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盘资讯

辛安――逸闻录:营救美军飞行员

2020-01-06 21:01新盘资讯

简介"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办事处辛安村。 “德和”号与“德源”号 1931年春,薛玉璋(字鹤舟)在辛安村南街开办“德和”号商店,主要经营文具用品及中草药,并为青岛世界书局代销书籍。当时胶县所辖7个区均成立了模范小学,辛安属五...

"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办事处辛安村。


“德和”号与“德源”号

1931年春,薛玉璋(字鹤舟)在辛安村南街开办“德和”号商店,主要经营文具用品及中草药,并为青岛世界书局代销书籍。当时胶县所辖7个区均成立了模范小学,辛安属五区,五区模范小学就设在辛安街。泊子、港头、台头、上庄、下庄、洞门、泥沟泊、柳花泊、窝洛子等村均设有小学,全区共有小学十多处,学生几百人。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刚刚废除私塾,开始统一使用新教材,课本供应成了各学校的一大难题。胶县教育局五科科长刘建衡和五区区长宋醒民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五区的学生课本和农民识字课本由教育管理员薛鹤舟统一订购。

自薛鹤舟接管代销课本的业务后,人们便将“德和”商店称为“德和”书店。每学期开学前,“德和”书店先到各学校统计学生用书数,再去青岛世界书局购进课本。课本有国文、算术、地理、历史、劳作等近十种。书来齐后,由各学校来领取。学生购书款由学校统一收齐后交书店,书店从书局收取代销费。后扩大营业范围,到胶县大同书局购进学生作业本、铅笔、石板、石笔等文具出售,偶尔也代销学生字典、辞源等工具书。

1940年,“德和”进行改组并实行股份制,房子拆旧翻新扩大,又増加经营布匹、烟酒糖茶、土产杂品等业务。

1944年,薛鹤舟决定开办“德源”酒厂,花十多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有20多间,占地2亩。聘请诸城一个姓赵的作把头,实行股份制,股东为薛鹤舟、薛玉琮、李世进、陈锡三等。所生产的二锅头酒,味正醇香,质量上乘,很是畅销。到1946年“土改”时,酒厂停业。

辛安――逸闻录:营救美军飞行员

(二战时美国战斗机)


“孔圣道”院

1938年,灵山卫一个叫金凤展的“圣贤道”道徒自称梦见关公对他说:“众生有难,命你前去救民于水火。”金凤展与几个圣贤道徒密谋,成立了“孔圣道”,金凤展为道长。“孔圣道”不敬孔圣人,以信奉关公为名,收徒敛财。

他们到处游说,将关公托梦一事添油加醋,散布“三期末结,有大难临头”、“只有入道才能逢凶化吉,消灾解难”等流言蜚语蛊惑人心。一时间,周围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纷纷加入。短时间内,教徒就达四五百人。辛安周围村庄也有不少人入教。

由于辛安与灵山卫相距较远,交通不便,教徒要经常参加教内的“过会”,去一趟很不容易。于是,金凤展决定在辛安村成立孔圣道院北分院,院址设于辛安村北忠孝寺内。

1938年10月15日,“孔圣道”院北分院正式“开光”收徒。张保南为院长,李延泗、陈景之为法师,李盖亭为报字师,薛鹤舟为御笔,薛笃文、杨育三为扶乩童子。

每年旧历五月十三日为关王爷磨刀日,六月二十四日为关王爷诞辰日。这两天加上春节为重大祭日,都要进行“过会”。过会时,道徒齐集,张灯结彩,扎棚摆祭。过会的一切花销和道会的日常费用全部由道徒捐献。在此期间,为了道会的需要,还集资修缮了忠孝寺,并将道会与修缮等事记录于一块描金木牌上,悬于寺内大殿横梁。1938-1940年,北分院的教徒发展到二百多人,“过会”十余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徒们看到他们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逐渐对道会失去了兴趣,纷纷退教。到1941年,该院道徒已剩无几,失去了经济来源,难以为继,不久即偃旗息鼓了。

辛安――逸闻录:营救美军飞行员

(二战时美国战斗机)


罪恶的“西大楼”

1939年,薛丛芝投靠日寇,任伪胶县警备大队第三中队队长,在辛安村主持修建“西大楼”。

西大楼位于现辛安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以北不远处。施工图纸由日本筑资工务局绘制。薛丛芝把工程交由王富峦(陈家庄村人)建造。随薛丛芝而来的两个日本鬼子西田和长谷川为顾问,督建西大楼。

施工期间,每天到周边村庄抓劳工、车夫千余人。日寇及警备中队头目对待民工惨无人道,只准他们干活,不准休息,不是打就是骂。当时,天气炎热,民工想喝口水都不给。有的民工晕倒了,他们就用凉水喷,竟活活喷死了一个民工。有个民工渴极了,就喝濠沟的水,却被他们摁倒,当场灌死。

第二年,大楼竣工。楼为砖木结构,共三层,四周有厚2米、高4米的围墙,墙外又挖了宽6米、深4米的濠沟,四角建有4个高8米的炮楼子。四个炮楼子围着阴森森的大楼,看了让人毛骨悚然。

1940年,薛丛芝升任伪胶县警察科长,派李春茂任中队长,并将伪警备大队第三中队改编为第六中队,仍为原班人马,驻西大楼。不久,薛丛芝又被提升为即墨办事处处长,很快又被提升为伪青岛市副市长、青岛市警备区司今。

1942年,李春茂带领第六中队全班人马撤离西大楼,去小河子崖据点驻防。这时,薛乐亭当上了伪辛安警察分驻所三等巡官,住进西大楼。1943年底,驻灵山卫的胶州七区警备队派出一个中队,由中队长李树本带领,进驻西大楼,分驻所迁到辛安街一户曹姓的闲房中。李树本不久升任大队长。

后郭立茂进驻西大楼,他的队伍被改编为伪青岛特别市自卫第九团。因辛安一带先投日的薛嗣昌部为一团、薛小七部为二团,郭立茂是第三个投日的,因此当地人称其部为三团。郭任团长,受相名忱领导,日寇又给补充了一部分枪支弹药,统一了服装,当地人称他们为“二鬼子”。这时,郭立茂的队伍发展到六个中队、三四百人,地盘也扩大了。他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有二三十名护兵,不是骑马就是坐轿。他身着长袍,头戴礼帽,斜背匣子枪,耀武扬威,横行乡里。他还在西大楼东大门修建了一座两层小楼,并找人题了“迎海楼”三个字,且署名“耀林题”。郭立茂字耀林,其实没有文化。

1945年8月,郭立茂弃西大楼,带全部人马逃到黄岛。在逃往青岛时,将带到黄岛的5名共产党员杀害。到青岛后,郭立茂部被改编为国民党军第三十五旅。

日本投降后,薛丛芝被国民党政府判了死刑,但由于时局混乱,没有立即执行,被关押在青岛一监狱。后其弟(外号薛五麻子用十根金条买通监狱长,将其偷偷放出。出狱后,薛丛芝只身逃到香港,后去了台湾。

1945年底,罪恶的西大楼被拆除。


《辛安伪警察分驻所》

1941年,侵华日军在青岛各地建立了伪政权。伪胶州第五区区公所即设在辛安,由胶州行政办事处自卫第三团驻防。薛丛芝担任胶州警察科长后,从自卫三团抽了50多人,经培训后,于1942年4月在辛安成立了伪警察分驻所。

薛乐亭当上了分驻所的三等巡官,是分驻所的总头。分驻所下设警务、司法、保安、特务四个系,每系设警长一人。邢秀峰任警务系一等警长,负责分驻所的后勤事务;薛蕊田任司法系二等警长,负责处理违法违警事件;张民菊任保安系三等警长,负责地方保甲事宜;孙民生任特务系三等警长,负责搜集情报。

分驻所的警察除了站岗、查户口外就是睡大觉、逛大街,休闲自在。薛蕊田爱好京剧,整天拉胡琴(后他在淄博京剧团成了一名著名琴师)。

1945年春,郭立茂派人包围了辛安警察分驻所,把警察的枪支全部缴了去,分驻所解散。


营救美军飞行员

韩福德,系胶南韩家寨村人。抗战初期,参加了姜黎川领导的“国民党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曾任一团团长。1949年5月,率部起义后,在解放军胶东军区政治部任职。1987年,被组织认定为正团级转业军官,享受副师级待遇。

1945年农历正月初七,盟军美国空军飞行员威廉?则普利曼驾驶当时最先进的P-51型战斗机,轰炸青岛日军的机场,不幸被日军的炮弹击伤。他驾驶着受损的飞机,飞过胶州湾。在青岛西海岸上空,因飞机失去控制,他不得不弃机跳伞。飞机随即在辛安村西部坠毁,飞行员降落在辛安陈家庄村东。驻辛安的伪军抓捕了这名飞行员,欲将其交给日军。

当时,韩福德已任姜黎川部一团团长,驻防在山冯村(属胶南)。美军飞机坠毁的当天下午,韩福德得知这一情报后,意识到情况紧急,必须赶在伪军将飞行员交给日军之前,将其营救出来。经过紧急商讨,韩福德决定一方面派人急赴伪军驻地辛安“西大楼”交涉,争取利用抗日游击队的影响力,迫其放人;一方面亲率两个营的兵力,赶往辛安村,在交涉失败的情况下果断采取武力行动。同时,为确保行动成功,派遣部分兵力奔赴辛安西北部殷家河公路一带,阻击从胶州赶来与伪军接应的日军。

辛安――逸闻录:营救美军飞行员

(二战时美国战斗机飞行员)

当晚天黑时分,韩福德率部赶到辛安村附近的西南辛村后,命令部队就地待命。等候交涉结果。待机行动。恰在这时,先头侦察人员报告说。发现前面有可疑情况。韩福德立即率部分上兵上前隐蔽起来。观察到对面路上隐隐约约地有几个人。其中一个骑着马,正缓缓而来。他们一跃而起,迅速控制了来人。美军飞行员得救了。

原来,因害怕抗日游击队前来营救美军飞行员,伪军正欲天黑将其转移至秘密地点藏匿,再伺机交给日军。可万万没料到,正好撞上了前来的抗日游击队。

韩福德率部返回驻地时,在殷家河公路一带阻击日军的战斗也打响了,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原来,一辆载着十来个鬼子的汽车,遭到了游击队的伏击。鬼子遭袭后,仓皇溃逃。

威廉·则普利曼在韩福德部生活了一段时间,得到了细心地照顾,部队给他派有翻译,还为他找了个会做西餐的厨师;随军行动时,给他配备了马匹。日寇投降后,韩福德部与美军取得了联系,将威廉·则普利曼送到了潍县(今潍坊)美军收容总部。


辛安小学

始创于1913年。当时,胶县教育科在辛安村成立县立第三十七模范小学,校址设在辛安村北忠孝寺偏殿内。学校设初小部(1-4年级),只有叶清芝一名教师,招收学生50多人。采用四二学制,教授国语、修身、常识、算术等课程。从此,学生开始接受新文化教有,结束了封建社会八股文教育模式。

到1931年,先后有李纪元、王启洲、鲁觉民、薛子元、韩凤敖、薛福三等七位先生在此任教,共培养了120名毕业生。同年,该校更名为胶县县立第四完全小学,增设了高小部(5、6年级),由韩永福任校长,共有5名教师。教授的课程亦有所增加,有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卫生、艺体等。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在校生达115人。因辛安属胶县第五区,学校的初小部分属县辖,高小部分属区辖;教师的工资也由县、区共同负担,学校逐步走向正规化,并且还有校歌“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春,第五区立学校新。劝尔诸生齐努力,养成一代好国民”。

1933-1935年,校长由薛丛芝担任,在校生128名。1936-1937年,校长由王绍泉担任,在校生136人。同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学校被迫解散。1937-1943年,辛安的教育事业出现了一段空白。直到1943年日伪时期,当局又在辛安南街的两处民房中重新建起了一所学校,分一个高级班和一个初级班,共有5名教师、137名学生,教授的是经翻译改编的日本课本。

1945年辛安解放,原学校随之解散。1946年,当地人民政府在辛安中心街东、原日伪时期一废弃兵工厂里,成立了新中国的辛安小学。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辛安村西南兴建了新校,80年代初投入使用。老校在道路拓宽和村庄规划建设时被拆除。

辛安――逸闻录:营救美军飞行员

(二战时美国战斗机)

现辛安小学,位于辛安村东部、黄河中路中部北侧,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50亩,建筑面积达6900平方米。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055名。教职员工62名,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27人。拥有设施先进的阶梯教室、电化教室、语音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德育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和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藏书达17000余册;拥有篮球场、足球场等活动场地,体育器材齐全。校内环境优美。


辛安村业余剧团

1947年,辛安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纷纷出夫支前,解放战争继续向前推进。这时,辛安村成立了业余剧团。负责人是薛建珠、薛足民,主要演员有王德新、耿义军、庄学善、耿义太、宋连德、李恩泰、庄月礼等,聘请港头臧村臧来庭为琴师,鼓师是孙来祥。先后排演了《打渔杀家》、《孔雀东南飞》、《捉放曹》、《空城计》、《二堂舍子》、《拾玉镯》等剧目,以及歌剧《小二黑结婚》。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时的演员,除王德新唱青衣,是科班出身外,其余的都是票友。在排练演出中,资金大多为演员和负责人集资,也有部分个体工商户出资。特别是刘王大庄村的王书斋,是一个热心的京剧票友,经常出资支援剧团。

20世纪50年代,业余剧团在春节期间,曾到部队营房慰问演出,还到胶南县政府进行演出,也经常在辛安、红石崖、黄岛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60年代,排演了《三世仇》、《江姐》等歌剧。“文化大革命”时期,先后排演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现代京剧。当时,有名的京剧青衣王德新被迫害致死。70年代后,业余剧团被解散。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但是,那些还没有拆迁改造的村庄,现在看来弥足珍贵,期待着读者朋友拿起笔、举起相机,把这段历史记忆下来。

"

Tags:辛安,逸闻,营救,美军,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