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楼市动态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2019-11-15 21:00楼市动态

简介" 百家姓有云,#34;赵钱孙李,周吴郑王#34;。赵姓,在百家姓中头一个,在姓氏人口中排名第七,有接近三千万人。赵姓,作为全国和地方的大姓,它是怎么起源的呢? 赵姓的渊源来历 据资料记载,赵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起源于嬴氏,与秦始皇同宗,形成于...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百家姓有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姓,在百家姓中头一个,在姓氏人口中排名第七,有接近三千万人。赵姓,作为全国和地方的大姓,它是怎么起源的呢?

赵姓的渊源来历

据资料记载,赵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起源于嬴氏,与秦始皇同宗,形成于西周时期。嬴氏的先祖伯益,第十三世族中出了一位著名的御车高手造父,《史记·赵世家》载,"古之善御者, 赵之先祖。因献八骏幸于周穆王"。

他曾经给周游天下的周穆王驾车巡狩天下,见到了著名的上古大神西王母。后来徐偃王反叛朝廷,造父载着周穆王驾着八匹马的车,一天一夜行走了两千里路,成功的处置了这次叛乱。其中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造父确实因为驾车的技艺,以及在军事上的大功劳,得到周穆王的封赏。

《史记·赵世家》记载,"(穆天子)因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周穆王把造父封赐在赵城,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赵城南部一带。造父因封而姓,从此以后造父的子孙后代都姓赵,造父也成为赵姓始祖。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到公元前222年国家灭亡时,赵姓已经广泛分布于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

秦汉时期,始皇东巡琅琊,跟随嬴政和丞相李斯一起登临琅琊台的,就有几位赵姓大臣,如建成侯赵亥、五大夫赵婴等,这是赵姓人在胶州活动的最早记录。

三国两晋时期,赵姓人口大规模南迁,经历朝代更迭,至宋朝建立时,赵成为国姓,人口增长迅速。此后历朝历代,赵姓逐渐遍布全国。

比如,明清以来胶州赵氏共有进士7人,举人31人(武举3人)。贡生37人中,授九品官职以上者45人。文职最高做到正三品,武职官职正二品。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赵氏孤儿"千古忠义"

"赵氏孤儿"最早见之于太史公《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有朝中奸臣屠岸贾,欲除掉赵氏一族,发动军队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已经怀有身孕,躲在宫中。不久,赵朔妻子在宫中分娩,生下一名男婴。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寻,要斩草除根,却没找到赵氏母子。母子俩侥幸逃脱劫难。

赵朔有门客叫公孙杵臼,他的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公孙、程两人商议如何保住赵氏骨血,报仇血恨,报答赵氏知遇之恩。恰好程婴家中也有婴儿降生,程婴无奈采取了调包计,将自己的孩子交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首阳山。

程婴的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逃去。屠岸贾率师来追,程婴谎称用千金交换赵氏遗孤下落。屠岸贾答应后,程婴领路,"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杵臼对程婴破口大骂,卖主求荣。屠岸贾将公孙杵臼和婴儿杀死。

程婴身负"千古骂名",带着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十五年后,程婴与赵武,在朝中大臣韩厥的帮助下,灭掉了权臣屠岸贾,为赵氏一门和公孙杵臼、失去的亲生骨肉报仇。

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恢复了名声,十数年积聚的情感一并袭上心头,程婴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史记》记载,"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胶州赵氏分支及缘起

在胶州,赵姓也属于著名的地方大姓望族,位列第六,占胶州总人口的3.5%左右。胶州赵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更难得人才辈出,文武兼备,对胶州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云南支。明朝时有赵姓从云南迁居胶州,在张应镇一带定居,所居之山岭称为"赵家岭";明末清初,有赵氏夫妇自云南迁来胶州,在杜村一带落户,称"丰安屯",后更名"赵家屯";另有一支赵姓从云南迁至胶州北关,立赵家庄。

○山西支。明代洪武二年(1369),有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徒胶州西南乡,在铺集镇一带立村,曾修造佛教天台寺,立村后以寺为名,至今未改。另说,清代康熙年间,有赵姓从山西洪洞迁徒至胶州里岔镇,形成了赵家河洛村。

○小云南支。明代洪武二年(1369),有赵姓从小云南(据说,云南系云州之南的简称,为与云南相区别,称为"小云南",实在山西境内)移民胶州营海落户,形成赵家庄,后改为"大赵家庄",与另一个赵家庄区别;明初,另有赵姓兄妹从小云南逃荒至胶州,在营海落户,初名赵家庄,又因靠海改为小海庄。

○河北支。根据《增修胶志》记载,宋金对峙时期,金国在胶西设立梁乡、张仓、陈村三镇,有河北赵公积军功,授胶西梁乡镇(今胶南所属)督监一职,遂世居胶州至今。这一支赵氏,自元代初年,十二世孙赵璘为祖上光瀛公立碑,记载家族情况并整理谱系,遂以赵光瀛为始祖。自河北赵氏十五世以降,后裔遍布胶州南乡,又分六大支派,如赵家桥村赵、墩泊庄赵、朱陈钩赵等等。

○河南支。此一支,据说明代洪武二年,有赵姓夫妇从河南安阳迁居于胶州,在杜村镇定居,繁衍生息形成赵家城献村。至清代乾隆年间,赵家城献分出一支赵姓,迁居胶西镇大刘西村。

○四川支。元末明初时,有赵姓人从四川天水移民胶州,在胶莱镇境内一片荒地落足,因当地多有乌鸦栖息,故称为老鸦庄,后改称赵家庄。清末,此赵家庄有几户赵姓,搬到河北另立新村,为区别新旧两村,分别称之为大赵、小赵。

○江苏支。据《赵氏支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有赵大老由徐州迁居胶州南乡六旺(今胶南所属),在此繁衍生息,至六世孙赵从龙考中举人,以科举仕途光耀门庭,这支赵姓从此兴旺。至九世祖赵任,生有十子,分别又作十大分支,今胶南境内五支,胶州境内五支。可谓人丁兴旺,绵延不绝。

○山东支。明朝时诸城赵家庄赵姓有迁居胶州杜村镇娄敬庵村,已传至十八世;明初,有赵姓人从胶南尚庄迁居胶西镇赵家店,此支赵姓与胶城、三里河赵姓同族同源;清代康熙年间,有高密赵姓从迁居张应镇大河流村,后转移至一处水草洼地,因地称为小草泊村。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胶州赵姓的代表——六旺赵氏三代清正

胶州诸支赵姓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六旺赵氏。根据《赵氏族谱》及清代早期胶州学者法坤宏编辑的《学古编》记载,明代永乐初年,有江苏徐州人叫赵大老的,从原籍来到胶州,在南乡六旺村(今属青西新区六旺镇)落户,被看做是六旺赵氏的始祖。这是有据可查的信史。

赵大老在六旺安家后,由于周围荒山人稀,生存艰难,传说老人家不幸被野兽所害。幸而膝下留有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福,次子赵善福。赵德福一支的后裔已经无法考证,赵善福一支人丁兴旺,传之后世。

善福一支,传至五世孙,姓赵名本,明代孝宗弘治年间的岁贡生,史书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赵本"制行忠谨,肆力经学",可见他是一位品行端正、刻苦求学的人。赵本性情忠谨沉稳,遵循事理,与世无竞,自号退斋,堪称一方通儒。他看破事态,隐于铁橛山读书授徒,足迹不入世俗。从赵本开始,六旺赵氏由春耕秋收的农耕生活转入书香世家,形成了一个闻名山东的世家望族。

赵本的长子名从龙,岁贡出身的赵本饱读经伦,在他的亲自授业下,赵从龙学业进步飞速。在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考中举人,朝廷初授河南开封水利通判,负责治理地方水患,类似今天的水利局长。他的治理下,荆隆、铜瓦、罗卜、张口等地数十年之水患得以解决,政绩卓著,闻名当时。

正德七年(1512),爆发刘六刘七起义,义军向河南各州县发动进攻,地方官员惊惧无措,一致向上峰举荐赵从龙承当大任,因其政声显著之故。赵从龙慷慨赴难,很快招募和组织了一支队伍,经过短期训练,就形成了战斗力,赵从龙亲自带队巡视河南各地州县及黄河南北,农民军听到是赵从龙的队伍所在,都绕道退避。

行经属地开封时,刘七部突然大军围城,地方官民震惊。赵从龙指挥若定,一日内将全城防务安排停当。刘七获悉,城中主将是赵从龙,竟至不战而逃。另有义军大将河北裴昆,拥城自守,城池坚固,官军屡攻不下。赵从龙一面组织官军围城,同时设计促其内溃,成功斩杀裴昆,裴余部皆降。河南一境转危为安,赵从龙一时名声大噪。

时任河南巡抚邓璋向朝廷奏报赵从龙的文武才干,朝廷很快给予褒奖,迁赵从龙任湖广武昌府同知。赵从龙厌倦官宦生活,不久之后即上书乞归。

赵从龙之长子赵完璧,自幼聪慧如父,由例贡入选国子监,后授京城兵马司指挥,他刚正不阿,执法不避权贵,明里暗里得罪不少人。当时,京都官府的卫兵骄横跋扈,赵完璧依律惩处,严加整治,得罪了九门提督,被诬陷下狱。

赵完璧毫无惧色,与同在狱中的诤臣杨继盛赋诗唱和,坦然自如。吏部尚书徐阶对其非常器重,多方设法援救出狱,后赵完璧任陕西巩昌府通判。时逢岁饥,督赈卓有劳绩,民声颇佳。后以固原州通判辞归故里,囊空如洗,两袖清风,可见其风骨为人。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胶州地区赵氏族人的传奇故事

赵姓与法姓、杨姓、张姓,被称为清代四大家族。目前胶州存在的赵姓家族,除少数原住民外,祖先主要来自云南、小云南、河北、山西、四川、江苏、河南及山东各等地。

○武举赵六爷力大无穷。赵氏家族中有一位大力士,胶州东乡大姜戈庄人赵逢恩,清代同治元年(1862)考中武举人,是赵氏家族中少有的以武起家,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时人皆称为"赵六爷"。

据民间传说,同治元年,赵逢恩和侄子赵为君,以及同族子弟六人到省城济南参加乡试。赵家子弟的身材普遍不高,样貌也不出众,住店时不仅其他武秀才瞧不上他们,就连店家对他们也是不冷不热。赵逢恩见状心中不悦,就走到客栈院中,那里有几块大青石板,足有三五百斤。赵逢恩故意大嗓门嚷道,这几块大青石,放在院中甚是挡道害事。赵为君心下了然,当时答应一声,展示神力,将三块大石板拔起来,扔到墙边。这样一来,不仅镇住了店家,更在各位武秀才面前露了彩。

赵逢恩的本事比侄子更高明。据说他日常练武的关王大刀,就有120斤分量,力气更是惊人。有次遇到乡民牛车翻到道沟,无论怎么赶牛,怎么也拽不上来。赵逢恩上前,将牛套解开自己抓住,大喝一声如天神临凡,竟把车子拉了上来。赶车的乡民目瞪口呆,赵家六爷的力气竟然大似壮牛。

○明代赵家的少年天才。明代胶城栾家街,有一位小神童叫赵任,从小聪慧过人,才思敏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他的父亲赵怀慎发现赵任是读书的好材料,对他培养尤佳。

据说,在赵任四岁时,父亲抱着他在窗口看春景,阳春三月,春燕鸣啼,顺口吟出一句"双翅剪开杨柳色",说完正在思索下句,谁知怀中的赵任,应声说道,"一声啼破海棠春"。赵怀慎闻之暗暗纳罕,心说,此乃我家千里驹也。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七岁的赵任到胶州学署应童子试。学官素闻赵任"神童"之名,很想亲眼见识一下,看赵任走过来,随口说道,"七岁稚子,岂有登科大志?"意思是说,你这个七岁的娃娃,也有什么应考的大志向吗?赵任当时听出话中之意,侧脸看了学官一眼,回答说,"廿载经伦,料无报国雄才"。说你这个学官,白白二十年的读书学问,看起来也是无甚大用。

学官惊讶不已,又对赵任说"蜘蛛有网难落雀",意思是小小年纪恐难有大才。赵任这次回答更快,脱口而出"蚯蚓无鳞欲成龙",表达了自己虽然出身贫庶,但有远大志向。

学官对小神童另眼相看。等到考试时,学官亲自命题,赵任从小饱读诗书,又兼家学渊源,破题承题游刃有余。学官对赵任的试卷考评甚佳,定为第一。

明万历十一年(1583),赵任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彼时年方十六岁。他才德兼具,明神宗曾经亲试群臣,赵任排名第三,被御笔亲封为"天下第三才子"。

醉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更多原创文章,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

Tags:青岛,胶州,赵氏,文武兼备,六旺,赵家,人才,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