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盘资讯

老照片里的“拉大锯”,记忆里老童谣的联想

2019-12-27 12:41新盘资讯

简介" 20世纪初,德占青岛时期,中国工人“拉大锯”剖割原木的情形。 拉大锯,扯大槐,姥娘门前扎戏台。请他姑,搬他姨,他姑他姨都没来。…… 这是儿时妈妈教的一首童谣。这是笔者学会的第一首儿歌。这也是笔者看到这幅照片首先想到的。 依然清晰地记得,在老屋...

"老照片里的“拉大锯”,记忆里老童谣的联想

20世纪初,德占青岛时期,中国工人“拉大锯”剖割原木的情形。
拉大锯,扯大槐,姥娘门前扎戏台。请他姑,搬他姨,他姑他姨都没来。……

这是儿时妈妈教的一首童谣。这是笔者学会的第一首儿歌。这也是笔者看到这幅照片首先想到的。

依然清晰地记得,在老屋的大床上,面对妈妈坐着,先把双脚伸进妈妈的小腿间,然后伸出小胳膊让妈妈温暖的双手轻轻地握着,再然后就是有节奏地、一俯一仰地摇动着身体,边摇边唱着这首“拉大锯”的歌谣——这是一个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童谣岁月!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今天,儿时歌谣里的“拉大锯”真正浮现在了眼前。

这是1903年9月17日从青岛寄往德国的一张明信片上的景象,它记录了20世纪初德国胶澳租借地中国工人手工剖割原木的情形。

从照片上看到,十几位木匠正在剖割原木。他们分成五对,将原木一头垫起置于两人中间。彼此上下对面而立,各自双手握紧长约两米的大锯锯把,上下反复地一推一拉。画面左侧,有栋楼房正在建造中。

老照片里的“拉大锯”,记忆里老童谣的联想

像这样的拉大锯一般需要几个木工才能完成,费时费工,他们才是正真意义上的木匠。
据说,这样用大锯剖割原木的方法源自东北,那里有许多大片的森林,“拉大锯”是那里乡民的主要营生。东北人有个顺口溜叫“四大累”,说是“拉大锯,和大泥,睡大炕,扛大树”,“拉大锯”被排在“第一累”,这说明“拉大锯”是个非常辛苦的活儿。当然,后来“拉大锯”就不只是在东北,旧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盖房子都要靠大锯剖割原木,即便是二十几年前,在青岛周边的农村许多地方,也会经常看见使用这个办法剖割原木。

老照片里的“拉大锯”,记忆里老童谣的联想

既然“拉大锯”属“第一累”,显然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活,需要“拉大锯”的人体力非常强壮。初次上阵“拉大锯”,如果不悠着点,轻则手臂会肿得不能活动,重则会累得吐血。听一位下乡有过“拉大锯”的朋友介绍,“拉大锯”时间长了会落下个习惯,就是不论何时何地都会不断地甩头。

老照片里的“拉大锯”,记忆里老童谣的联想

木工正在拉大锯,在当时无论做什么样的家具或工具,拉大锯分开木头是头道工序,完全靠手工,效率很低。
“拉大锯”不仅特别累,而且很枯燥。开始的时候,为了缓解拉锯压力,拉锯人会边推拉边高唱“嘿……哟……啊嘿……哟”的号子。时间长了,为了消除枯燥和释放劳累,他们把生活中许多事情编成类似顺口溜的号子,在拉锯时有节奏地喊出来。这些号子,生活气息浓重,包含了他们的渴望。如“拉大锯,扯大槐,姥娘门前扎戏台……”,说明他们干完活后的愿望是想看场大戏。关于“拉大锯”的号子有许多种,这些号子慢慢地被民间接受并糅合到生活中,衍生出诸多版本的童谣。

如今,“拉大锯”已经成了大人与幼子交流的传统游戏,据说是锻炼孩子的手臂和胸部肌肉力量的好办法。

?本文作者为文史学者吴坚,发表于2006年5月,文中部分图片由本公众号编辑添加,转载请注明!

"

Tags:老照片,拉大锯,记忆,里老,童谣,联想,20世纪,德占,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