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盘资讯

小时候,青岛人都是喝站碗的高手

2018-12-10 07:00新盘资讯

简介站碗的年代和罐头瓶子 青岛人喝啤酒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酒杯,而是不同的场合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器皿。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青岛市面上散啤酒就已经开始流行,那会瓶装啤酒是要凭副食证购买的,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每户才只有五六瓶,所以多数人只能选择喝散?5?...

站碗的年代和罐头瓶子

青岛人喝啤酒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酒杯,而是不同的场合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器皿。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青岛市面上散啤酒就已经开始流行,那会瓶装啤酒是要凭副食证购买的,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每户才只有五六瓶,所以多数人只能选择喝散啤。但是散装啤酒最初在青岛出现的时候,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消费能力三斤五斤的拎回家去喝的,即便是好酒之人也未必能够天天喝上一杯青岛啤酒。虽然那时候的价格很便宜,每斤也就是一毛多钱,但是相对七十年代大家普遍二十几块钱的收入来说,还是一种高消费。

正因为此,最初的时候更多人是去店里喝酒。最初的时候只有国营的大饭店才有的卖,虽然不用凭票,但是排队还是需要的。青岛人把这种喝酒的往事叫做“喝站碗儿”。说起来的确很形象,因为只是路过,喝碗酒就走也就不需要坐下。以后的店,却不是今天的饭店或者啤酒屋,更多的时候是街边的小商店、小卖部,改革开放之前,一般就是街道的副食店。在没有使用今天我们常见的这种保温保险并且自带龙头的不锈钢桶之前,更多时候用的就是普通的酒桶或者啤酒罐,打酒是用酒提舀出来倒在酒碗里。

“那会我家在广西路上,临街,大概八六年的时候吧,每年夏天开始卖散啤酒。不多,其实一天也就是两三桶。不是卖不掉,是那会啤酒的产量有限,费不少劲一天也就只能搞到这么多。”老于对这件事情还颇有些记忆,三十多年前家里在广西路火车站附近开小卖部的时候,他还在上中学,卖啤酒是暑假里重要的工作之一。一方面那会不像现在,每天都是工厂的车送到店里,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自己骑着三轮车去批发部拉回来,十几岁的年纪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热衷的,尤其是还能够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酒拉回来,就摆在店门口,一般情况下那会没有太多人直接买回家去喝,反倒更多的是直接在店门口,打上一碗,喝完直接继续赶路的更多,就像现在喝瓶汽水一样。最初用的是粗瓷碗,分量大概是半斤吧,记得那时候一斤崂啤散酒的价钱好像是九分钱,所以这一碗基本上就是五分。后来价格涨了点,一碗酒卖到了一毛。”因为临着交通要道,又是很多游客去栈桥游览的必经之路,所以,那时候的啤酒更多的是过路人作为消夏饮料的。依旧是喝“站碗儿”,店里也就只能提供个马扎什么的,只是喝碗酒,半分钟的事儿,所以也就没必要坐,站着喝完,把嘴一抹,扔下五分硬币转身就走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些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干脆直接车都不下,喝完就走。

“再往后酒的价钱多少也涨了一点,大家收入也多了起来,一碗两碗的喝的人也就多了,用这碗喝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量不准确,有时候多有时候少,难保没有可以打叽叽。另一方面就是喝完一碗打第二碗,赶上人多就忙不过来。所以,在以后就开始用罐头瓶子了。”

“那会常见的罐头瓶子是咱青岛的黄桃罐头的瓶子,不大不小,刚好装一斤,所以也就没有顾客在质疑什么。记得家里刚开始用罐头瓶子卖酒的时候,可好攒了一段时间的瓶子。每次有周边邻居来买罐头总忘不了嘱咐一句,瓶子回头给我拿回来啊,我收的比废品站高。再往后干脆就从废品站直接买了几十个瓶子回来,也就够用了。”

用罐头瓶子喝散啤,自然比用碗要过瘾一些,因为一瓶子恰好是一斤,所以分量大了,酒也就卖的多了。那会街边的小卖部是颇有市井气氛的地方,喝汽水的、喝酸奶的、还有就是喝啤酒的,排队打开水的。因为那会酸奶汽水都是要退瓶的,所以都得在店里喝。那时候的小店基本都是一楼居民自己的住宅改做生意,所以店面一般都很狭小,自然也装不下这么多人,就只能站在门口。边喝边聊,有时候明明这一斤酒不过是三两口的事情却要喝上半个钟头。

不过罐头瓶子有罐头瓶子的麻烦,就是不好清洗。因为口小肚子大,每天晚上最大的工作就是清洗那几十个罐头瓶子,所以罐头瓶子没过两年就退休了,有条件的店开始用上了扎啤杯,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那种菠萝杯,没条件的店依旧还用碗。

Tags:小时候,青岛人,都是,喝站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