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鼻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鼻炎如何预防

鼻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鼻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04:40阅读(61)

鼻炎是鼻腔炎性疾病的总称,是病毒、细菌、过敏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

1
鼻炎是鼻腔炎性疾病的总称,是病毒、细菌、过敏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

1、急性鼻炎

早期症状多为鼻腔和鼻咽部出现鼻痒、刺激感、异物感或烧灼感,自觉鼻腔干燥。然后出现疲劳、头痛、畏寒、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继之岀现逐渐加重的鼻塞,夜间较为明显,打喷嚏,头痛。鼻涕增多,初为水样,后变为黏脓性。儿童还可发生鼻出血。此时全身症状最重。多在1~2周内,各种症状渐减轻,消失。如合并细菌感染,则出现脓涕,病情延期不愈。

2、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障碍。

3、药物性鼻炎

长期使用各种伤害鼻黏膜的鼻炎药物或激光、手术,导致鼻腔持续性鼻塞,时常流鼻血。

4、萎缩性鼻炎

呼吸恶臭、鼻腔分泌物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擦出,用力抠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常误以为是感冒的初期鼻炎。

5、过敏性鼻炎

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鼻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2、遗传因素

有变态反应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人员多有哮喘、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以往称此患者为特应性个体,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

3、鼻黏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已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

4、变态反应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过敏原。该过敏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便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引起本病的过敏原按其进入人体的方式分为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真菌、屋尘螨、动物皮屑、室内尘土等,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奶、蛋类、鱼虾、肉类等。

5、全身因素

受凉、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各种全身慢性疾病均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诱发本病。

5

症状

1、鼻塞

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可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头晕,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流涕

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全身表现

多数人有头痛、头晕、食欲缺乏、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6

并发症

1、直接感染

鼻腔与口腔、咽喉以及下呼吸道与消化道直接相通,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向下引流,直接刺激这些组织,引起各种病变。

2、破坏骨壁感染

鼻窦炎症如果破坏鼻窦骨壁,炎症常由此延至其他组织,因为鼻窦位置不同,故引起并发症亦相异,如额窦炎易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筛窦炎破坏顶壁,侵入前颅凹,穿透侧壁,发生眶内并发症。蝶窦炎破坏颅底可引起颅脑内不同并发症,也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上颌窦炎可引起眶内感染及牙槽瘘管等并发症。

3、经血行感染

鼻腔和鼻窦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并且与眶内、颅内有复杂的联系,所以鼻炎与鼻窦炎的细菌和毒素,先破坏血管内膜形成血栓,栓子随血行传至其他器官,引起并发症。

4、经淋巴管感染

鼻腔或鼻窦的淋巴管直接把炎性物质传布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发病。

5、经解剖通道

鼻窦骨壁有多处正常通道如筛骨上壁有许多小孔称筛孔,主要是嗅神经纤维通向颅内的孔道,炎症可以从筛孔中传入颅内发病,此外鼻腔与鼻窦的许多血管也直接与眶内、颅内相通,炎症可沿血管通道引起并发症。

6、鼻窦外伤

可引起骨折、穿孔伤或手术损伤等因骨壁断裂、组织破坏,使感染易于侵入而发病。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3、鼻分泌物检查

此种方法在过敏性鼻炎与非过敏性鼻炎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过敏性鼻炎的鼻分泌物中可检出嗜酸性粒细胞,非过敏性鼻炎的鼻分泌物中极少或看不到嗜酸性粒细胞。

8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传染性极强,短期内有多数患者发病。全身症状明显,而上呼吸道症状可不明显,有时伴干咳。

2、急性传染病

急性鼻炎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斑疹伤寒、水痘等,但随后的病程发展不同,各种急性传染病有其特征的临床表现,可资鉴别。

3、鼻中隔偏曲

鼻塞为单侧性或交替性,常有鼻衄、头痛。鼻腔检查见鼻中隔有不同程度的偏曲或嵴突。偏曲对侧鼻腔的鼻甲可有代偿性肥大。

4、鼻狼疮

初期有鼻塞、鼻涕增多,但其涕液由稀薄、黏稠而渐转为脓性,或结成脓痂,有臭味,偶有鼻衄。鼻腔检查有灰白色小节,鼻前庭及鼻周皮肤亦可有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的褐色结节,组织活检示狼疮性病变。

10

治疗

(一)治疗

明确鼻炎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常见鼻炎的治疗措施如下:

1、急性鼻炎的治疗

急性鼻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为7~10日。目前尚没有可直接治愈的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饮食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症状较重者宜卧床休息。早期用发汗疗法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还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可疑并发症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

血管收缩药如1%(小儿0.5%)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以使黏膜消肿而减轻鼻塞,通畅引流。

(3)对症治疗

对于发热的患者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呕吐及腹泻患者给予止吐及止泻药物治疗,注意维持水盐及电解质平衡。

2、慢性鼻炎的治疗

(1)病因治疗

找出全身、局部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原因,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或排除之。对鼻中隔偏曲者进行矫正手术,积极治疗慢性鼻窦炎等。加强锻炼身体,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全身慢性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2)局部治疗

局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可以在炎症的各个阶段都发挥强大的抗炎、抗水肿效应,并能促进损伤的纤毛上皮修复,是目前治疗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只有在慢性鼻炎伴发急性感染时才可使用减充血剂滴鼻,每日1~2次,并且一般应用时间不宜超过7~10天,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封闭疗法可做迎香穴和鼻通穴封闭;也可做鼻丘或双侧下鼻甲前段黏膜下注射。但此种方法目前已很少应用。

(3)全身药物治疗

如果炎症比较明显并伴有较多的分泌物倒流,可以考虑口服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及其他治疗无效并伴有明显的持续性鼻塞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多在鼻窦内镜下进行,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预后

当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痊愈,鼻黏膜可恢复正常状态。如致病因素未除或治疗不当,可反复发作。

11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休息与运动:适当参加锻炼,进行一定量的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患病时应注意休息。

饮食禁忌:指导患者多饮水,进富含维生素C、易消化饮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生活环境:家中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且居室要多接受阳光的照射。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洁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

生活习惯/卫生保健: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吸烟、饮酒等日常保健,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2、心理护理

耐心与患者沟通,洞察其心理变化,正确引导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培养良性的情绪。

3、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鼻剂或鼻喷雾剂。

4、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适当予以温水擦溶或冰敷等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

12

防治措施

预防鼻炎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减少环境中致病的成分,并在日常生活上注意保暖、忌口等。下列注意事项如能做到就可以减少鼻炎的发生,或是减轻患鼻炎的痛苦。

1、注意环境卫生

(1)保持环境的整洁,避免灰尘堆积和真菌的滋生。打扫卫生时戴上口罩。

(2)经常用热水清洗枕头、被褥等(每月1~2次)。

(3)皮肤过敏者应避免过度使用清洁剂。

(4)避免接触过度刺激的味道,如蚊香、油漆和清洁剂等。

(5)不要在家中饲养宠物(如猫、狗、鸟、兔、鼠等)。

(6)避免在吸烟处或污浊的空气中。

2、注意身体保暖

(1)睡觉时可将枕头稍稍垫高至头肩部。

(2)保持卧室的温度适中(可偏热,但不可太冷)。

(3)睡觉时要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脚的保暖。

(4)早晨起床后要及时添加衣服,不要着凉。

(5)刷牙和洗脸宜用温水,并用洗脸的温热毛巾轻捂口鼻呼吸数分钟。

(6)洗澡或洗发后,要保持身体的干爽。

(7)寒冷天气出门可戴上口罩,保持口鼻的温暖湿润,减少冷空气的刺激。

3、保持心情愉快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

(2)避免大吵大闹,情绪激动或忧郁。

4、运动增强体力

(1)避免洗冷水澡、淋雨,以及早晨或冷天游泳。一般可在体能较好时,在夏天或午后游泳。

(2)不要过度疲劳或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旺盛的体力。

(3)做有规律和渐进的运动。如登山、健行、跑步或打球。

5、避免食生冷食物

(1)应多吃新鲜食物、谷类食物或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牛乳蛋、大豆、肉等。

(2)禁止吸烟、饮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