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楼市动态

夏季酷暑走了,“疯狂的海参”来了

2018-11-28 13:40楼市动态

简介半岛记者 韩小伟 来自南方的海参收购商杨先生日前来即墨田横,准备收购海参运往福建。经过数天的努力,先后找了十几个池子,终于收购到海参5000余斤,而往年一天就能收到这个数。连续数年的夏季高温天气,让全国海参产业备受煎熬。日前,半岛记者来到即墨田横调查...

半岛记者 韩小伟

来自南方的海参收购商杨先生日前来即墨田横,准备收购海参运往福建。经过数天的努力,先后找了十几个池子,终于收购到海参5000余斤,而往年一天就能收到这个数。连续数年的夏季高温天气,让全国海参产业备受煎熬。日前,半岛记者来到即墨田横调查采访获悉,难以承受高温的海参使得今年的收成出现减产,虽然眼前收购价格相比今年春天涨了一两倍,但有些养殖户还是高兴不起来。

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参被运往岸边。

价格大涨却很难收到货

近日半岛记者来到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南营子村,即墨田横海域是青岛最大的海参养殖区,近期,海参迎来了捕捞季。

据介绍,目前收获的海参被称为“南方苗”,将被商贩收购销往福建霞浦。“他们收购的海参个头是在一斤8到25个头,这些海参被送到霞浦后,放进南方温暖的海水中继续养殖,那里冬季的海水温度在20摄氏度上下,特别适合海参生长。”据养殖户介绍,从11月初,就有田横地区的海参被陆续从大田海参池收起,经过吐泥集散后,用海鲜专用车运往福建。在南方的海洋牧场进行人工吊笼养殖,一直到来年的4月20日前后。在这段时间里,海参在温暖的水温下快速生长,相当于在北方大田散养两年的时间。田横当地剩余的海参,养殖户会继续捕捞出售,在本地进行干品加工、销售。

在田横,十几年来,形成了一批为“北参南养”的收购“中间人”,他们帮助来自南方的收购商联系当地海参养殖户,将适合南方的海参收购暂养在室内的海参苗棚的池子里“吐泥”,等到凑够足够的数量,就装车运往南方。


海参上岸后,称重卖给商贩。

由于今年的高温天气,辽参大面积死亡,田横的海参虽然损失相对较轻,但综合产量有限,远不如往年,使得今年的海参收购价格变得“疯狂”。在田横的一处室内海参保苗池旁,半岛记者看到不少从各处收购来的海参被集中存养在这里。

“今年春天同样规格的海参一斤才要50元到70元,这几天海参池净价最少都要150元,这还不算每斤还要加上的10元左右的‘猛子’费、暂养费和运输费用!”来自福建霞浦的海参收购商杨先生说,这个价格几乎是近10年来的最高点。

价格涨了一两倍,不是让收购商最头疼的事,他们还面临着拿着钱收不到海参的窘境。杨先生赶到即墨后,用了三四天时间,才收购5000余斤海参。“花了这么长时间收购到这么少海参,往年一天就能收到了。”杨先生说,海参量大的时候,在田横这边住不上几天,就能收到预计的重量,经过一两天的集中和吐泥后,迅速赶往福建。

另一名收购商也说,今年海参不好收,量比较少,“以前一个池子的海参就能装一车,可以很快起程。现在好的池子最多也只能装半车,运输成本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倍。”

养殖户正在往岸上搬海参。

高温减产,高价“也白搭”

来到位于田横南营子村的一处海参养殖池附近,半岛记者看到,此时,“猛子”迟师傅刚从养殖池里出来,他刚潜入到池底,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水下作业,挑拣出来半网袋海参。看着这个“收成”,养殖户直摇头。

蛙人在做下水前准备。

蛙人下水前穿上厚衣服保暖。

“我下去这半天,挑拣出这么点海参,真不够我穿脱衣服费事的。”迟师傅说,以前潜水到池底,很容易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海参,捡拾起来很轻松;现在池底的海参很稀少,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左右,捡拾海参还要“精挑细选”,费力还不出活儿。

蛙人开始潜水捡拾海参。

被蛙人捕捞上来的海参。

即墨田横海参协会会长陈成英告诉半岛记者,在田横,已经形成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全链条。从选择优质种参,到海参卵育苗,再到分流销售给海参养殖户,最后经过大约3年的时间,海参就能够长为成参。海参会经历夏眠和冬眠,即在高温和寒冷水温时,海参进入休眠状态。

即墨田横海参协会会长陈成英展示海参。

“本身海参就不耐高温,高温还会带来一系列反应。”陈成英说,夏季高温天气时,海水中会富含大量藻类,不少藻类会因高温而腐烂,腐烂的过程会发热,并与池底的污泥一起分解出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一方面会直接造成海参中毒发病,另一方面会导致池底溶解氧严重不足,易诱发海参发病。高温、有害物质、缺氧等作用到海参身上,海参就会死亡。

今年不少大田海参养殖池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大量海参死亡。虽然收购价格高,但收获量较低,也就意味着没有太多的收入,因此养殖户面对高价收购心情也不太好。

养殖户正在往岸上搬海参。

养殖户马宗义从2004年入行,在他看来,今年的行情不是这些年里最差的,但却让他感觉是最失望的。“去年也是高温天气,为了保住海参,用了不少办法,效果还挺好。没想到的是,这些办法今年几乎失效了。”近几年的高温天气,形成一种“连环打击”,让不少养殖户感觉难以招架。

半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夏季高温对海参养殖的影响非常“微妙”,跟海参池的水深、位置关系密切,有的海参池即使用上各种应对高温的办法还是损失惨重,有的海参池受到的影响却不算大。

据悉,今年也有一些用大棚来进行海参保苗的养殖户喜获丰收,不过,他们的心情也挺复杂。有一名海参大棚保苗养殖户今年投放2000斤海参苗,他保到可以放到海参大田养殖池的规格时上市销售,最高时一斤能卖到200元左右,而去年同期最便宜的时候,4斤才卖100元。今年的收入看起来很是可观。“我没觉得高兴,因为去年一下子就赔了150多万元,今年挣到的钱只是在还债而已!”

据陈成英介绍,这几年里,不少养殖户遭遇类似情况,收成好的年份是用来为收成差的年份补亏空。

帮海参抗高温冷冻海水

半岛记者采访养殖户了解到,为了对抗高温天气,他们也摸索出不少经验。

田横海参养殖遭遇的第一个高温夏季是在2013年,“那个夏天太恐怖了,海参‘全军覆没’,一个没剩下。”一名养殖户提起这件往事就直摇头。据介绍,从2000年以前田横就开始养殖海参,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高温天气,因此不知道如何应对,更谈不上做提前的准备。有人说,当时养殖户少则损失几十万元,多则损失上千万。这一沉重打击直接导致不少养殖户直接退出海参养殖业。

海参上岸后,称重卖给商贩。

后来,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个夏天高温天气,让海参养殖户都非常紧张。

“养殖户尝试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不少方法还是有效的。”陈成英介绍,养殖户在养殖池上方搭设遮阳网,遮阳网架到适当的高度能够降低海水温度。还有养殖户使用制冷设施,不断将养殖池内的水抽出来,制冷后再放进池中,循环往复,以降低水温,不过这种办法设备和用电价格都很高昂,不是所有养殖户都能承担的。

海参的安全度夏,还有一些其他降温措施需要做到,比如将池底的杂物和海水中的藻类打捞干净,要么使用生物制剂,使用微生物“吃掉”杂物或者藻类,在每年浒苔泛滥的季节,也需要花高价雇人工,直接到海里打捞。“有人弄了10亩左右的大田海参养殖池,一个夏季光雇人捞浒苔就花费了3万多元,而且还要求着人家干活。”陈成英说,那时正是天热的时候,高价都很难雇工,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为了安慰这些工人,饭都要到好一点的饭店去吃。

也有养殖户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将海参转移到室内的大棚养殖池子里暂养的方式度夏。“今年有些养殖户就用上了这些方法,只要舍得投入,一般效果都挺好的。收成最好的养殖户,在今年这么好的价格行情下,一亩养殖池能够收入三到五万元。”陈成英说,对于养殖户来说,内心的抉择也很艰难,一边是承担风险,一边是大量投入,一亩养殖池平均能花费5000元,数十亩养殖池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综合各种因素,不少养殖户心存侥幸,有的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干海参涨价却赚不到钱

据了解,2018年7月底以来,辽宁、河北两地受到副热带高压气旋的影响,刺参池塘养殖遭受“毁灭性”高温灾害,受灾范围达到90%以上,经济损失达70亿元左右。

高温天气导致海参减产、收购价格上扬,必然会影响下游销售环节。近几日半岛记者采访获悉,在零售市场,海参价格已然出现上涨。在市北区人民路附近经营海参店的赵先生告诉半岛记者,拉缸盐海参(市场上也称为半干海参)此前进货价格每斤在350元左右,一般零售每斤价格约430元。而目前进货价已上涨到每斤500元左右,销售价格更是在每斤560元左右。

不过,半干海参销售量很小,平时主要销售干海参,赵先生说,干海参的价格上涨更为明显。“原来2000元左右一斤的海参卖到将近3000元,明年估计还会更高。”他说,目前海参的价格是2015年以来最高的。

和养殖户一样,价格蹦高,零售商也笑不出来。“本来海参的价格,消费者早已习惯了。现在要多花几百元,我有一半的客户目前都在观望,有些就不买了。”赵先生说,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了销量;为了销售更多的海参,零售商往往会尽量压低利润空间,但还是难以形成较大的销量,也就无从补上其中收入落差。

赵先生说,由于净收入减少,去除房租、人工等成本后,几乎没有了利润。“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所以只能咬牙坚持。”赵先生坦言,他希望消费者能够尽快“接受”海参价格上涨的幅度,然后带动销售量回升。

也有销售商户告诉半岛记者,目前海参价格上涨幅度不算大,预计明年上半年价格还会继续增长。

暂时养在室内池子的海参。

回顾

过去“光辉岁月” 养海参就像捞金子

据了解,岛城养殖的海参是刺参,又称仿刺参。刺参因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和医用价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展刺参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于80年代突破刺参人工繁育技术,其后相继开展了增养殖技术研究,至本世纪初逐步形成了产业规模。

据了解,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均从青岛发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养藻类,80年代养对虾,80年代和90年代养贝类,90年代养鱼,2000年以后养刺参。其中,第四次浪潮是鱼类养殖,1996年青岛市下达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计划,引进推广半滑舌鳎、条斑星鲽、美国黑石斑等名优品种,使昔日“贵族”鱼类变成百姓餐桌的普通菜肴。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提出“以养兴渔”、“科教兴渔”,突出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和优质品种的海水养殖产业,由此掀起了海珍品养殖的第五次产业浪潮。

进入21世纪,海参养殖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单品种产值最高的种类和沿海渔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推动了海水养殖第五次浪潮的形成,为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就业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几年,全国刺参总产量达20万吨左右,直接产值300到400亿元,加上深加工、礼品、餐饮业等环节,产业链产值在1000亿元左右。

在田横采访时,半岛记者也记录了有关海参已成往事的“光辉岁月”。

暂时养在室内池子的海参。

“2013年以前的几年,是田横海参养殖业最辉煌的时候,现在有时候想起来还是很怀念。”即墨区田横海参协会副会长宋修东告诉半岛记者,那是个海参养殖户“穿水鞋开宝马”的年代,海参养殖业风调雨顺。

宋修东还记得,有一对叔侄养殖40亩海参,一次收获季就卖出80万元的海参,净利40万元。做海参收购、加工生意的宋修东,连续两天将80万元汇入叔侄俩的账户,“那个感觉,养海参就跟捞金子一样。”正因为利润高,不少海参养殖户纷纷购买高档汽车,因此有了“穿水鞋开宝马”的称呼,一是说明养殖户很忙碌,顾不上脱下水鞋就开车办事,另一方面水鞋也说明驾车人的身份是海参养殖户。

宋修东介绍,2013年之前的几年,田横周边的海参池特别短缺,不少人就到周边地区承包,“烟台海阳的海参池都被承包了,承包费用从500元一亩上涨到了3000元一亩。”

不过,回顾这段历史,不少养殖户也发现,正因为这段疯狂的投入,在2013年遭遇高温时,才导致了不少养殖户巨额的损失。

半岛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里,有数种海参新品种面市,其中有的就是为应对一定程度的高温天气。有行业专家指出,海参苗种投放大苗的话,一年可以收获;投放小苗的话就要两到三年才能收获。想要缓解目前海参量少价高的局面,在气候比较合适的情况下,估计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Tags:夏季,酷暑,走了,疯狂的海参,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