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胃十二指肠息肉症状及发病原因 胃十二指肠息肉如何预防

胃十二指肠息肉症状及发病原因 胃十二指肠息肉如何预防

2020-03-28 03:32阅读(64)

胃十二指肠息肉是一种来源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良性病变的5%以上。息肉生长较大时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

1
胃十二指肠息肉是一种来源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良性病变的5%以上。息肉生长较大时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

2

流行病学

胃十二指肠息肉发病率占所有良性病变的5%以上。腺瘤性息肉为真性肿瘤,发病率占息肉的3%~13%,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增生性息肉较常见,约占胃良性息肉的90%。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息肉的病因、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是多个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环境因素改变致基因(表达)异常或基因突变,形成腺瘤性息肉,而增生性息肉则与感染和损伤相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于腺瘤的发生和癌变起相当大的作用。多发腺瘤是基因突变的信号,而低纤维素饮食可促使腺瘤癌变。在腺瘤中有DNA质和量的改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增生性息肉由炎症引起的胃黏膜上皮或腺体过度增生引起,与慢性胃炎有关。幽门螺杆菌与增生性息肉有明显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炎症进展及胃黏膜反应性增生,释放白介素-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的产生,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对细胞的增生也有一定作用。当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息肉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胃息肉也有可能会消失。质子泵抑制剂与胃息肉、低酸或无酸有关。炎性纤维样息肉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一炎性病变的过程。

5

症状

大多数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是在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或手术尸检标本中偶然发现。息肉生长较大时可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若息肉表面糜烂、出血,可引起呕血和黑便。疼痛多发生于上腹部,为钝痛,无规律性与特征性。位于贲门附近的胃息肉偶可出现咽下困难症状,位于幽门区或十二指肠的较大腺瘤性息肉可有较长的蒂,可滑入幽门口,表现为发作性幽门痉挛或幽门梗阻现象。如滑入后发生充血、水肿、不能自行复位,甚至出现套叠时,部分胃壁可发生绞窄、坏死、甚或穿孔,发生继发性腹膜炎。位于Vater壶腹部肿瘤,可压迫胆道,出现梗阻性黄疸。部分腺瘤性息肉患者往往有慢性胃炎或恶性贫血的表现。大多数患者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大便潜血试验

约25%的患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病理检查

对于小的息肉,内镜下息肉切除并回收全部息肉送检病理诊断最可靠。

3、细胞刷检

对较大的息肉,细胞刷检对判断其良恶性可能亦会有些帮助。

4、钳夹活检

较大的胃息肉多是肿瘤样病变,钳夹活检可作为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依据组织学结果决定进一步诊疗方法。

8

诊断要点

胃息肉因症状隐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息肉可由X线诊断。胃镜检查、全消化道检查、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胃癌

大约5%的胃癌初起时呈息肉样形态,称为息肉型胃癌,其充盈缺损常不规则,质较硬,触之不变形,胃壁僵硬,蠕动消失,但常须胃镜活检明确诊断。

2、异位胰腺

又称迷路胰腺,大约90%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单发,偶有多发,多表现为粘膜下小结节,可有蒂,直径2mm~4cm。大多数无症状,仅在腹部手术或X线检查时发现。有的出现类似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也可并发溃疡而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位于幽门区带蒂者可脱入幽门引起幽门梗阻。X线钡餐检查可见圆形充盈缺损,中央呈脐状凹陷及导管充盈所谓“线状影”则可以作出诊断。胃镜检查见病变表面粘膜正常,边缘呈堤状,中央有脐样凹陷的开口,有时可见液体从开口流出。胃镜活检可见胰腺组织。

3、其他

胃的多发性息肉要和以下三种综合征鉴别:

(1)胃肠道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

主要表现粘膜皮肤(主要在口唇、颊粘膜和手足皮肤)黑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小肠、结肠、胃)多发性息肉病。

(2)Cronkite-Canada综合征

又称息肉病-色素沉着-秃发-指甲萎缩综合征,表现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指甲萎缩、脱发、皮肤色素增多,腹泻、腹痛、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

(3)Gardner综合征

除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外,头颅、下颚和长骨有骨瘤、软组织肿瘤,如表皮样囊肿、皮脂囊肿、纤维瘤、硬纤维瘤等以及视网膜上皮增生等表现。

以上三种综合征,除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外,尚伴有特征性胃肠外表现,注意检查不难与胃息肉相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1、内镜下切除息肉

是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随着内镜技术及超声内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镜下采用EMR、ESD技术处理胃十二指肠息肉已普遍开展。内镜超声确定肿块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通过ESD治疗可完整制离,不受肿瘤大小的限制。

2、手术治疗

(1)开腹手术的适应证

①未能明确为良性病变的直径大于2cm的息肉。

②息肉伴周围胃壁增厚。

③不能用内镜圈套器或烧灼法全部安全切除的息肉。

④内镜切除的组织学检查为侵袭性恶性肿瘤。

⑤位置特殊内镜操作困难的息肉。

(2)手术方法

手术切除包括息肉周围一些正常组织,如果发现浸润癌或息肉数量较多时,可行胃大部切除术或根治术。

(二)预后

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故建议早期治疗和定期复查。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担心息肉癌变,从而出现害怕、担忧、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应帮助患者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激动,树立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医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用药护理

患者用药期间应谨遵医嘱,不可擅自停药会增减药量。停服不必要的对胃有刺激或引起恶心、不适的药物。

3、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减少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的刺激。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4、生活管理

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长期坚持适度锻炼,严禁无限制加大或突然加大运动量。体育锻炼不宜在饭后进行,也不应在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建议饭后进行散步,则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被。

5、病情监测

术后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如果出现上腹疼痛加剧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6、复诊须知

谨遵医嘱定期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