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家装资讯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12-10 20:02家装资讯

简介" 201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3版 座谈会摘登 记录城市脚步 见证时代变迁 70年砥砺奋进,70载春华秋实。 12月10日,《青岛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青岛日报》与时代同步伐,与城市共发展,忠实记录青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见证了青岛...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3版

座谈会摘登

记录城市脚步 见证时代变迁

70年砥砺奋进,70载春华秋实。

12月10日,《青岛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青岛日报》与时代同步伐,与城市共发展,忠实记录青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见证了青岛的每一个高光时刻;70年来,《青岛日报》历经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变迁,在不断迭代中创新发展,完成从一张报纸到一个集团的巨大跨越,形成以党报为龙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舆论宣传新格局。

9日上午,《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举行,邀请青岛日报典型报道人物、区市委宣传部、企业单位、读者、老报人和年轻记者代表欢聚一堂,对《青岛日报》创刊送上美好祝愿,一起回忆往昔,畅想未来。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典型报道人物代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

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我是《青岛日报》的一名老读者,伴随着《青岛日报》的鼎力宣传走进大众视野。

2002年,青岛港外贸集装箱开始实施战略西移。我作为西移创业大军的一员,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沙滩的前湾港区,在异常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开始集装箱岸桥的安装。也就在这时,《青岛日报》记者来到了我们创业队伍中间,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我们创业的点点滴滴,把青岛港码头工人的创业事迹和工匠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让社会各界开始了解我们,关注我们。应该说,没有《青岛日报》的报道就没有“振超精神”的广泛传播,是《青岛日报》帮助我们码头工人唱响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无论是青岛港的创业期间,还是现在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所做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发展节点,都被《青岛日报》第一时间传播出去,扩大了青岛港在全国乃至世界航运界的影响力。

70年春华秋实,70年风雨兼程。作为岛城权威性、指导性、公信力、影响力最大的报社,《青岛日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真实记录了我市不同阶层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成功实践,全面反映了青岛市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7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伴随着《青岛日报》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全面宣传,青岛港的几代先模典型,也因有了《青岛日报》的大力宣传和众多媒体的报道脱颖而出,走出青岛、走向山东、迈向全国。当前,青岛港正在全力推出全自动化码头创新团队,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希望《青岛日报》深入采访、大力宣传自动化码头创新团队的典型事迹,为青岛的城市形象再添华美篇章。

今天的《青岛日报》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岛城宣传阵地的排头兵,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岛日报》能够继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传播制高点,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推动正能量不断向纵深发展,为青岛更美好的未来,融入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群,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我会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和爱护这张报纸,衷心祝愿《青岛日报》越办越好。

区市委宣传部代表,崂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洵:

一张报纸,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一座城,一张报纸,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青岛日报》是一张与共和国同生同行的报纸。从诞生的那天起,一代又一代青报人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一篇篇精彩的新闻报道,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一次次分享,记录下青岛铿锵前行的坚实脚步,见证了青岛改革创新的时代变迁。作为市委机关报,《青岛日报》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党报姓党,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学深圳、赶深圳”、打好“15个攻势”等中心工作,挺立时代潮头,以饱蘸理性与激情之笔,奋力书写改革故事,助力推动改革进程,在引导舆论方面发挥“定音锤”“压舱石”作用,把一个更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生动、全面地展示给了中国和世界。

与此同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70年来,《青岛日报》始终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始终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页面留给群众,通过一篇篇、一部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佳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青岛改革发展稳定凝聚了强大力量、营造了良好氛围,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今年以来,《青岛日报》坚持不懈地瞄准全市重点、难点、堵点、痛点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扎实开展舆论监督,立场客观理性,调查细致扎实,通过一篇篇直面热点、观点独到、文笔犀利的报道,加快推动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在青岛没烦恼”的目标,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目前,《青岛日报》已经成为最受青岛市民信赖的媒体,“有事情找日报”已成为市民的共识。

党报党刊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食粮”。《回澜阁》是日报的固定栏目,这个短小精悍的新闻言论栏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文笔生动,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我们学习贯彻市委精神的一个“窗口”,是基层党员干部提升思想境界格局、改造工作方法举措的一个重要途径。

岁月曾著风雨,更待繁花满树。在此衷心祝愿七十华诞的青岛日报焕发青春再出发,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征程中,续写新华章,再创新辉煌!

企业单位代表、海信集团品牌部副总经理朱书琴:

海信发展最重要的声量放大器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一纸风行70年,见证的是青岛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海信50岁仍然是“少年”,我们在“长期主义”的执着中有幸参与其中。所以,今年是《青岛日报》和海信的重要一年,“求真”和“务实”是我们共同坚守的价值观。

我2001年加入海信并一直从事着媒体沟通的相关工作。前两天,我做了一个统计,2001年至今,《青岛日报》对海信的报道或提及报道共计8587篇次,平均每年452篇次,每天1.25篇次。我自己算了一下,可能达到了500万字,6200多页A4纸,能出版102本书了。由此推及,在过去的70年里,《青岛日报》是用汪洋恣肆的文字和图片见证和记录了青岛发展的每个瞬间。

正是这样的坚持,使得这份报纸在海信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么多年,我们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S级的传播,“《新闻联播》能不能上、《青岛日报》头版能不能上?”是判断传播效果的标准;每天看《青岛日报》是集团领导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受到年度集团表彰的员工有一个重要的奖励是订阅一份《青岛日报》,这是海信的传承。我相信,一份严谨的、权威的、立足内容的报纸值得这样的爱戴。感谢你们,是海信发展最重要的声量放大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征战全球市场,有你们书写奇迹;感谢你们,是海信舆情信息的护城河:商标之战、专利之争、竞品之诬,有你们客观公正、铁笔担道义。

所以,我代表海信集团的同时,也想代表青岛锐意发展的所有企业,呼唤这样的媒体和舆论环境,这是帮助我们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记得2015年有一篇文章叫《每个企业都需要一个主编》,文章指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企业更需要的是一个主编,而不是公关总监。对我们做PR的人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外部视角的不足,内容输出的局限。所以,我们希望今后能与《青岛日报》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思想家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如果说电视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青岛日报》在我看来就是大脑和思维的延伸,让我们时刻紧跟主旋律和大趋势,让我们从宏观视角的内容切片中,找到企业定位、讲好品牌故事,在传媒变革的汹涌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定海神针。

读者代表、青岛西海岸新天地壹号董事长王醒狮:

政府的“观察哨”,企业的“护卫舰”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我是在青岛发展的江苏人,借此机会代表青岛江苏商会和在青岛发展的30万江苏人,向《青岛日报》创刊7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向给予在青岛发展的江苏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青岛正“学深圳、赶深圳”,大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青岛日报》在优化青岛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深有体会,认为青岛舆论监督取得的成效应该全国推广。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个别机构和个别人员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专业素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甚至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人为地给企业制造困难。面对这些问题,《青岛日报》推出一系列报道,曝光了破坏青岛营商环境的现象,为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政府的观察哨,企业的护卫舰”。

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的项目西海岸新天地壹号主要打造地产、文化教育、大健康产业链。2018年,我们为客户申请公积金贷款,相关部门对我们的事半年之久不予办理。市工商联组织了有关执政部门专家论证会,青岛市法律委员会进行论证,并出具了相关的法律文书和行政联系文件,但相关部门坚决不预办理,给我们造成了重大损失。后来是《青岛日报》接到举报,派记者专程调查、暗访,采写了监督报道。报道刊登后,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圆满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这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在营造营商环境中的担当和责任,给我们这些投资青岛的外地企业家带来了扎根青岛、投资青岛的动力和勇气。

从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多次讲话中,我们感受到,青岛正在提高与企业交流的境界、格局和层次,积极创建服务企业的一流营商环境,在积极倡导一种“情怀”。

政府有情怀,才能真正做到政府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真正促进经济发展。没有情怀,政府服务企业只是一句口号。

媒体有情怀,才能真正敢于揭露社会的不良现象。没有情怀,就只是口号的先锋。

企业有情怀,才能有事业的长久发展,没有情怀的企业文化叫做生意,只能红火一时,“寿命”不会太长。

我们相信,青岛有着发展的情怀,在政府、媒体、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之下,青岛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一定会成为高端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之地。

老报人代表、原青岛日报工交部主任于明军:

始终成为舆论战线的中流砥柱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报社这个平台,曾经给予我学习、成长、成熟的一个难得机遇,也让我亲身体验了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一段精彩过程。那段岁月,从铅与火式的铸字、排版、印刷,一个字一个字很难辨认的信息传递,到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和后来的数字化、一瞬间的文字与图片传递,那些变化,都十分令人难忘。当然,再后来,我们这个主流媒体新闻信息传递方式、渠道多元的变化,和一支具备全新知识结构同时又有好传统、好作风的队伍,更令我们这些“过去时”徒生感慨,恍若隔世。

新闻事业的发展,记录了我们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以前到现在的西海岸新区采访,最初要乘小船、过跳板,渐渐地,有了轮渡、环湾高速;再后来,跨海大桥、过海隧道的建成,又使湾区东西以及周边的“同城化”不断加速,一个特大城市的模样,正在呼之欲出。而且,整个城市在硬结构不断完善、优化的基础上,又正在向着更有内涵、底气更足、更有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扎实推进,无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是对外开放的全新步伐,都让我们这些人有点像雾里看花,目不暇接,知一漏万。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南深圳、北青岛”,更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希望现实能再次给人以惊喜。不管怎么说,一个地区的进步和成功,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的推动力。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想说的是,除了主流媒体这一主渠道以外,新闻及信息传递的方式及渠道日益多元,是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良信息正在以各种方式挤占人们阅读的时间、空间,影响、干扰人们的正常判断。希望主流媒体不断创新模式、渠道,不断增强渗透力,扩大影响力,形成竞争优势,始终成为舆论战线的中流砥柱。而作为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要具有更强的本领,除了精湛的业务能力,更要有一种骨子里的主流媒体的精气神,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有看清大势的大局意识。当然,更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眼见为实,如此,就不会人云亦云,就会更有底气,新闻技巧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主渠道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引领作用就会更好。

年轻记者代表、青岛日报首席记者沈俊霖:

再出发,我们信心满怀

《青岛日报》创刊暨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我2006年进入报社,今年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算得上是“年轻的老报人”。

在报业发展历程中,这14年很不平凡:随着互联网的步步紧逼,传统媒体由盛转衰,市场大幅萎缩,不少媒体陷入生存困境,媒体从业人员流失严重。《青岛日报》也面临着相似的境遇。置身其中,我们都经历过对前途未卜的不安与彷徨,以及转型的阵痛。

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回顾过去,心中无限感慨,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信心来源于: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地位越来越牢固,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新闻就在中心工作之中,不仅不是“锦上添花”,甚至也不是“雪中送炭”,而是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学深圳、赶深圳”。在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青岛日报》不等不靠,率先行动,派出全媒体联合报道组,赴深圳深入采访,推出了系列十余篇、六万余字的重磅报道,为青岛学赶深圳打开了一扇窗,掀起了一波浪潮。

信心来源于:《青岛日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不断增强。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青岛日报》的影响力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大大增强了。今天的《青岛日报》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四报两刊五网五端”,以及数十个微信、微博、抖音构成的融媒体生态系统。今天的传播力与过去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青岛日报》新闻客户端以及官方微信均已拥有百万级用户。

信心来源于:创新改革释放出的强大活力。创新就会遇到既有的体制机制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就需要改革。《青岛日报》的创新就是建立在改革基础之上的。在机构设置上,从沿用多年的“部门制”,到后来的“中心制”,再到现在的“全媒体化”;在流程再造上,打破部门界限,打破条条框框,整合编辑部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信心来源于:报社对年轻人的无限关爱。一直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报社着力打破条条框框、论资排辈,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记者、编辑脱颖而出。2018年,报社建立首席制度,在职级之外,为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今年9月份,编辑部整合各新闻中心深度报道资源,组建专门工作室,着力打造《观象山》这一新媒体深度报道品牌。目前,《观象山》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已初步建立。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提出表扬,个别稿件还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

Tags:青岛日报,创刊,青岛,日报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