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盘资讯

青岛城市记忆:1941年,震惊全国的李村大劫狱!

2019-03-22 16:00新盘资讯

简介1941年2月17日,青岛发生了一个惊天大案,日本人关押重刑犯的李村监狱被劫破,210名“囚犯”破狱而出!为了还原事情的真相,已退休的原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甄仁春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寻访目击者,四处查找史料,终于使当时震惊全国的“李村大劫狱”事件,...

1941年2月17日,青岛发生了一个惊天大案,日本人关押重刑犯的李村监狱被劫破,210名“囚犯”破狱而出!为了还原事情的真相,已退休的原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甄仁春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寻访目击者,四处查找史料,终于使当时震惊全国的“李村大劫狱”事件,有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记述。

1941年2月17日在青岛发生了一个惊天大案,日本人关押重刑犯的李村监狱被劫破,210名“囚犯”破狱而出,举国震动,在青岛抗战史上是一个空前的也是唯一的战例。该劫狱是为何而为,是何人所为,一直扑朔迷离,间或有报也是首尾不全,支离破碎,甚至诸多人为歪曲。此事已过74年,当事人大都作古,如不发掘整理,则将为世人遗忘。笔者就此案专门查询了敌伪档案,阅读了劫狱当事人的回忆录,访谈了当年的幸存者,拂去历史尘埃,该案的真山真水初步显露出来。此文在此披露,旨在发起讨论,引起世人重视,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



李村监狱旧址

1938年1月青岛沦陷,国民政府的抗日工作转入地下。1938年5月18日国民党山东党部委员,青岛市党部宣传科科长,谈明华等受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派遣(时山东政府迁往鲁西南地区)携带电台由胶南红石崖姜黎川部来青。马元敬(地下特工,公开身份是青岛消防队副队长)开着一辆消防车到小港码头 ,将谈明华接到青岛消防队,并以消防队书记员的身份在此登记,在江苏路警署报上户口,户口名马心仪。谈明华稳定后又招邱晓晨、闫振东、马开太三人(都是特工)来消防队就职。谈明华很快就与原来潜伏在青岛军统系统的特工联系上,有明德小学校长彭玉麟,教师戚胜生,侯汉卿等,电台就设在明德小学。据马元敬回忆,潜伏在青岛搜集情报的特工有100多名。明德小学有个理化实验室,里面有很多供教学实验使用的机器设备,隐蔽性很强,电台就设在明德小学的理化实验室内。由侯汉卿、戚胜生、韩亚飞负责发报,他们晚上发报,白天就把电台拆开放在理化室的橱柜里。这100多特工大都隐身在敌伪的各个部门,专司收集日本军政情报,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这里,发送出去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其中日本准备大举进攻鲁西地区的时间及详细军事部署,就是通过这里发送给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的。此事引起日本海军驻青机关的警觉,决定立案侦破。其中手段之一就是重金悬赏,寻找线索,当时有一个叫韩亚夫的地下特工被日本抓捕,韩将所有情况全盘供出。



欧人监狱

1938年7月28日本驻青海军重兵包围了天主教堂、明德小学和龙山路5号,进行全面搜查,查获了电台和部分没有销毁的情报文件,根据韩亚飞提供的地下特工名单,很快将谈明华逮捕,同时逮捕的还有明德小学校长彭玉麟和地下特工张侠、侯汉卿,青岛消防队副队长马元敬;原崇德中学校长王文坦。还有韩亚飞名单上没有的,但日本海军怀疑的嫌疑分子,明德小学的教职员工和涉案亲属共一百多人,全部押解于海洋大学院内(当时的日本海军司令部), 其他人员经秘密审讯后大部放回。1938年10月日本海军部将谈明华等七人,移送到常州路监狱,青岛人叫“欧人监狱”的地方羁押,经日本军事法庭审判,判处谈明华、彭玉麟、张侠、侯汉卿死刑,(后改为无期)。判处马元敬、马永华、王文坦有期徒刑三至七年不等,1939年4月判刑后,谈明华等上述七人押往李村监狱服刑。


李村监狱全景

破获地下情报网之事日本海军和政界兴高采烈,大肆渲染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气氛十分嚣张。国民政府高层,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和副司令沈鸿烈(时任山东省主席)闻知谈明华等在狱中视死如归的精神非常感动,另得知,李村监狱关押着大量的被日军俘获的国军“俘虏”,决定营救。但是李村监狱号称中国模范监狱,完全是按照最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监狱,皆备森严可谓铜墙铁壁劫破谈何容易。于学忠、沈鸿烈首先要物色人选,决定将该劫狱任务交由鲁东行署策划部署 ,鲁东行署主任李先良,将鲁东行署的游击队反复筛选,决定将劫狱的军事任务交给鲁东行署第十三专区第二特务大队,该队大队长是栾志超。



栾志超(1913——1978)青岛城阳区杨埠寨人,1949年迁居台湾,1978年病故。

栾志超,即墨五区人,现青岛城阳区流亭镇杨埠寨村,栾志超是字(终生以字行世)名是栾守信,是杨埠寨村栾立蕴之三子,家境殷实,就读于礼贤书院,学成行医,“七七事变”后弃医从戎。上峰将如此重任交给栾志超,原因有三:1 栾志超复仇心切,因抗日,其二哥被日寇绑在树上活活被狼狗撕咬致死,每每提及咬牙切齿要替兄报仇;2 栾志超是坐地户,起兵之初就在崂山西麓李村附近活动,对李村监狱周边情况了如指掌;3 栾志超的第二特务大队约300人,在青岛近郊的多支游击武装中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栾志超接受任务后,进行了文武两道的的准备。先说武道:就是强化军事训练,在海洋县进行了三个多月的魔鬼式训练。据当时参加劫狱的队员纪明礼回忆,训练的项目很多。1、练搭墙“挠钩”,用麻绳系小铁锚钩住墙头,迅速攀爬;2、搭轻便云梯(做好之后先派人送往李村监狱周边秘密藏匿);3掐断带电电网,聘请懂电网的人,训练用绝缘钳剪断带电铁网的技术;4、组织裁缝缝制2厘米厚的毛毯;5、叠罗汉式攀爬狱墙,专门垒成一条六米高的模拟狱墙,人肩搭人肩,训练攀爬。经三个月的残酷训练。劫狱队员个个能攀墙断电,飞檐走壁。最后经过武功考试,优胜劣汰,劫狱队由300人组成。



李村监狱工厂

所谓文道,就是组织人员渗透监狱内部,收买内应。 劫狱前半年,栾志超的武装人员和青岛地下特工人员,大量游散在李村周围,拾草的、扒粪的、算卦的、要饭的,干啥的都有,熟悉监狱周边的地形和进出通道,并且派出秘工,收买监狱的门卫和狱警,据当时羁押在狱的马元敬回忆,李村监狱的被收买的人员每人都发两份工资,并答应事成之后还有重奖,他们也都想留条后路,所以都很卖力。最后连监狱长都被收买。有两位看守,一位姓苏、一位姓潘,经常给传递消息,最后竟然将栾志超给他们的五支手枪都传递了进去。后来这两位看守被日本发现开除,栾志超知道后给予重金奖励并发展为骨干,成为后来劫狱内线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驻守在胶州湾西岸的姜黎川部(保安七旅)接受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指令,部署接应,言定,姜黎川部派出武装帆船在沧口海岸隐蔽,伺机接应,随时将越狱人员撤退到胶南安全地带。同时,关押在狱中的人员也在摩拳擦掌,为越狱作积极准备。

1941年2月15日,栾志超劫狱队员从驻地海洋县分散出发,行军260里地,长途跋涉,17日下午4点在夏庄法海寺集结,栾志超进行了简单的战前动员,最后一句是,此战成功我们将名垂青史。 据劫狱队员纪明礼回忆,当时劫狱队员士气高昂,配备的武器也相当精良,甚至有重武器八二炮,四挺轻机枪,有的队员身披双枪,长枪短枪交叉使用。



李村监狱牢房铁门

夜幕降临,栾志超按照事先安排,将300队员部署在李村监狱周围。劫狱工作有条不紊循序进行。首先栾志超通过监狱附近的“新新肥皂厂”的电话,和监狱内的地下人员通话,掌管监狱大门的是方丙麟,接电后立即跑到大门口,劫狱队员毛贵虎及时赶到门口佯装有事要进门,方丙麟将毛贵虎让进大门后,方立即拔出手枪将门卫驱赶到小屋里并将外面加锁。这时在外的劫狱队员蜂拥而入,在苏看守和潘看守的带领下直扑监狱枢纽部门,切断电源和电话线,将所有的监狱管理人员集中到一个监室,门外加上大锁,监狱里的地下工作人员李玉德掌管各监室钥匙,首先将谈明华等七人的监室打开,然后很熟练地将其他各个监室的牢门打开,犯人蜂拥而出,一部分没带手铐脚镣的“囚犯”由云梯队员引领,通过云梯翻墙直接向东跑,为了迷惑敌人,劫狱队员和囚犯都高喊,往东跑,往崂山跑,声东击西,目的是保护谈明华等七人,这七人由劫狱队员专人负责,重兵保护,向西北胶州湾方向奔跑。



日军李村宪兵中队

尽管行动迅速,也切断了电话线,但枪声一响,监狱周边的日本军队和警察的力量迅速集结,李村警察分署距离李村监狱大门不到500米,军警前来追捕,但遭到栾志超事先部署的武装力量的强力回击,不能前进一步。 劫狱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信号灯亮起,劫狱队员按原定部署撤退。待日军再次重兵包围李村监狱时,劫狱队员已经外撤到安全地带。在劫狱过程中共有30多“囚犯”被日伪军打死、打伤或捕回,但大部分人借夜色掩护,或逃往崂山或暂潜伏于亲戚朋友家。

需要特别纪念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监狱的看守李玉德,属栾志超发展的内应,因为忙于照料他人逃跑,等自己要跑时大门已被封锁,只得越墙出逃,但跳墙时跌断了腿,被日寇抓住杀害;另一位是的“新新肥皂厂”的东家,栾志超曾把劫狱指挥部设在他厂里,事后遭日寇灭门。这些人为劫狱付出生命代价,后人不应忘记。

谈明华等七人由游击队员专程保护,几经周折,分批到达到胶南,并由姜黎川负责护送到临沂山东省府所在地,临朐县吕匣店子村,省主席沈鸿烈召开隆重的庆祝劫狱成功大会,会上宣读了国民政府的嘉奖令,对栾志超的第二特务大队单独提名表彰。并给每人发了1000元慰劳金,李村劫狱震惊全国,栾志超所部声誉鹊起,青岛、崂山、即墨、莱阳、海洋一带的民众崇拜英雄,纷纷参加他的队伍,人员急速发展过千人,被暂编十二师师长赵保原改编为该师第四团,栾志超任团长。事后增员迅速,鼎盛时达到1500多人。

李村劫狱案日本吃了哑巴亏,不敢大声声张,只得秘密调查,据宪兵队队长金子在劫狱后9天,即1941年2月26日向上峰的情报汇报中可看出,日本宪兵队认为这次劫狱是于学忠部所为,非小股游匪骚扰,是苏鲁战区大战略的一部分,并准确地知悉劫狱的武装力量是栾志超的特务大队,从宪兵队长金子的情报汇报中得知,当时共劫持了210名囚犯,栾志超自述是375名,(笔者认为,日本宪兵队的数据比较准确,因为他是用花名册对照出来的)不知何故,金子的报告中还提到一位国军的陆军中将也被劫走,但从国军的资料中也没有发现监狱中关押着一位陆军中将,至今也不知是哪位将军。



李村劫狱脱险人员于1946年2月17日合影留念


1946年2月17日,成功劫狱5周年纪念日时,青岛市长李先良与谈明华、王文坦等当年脱险的70多人,在青岛市政府举行隆重纪念活动,把酒言欢,并且回到李村监狱,李先良、高芳先等青岛党政大员,陪同部分脱险人员在监狱大门前谈笑风生留影纪念。(这张照片流传甚广,也是李村劫狱唯一存世的影视资料)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次聚会唯独没有劫狱的关键人物栾志超,使这次聚会暗淡失色。吊诡的是,此时栾志超就在青岛,但李先良硬是不给栾志超发邀请函,缘何如此,原因是:此时青岛正是李先良的天下,在八年抗战期间,李先良的“青保”和赵保原的“十二师”在青岛乃至胶东地区的政治恩怨,以李先良的完胜而告终,而栾志超的“四团”是十二师赵保原的部下,青岛抗战胜利的“桃子”李先良是不允许别人置喙的,当别人奉承李先良是劫狱英雄时李频频点头笑而纳之,政治倾轧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时背势落的栾志超也非常识相,无意争功,低调自保。眼见着自己的赫赫战功为别人肆意掠美且把玩掌中,栾志超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栾志超警卫员纪明理写的回忆录


然而天道为公人心不欺,当年被栾志超营救的出狱人员得知栾志超就在青岛,纷纷前去致谢救命之恩,并要设宴洗尘,均被栾志超婉拒。 当时青岛的最大报纸《民众日报》1946年2月18日的报道,大标题为“八年抗战民族雄栾志超抵青”副标题为“即青边区奋勇杀敌,李村劫狱脍炙人口”,为其在高调呐喊,鸣不平。现摘录报道如下:“抗战时期本市李村劫狱案轰动全国,劫狱主要人物栾志超氏,现已来青,闻当时被救脱险各同志均前往拜访,并约设宴洗尘,栾氏不敢依此居功,均经婉辞谢绝云。”《民众日报》记者另一报道是采访录,辑录一段,栾氏答道:“(民国)三十年李村劫狱事件先后各报已有记载,当时敌寇在青岛市内,曾秘密逮捕我地下工作人员均押于李村监狱内,我先与谈同志明华,侯同志汉卿取得联系,秘密计划达半年之久,卒克于成,营救脱险者谈明华等三百七十五人,此役颇使敌人惊心丧胆,被营救之同志多有在此服务者,可以问证。”大权在握的李先良对栾志超的李村劫狱之举匿而不宣,但是当时的舆论和媒体还是公平的,公众媒体用“八年抗战民族英雄”题刊,并不多见,足见人民对栾志超“李村劫狱”功绩的认可。



这是日本宪兵队准尉金子,在李村监狱劫破之后向上级进行的详情汇报。昭和十六年也就是1941年。详报指出:李村破狱是栾始销(即栾志超)旗下的特务第二、第六大队、及于学忠的特务部队三百多人所为,宪兵队队长金子报告准确指出,这次破狱共救出囚人二二一人(211人),其中包括一名陆军中将。



李村监狱大门


1946年2月17日,青岛市市长李先良和出狱人员在李村监狱门口的合影,照片恰恰缺少的就是劫狱的主要人物栾志超,遗憾的是,此时栾志超就在青岛,李先良就是不让栾志超出面留影,以致人们长期认为李村大劫狱就是李先良所为,或者是李先良的门下干的。(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Tags:青岛,城市,记忆,1941年,震惊,全国,李村大,劫狱,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