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家装资讯

青岛即墨:一个“40后”记忆中的春节

2019-11-27 23:41家装资讯

简介" 作者:崔秀成 我出生在一九四三年腊月,现在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了,随着年龄增大,经常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仔细想一想,在所有的往事中,似乎对孩提时代过年的记忆尤为深刻。那些欢乐的往事,经岁月浸淫,经烟火熏染,就像是一坛经年的窖藏,年份越久,滋...

"

作者:崔秀成

青岛即墨:一个“40后”记忆中的春节

我出生在一九四三年腊月,现在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了,随着年龄增大,经常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仔细想一想,在所有的往事中,似乎对孩提时代过年的记忆尤为深刻。那些欢乐的往事,经岁月浸淫,经烟火熏染,就像是一坛经年的窖藏,年份越久,滋味越悠长……

记得六七岁的时候,家里有爷爷奶奶、爹娘和俩姐姐,一家人勤俭度日,和谐美满。

腊八节一过,年味渐浓,偶尔响起的爆竹声很快就把小年催到了眼前。

小年,也称“辞灶”。当天晚上,为灶王爷供上三碗香喷喷的手擀面,放一串清脆的鞭炮,还要把新“灶马”上端“小马”裁下来,连同香纸一起烧掉,说是送灶王爷上天多言好事。

第二天起,娘就会领着姐姐们陆续碾米磨面,蒸豆包,蒸米面,炒年糕以及饽饽。爹也会请人把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给宰了,卖了肉,换了钱,还能赚一挂我做梦都能馋醒了的猪下货过年。

除夕,终于在我的巴望中如期而至了!

爹娘特别忙碌:贴对联,请下宗谱,摆供品,做隔年饭。而我则兴高采烈地蹦蹦跳跳,跑里跑外。

终于,等到了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了。我提着马灯,跟着爹和大伯家的堂兄们到东陵的祖茔请年。

到了自己祖宗的坟前就吆喝:“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喽!”爹从点燃的香里面抽出一炷往家走,说这是领着老祖宗回家。

来回大概半个小时就到了家,爹就把那炷香插进正北桌上的香炉,又点燃了蜡烛,祭奠了酒。然后吩咐我,一同去村头的祠堂拜祖。

此时此刻,我感觉非常兴奋。祠堂里供奉着全村各支脉的列祖列宗。备了一些香纸,跟在爹的身后,穿过小巷往前行。马灯昏黄的灯光,照耀着疾走的双脚,影子投在两边的墙上,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由于家人嘱咐过,过年的时候说话要谨慎,免得不吉利。因此,一路上不敢高声和爹说话。大街上,人流如织,影影绰绰,人们互相寒暄着向祠堂聚集。

少顷,祠堂就出现在眼前。从大门步入,里面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人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叽喳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汇成一片。拾阶而上,穿过过道,来到了大院里 。大家排着队,在香炉跟前烧着纸香,红彤彤的火光照亮了一张张淳朴的脸颊,空气中弥漫着鞭炮和纸香的的味道。我随着涌动的队伍,挤到了正屋门口。我踮着脚好奇地打量着方桌上的供品: 油晃晃的大公鸡振翅欲飞,胖乎乎的大猪头占了半个条几,金灿灿的鲤鱼乖乖地躺在盘里,还有豆腐、方肉、鸡蛋、大饽饽、地瓜酒……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比家里大几倍的宗谱,高高的悬挂在正北墙上,红红的大蜡烛绽放着金黄色的火焰,一跳一跳的,摇曳不定,把宗谱上人物画像照的若隐若现,更加显得神秘兮兮,庄严无比……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没有一点睡意,一会儿靠在炕边看娘和姐姐包饺子,一会儿又围着火盆,听爷爷讲以前过年的事情,屋里溢满欢声笑语。大约十二点了,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发纸”的时辰到了。

于是,家人们也纷纷起身,去忙各自的事情:爷爷和父亲把烛花拨亮,点燃了一炷高香放进香炉,然后在院子的各个角落点着了香纸,把酒水祭奠后,磕了头。娘把刚煮熟的饺子供上。奶奶还特地舀了一碗饺子汤,撒在大门口外,说是施舍给无家可归的鬼魂……

清脆的鞭炮响过后,全家就开始吃饺子啦!娘吃出一个栗子,我吃出一个枣,爹吃出一个铜钱,大家欢笑一堂,惊喜不断·。饭后,我就忙着给爷爷奶奶、爹娘磕头。爹开始分压岁钱,记得有一次还特地多给了我二百元(北海银行币)的大票,我的那个高兴劲哟,就甭提了!

初一的早晨,天还没有亮,我就穿上娘给准备好的新衣新褂,跟着爹去挨家挨户的拜年,大街上,人们互相问候“过年好”,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初二的晚上好像来的特别早,再次祭奠完酒饭后,爹就点燃一炷香,朝着正北拜了三拜,带着我去祠堂。此时,祠堂里又是人群攒动,各家各户都聚集到这里。族里年长的老爷爷,举着一炷高香,带领大家到大门口,朝祖茔方向磕头,最后他高声说:“列祖列宗们,年也过完了,都回去好好过日子吧!”我的心咯噔一下,怎么这么快就过完年啦,还没过瘾啊!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迎来送往走亲访友,过了元宵节,激动的心才算是平静了下来……

时光荏苒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脑海中对于过年的记忆却丝毫没有褪色,记忆犹新......

?作者:崔秀成,78岁。现居即墨华山镇东牛村,曾担任校长几十年,现任金口镇西河头村“双修”总顾问。

"

Tags:青岛,即墨,一个,记忆,中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