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家装资讯

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上餐桌

2019-10-28 00:21家装资讯

简介" 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上餐桌 袁隆平的梦想:把“海水稻”推广到一亿亩,总产量达到300亿公斤 金秋,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内,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

"

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上餐桌

袁隆平的梦想:把“海水稻”推广到一亿亩,总产量达到300亿公斤

金秋,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内,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下同)项目再次迎来收获。10月24日,记者在试验基地看到,这里今年5月份种下的近1000份"海水稻"材料整齐、挺拔,一阵微风拂来,稻子轻轻摆动,泛起阵阵金黄色"浪花",伴随着工作人员飞快的镰刀,一场忙碌的秋收画面逐渐展开。

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上餐桌

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收割“海水稻”。

"这块试验田主要用来筛选材料,从播种、插秧、分蘖、孕穗、抽穗,再到成熟,一直用千分之五浓度的盐水灌溉,以进行耐盐品种(品系)复测,看看结实率和产量。"在试验基地内的9号试验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博士边割着稻子边说,"有些耐盐碱材料表现不稳定,第一年表现耐盐,第二年就不一定,因为田里的盐度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试一试材料的稳定性。"

今年,已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种植"海水稻"的第三年。那么,青岛"海水稻"何时能端上老百姓的餐桌,最近又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最快明年下半年端上百姓餐桌

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已掌握了2000余份“海水稻”材料,其中,表现好、高耐盐碱的材料近200份。2017年9月份,经来自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现场小面积收割理论测产,yc0045海水稻材料产量为620.95千克,足足比预期的300千克亩产翻了一番有余。

耐盐碱水稻从试验田走向老百姓的餐桌,从发现一个优良材料到让它稳定高产,过程曲折而漫长。从试验田小面积测评到区域试验,再到申请国家品种审定,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今年是区域试验的第三年,已经从黄海地区和北方组报了7个品种参加审定,随着国家政策的更新,国家农业部门以前需要一年时间的DUS数据,现在需要两年时间的数据,也就是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数据。因此,还需要补充一年时间的DUS数据,今年会把数据补齐、上报。”李继明说,“国家农业部门的标准主要包括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盐度,不能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标准,因为高于千分之五,很多材料过不了关。最少三百公斤的亩产,安全、抗病虫害和抗高温的能力。”

“没有问题的话,最快明年3月至5月就可以通过国家审定,预计至少会有1个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种通过审定,然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老百姓吃上‘海水稻’,要到明年的下半年,因为通过国家审定后,水稻还需要5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李继明说。

而在通过国家农业部门的品种审定之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已经对耐盐碱水稻材料做了三年的区域试验,包括实验室检测耐盐度,以及在山东、浙江、内蒙古和新疆大面积试验种植。“也包括在海南三亚的南繁加代育种,从南繁基地运回的‘海水稻’材料还会在研发中心的人工气候室进行芽期和苗期的筛选,在实验室里进行性状观察,将耐盐碱、高产优质以及抗病抗虫害等不同优良性状的材料进行分配播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耐盐碱项目经理于萌说。

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上餐桌

“海水稻”稻穗和稻粒。

全国布局9大基地

2018年5月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城阳区、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和浙江温州同时插秧,分别代表了滨海小流域盐碱地、新疆干旱半干旱盐碱地、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环渤海盐碱地和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等类型,再加上陕西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和退化耕地的稻作改良,这6处基地实现了“海水稻”对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的“全覆盖”。

今年,该中心将“版图”延伸至潍坊、黑龙江铁力、河南淅川,扩至9个基地,计划种植两万亩。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为了更好获得“海水稻”耐盐碱数据,选取了与沙漠相连、表面被白色盐壳覆盖的地块作为试验田,建设了300亩的试验基地。“这里以前没种过水稻,土地都是盐壳子,土壤的盐度达到千分之十七,属于重度盐碱土地。通过土壤改良和品种改良,今年试种的300亩水稻平均亩产普遍达到了500公斤以上。收获完成后,将运回青岛中心进行进一步育种研究。”李继明说。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的重度盐碱地基地,该中心种植了66个高代水稻品系,并从中筛选到9个强耐碱水稻品系。经测算,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500多公斤。同时,该中心今年还在黑龙江伊春铁力市设立了首个寒地水稻育种试验站,在此开展寒地育种项目,以满足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水稻种植区域需求,对进行耐碱水稻的耐寒性研究和推广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在东北地区用得最多的就是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的品种。在铁力选育的品种本身就是在这个气候区做耐寒性测试的,可提高老百姓种植的稳定性。”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营销中心总监王自林介绍。

在城阳基地,在2018年耐盐碱水稻全国范围试种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将通过农业智能芯片、云平台、智能机械、5G网络的示范应用,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植入农业领域,推进土地数字化、农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发展模式,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全面构建打造“土地改良+种植服务+装备智造+产业聚集”产业链滚动发展的智慧农业发展“城阳模式”。

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上餐桌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内的人工气候室,可以进行“海水稻”芽期和苗期的筛选。周 伟 摄

“海水杂交稻”将成发展方向

“耐盐碱水稻已经成为青岛的一张名片,青岛作为我们的研发总部,以此向全国或全世界发散。”李继明说,“海水杂交稻是我们的优势,将来肯定要朝这方面发展。”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今年走的是海水杂交稻路线,因常规稻的耐盐碱优势并没有海水杂交稻的优势明显。“以前种的是不经过杂交的常规稻,去年在三亚杂交组合,今年在中心试验基地种植,有两组表现非常特殊。所以,今年我们计划到海南继续制种。”于萌说。

“常规稻是个基础,是一个亲本,作为一个父本或者母本来选育,选育好以后再用杂交稻的方式培育。”李继明介绍,“而耐盐碱杂交材料的来源,父本是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母本主要是合作单位提供的不育系。将来父本和母本都是耐盐碱的,耐盐碱能力就提升了。”

今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黑龙江大庆基地发现有9个高耐碱品种。一般的水稻品种在pH值8.5以上的碱性土壤中是不能抽穗以及正常生长的,今年该中心的研发人员发现在pH值10.2的情况下,大庆基地的水稻材料还能和大田里一样正常生长,因此,他们筛选出了这9个品种。“因为我们是在大庆这个区域发现生长不错,换个区域就不一定。下一步,要通过杂交的方式,进行不同生育期、不同生产类型育种。明年,计划在青岛和江苏连云港做耐盐碱水稻的大面积示范种植。”于萌说。

“对去年工作打60分的话,今年的工作可以打到80分。原因是有了新品种、新的不育系,耐碱的品种达到了9个,而且有两三个品种的表现非常优异。再就是,我们的基地进一步向北方扩展。”李继明说。

“耐盐碱水稻种植的正式研究是在青岛开始的,2016年,我们在青岛建立研发中心,把全国力量集中起来推进‘海水稻’研发。在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袁隆平院士此前表示,“我有两个梦想:一是杂交水稻高产再高产;二是把‘海水稻’推广到一亿亩,总产量达到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我有信心,肯定会成功。”

"

Tags:青岛,海水稻,最快,明年,下半年,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