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盘资讯
辛安――老黄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
2020-01-05 15:22新盘资讯
简介"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办事处辛安村。 本篇文章回忆了旧时辛安镇的商业发展状况,和世代悬壶济世、医德高尚的杨氏大夫父子,以及民国时期辛安邮政业务的历史。 旧中国辛安村的商业 解放前,辛安村是胶州湾西岸有名的商业重地。...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办事处辛安村。
本篇文章回忆了旧时辛安镇的商业发展状况,和世代悬壶济世、医德高尚的杨氏大夫父子,以及民国时期辛安邮政业务的历史。
旧中国辛安村的商业
解放前,辛安村是胶州湾西岸有名的商业重地。街道两旁商号林立,各地商贩川流不息。加之又占逢五排十大集之利,形成了商业零售、餐饮、加工、修理等诸多行业的集聚地,尤以中医中药业见长。
辛安村的药铺有生茂堂、福生堂、仁生堂、保合堂、同德堂、广和堂、顺和堂、济生堂(福记)、福来堂、宝生堂、济生堂(成记)等十几家,大部分以经营中草药为主、有少数几家兼营西药,还有的兼营日用百货和食品。其中几家有先生坐堂开诊,自己炮制中成药。遇有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病人,坐堂先生还会应邀出诊。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各药铺都有自己的“秘方”,作为赖以生存的招牌,秘不外传。坐堂先生为防泄密,往往用自己设计的一套暗语开处方,只有本店的配药师傅才能看得懂。病人一般只能在一家药铺里诊病、抓药、如果拿这家药铺的处方到别处抓药的话,一是别人看不懂处方,二是互相保密是行内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般别的药铺也不会为某个病人去得罪同行。再者,中药的炮制方法千变万化,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病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各药铺的中药炮制也是各有“秘方”。
(现在依然有正规的民间坐堂大夫)
辛安村还有很多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的铺面,如同天兴、福聚昌、宝聚隆、华德和、德和、德源、源泰、洪发祥、增聚祥、信畅、新昌等。有经营饮食的耿家饭铺、福顺饭庄、薛家饭铺、张家饭铺、经纬饭店、王家烧肉铺等。还有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王家客栈、宋家客栈等等,为南来北往的商贩提供了方便。“福华楼”专门加工制作各种金银首饰、婚嫁用品。锡匠铺则专门加工锡制酒具和丧葬用品。管家铁匠铺以制作马掌和大型农具为主。高记铁匠铺则以修理和制作各种小农具为主。高师傅制作的小农具灵巧耐用,很受农民欢迎。还有一手制作猎枪的绝活,猎枪不仅外观漂亮、轻巧而且射程远、命中率高,是周围山区猎户的首选之器。“步新斋”制作的鞋耐穿、美观,远近闻名,还兼做修理。“老烧锅”的二锅头是上等好酒。另外,像染坊、理发铺、豆腐坊、油坊、弹花坊、木工坊、修车行、缝纫店,还有制作酒与食油容器的“油篓铺”等,都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所需物品。
杨氏“广和堂”
杨士忠,“明总管旗钦、封世袭千户、永乐钦赠武略将军”。其第十五世嫡孙杨德春,自幼学习中医。成年后,举家从附近东小庄村迁来辛安村,开设了一家经营中草药和酒篓的小铺面。由于本小利薄、经营困难,他的大儿子杨廷怀不得已去闯关东,妻子邵氏带着他年幼的次子杨廷美受雇于柳花泊窝洛子村一地主家当佣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德春的医术逐渐被人们认同。他医德高尚,因在家中排行老六,周围的人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六”大夫。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慕名而来,总是有求必应。由于名声愈来愈大,西至诸城,南至胶南泊里的患者都登门求医。他出诊时从不在患者家中吃饭,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在有生之年,医好了无数病人。为传承发展,他便向时年15岁的次子杨廷美传授医术。
杨廷美,字尊五,号子成。天资聪慧,学得很快。正当能独自给人诊病的时候,父亲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当时,前来吊唁“杨六”大夫的人成群结队。
在父亲去世之后,杨廷美将原来的药铺起名为“广和堂”。他逐渐精通中医,且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仪表堂堂,温文尔雅,是杨氏家族中有名的才子。借鉴和吸收了不少西医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病效果十分显著。内科、外科无一不通,尤其对妇科更有独到之处。还经常教导家人说:“救命要紧,别的事情都好说。”其医德比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附近一些老百姓为了生计,种植大烟赚钱,致使很多人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并因此家破人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研制戒烟药。在不长的时间里,两种中药丸就研制成功了,效果十分显著,拯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人。
针对当地经常有孕妇难产、致使母子双亡的情况,杨廷美研制了一种专门催生的药,挽救了一大批妇女和婴儿的生命。他凭着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使“广和堂”的名声远扬百里之外。直到现在,只要提起“广和堂”,周围村庄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杨廷美爱好十分广泛,他用蝇头小楷抄写医学著作,练习书法,久而久之,作品放满了书架。他的工笔花鸟画也颇见功底,尤其喜欢画鹌鹑,画得栩栩如生。他心灵手巧,不但善字画还会“描旌”。晩辈都亲切地称他为“绣花大大”(大大,方言,指父亲)。
解放后,杨廷美担任过辛安区医联会会长,并被选为胶南县政府委员。晚年还为辛安的医疗工作积极操劳。他有三男二女五个孩子,并资助侄儿上学直到参加工作。他思想进步,解放前就送大儿子杨育三参加革命。解放后,又送二儿子杨育义参军(后转业到大庆工作)。三儿子杨育礼随他从医(后退职务农)。
1965年,杨廷美不幸身患绝症。就在卧床不起的时候,附近扒山驻军一干部家属因患妇科疾病,慕名前来求医。他躺在床上为病人把脉诊断,口述处方,由其小女儿抄写,诊治了一生中最后的一位病人。不久,杨廷美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
“福生堂”与“辛安邮政代办所”
福生堂,坐落于辛安老街丁字路口西南侧,有临街门面房5间(东面3间、北面2间),内房正屋3间,西厢房2间。创始人为于隆吉,开办于清末民国初。
于隆吉,洞门村人,因其家中人多地少,加之山地贫瘠,十年九不收,生活十分困难。为养家糊口,便借了1600吊钱的高利货,来辛安村开办了“福生堂”药铺,卖中草药、看病,兼营烟酒糖茶、日用百货。于隆吉去世后,由其长子于学澄继承经营。其次子于潘溪在乡间教书,利用放假和闲暇时间也来店中帮忙。后交由于隆吉之长孙于铭仁打理,其四孙于铭谦负责帐目。当时,经营的中药材主要来自胶县鉴古堂、大生堂等药房,部分西药由青岛进货,其余杂货均来自胶县,自己也加工部分中成药,如止痛药、眼药、小拔毒膏等。另外,每年夏秋也收购部分中草药,粗加工后销往胶县等地的药房。几年后,又聘请赵立邦、周伯裕等中医坐堂开诊。至1938年,由于隆吉之三孙于铭礼继承祖业。1945年秋辛安解放后,于铭礼东去青岛,福生堂停办。
(位于黄河路上的现代邮局)
后来,于铭仁、于铭谦兄弟二人在福生堂原址以南重新租房,开办了“仁生堂”,经营范围与福生堂基本相同。1952年,辛安联合诊所成立,仁生堂随之被合并。
民国初年,胶县邮政局开通了辛安等地的邮路,邮政业务最初由广和堂代理,后由福生堂代理。1938年由仁生堂代办。在仁生堂门ロ,挂着一块“辛安邮政代办所”的绿色木牌。代办所提取邮资手续费,隔一段时间就到胶县邮局去结算,邮局还每月给代办所9块钱办公费。
(老式邮差)
邮差每天把信函从胶县送来,再把要往外寄的信函拿回。当时的邮路有两条:一条由胶县出发,经王台到辛安,再经灵山卫、王戈庄、市美、里岔等地返回胶县,信函当天可送达辛安;另一条由胶县经里岔、市美、王戈庄、灵山卫到辛安,再经王台回胶县,信函第二天送达辛安,路程均有百余公里。最初的邮差,身穿“邮”字号褂,肩挑徒步,后改骑自行车。起初只传递信件,后增设包裹业务。邮差长年行走于这条路线,也经常给福生堂捎购部分贵重物品,赚点外快。由于邮差经常来往各地,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只要邮差一到,好奇的人们就会向他问这问那。因此,代办所也成了人们了解和传递信息的场所。
解放后,辛安邮务所成立,代办所随之取消。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但是,那些还没有拆迁改造的村庄,现在看来弥足珍贵,期待着读者朋友拿起笔、举起相机,把这段历史记忆下来。
"
Tags:辛安,黄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房产中介的概念普及
房屋中介,又称房地产中介。 房地产中介是为消费市场提供房地产评估、经纪、咨询等服务的机构 房屋中介作用... -
2021年梅赛德斯AMG E63 S轿车和旅行车增长更锐利
2021年梅赛德斯AMG E63 S系列在这里,它充满了改进。不,说改进并没有延伸到动力系统,但这不应该阻止这个... -
Pinterest首席执行官发誓要改变公司文化,增加多样性
Pinterest首席执行官本?西尔伯曼(Ben Silbermann)承诺,在两名前员工指责公司存在种族歧视和不公平薪酬后... -
如何制作自己的3D打印磁性口罩剪辑
人们用从外科口罩到布面面具再到绷带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保护彼此和自己免受COVID-19的侵袭,但是将这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