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楼市动态

黯然消逝的天德塘,老青岛第一澡堂如此落幕甚是可惜!

2019-04-06 16:20楼市动态

简介日占青岛时期发行的一套青岛风光明信片里,“天德塘”一带的景象 青岛人管浴池叫“澡堂子”,管沐浴叫“洗澡”,管去海里游泳叫“洗海澡”。老青岛最有名的澡堂子当属“天德塘”! 天德塘在博山路56号,也是里院的一部分,1930年由民族资本家高学志(高五)修...



日占青岛时期发行的一套青岛风光明信片里,“天德塘”一带的景象

青岛人管浴池叫“澡堂子”,管沐浴叫“洗澡”,管去海里游泳叫“洗海澡”。老青岛最有名的澡堂子当属“天德塘”!

天德塘在博山路56号,也是里院的一部分,1930年由民族资本家高学志(高五)修建,楼高四层,里面装着在老青岛难得一见的电梯,后又加盖了2层做宾馆。想当年“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洗澡天德塘”可是老青岛们的享受。

找不到天德塘更早的照片,这张摄于2006年的照片,是改造后的类似洗浴城的天德塘,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从天德塘门前望去,天主教堂的双塔就在不远的高处

“天德永继,水乐无穷”是左手书法家王永顺的笔墨,粗壮的石柱被涂上了土豪金,今天,天德塘却再也无法继续了

小时候去澡堂洗澡,总是跟着父母来天德塘,父亲在一楼买澡票的工夫,俺就在那稀罕的电梯里上上下下地过瘾。澡票是一根15厘米长的竹牌,溜光水滑滴,头上用彩漆画了几道杠杠,标识着男女、包间、理发、搓澡等服务,记得二楼是男澡堂,三楼是女澡堂。


照片中灰色的L形高楼,就是天德塘。

父亲是军官,跟澡堂子里的叔叔大爷们很熟,一进门,便被热情地引进包间,若是没了床位,俺们就把衣服脱了堆在长条凳上,赤条条走进热气腾腾的水塘子。俺最怕泡澡,每每磨磨蹭蹭地不敢进热水,被父亲吼了,才咬着牙浸进池水中,只露个小脑袋在水面上四处张望。大水池子一旁有个小池子,里面的水极烫,俺的手都不敢放进去,偏偏就有人敢泡在里面,俺心里便佩服极了。

水池里的水每天晚上都要抽干,把水池子刷洗干净,次日一早灌进新水。父亲总是带俺早早地来,俺适应了水池子温度后就开始做游泳的样子,从这头扑棱到那头。洗完出来,穿着白褂子的服务员立马用竹镊子从一只盖着盖儿的瓦罐里夹出一块热腾腾的白毛巾,俺学着父亲的样子,一边吹着气,一边把热毛巾捂在脸上,享受着那种烫烫的毛孔大开的感脚。接着便有钥匙递过来,告诉衣物已锁在几号箱子里。

包间就是个木制的隔断,里面有两张单人床,铺着白白的床单,上面红红地印着“天德塘”三个字,床头有个木制茶几,父亲惯常要一壶热热的茉莉花茶,饮过后,就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觉,醒来后穿戴整齐,清清爽爽地走出来,凉风拂面,便觉脸皮一紧,很是舒坦。

逢父亲心情好时,俺便赖着拽了他去不远的苟不理,饱饱地吃一顿小包子。回家后和哥哥姐姐、小伙伴们展洋好久。

今天的天德塘,只有这木楼梯依稀可见往日的模样

如今,经历了八十余载的天德塘也将随着里院的改造寿终正寝。专门去拍了照片,为这处青岛的老字号做了最后的记录。昔日顾客盈门的天德塘早已面目全非、破败不堪,唯有木制的楼梯还是当年的模样。

想当年雄霸青岛洗浴业八十五载的天德塘即将消失不在,热气腾腾、迎来送往的记忆也将被逐渐淡忘。

在老青岛们扼腕叹息之时,却有一间挂着“青岛天德塘脚病修治室”招牌的修脚店,在老天德塘的对面重新开张,成为天德塘兴衰的一丝遗韵。这让笔者看到了天德塘延续的希望。

门对面就是即将不在的天德塘

走进修脚店,与想象中鹤发童颜的老修脚师大相径庭,打招呼的是一位精壮的汉子,面对俺的疑惑,他憨然一笑:我就是天德塘的老修脚师傅。坐定,泡上脚,他一面给顾客修脚,一面打开了话匣子.

正忙着给一位大娘修脚的徐希军师傅

他叫徐希军,63年生人,17岁时就进了天德塘学徒。那时候天德塘归饮食服务公司管,因为父亲在天福酒家当服务员,就内招去了天德塘。被分配学修脚,师傅快60了,据说是民国时候青岛很有名的老修脚师,叫郭锡九。学徒要有“三手活”,理发、修脚和搓背。刚开始用松木练刀,因为松木的硬度和手感跟趾甲差不多。师傅说:下刀要稳、准、轻快,主要还是靠自己悟,熟能生巧。师傅讲:上九流,下九流,王八戏子鳖带周(理发),修脚是下九流的首位,因为不管给谁修脚都得坐着,就是给皇帝老子修脚,也一样坐着。三年后,他就出徒了。这一干就是35年!

修脚也是有技术职称的,政府发的证书。徐师傅先是技工,然后是技师,特二级技师,没到1990年,就成了特一级修脚技师了。徐师傅介绍说她们刚进天德塘那时候,洗澡2毛2,这是普通大池子的价,还有房间3毛,盆浴5毛,修脚3毛,搓背2毛5,理发2毛,一壶茶2毛,还有5毛和1块的好茶。

天德塘有四层楼,一层实际是个地下室,地上就能看见3层,1971年在楼顶又加盖了2层楼。当时,一层是女池子,二楼是男池子,三楼是男房间,四楼是男盆浴,五楼是女盆浴,六楼是旅馆部。

“1993年到1997年,是天德塘最鼎盛的几年,那时候洗个桑拿浴,感觉很新潮,很有面子。还有美国的冲浪浴盆、意大利的按摩池塘,都很新鲜。 ”徐师傅说,他记得1998年春节前几天,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7万元,但是从1998年开始,天德塘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大大小小的澡堂越来越多,家用热水器也走进了市民的生活中。

修脚店用的是青岛天德塘发展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徐师傅的特一级修脚技师证书

天德塘大门上的石头门匾“天德塘”三个大字是民国时候著名的大书法家王垿写的,文革时候用洋灰抹平,刷上油漆,写了“新风浴池”,文革后才把洋灰抠掉,重新露出来石匾。两侧的对联“天德永继,水乐无穷”是1993年由青岛著名的左手书法家王永顺写的。

2001年,天德塘改制,被一个广东人购买,改成了洗浴城。徐师傅承包了大门右侧的一间10平方的小门头房开了修脚店,就用的天德塘的营业执照,打的招牌也是“天德塘修脚店”,刚开始房租是每年2000元,后来慢慢涨到了5000元。天德塘要拆了,她们就在对面租了一间房,20多个平方,每年房租要1万8。徐师傅说:“俺靠手艺挣钱,一年整个十几万不成问题。俺没有徒弟,女儿也不学,社会上对俺这行还是有偏见,当年俺们一起学徒的5个人,早都转行了,就俺自己一直坚持着。现在打天德塘牌子的就俺一个,俺喜欢这个牌子,一直用下去”。

告辞出来,徐师傅送出门,嘱咐着:天德塘这块牌子太有名了,一提都知道,这么多年了,有沉淀在里面。拆了太可惜,可咱也没能力,也没办法,靠嫩们了,好好宣传一下,最好能保留下这块招牌!

天德塘专业修脚的招牌,也许是八十五岁天德塘余烬中唯一的星火,这米粒之光能否重燃,保卫里院的老字号,也是很多老青岛的希望。

本组图文编辑源自鲁汉【手工记忆*保卫里院!之《澡堂子里的那些事儿——天德塘》、《天德塘遗韵》】,发表于2015年11月。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Tags:黯然,消逝,天德,青岛,第一,澡堂,如此,落幕,可惜,日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