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二手房资讯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2020-01-01 16:41二手房资讯

简介" 近年来,青岛市引进知名高校的力度空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已经投入使用,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北京交通大学(青岛)、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等都在筹建或建设当中,同时青岛还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引进知名高校的力度空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已经投入使用,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北京交通大学(青岛)、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等都在筹建或建设当中,同时青岛还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多所国内一流高校建立了50多家研究院。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现在的青岛市表现出强烈的去要打造区域高教中心的意愿,本人在求学、读书、工作期间,走过了很多的城市,也去过很多的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颇感兴趣,今天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青岛市高等教育的发展。

世纪之交时,青岛还是高教荒漠地带,没有太多像摸像样的高校,青岛学生大都去了京沪广等城市读书。2003年后,青岛便开始了高教资源的原始积累,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了多所省属高校在青岛设置校区。其后,青岛的高教不断发展繁荣,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将驻青高校纳入报考考虑的范围中。在高考时“青岛”两个字值二十分也成为了一个在省内和邻近省份学生口中流传甚广的一个梗。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在围绕大区中心城市呈现出极强的集中趋势的高等教育领域,青岛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了省内第一、国内优秀的高校体系。但是在数量指标中仍旧与其他二线强市尤其是省会/大区中心城市有着一些差距,尤其文史类资源较为弱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总体来看,青岛高教发展到今天,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高校质量上较为强势。目前全省所有985/211高校均在青岛有布局,其中三分之二的高校,青岛为其唯一布局城市。所有8所公立本科院校均升格为大学,开办硕士教育并拥有研究生推免资格。除青岛农业大学外其余七所均具有博士点。除青岛农业大学外均在省内一本招生(不含各类合作专业及青科高密/青理费县校区)。拥有这种质量的高校体系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及其罕见。青岛高教水平在计单里能排第二,略次于大连,好于其他三个。

其次是学科分布上较为合理。驻青高校能开展绝大多数学科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工作。一些暂时没能开展的学科也有着短期或长期的硕士点/博士点申请计划。

最后是高校引进较为积极。青岛在2002-2004短短三年间成功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三所高校,而后均成功升级为仅在青岛办学的主校区。2016年又成功引进山东大学,该校将六个学院迁来鳌山卫。近些年青岛着力于引进更多的高校研究院/研究生院。

同时,青岛高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数量不多,尤其在校生数量较少。众所周知,选择一个城市的高校读书,就会有比例不低的学生会选择在该城市就业。尤其对于“五环外”或称之为“小镇青年”的群体,往往会选择读书-就业-置业-婚姻的路径完成社会流动。因而没有足够的在校生会使得青岛在二线城市的人才大战中无法脱颖而出。

下面将分高校来讲述青岛高校的发展历史,现状,并于文末预测一下未来走向。本文所指高校指的是驻青开展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公立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及其他非地方高校。

1.中国海洋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在很多上了年纪的青岛老市民口中,仍然会将这所学校成为青岛海大。鱼山校区的篮球场留下了不少人(除了我之外)的回忆。鱼山校区也是目前国内高校里风景排得上号、历史也十分悠久的校区。海大算是曾经老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迁去济南之后,留给青岛的最大遗产了。院系调整之后留下的大都是涉海的院系,变成了山东海洋学院。

1981年该校同时拥有的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这也是大多数老居民正值青壮年的时代,因此这个名字就刻在了整个城市的记忆中。而后与全国所有优秀高校一样,海大保持了稳健而快速的发展步伐。直到获评98加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使其能够在同类院校里获得了极大的相对优势。

目前海大也已成功成为A类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完全在青岛办学的最强高校之一。虽然在互联网上总是有人说它可以与西安杨凌大学竞争最次985的名号,但在青岛人的心目中,海大的地位还是无可取代的。

对于海大来说,一定在综合化和专业化这两个方向发生过一些纠结,X乎上关于海大和老青医的故事写得是绘声绘色,至于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这种纠结使得其没能扩大招生规模。拥有不到20个教学学院,每年招收不到4000的本科生及不到3000的全日制研究生,这在一个人口大省来说实在是不够看。(因而就有了一个现象:海大的学生宿舍条件可以说是国内优秀水平了。几年前甚至还有硕士研究生住单间的情况)未来能不能向更多的专业领域发展是海大的问题,也是整个青岛高教的问题。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果然和油沾边就壕起来了。前几天刚收拾好的石油大新图书馆可谓惊艳,也让只有个略显破旧的区图书馆的黄岛居民眼红了一阵子。而石油大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是每个教室门口的液晶课表。

这学校历史并不复杂,和中科大有点相似。无非中科大没再搬回去,而石油大慢慢变成了两地办学而已。所以,“石油大究竟是几个学校”成为了各路网友茶余饭后闲谈的谈资。

显然青岛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不是东营能比的。因而在世纪初,这学校沿着石油管道来到了开发区。在目前来看黄岛的黄金海岸带边上盖了主校区。当年还有一个传说,说是石油大和山科挑校区,石油大挑了个沿海的,山科大挑了个大的。

不过毕竟是211,我认为这块地给的也确实谈不上亏——只要漓江路左转珠江路/太行山路,我都会这么想。后来石油大本科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也可以说山东的一本线越来越水。我早上一年学的分数正好够上石油大的。但后来211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企及。

只要仔细观察就会看得出,石油大是接收外国留学生较多的学校。每天在石油大南门坐开发区6路,总会遇到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外籍学生。并且目测有好大一部分都是从产油国来的。

石油大除了石油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并不是很多。尤其是普通文科专业,真的是用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语言、法学、经管、没了。加上理工科,石油大的招生人数也是十分不够看。无疑加剧了省内考生上211的难度。

3.青岛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被誉为全国地理位置最好的巨无霸高校之一,国内顶级双非之一。中心校区成功卡位市南CBD,东校区成功卡位金家岭,选址鬼才。

和宁波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烟台大学一样,青岛大学在80年代的大学建校潮中建立起来的。也与前面几所一样,走了一条他校援建——高校合并——发展壮大的路子。建校不多久的青岛大学在93年合并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专变成了现在的青岛大学。世纪初又合并了青岛高职校,获得了崂山校区。因此,青岛大学也是驻青高校中,唯一一个主体是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来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青大得以将校史拉长好几倍,也变成了老青岛大学/山东大学的遗产。名字好听也好,学校位置好也罢,总之青岛大学可谓80年代这批高校中发展速度最快的。98年获批博士点,至今开展博士教育已经超过了二十年。

有人纠结为什么当年211没青大的份——因为在很多省份这个位次的高校都通过211拉开了与其他学校的档次。我个人认为起码那时候的青大不可能。一来二十年前山东已经拥有了五所211高校,其中两所为省属院校。再添一个省属211比较难。二来国内这种巨无霸顶级双非又不止青大一个。

很多人说青大最大的问题是大而不强,凭借位置好走了捷径,获得了本不属于这学校的生源。尤其是上次学科评估可谓惨不忍睹。而我却认为大而不强却是在这种人口大省能够立足、能够发展壮大的优势。青岛大学拥有十分齐全的学科体系和庞大的招生规模,使得本省考生能够有不错的重本院校可以上。尤其青岛大学拥有全市最全的文科专业体系,使得青岛高教在文科领域不至于塌陷。

个人觉得青岛大学应该近学河南大学,并且将郑州大学作为远期目标。无论对城市、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来说,只要学校不差,大,即意味着强。

4.青岛科技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学在海大,玩在青大,吃在科大。对于学生和周围的居民来说,拥有了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的食堂,就能满足对于廉价美食的几乎全部想象。其实青科大也是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的产物。有很多人并不知道,青科大是从沈阳迁过来的,并且一度险些迁往西安。总之是从五十年代以来,青科大便在闫家山西面胜利桥东面安了家。

50年代到80年代,这学校一直叫山东化工学院。后来改名叫青岛化工学院,化工部没了之后变成了省属高校。直到2002年拿下博士点并于2003年成功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名字一下子好听了不少。03年后将主要工作放在崂山校区建设中,在寸土寸金的金家岭外围获得了不小的一块校区,一直建设至今。目前校区北侧仍然有大片土地仍未开发。

和青大不同,青科大有较为突出的核心专业——橡胶。并且传说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有要将化学和高分子打包冲A-的可能。可以说更名以来,青科大发展速度相当不错,已经拉开曾经水平差不多的青理工一个身位了。同时,青科大的文科专业也并不是很弱势,尤其是考研率堪称优秀。

可能,缺钱是困扰青科大(也可以说是省内所有学校)发展的一大问题。因而青科大2009年在高密搞了个非独立学院、非独立招生代码的校区,招生数量极多的春季高考/中外合作学生及专科学生。今年又在红石崖搞了另一个相同定位的校区。一个开展博士教育十多年的高校仍然每年会招收近2000多的专科生,这在非边远省份实在是难以理解。也许这也是困扰该校美誉度提升的关键所在。

5.青岛理工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青岛正宗的苏式老楼没有几座,理工大学四方的红楼算是一个。我对青科大的第二个印象是黄岛新校区刚完工的时候,从嘉陵江路只能看到一个壮观的大门,里面一个建筑看不到。

和青科大不通,青理工一直都是青岛本地高校。在计划时期曾经长期隶属于冶金口,85年改名叫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后于1998年变成了省属高校。看来搞冶金还是清华和中南大学比较强,地方高校实在是玩不来。

这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总落后青科大几步: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2005年有的博士点。但是新校区建设的很早,长江路校区的主教学楼我如果没记错是1986年建的。那时候薛家岛还是一片农田呢。

除了说不上应该叫古典还是称破旧的四方校区,青理工没有什么特别有存在感的地方。不过就在前几天青理工长江路校区整体搬迁到嵩山隧道外的黄岛新校区,使得青理工办学条件获得飞升。为此开发区耗资13.8亿为青理工代建的交钥匙工程,同时在用地日益紧张的长江路释放出大块的土地,对于学校,学生和区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青岛理工大学的招生人数在山东算是不多不少的,但也存在一个位次很低的费县校区,也在招专科生。同时核心专业土木也不是非常突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6.山东科技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我实习时舍友有一个本科是山科大的,和我说他给人解释过无数遍山科大到底在哪了。山科大的校史比较纠结,简而言之就是从五十年代以来哪里有矿,哪里就有它。而后一直合了拆,拆了合,校史源流难以断定。总之就是在合并了济南,淄博,淮南等地的各种煤校之后,山科大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并以泰安为主校区,济南为分校区开展教育工作。

1985年济南校区还分了一部分去烟台,变成了后来的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即现在的山东工商学院。1995年有了博士点之后,就盘算着改名字。在改叫科技大学成功脱离矿坑之后,青岛就向其抛出了橄榄枝。直到几年之前与青岛签订了共建协议,正式成为了驻青高校之一。

青科大在省内本科的录取分段并没随着搬来青岛而上升太多。可能因为真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确的知道山科大到底在哪。同时作为核心专业的矿业也并不是非常有吸引力,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也有一些副作用。

受益于西南辛安村的拆迁,山科大即将变成全市校区最大的高校。对于未来的发展预留了一些发展空间。

7.青岛农业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小的时候我一直很好奇莱阳梨和莱阳农学院有什么关系。众所周知农大是驻青高校里实力最弱的,也是校史最简单的。从五十年代初到世纪之交这漫长的时间里,这学校一直在莱阳不断发展。

但是作为一个本科高校,县级市平台真的难以使其得到更强的资源。2001年莱阳农学院就搬到了城阳的核心城区,占据了城阳最好的位置,直到07年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虽然农字头是重大的减分项,但在迁青后的十多年时间已经从一个专本兼招高校发展到有不少一本专业高校,可以说是有长足的进步了。

青农大目前的建设重点是博士点的增设。拥有博士点和研究生推免权是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为学生提供更好平台的关键。

对于青农来说,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对学生更好一些。减少没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话才会让从这座学校毕业的学生对更强烈的感情,从而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8.山东大学


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的高等教育发展

当年院系调整之后,做梦都没有想到这学校还有能往回迁的那天。与海大不同,山大是那种吉林大学式的巨无霸985高校。四十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将近十个校区,拥有自主增列学位点权,种种头衔都显示出山大在省内无与伦比的地位。

山大的校史一直是青岛济南两地网友打嘴仗的关键所在。但是在这里只谈山大对青岛的影响,不讨论最初这学校到底是哪里创办的。

引进一所985院校的难度并不是引进普通院校所能比拟的。所以山大青岛校区的引进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事情。2016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共计六个学院的本硕学生来到了这里。至今为止,第一批来到青岛校区的本科生已经面临考研,而研究生也已经毕业。不得不感慨一下时间飞逝阿。

山大青岛和山大威海不同,与济南校区为同一招生代码。最初山大将六个学院搬到了这里。虽然六个学院在山大只是九牛一毛,但能够来开展本科专业已经是大的进步了。

山大青岛校区能否进行存量发展,能否增设更多的教学单位扩大校区规模是山大青岛校区发展壮大的关键。

最后我来谈一下青岛高教的未来。2015年之后,青岛加快了引进外地高校的步伐。与各种高校签订了一系列合作计划。从校区到研究生院,再到研究所,青岛努力争取各种高校来青落地。

但是客观来讲,引进高校的实际效果仍然值得商榷。无论深圳还是青岛,还是其他城市,能够引进完整的优质高校校区还是不太轻松。

引进高校是下一波城市高教竞争的核心。但只引进高校还是有太多变数。个人认为挖潜既有资源的潜力也十分重要。青岛目前有了较为健康优质的高教资源,能否充分挖潜,努力发展,使其变成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做好高教“基本盘”的建设则是更为根本更为底层的工作。

此外,优化教育布局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青岛没有发展番禺/松江/长安/仙林/光谷式的高教园区,分散疏解了高教机构较为集中所带来的压力。但与此同时,高教机构的布局仍有可以优化的地方。部分建校历史较长的高职院校或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占据着市区优越的位置,而更好的高校只能去更偏远的地方寻求用地资源。做好高校地理布局工作也是促进高教发展,增强人才引进效果的重要举措。

希望青岛高教能够蒸蒸日上,早日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

Tags:全力,引进,名校,打造,区域,高教,中心,谈谈,青岛,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