幸,自已的健康必然会恶化。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常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伴有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亦可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已身患癌症等;还可能出现有关系、贫穷,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幻觉,以听幻觉较常见。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额叶中部皮层和背前侧血流量的下降与执行功能下降有关。患者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的总反应数、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增加反映患者信息反馈后行为改变的困难,患者认知灵活性下降。患者学习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减退。有学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速度减慢、瞬间和延迟自由回忆有缺陷,认为患者存在选择性回忆障碍,即能够将信息编码,但回忆和再认的特定过程受损。
与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对照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智商明显降低。这反映了在高级认知过程中,患者涉及视觉记忆-控制、空间知觉力、视觉分析综合能力、逻辑联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观念及思维灵活性、想象力及抓住事物线索的能力均受到损害,致使患者环境适应能力下降。
(4)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来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生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长期追踪发现抑郁症约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5)躯体症状
在抑郁发作时很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一般认为躯体不适体诉可能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有关,体诉较多的患者,其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均较低。有的抑郁症患者其抑郁症状为躯体症状所掩盖,而使用抗抑郁药物有效。有人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这类患者长期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虽大多数无阳性发现,但容易造成误诊。
(6)其他
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4、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
(1)儿童青少年期双相障碍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患病率约为1%,其临床特点是易激惹、环性心境改变和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较少典型的心境障碍发作病程,多表现为慢性、非波动性模式。儿童青少年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症状较易识别,但躁狂症状则复杂多形,易造成误诊漏诊。儿童青少年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是症状不典型,行为障碍突出,常具有攻击并破坏行为,同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情感症状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症状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个方面:
①认知:一是夸大,觉得自己能力出众、钱财最多、权力很大等,表现为自以为是,自吹自擂。其二是说话有力,是躁狂的关键症状,患儿说话声音响亮,夸夸其谈,难以打断等。第三是思维奔逸,患儿会说我的脑子像奔跑的兔子”。第四是意念飘忽,可询问其父母患儿是否有频频改变话题,是否谈话内容听起来很乱,缺乏中心思想。五是注意力分散,患儿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出现随境转移。六是精神病性症状,儿童双相障碍常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首发症状就是精神病性症状。
②情感:第一是欣快,可表现为高兴,喜欢喧闹,欢叫,表情丰富,极度愉快、轻浮、愚蠢等。二是有易激惹性增高,儿童躁狂发作时其情绪具有发作性和极端性,是常见症状之一,患儿表现为极具攻击,破坏行为,常对小事表现出极度愤怒、攻击,自伤、伤感,对挫折批评的耐受性下降,易引发爆发性的愤怒和抵抗性的情绪反应。
③意志行为:一是睡眠需要减少,患儿每晚睡眠时间比正常同龄儿童少2小时以上,甚至只睡4~5小时,有时午夜就醒来,在家里找事做或四处游荡,白天也没有疲劳感。二是指向性活动增加,表现活动增多,要求增多,本症状对诊断儿童躁狂发作有一定的特异性。三是精神运动性激越,激越常有强制性,如果嗜好没有得到满足,不良感受没有消除,情感就会立即爆发出来。第四为性意向亢进,男童喜亲吻母亲,抚摸别人的生殖器等,青少年躁狂患者可能找多个人性交。最后为自杀,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混合发作,或伴精神病性症状时,可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但自杀并非躁狂的核心症状。
(2)老年期双相障碍
包括早发型双相障碍(起病于50岁之前)和晚发型双相障碍(起病于50岁之后)。
晚发型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相对较低,会有较多的躯体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疾病,痴呆等。老年期双相障碍患者躁狂症状出现频率较低,程度也较轻,更多地表现为情绪易激惹,一般能较快获得缓解。老年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除了抑郁心境外,多有显著的焦虑烦躁情绪及易激惹和敌意,躯体不适及精神运动性抑制较年轻患者明显,其中驱体不适主诉以消化道症状常见,有时也有易激惹和敌意的症状,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严重时类似痴呆,称之为抑郁性假性痴呆。老年患者躁狂发作多起病急骤,情感高涨、意念飘忽、性欲亢进等症状表现不典型,反而表现为易激惹、情感活动不稳定,情感缺乏感染力,常以激惹性增高,兴奋躁动,到处乱跑,爱管闲事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伴有偏执症状,多为敌对性和迫害性内容。老年患者的夸大妄想给人一种幼稚、思蠢的印象。如果在65岁以后首次出现躁狂发作,应高度警惕脑器质性病变可能,需做各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以助排除。
(3)妇女妊娠期、产后及绝经期双相障碍
女性一生经历月经来潮、妊娠、分娩、哺乳、绝经等一系列特殊生理过程中,均伴随着激素水平和生理状态的改变,故而对女性的情绪、行为和思维有一定影响,使女性特别易患某些特定的精神疾病。双相障碍Ⅱ型在女性中更常见,女性双相障碍患者在妊娠期易出现病情恶化,而双相障碍妇女产后的复发风险也很高。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性腺功能衰退,卵巢停止排卵,并逐渐闭经,也容易出现情感性障碍病情复发。较之男性患者,女性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些特殊性。
①发作形式:女性患者抑郁发作次数多,而躁狂发作次数较少。其抑郁发作往往持续时间更长,更难治,同时女性患者也常会经历更多的混合发作和快速循环的病程特点。
②临床表现:女性在躁狂发作的症状更多表现为思维奔逸和随境转移,有别于男性患者的夸大、冒险行为及过度活跃。
③共病情况: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共患其他疾病,研究显示,首次住院的躁狂发作患者中,女性患者共病率是男性的2.7倍,合并焦虑障碍的比例尤其高。
5、双相障碍共病
(1)共病其他精神障碍
双相障碍共病现象十分突出,共病会对双相障碍的病程和预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故需引起关注重视、并及时处理。相关报道指出,双相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更有70%的患者共病3种及以上精神障碍。其中常见的有物质滥用、焦虑障碍、进食障碍、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在DSM-Ⅳ轴Ⅰ大类精神障碍中,双相障碍与焦虑谱系障碍共病最为常见,共病半约为74.9%;其次是双相障碍共病物质滥用障碍,共病率为42.3%,而双相障碍与冲动控制障碍的共病也高达62.8%。而在DSM-Ⅳ轴Ⅱ人格障碍中,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关系复杂,共病比例近20%,明显高于其他人格障碍,有认为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是由生物学和环境共同背景影响及二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双相障碍共病有如下临床特点:
①发病年龄:共病焦虑障碍的双相障碍患者发病年龄更早,平均为15.6岁,而无焦虑障碍共病的患者发病年龄为19.4岁。
②心境发作:有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者其心境发作更加频繁,容易出现快速循环发作。
③自杀风险: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共病使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企图、自杀观念等风险增加1~1.5倍,且自杀与药物/物质滥用之间会形成恶性循环。
④药物治疗:有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共病的患者,对心境稳定剂的反应较差,常需要3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缓解期时间短,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2)共病躯体疾病
双相障碍除了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外,还常共病躯体疾病,包括代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疼痛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双相障碍共患代谢综合征相当常见,是普通人群的1.6~2.0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代谢异常将导致双相障碍标准死亡率提高1.9~2.1倍,而代谢综合征也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自杀风险。双相障碍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原因可能与药物引起体重增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有一定关系,但有研究结果指出双相障碍和代谢综合征有着共同的病理机制,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异常激活的免疫炎症信号传导级联、胰岛素抵抗等。因此推测,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也许能治疗双相障碍,而目前国外也有研究尝试将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应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其疗效与安全性有待深入研究。
血清皮质激素检查可以显示出患者的内分泌检查异常,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测定会显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缴减少。
诊断要点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密切的临床观察,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基础。为了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国内外都制定了诊断标准供参照,如ICD-11、DSM-5。
1、症状特征
躁狂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为主要表现,伴有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食欲增加等。抑郁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伴有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抑郁心境晨重晚轻的节律改变等,并且多数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异常与高涨或低落的心情相协调。
2、病程特征
多数为发作性病程,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到病前的水平。既往有类似的发作,或病程中出现躁狂与抑郁的交替发作,对诊断均有帮助。
3、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一般美与明显的阳性发现,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供参考,患者家族中特别是直系亲属一般都有较高的同类疾病的阳性家族史。
1、继发性心境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
(1)前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并且某些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且时间上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有相应指标改变;
(2)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后者除谵妄性躁狂发作外,没有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
(3)前者的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的消长而波动,原发疾病好转或在有关药物停用后,情感症状相应好转或消失;
(4)前者既往无心境障碍的发作史,而后者可有类似的发作史。
2、精神分裂症
伴有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病症状的急性躁狂发作需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鉴别。鉴别要点:
(1)双相障碍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是继发的,且在情感障碍较为严重的阶段出现;精神分裂症以思维障碍为原发症状,而情感症状是继发的;
(2)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多是协调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
(3)双相障碍是间歇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精神分裂症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病程,缓解期常有残留精神症状或人格改变;
(4)双相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多发生在躁狂、抑郁的极期,以及患者的病史也有助于鉴别。
3、其他
重性抑郁障碍、注意缺陷障碍与多动障碍、分裂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也需要与本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主要是根据双相障碍的临床特征,双相障碍典型临床表现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一)治疗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采取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健康教育、家庭治疗等)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躁狂发作的治疗
(1)药物治疗:
①锂盐:治疗蹊狂发作的首选药,总有效率达80%以上,临床常用的为碳酸锂,锂盐治疗显效一般需7~10天;
②抗精神病药物:为尽快而有效地控制躁狂兴奋,于治疗开始时宜先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喉啶醇、氯氮平等。病情严重者可采用氟哌啶醇快速注射治疗;
③抗痉挛药:碳酸锂治疗无效果的患者,可使用卡马西平,此药也可与碳酸锂合并使用。
(2)电休克(电抽搐)治疗:电休克治疗对严重躁狂兴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6~12次为1个疗程。但是需要患者在严密监护措施下实施该治疗,有时可能也会合并药物治疗,但是会减少给药剂量。
2、抑郁发作的治疗
(1)药物治疗: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如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其抗抑郁效果相似。丙咪嗪和氯丙咪嗦有激活作用,对精神运动迟滞症状明显的抑郁症患者疗效好。阿米替林和多虑平的镇静作用强,适用于伴有焦虑、激越和睡眠障碍的患者;
②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的抗抑郁作用与阿米替林相同,也有明显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但是该类药物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是其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较轻;
③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新型抗抑郁药,临床常用的制剂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并且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小于三环类抗抑郁药;
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如苯乙肼、环苯丙胺等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对焦虑症、贪食症、惊恐发作也有一定疗效。但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禁食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鸡肝等,会有引起高血压的危险。
(2)电休克(电抽搐)治疗:适用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杀观念和企图、木僵拒食,对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通常6-12次为1个疗程,电休克治疗虽然有很多潜在的不良反应,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重性抑郁障碍和严重躁狂的手段之一。
(3)心理治疗:临床常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治疗。前者最常用的方法有解释、鼓励、保证、安慰等,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所患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抑郁患者对自我、未来及当前处境常持以消极态度,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推理模式,主动纠正不良的人格缺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预后
虽然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是相当高的。未经治疗的患者中,50%能够在首次发作后的第一年内自发缓解,其余的在以后的时间里缓解的不足1/3,终身复发率达90%以上,约15%的患者自杀死亡,10%转为慢性状态,而长期的反复发作可导致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过去一般认为几乎所有躁狂患者都能恢复,现代治疗最终能使50%的患者完全恢复,但仍有少数患者残留轻度情感症状,社会功能也未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在最初的3次发作,每次发作间歇期会越来越短,但是以后发作的间歇期持续时间不会再改变。对于每次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约为70%。
1、一般护理
家属尽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然后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2、心理护理
患者尽量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再次同时家属也可以适当的去安慰患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
3、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腹泻等等,一旦出现相关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4、预防复发
患者和家属可以一起学习躁狂抑郁症相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疾病以及如何防止复发等。
4、复诊须知
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托定期复查,复查时要携带相关的病历以及资料。
由于双相障碍有很高的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是双相障碍患者,那么子女的患病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所以在年轻人择偶时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下另一半的健康问题。
女性身体出现异味,请不要忽视, 除了“宫颈糜烂”,这些常见的妇 世卫组织“致癌清单”:这些平时 湖北17岁少女服药进医院脑死亡, 癌细胞“喜欢”吃肉,这五种肉不 我国肝病人数超4.47亿,这些都是 头孢配酒,一喝就走?其实这些药 老年痴呆祸根被找到?这些异常症 同房后女性“下面”出血,和哪些 一级致癌物石棉,66个国家已经禁 长沙女子跑完2公里后休克,别瞎 食品添加剂抽检不合格!这一些或 狗能嗅出新冠感染者,能取代核酸 60岁后身体断崖式衰老!医生:延 百万博主胃癌晚期发文告别,出现 血栓来临,手脚会出现几个异常, 右肩膀疼痛以为是肩周炎,不想确 淋巴癌,疾首,祸 45岁男子为软化血管,每天大量喝 北京女孩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医生 头皮为什么会出现疙瘩,可能是这 混合性尿失禁症状及发病原因 混 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症状及发病原因 唇腭裂症状及发病原因 唇腭裂如 集合不足症状及发病原因 集合不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症状及发病原 老年慢性肾衰竭症状及发病原因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状及发病原因 老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症状及发 会阴阴道及子宫颈感染症状及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