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盘资讯
科教融合背景下 新旧动能转换的高校担当
2019-01-28 10:20新盘资讯
简介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关于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动员讲话,按下了山东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的加速按钮。如何重振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打开新通道,在全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示范引领、...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关于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动员讲话,按下了山东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的加速按钮。如何重振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打开新通道,在全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当前摆在山东人面前一项紧迫的课题,一个重大的使命。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也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创新源和人才库,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期,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人才供给,学校(科学院)责无旁贷。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背景与内涵简析
新旧动能转换是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而提出的,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高度凝练总结。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政府会议中对当时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新旧动能转换”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随后,“新旧动能”在政府相关文件和互联网上出现的频率不断提升,有关新旧动能转换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文章不断涌现。
为何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是经济大省,过去几十年,山东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主要靠吃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但是,人口增速放缓,资源总会枯竭。而且,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痛。因此,调整要素结构,转变为吃技术红利和资本红利,已经刻不容缓。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加快培育和汇聚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主动选择。
何为新动能?如何实现新动能?一般意义上,我们把新动能概括为: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的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内涵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省长龚正强调要聚焦中心和重点,以“四新”促“四化”,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二、高校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作用
历史证明,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过程,本质上是生产要素结构变化———主要体现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占比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善要素结构成为关键。因此,产业、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体,而教育和科研通过改善要素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质量,作用虽间接显现,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高校是培养造就新旧动能转换人才的摇篮。新旧动能转换以知识、人才、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而这些要素的载体是人才。高校要发挥人才培养重要功能,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优化专业结构,分层分类推进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高校是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思想源、智慧库和人才泵。教育和科研单位可以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等资源,参与智库建设,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前瞻性地参与重大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等方面研究,承接政府重大课题,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决策咨询。可以通过汇聚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创新高地。
第三,高校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助推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科技创新,高校和科研单位是知识创新的中心,是创新的源头,可以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际,聚焦“四新四化”,瞄准优势特色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找准结合点,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三、五大举措精准发力,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作为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契合度最高的科教融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2018年年初制定了《关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标,坚持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为导向,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科技供给有效性,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支撑、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助力“十强”产业实现新突破。
(一)对接“十强”产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急需的科技支撑
学校(科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按照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的总体思路,聚焦“十强”产业,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力争新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左右,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80个左右,积极推动平台建设步入提质升级的良性发展轨道,建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紧紧围绕制约新旧动能转换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技术问题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推广,推动应用型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医学智能、海洋智能、制造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科学和关键技术,率先在省内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先期两个省级平台已成功运营。建设E级计算应用生态环境,开展光纤传感器与安全物联网成果转化,开展区块链关键技术和抗量子格密码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围绕高端装备产业,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平台。面向激光微纳制造与高效精密加工、数控装备与智能制造、轻量化设计理论及装备、过程强化与低碳装备技术等相关领域,开展生物制造过程智能化关键技术、高效煤调湿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建设基于光纤传感器网络的油气储运、环保、轨道交通安全监控预警物联网。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传统造纸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淀粉行业具有国际前沿引领作用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工艺技术体系。大力实施高比能清洁能源材料基因组系统集成及重点耗能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工程,开展玻璃瓶罐轻量化重大技术、微生物合成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清洁制革新技术攻关,实现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
围绕玻璃力学性能的研究和高强度玻璃的开发应用,建设山东省高强度玻璃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在超强玻璃形成能力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围绕现代海洋技术,建立“海洋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卫星遥感实时定标浮标研制与组网应用技术、大功率水下集渔灯、水下感知移动机器人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建设基于海底网的海洋牧场智能监测网。
在医养健康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等方面,也积极作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山东基因大数据中心、工业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服务平台、环境污染物分析及环境效应技术服务平台、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齐鲁非遗文化研究与创新中心、数字经济科研与服务平台等30余个新型科研创新平台相继涌现,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合作单位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海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研制出一系列瓦斯、微震、顶板安全、机电安全等光纤传感器和安全预警系统,建立世界上首套全光纤本质安全型煤矿综合监测监控系统与尾矿库坝光纤综合安全监测系统,成为国际科技的“领跑者”。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项目在“食品干燥技术”领域和太阳能综合利用方面展开合作,中国—尼日利亚、蒙古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展开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远程网络医疗技术、油气管道泄露检测、有机废弃物利用技术、保温复合材料研发技术、智能农机技术等领域将要进行合作,等等,在国际合作中催生尖端科研成果,实现合作共赢,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急需的科技支撑。
(二)大力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学校(科学院)针对前沿交叉学科数量不足、学科方向与新旧动能转换方向不符等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着力点,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形成一批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学科群,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持续动力支撑。
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通过跨学科交叉和优势工科强强融合,加快建设新兴工科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优势工科专业。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培育建设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等新兴工科专业以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云计算等新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争取到2030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20%以上,为高新产业培养储备2000名高水平应用研究型人才。
学校(科学院)大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和培育力度,争取到2020年3个以上学科达到博士点一级学科和省级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ESI排名稳定在全球前1%;到2030年,3个以上学科成为国内一流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40个,5个以上学科ESI排名稳定在全球前1%,学科建设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形成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素质人才
加快“专业对接产业”建设,成立3个新型科教融合学院,设立科教融合实验班,实行小班制教学,构建“院所深度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引进美国、德国等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设立国际研究生院,遴选47名中外研究生开展专题研究,我校28名专家被国际知名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学校办学层次得到有力提升。力争到2030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0名。探索推进“3+1”“2+2”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互贯通的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大力培养契合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争取在校期间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能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80%以上的毕业生都能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领域。
学校(科学院)牢牢把握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
(四)依托“科技智库”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学校(科学院)整合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及其相关研究平台,成立战略咨询院,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实体经济、新经济等重点领域的战略部署,加强与国家级、省级智库的合作,开展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科学依据和广泛影响的发展战略选择,为政府、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咨询服务,打造成为山东省政策研究和决策服务高端智库。
(五)汇聚高层次专家队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保障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不是石油、铁矿才是资源,人是最大的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活力和潜力所在。”学校(科学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急需人才,大力实施“齐鲁科教英才工程”,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支持办法》,主动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和产业高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全球产业领军人才信息库,建成国际一流的高端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聚集区和示范区,成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重要蓄水池。学校(科学院)已启动“3151”人才计划,计划3年内培育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100人,5年内引进优秀博士1000名。争取到2030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200名左右,以高层次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
一年来,学校(科学院)依托省委省政府“科教融合”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高
“科教融合背景下新工科人才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联合山东豪迈科技等全省智能制造集成应用典型企业建设的实训基地,获批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将为智能制造类专业拓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学校创业学院在孵项目60多项,获得千万元风投资金,被科技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举办“助力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大型人才招聘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位列省属高校前列。
(二)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2017年,学校(科学院)共获得研发经费总额5.6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2.63亿元,横向科研经费2.97亿元,获国家海洋局2017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要,在重点研究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出软件定义网络丢包率测量方法和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视频内容并行分发方法,成果刊登于国际顶级期刊;研发的“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130.1亿元,利润25.6亿元;研制出的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实现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研发的世界首辆镁合金轻量化电动客车首次下线,攻克了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创的“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为矿井灾害预防预警、应急救援、安全监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社会服务能力获得新提升
学校(科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长。全年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合同额近亿元。成立和拟成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8家,科技成果价值近4亿元,吸引企业融资额4.5亿元以上。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成为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
积极延伸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成立山东山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10余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与产学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进一步延伸。
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资源,联合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载体。与山东发展投资集团、青岛市高新区、青岛大荣置业签订了四方共建孵化器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孵化培育的参股企业挂牌上市工作。山东微感光电子公司作为首批28家科技型企业之一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科技板”挂牌;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成为山东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信息化咨询与监理企业。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7支,基金规模达到7700万元。与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联合设立成果转化基金,募资达1.5亿元;与中科招商投资集团签订成果转化基金协议,首期募集资金2亿元。
(四)高层次人才建设初显成效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要做大做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学校(科学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和重点学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17年,全职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专家8人。新增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科技部青年创新人才2人、省杰青1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展望未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将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把科教融合产生的新动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脉络,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王英龙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
Tags:科教,融合,背景,新旧,动能,转换,高校,担当,2018年,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房产中介的概念普及
房屋中介,又称房地产中介。 房地产中介是为消费市场提供房地产评估、经纪、咨询等服务的机构 房屋中介作用... -
2021年梅赛德斯AMG E63 S轿车和旅行车增长更锐利
2021年梅赛德斯AMG E63 S系列在这里,它充满了改进。不,说改进并没有延伸到动力系统,但这不应该阻止这个... -
Pinterest首席执行官发誓要改变公司文化,增加多样性
Pinterest首席执行官本?西尔伯曼(Ben Silbermann)承诺,在两名前员工指责公司存在种族歧视和不公平薪酬后... -
如何制作自己的3D打印磁性口罩剪辑
人们用从外科口罩到布面面具再到绷带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保护彼此和自己免受COVID-19的侵袭,但是将这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