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楼市动态

青岛十大山头公园——观海山

2018-12-29 13:00楼市动态

简介青岛十大山头公园--观海山 2018年9月23日,从观象山公园下来后,我们来到观海山公园,这是远处的信号山公园(也是青岛十大山头公园之一) 各景点位置示意图 观海山公园位于市南区南部,距海岸线600余米,海拔66米,公园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是青岛十处山头公园之...

青岛十大山头公园--观海山

2018年9月23日,从观象山公园下来后,我们来到观海山公园,这是远处的信号山公园(也是青岛十大山头公园之一)

各景点位置示意图

观海山公园位于市南区南部,距海岸线600余米,海拔66米,公园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是青岛十处山头公园之一。

青岛观海山公园建园记

公园建成于1985年。似一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市南区。观海山,濒临青岛湾,此山原本是一座小山岭,因山岩青黛,故名“青石山”。青岛建置前后,称为“小北岭山”,后一直沿用此名。至清末德国占领青岛时,因1903年德国人要在山南坡修建“胶澳总督府”,即将此山命名为“总督山”。

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因德军在“胶澳总督府”及周围挂出“降旗”,日本守备军司令部便将此山更名为“八幡山”,取“八方降幡”之意。1923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即定名为“观海山”。《胶澳志》载:“当市内之中央,遍山植松,山巅有观海台,登山遥望海西胶州湾之曲折,了如指掌。”

1927年,身为胶澳商埠总办的赵琪,在视察了“观海山”之后,即决定在山顶增修一座四方形“观海台”,以供游人观光。“观海台”建成之后,市民纷纷登台观览,一饱眼福。于是,市民便俗呼此山为“凉台山”。这是因为新建的“观海台”与市民家中的“凉台”很相似的缘故。

绿荫长廊

山间小道

两个红色球顶的山头就是信号山

登上观海台,远处的天主教堂近在眼下

远处小青岛与栈桥,更远处是青岛西海岸黄岛

王献唐(1896—1960年),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青岛这座城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建制时间不长(1891年建制),但是所辖区域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不少,多个国家的历史优秀建筑更是突出,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来此居住逗留的很多。

在青岛前海一线,特别是市南区沿着海岸线的一排山头上,随处可见历史文化名人故居。青岛市市南区观海二路13号甲,紧靠着观海山公园的大门处的台阶下面,就是王献唐故居。

1923年王献唐建此住宅。住宅为中式平房,较为简陋,王献唐常居于此,许多文章在此完成。

观海二路,我们从观海山下来,步行前往中山路

观海二路是青岛著名的环形路,它围着观海山转了一圈,从平原路进去,无论向左、向右都会转回原处。严格说,观海二路不是“O”形而是“Q”形,因为在西边有一支路直通观海山巅。这是青岛三怪中仅存的一怪了。其他两怪都已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消失于历史的时空中了。

青岛的城市道路有三大怪,这三大怪分别是 “波螺油子”、“马路盖在房子里”和“转了一圈又回来”。

“波螺油子”位于胶东路,“波螺油子”在扭曲间将胶州路、热河路、莱芜一路至四路等几条路连接了起来,其内部绕轴呈盘旋状,酷似“波螺”。“马路盖在房子里”则说的是沧口路与易州路交界处的大台阶。“转了一圈又回来”指观海二路,观海二路是一条围绕着观海山建成的道路,整条道路呈环形闭合形状,人们沿着路走一圈,能够回到当初的起点。这是目前惟一留下的一怪。

王统照故居位于观海二路49号,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旧居,先生从1926年定居青岛后一直住在这里。诗歌 《这时代》 、短篇小说 《声》 、 《银龙集》 、散文集 《片云集》 、《青纱帐》、著名长篇小说 《山雨》 即在这里问世。1929年王统照在青岛还与同仁编辑出榜拉了青岛的第一份文学期刊 《青潮》 ,闻一多、老舍、朱自清、洪深、吴伯萧等著名学者也曾在这里欢聚,切磋文学,出版了文艺副刊 《避暑录话》 等。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现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

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南麓的沂水路11号。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始建其总督府,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 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 又称“提督楼”。

总督府建成后,成为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驻地。自1906年启用德国当局1914年战败投降,先后有汪然美隆、托尔柏尔、瓦尔德克等总督在一办公。由于青岛租借地的管辖权归属德国海军部,因此历任胶澳总督都是f德国海军将校担任。胶澳总督除主管行政外,还兼任驻青岛德军最高指挥官并对山东铁路公司、山东矿山公司、胶澳帝国法院等负有监督权,权力极大由此可见德国对青岛这块海外租借地的重视。1914年11月,青岛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日本天皇匀布命令,宣布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军政),成立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为青岛最高统治机构,其司令部即设在原胶澳总督府。首任司令官为指挥攻打{岛的日本陆军中将(后晋升大将)神尾光臣。其继任者有大谷喜久藏、由比乡卫等多名日军将领。1917年日本为达到长期占领青岛的目的,取消军政署设立民政部,亦在原总督府大楼内办公,仍归守备军司令管辖。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青岛主权。上午11时,中日代表在原总督府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中午12时,青岛主权接收仪式在彦总督府大门前广场正式举行,中国代表王正廷、熊炳琦和日本代表由比光卫耄加了交接仪式,在现场数万名市民和中外来宾的欢呼声中,日本国旗颓然臀落,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徐徐升起,在总督府楼顶高高飘扬。沦陷于德、日殖统治25年之久的青岛主权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总督府见证了这一重大历5事件。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设置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隶中央政府。首任督岁由山东省长熊炳琦兼任。后来入主大楼的胶澳督办有高恩洪、王翰章(代理)、温树德。1925年,奉系军阀张宗昌夺取了山东地盘,7月,擅自将原本由中央直属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降格为胶澳商埠局,设置总办,隶属山东省公署,任其掖县同乡赵琪为总办,大楼成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在赵琪任职期间,日军曾在1927年和1928年两次入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占领山东长达一年半之久,胶澳商埠局完全成了日本的傀儡。

1929年4月总督府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日伪政权之“青岛特别市公署 ”、“青岛特别市政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府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总督府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1994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迁新址, 这座大楼便成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虽然现在它已经不是市政府所在地了,但当地人还依然亲切的称它为“老市政府”。

湖北路

老舍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中段中部。北临德县路、曲阜路交汇处,南与湖南路相接,面向青岛湾。湖北路横贯其中,分南北两部分,为敞开式公园。

园址原系观海山通往青岛湾的一条自然冲沟,北高南低。北部原是百十户人家的村庄,村名“大村”。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始建绿地,称“梯利华兹街心花园”,是青岛早期公园之一,时占地约8000平方米。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改称“大村公园”。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改称“第六公园”。因遍植蔷薇,花开繁茂,老百姓称“大花沟”。20世纪30~40年代,填沟平地变为垃圾场,至1945年前与路面齐平,种植悬铃木、银杏、青朴及花灌木,简易恢复成公园。建国前荒芜。

建国后,调整个别植物品种,种植雪松及樱花、紫薇等花木树。建大型月季花坛,周边种植大叶黄杨篱。更新儿童活动区的秋千、滑梯、沙坑等,称安徽路游园。

“文化大革命”时期,绿地遭到破坏。20世纪70年代,园南部成为集邮爱好者的聚集地,还有买卖古钱币等的地摊。至80年代中期,悬铃木下和雪松林中,成为老年人打扑克、下象棋的场所。90年代初,房地产交易的人群占据半个游园;中期又成为自发组成的农贸市场,摆摊卖菜,卖小百货和炸油条卖小吃的占满整个游园内外和马路边缘。践踏绿地、乱倒污水,游园失控。后经市南区政府组织力量清理整顿,恢复游园。

1999年,市南区政府进行改造。因其所处位置复杂,有公交车始发站点,有医院、学校、幼儿园,还有临街餐饮小吃店和大量居民楼,车水马龙、人流密集。依据现状环境,由澳大利亚麦思建筑设计师有限公司设计为林荫水景、人文景观公园。市南区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施工。同年竣工开放,命名“老舍公园”。

国内首家城市文学馆——青岛文学馆位于湖北路5号,2015年由青岛日报社和半岛都市报社联合主办,良友书坊文化机构主持运营。一楼为咖啡馆和书店,其中与青岛本土相关的图书是特色;二楼主打青岛文学文献展,以图书、期刊、报纸和相关实物文献勾勒出青岛百年文学史曾经的热闹喧嚣,也并未回避“文革”时期城市文学所经历的幽暗曲折与荒谬;三楼为少年良友俱乐部,定期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文学培训活动。还有曲径通幽的地下一层,地中海式的风格设计凸显了这里的静谧与雅致,制造似与世隔绝的阅读交流空间。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圣爱弥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青岛与电影的渊源由来已久,素来被称作“天然摄影棚”。众多中国早期电影都在青岛拍摄,同时,青岛也吸引了诸多著名导演、编剧、演员等优秀影视人。青岛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早期电影史的见证者,电影和这个城市所构成的联系,成为了一道有意味的风景。

青岛1907光影俱乐部(青岛电影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南区湖北路17号,1907光影俱乐部三楼,此建筑为水兵俱乐部旧址,1899年设计、1902年建成,是青岛第一个礼堂、电影院,第一个文化综合体,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

2017年5月20日,青岛电影博物馆正式开馆。

Tags:青岛,十大,山头,公园,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