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二手房资讯

城阳,2237年历史的文化名城!11个城阳本土神话故事请收藏!

2019-03-16 16:40二手房资讯

简介“最城阳”,提供最好的城阳资讯,赶紧关注一下吧 城阳,是一座有着2237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秦时县治设城阳)。在这座城市里,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就像是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散落在城阳的大街小巷…… 1 女姑山的神秘传说 女姑山传说产生于上古时...

“最城阳”,提供最好的城阳资讯,赶紧关注一下吧

城阳,是一座有着2237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秦时县治设城阳)。在这座城市里,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就像是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散落在城阳的大街小巷……

1女姑山的神秘传说

女姑山传说产生于上古时期的“渔盐始祖”。秦汉时期,今城阳地域或设县,或治侯国,汉武帝于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巡游不其,在女姑山建女姑祠,纪念“渔盐始祖”女姑。同时建“明堂”以宣明政教和典章制度,使女姑山成为天子游幸的名山。也因为其时在全国范围内仅建“明堂”九所,女姑山也就成为了山左的一处政治文化中心。明万历年间,即墨知县许铤连上奏疏,开通女姑港口,又使这里成为半岛地区的一处经济中心,直到清咸丰九年(1859年),在女姑山设厘税分局,女姑山成为一方区域的经济中心,是一处南北货物的集散地。

女姑山传说发源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的女姑山及其周边区域,其中心影响区域为今城阳区、青岛市、即墨市、胶州市、海阳市等等。由于山上建有训海之神龙王庙,龙王能够偃风止浪,护佑渔人平安,四方渔人信众趋之祭拜,致使女姑山传说在辽东沿海、山东沿海、江浙沿海也有广泛传播。

2丹山传说

曾经的丹山不仅是青岛的旅游胜地,丹山岭在军事上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德战争中,就是重要的外围防线。解放战争时期,丹山是国民党军队守备青岛的重要军事防线。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青即战役,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海军的支持下,布置了三道防线守青岛,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前哨据点就是丹山。也许有很多青岛人都不知道,解放青岛前的最后一场“血战”是在丹山打响的。

丹山,取名追根溯源来自神话中的传说,二郎神杨戬用扁担挑着两个彩石景观送往天庭御花园,在行程中,不小心被崂山石门当中的石棒槌绊了个趔趄,撸了扁担札,一个景物落在了石门山的西麓,一个摔出落在了白沙河北即墨地界。即有了崂山的“担山”和即墨的马山。由于山体单一曾用名单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又因山石裸露呈丹褐色而取名丹山。

3铁骑山与古不其城传说

铁骑山古称不其山,据考古专家考证,六千年前原始社会时期,这里曾有“不族”和“其族”部落在此生息,故此山称为不其山,秦汉时依山为名在此设不其县。不其县治所设于今城阳街道城子社区周边,不其县鼎盛在两汉,至隋代重设即墨县,历时五、六百年。因此关于不其山和不其城的史料文献均有记载,而民间传说也世代传承。

关于铁骑山(不其山)和古不其城的传说,主要有远古时期不族和其族的传说,不其城汉武帝、伏皇后与童恢的传说,唐代唐王插铁旗的传说,以及铁骑山周边历史名人郑玄、张三丰、百福庵二王妃的传说等。

铁骑山方圆两平方公里,周边现有四、五个社区和多个历史文化遗址。东铁社区位于铁骑山下,山权均属该社区,因此该社区流传的传说丰富详实,经久不衰。

城子社区位于古不其城遗址,这里留下更多古不其城的传说。

铁骑山和古不其城曾是青岛地区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研究青岛地区历史渊源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地域,其传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对地域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

4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

相传炎帝时期,在胶州湾内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首领名叫夙沙。有一天从海里打了半罐水刚放到火上煮,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打死的野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底部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又咸又鲜。夙沙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从此,盐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成了必不可少的物品。夙沙氏被后世尊称为“盐宗”。

据《山东盐业志》记载:“早在公元前26世纪,在胶东地区就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盐宗夙沙煮海成盐的历史被引用到山东省中学教材即现在的初级中学课本《走进齐鲁文化》中,文章写道:“海水可以煮盐,发明煮海水为盐的夙沙氏就是山东半岛上一个古老的部族。”以上资料可以印证,夙沙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夙沙氏是中国海盐的创始人。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的传说故事,目前我们已搜集整理了十几个,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反映了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进程。

5渔宗郎君爷的传说

据记载,世界渔业最早来自中国,这里是中国海洋捕鱼生产的发源地,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不仅发明了捕鱼生产,也创造了灿烂的渔盐文化。自5000年前郎君(号称渔宗)在这里发明了结网造船捕鱼,从此我国就有了海洋渔业生产。最初人们制作木筏,用“木叉”叉鱼,或者用“木杆网”捕鱼,就是在滩涂中插入密集的木杆,待潮水退落时将鱼类、贝蟹挡住和夹住。后来人们又制作了“蒲网”来捕鱼。蒲网就是用植物蒲子编织成席状,片中间用细木杆连接架子,潮水上涨时插到水中,因比较密实,收获就高于木杆网了。

6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

王邦直(1513-1600)字子鱼,号东溟,明代即墨县人,今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小庄社区王氏第八世祖。明嘉靖年被荐辟为岁贡生,入太学,官至盐山县丞,后因上奏《十疏》:“一曰减赋役以招流移;二曰实仓廪以备凶荒;三曰戒有司以去奢僭;四曰清驿递以革冒滥;五曰禁势豪以除暴横;六曰正仕途以塞奔竞;七曰重功绩以明考课;八曰慎作养以剔繁冗;九曰严简练以修武备;十曰振纪纲以励风俗。”震惊朝野,被奸臣所陷辞官回乡后潜心研究音乐,二十余载著成《律吕正声》六十卷。清乾隆年间该书入《四库全书》,纪晓岚为其撰有小传。其理论早于法国梅森一百年,早于德国巴赫二百年。

7郑玄与康成书院传说

郑玄(字康成,公元127—200年),北海郡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据史书记载,郑玄少年时志向远大,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喜欢书数,尤其喜欢阅读儒家的经书,二十余岁就博极群书。他先师从第五元先学习今文经学,又师从张恭祖学习古文经学,同时成为马融最得意的门生,在经学、文献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汉灵帝中平年间,郑玄为了躲避战乱,与门人崔琰先后两次来到不其,于不其山设帐授徒,先后从学者达数百千人。并在不其山建书院一座“康成书院”(因郑玄字康成,后人称“康成书院”。但在东汉时,人称“康成学官”)。

这是郑玄的不其岁月,后代典籍多载此事。郑玄讲学之旧地,东望三标山,西倚铁骑山(不其山)。山下村庄以“书院”为名,其地文墨涵濡,多异草嘉木。有“篆叶楸”,叶楸有篆文之状。当年郑玄和他的弟子们用以编竹简的草叶尤为后世所感念,人称“书带草”,亦云“康成书带”。《郑玄与康成书院传说》中的故事大部分有所依据,有的散见于地方志,有的散记于野史笔记和有关口头传说。典籍中的有关故事及流传在民间的大部分传说下步将继续搜集汇编。

8汉武帝女姑求仙与祭天传说

汉武帝女姑山祭天的传说,流传于传说的发生地女姑山。

据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四月,汉武帝东巡不其县。之前,为迎接圣驾,不其县令大兴土木修建武帝驻跸行宫,并在县城南九里的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和明堂。太乙,既太一,意为至高至上的天神,或谓居于玉清之境的太一玉君,民间则俗称天神。汉武帝在女姑山上的太乙祠祭天,在明堂宣明政教,观沧海,沐春风,驻足留恋,潜修道玄。历数千年,太乙祠演为女姑祠,明堂却风摧雨蚀至于无踪,祭天的礼俗却沿习两千余年而余韵绵长,并由农历六月十三日的龙王庙庙会传接衣钵,形成了当地特色鲜明的民俗节日——汉武帝祭天。

9洪州城的传说

洪州城的传说的发源地在胶州湾地区,流传于城阳区红岛街道,在民众间有较大的影响力,相关故事被编入多种版本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文学集中,故事情节并不完全一样。传说大致介绍了一个活生生的“忠厚善良、孝敬老人、好人终有好报”的典范人物忠义,他助人为乐,反被获救者王义恩将仇报。王义懒惰不轨,不打柴打猎理家,不孝不义不忠,成为邪恶之徒。忠义揭发了王义的罪恶,使歹人遭到惩处,忠义等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10童恢传说

童恢是东汉时期城阳乃至青岛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集结着诸多历史信息。他是以良吏清官的形象而载入二十四史《后汉书》的,青岛地区仅此一人,其史迹与传说见之于《后汉书·循吏传》。后又载入贾思勰《齐民要术》和《八家后汉书校释》等典籍之中,位列即墨“九贤”之一,被誉为 “史上两千年不倒的清官”。《青岛市志》、《城阳区志》等当代地方志对童恢其人、其事亦有记载。

11胡峄阳传说

16岁时胡峄阳来到莱州府应童子试,以不忍搜身之辱拒进科场,绝意仕进,避居山林,读书研《易》,后在城阳、即墨、崂山及流亭、洼里等地教书。著述颇丰,有《柳溪碎语》、《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等十余部,成为当时即墨乃至胶东地区研究《周易》的大家。胡峄阳以《易经》理论、阴阳变化、五行学说为依据,追溯前朝成败之因,推测天道人事,预测吉凶休咎,无不中的,宿儒时彦无不推崇,被誉为“活神仙”,世人尊之为“峄阳先生”,声名播扬。

当从老人的嘴里听到这一个个故事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捡了一个宝。但是这么好的故事,在城阳的后辈当中却鲜为人知!未免有些伤感,请关注转发一下吧,让更多的人知道,讲给我们的孩子听

Tags:城阳,2237,年历史,文化,名城,11个,本土,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