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石湾公仔的问答

石湾公仔的发展

中国是古国,自从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至今,全国各地都相继筑窑烧制陶瓷,形成了各地有一种独特的陶瓷文化,而石湾自古就是陶瓷之乡,生活在东平河两岸的石湾陶工,他们的祖辈大多数都从事制陶行业,以陶为生。在石湾,我们可以参观到民国时期一些陶工的家居陈设,其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品,比如米缸、水缸、瓷枕这类器皿,由于陶瓷的制成品实用又美观,所以多年来都很受欢迎,而且都是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石湾公仔历来都是由民窑生产,创作方式不受拘束,自成一格,而且题材广泛,贴近民众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经过历代陶艺家不断实践、研究,石湾的陶塑技艺,在泥料、釉色及烧成方法都不断进步、创新,石湾陶瓷已发展至现代化生产的建筑装饰陶瓷,当中包括日用陶瓷及卫生洁具,而佛山的陶瓷更是全国建筑陶瓷生产总值的60%,产品远销至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向以来,石湾公仔都被视为平民的艺术品,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渐渐受到重视,而且在艺术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贵为南国陶都,石湾造就了不少技艺高超,具有独特风格的陶艺大师,不过只停留在固有的模式,只会让陶塑艺术停滞不前,而新一代的陶艺家,要肩负着传承和创新,而创作需要大量的资源作后盾。政府的推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石湾公仔将把眼光投放向全国,以至国际性的艺术舞台,将这门艺术推向更高的层次。而为了让石湾公仔这份宝贵遗产能够得到保护和继续发展,当地政府致力推广石湾陶瓷艺术,除了举办陶瓷班教导陶塑技巧之外,也通过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希望籍此进一步发展当地的陶艺文化。举办这一类型的陶艺创作,可以激发石湾年轻一代关注石湾的本土文化,让他们有机会亲手制造陶瓷。 丰富的天然资源让石湾和陶艺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石湾人也因为陶瓷而感到自豪,虽然现时他们的陶土已经不是本地出产,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和陶艺家不断变革创新,让陶瓷继续在石湾发光发亮。

石湾镇的发展

石湾镇街道国最大的不锈钢加工基地和不锈钢制品及材料集散地,现有焊管生产线1000多条,压延生产线150多条,不锈钢加工企业450多家,贸易商户2000多家,从业人员48000多人,拥有佛山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普澜路不锈钢交易市场、东江龙有色金属物流中心等一大批不锈钢专业交易市场,涌现出宇航、利华达、金澜等一批优秀不锈钢加工销售企业,太钢、宝钢、宝新、浦项等国内外不锈钢巨头纷纷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不锈钢年吞吐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其中装饰类管材占全国的80%。2002年,原澜石镇被认定为广东省不锈钢专业镇,2003年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不锈钢名镇。

石湾镇街道素有“南国陶都”之称,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青花瓷、唐三彩等名陶早已享誉海外,蜚声国际,而“石湾公仔” 以“石湾公仔”为代表的石湾陶艺品却是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陶瓷经济发达、陶瓷文化最齐备的地区之一。拥有南风古灶、陶师庙、丰宁寺、石湾陶瓷博物馆、美术陶瓷厂、公仔街等旅游文化资源,辖内企业鹰牌陶瓷享有“中国名牌”、“中国建材本土第一名”称号;东鹏陶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500家最具竞争力品牌”以及“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 五百年薪火不断的南风古灶,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5年,原石湾镇街道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十佳“中国魅力名镇”。 石湾酒厂更是历史悠久,创立于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原名“陈太吉酒庄”,厂址位于石湾朱紫街即现时的太平街106号,迄今已有180多年历史,是广东真正还在原址生产的中华老字号,以善酿纯正粮食酒而饮誉中外。 石湾镇街道努力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区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原城南街道是省、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试点单位,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惠景社区是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社区、广东省平安和谐红旗社区、省委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惠景社区、玫瑰社区、丽银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文明社区。惠景社区、玫瑰社区、平远社区被评为广东省绿色社区。原石湾镇街道“星光老年之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

石湾镇街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卫生、教育、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原石湾镇街道被评为“省教育强镇”;2004年,原澜石街道被评为“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原城南街道被评为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石梁、湾华、沙岗、石头、鄱阳、塘头、河宕等7条村顺利通过了省卫生村考核小组的考核评估;街道所属各中小学校均被认定为区级以上等级学校。

石湾陶瓷公仔来历

“未有石湾,先有缸瓦”。石湾这方,在还没有石湾这个名字的时候,已有人在这里做缸瓦了。早在1977年,在石湾贝丘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上,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大概是以前曾发生大火,泥块烧成了硬块,人们发现硬块可以拿来盛水而不渗水,于是把泥土捏成各种形状烧制,变成了陶器了。

中国的历史,中原人南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传说南宋的时候,皇宫里姓胡的妃子因闹事被皇室追补,就去跳河。结果跳河没死,被韶关的珠玑巷的黄姓商人救起,收作小老婆。过几年,珠玑巷里有个赌输的赌徒无意得知胡妃是皇宫逃出来的,就勒索黄的钱财,黄不给就把消息爆了出去。皇宫这边原来追补胡妃的贾似道收到了风声,心里就慌了,因为原来追不到胡妃,就骗皇帝说胡妃淹死了,要是被皇帝知道,犯欺君之罪可要杀头的。贾似道就想出了“杀人灭口”的毒计,骗皇帝说珠玑巷的人要造反,想以镇反之名,杀光珠玑巷里的人,皇帝信以为真,就派他出征。珠玑巷这边的人也收到了风,举家连队,连夜乘坐木排,逃到南边去。其中,有二十多人漂到了东平河的一个河湾,木排被大石头顶住不能走,他们只能停下上岸。上岸后,他们发现岸上有些村舍,有人在这里做陶瓷,他们原来也是做陶瓷的,于是商量在这里落地做陶瓷。因为他们遇到河湾被石头搁置下来,就是“遇河而湾”,就把这里改名为“石湾”。

其中,在前往石湾的二十多人之中,有姓霍的家族,来自山西太原霍州的霍家。霍州也是以前的陶瓷产区,霍州窑非常有名,霍家当时逃避战乱南下,先逃到珠玑巷,又从珠玑巷逃到石湾落脚。他们为石湾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制陶技术。后来石湾陶、石湾缸瓦的崛起,霍氏家族作出了巨大贡献(陶城网,2015)。

想知道,石湾公仔的故事。

  话说佛山石湾公仔的出现是由来已久的,被称为佛山历史上光彩夺目的“五朵金花”之一,是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广东通志》也有“石湾缸瓦甲天下”之谚。有科学依据的石湾陶业产生的时期应为唐宋时期,而石湾陶业的大发展是在明清。据《石湾陶业考》载,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陶窑107座,容纳工人6万余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足见当时石湾陶器的鼎盛局面。

  石湾艺术陶器属以出口为主的地方性工艺品,数百年来在国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支奇葩,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南海之石湾善陶,凡广州陶器皆出石湾”(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所产日用艺术陶器“备极工巧,通行二广”(范端昂《粤中见闻》),而且从唐宋开始就远销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当时广州一带的水运交通中心已由南海官窑转至佛山,石湾的产品一经烧成,立即装船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经香港,绕海南,抵越南、泰国等东南亚诸国,以至世界各地。据《全唐文》、《宋史》等记载,唐代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宋代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同时佛山也设立了“市舶务”,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了北宋广州商船出口情况:“舶船深阔各四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贮货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北宋时期各地窑均烧瓷器,唯石湾大量烧陶,这里所指的“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指的即为石湾陶瓷工艺品,可见其外销数量之多。

  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逐步成为具相当规模的日用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内外,此时其艺术陶的生产已体现出在吸收北宋名窑色釉基础上创造石湾陶艺语言的特点。明代以后石湾艺术陶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产品种类繁多,并逐步分支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艺术陶生产基地。

  到了明代永历、宣德年间,郑和带领巨大的船队,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七次下西洋,走遍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石湾公仔也随之更多地流向海外。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清代光绪年间的抄本《南海乡土志·矿物制造》记载:“年中贸易过百万,为工业一大宗。”近年来在阿拉伯半岛阿曼索哈地区出土的明代石湾杂色釉骑狮人物像和黑釉三足炉,便印证着石湾公仔远征海外的足迹。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描述当地人民“盛饭用中国瓦盘……饮酒用瓦钵”,即是石湾公仔当时在海外各国人民生活所起作用的真实写照。

http://hi.baidu.com/%CC%D5%B4%C9%B9%A4%D2%D5%C6%B7%B0%C9/blog/item/70f62b4b9ccd93d8d0c86a82.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我想了解石湾公仔的价值等信息,有吗?

  黄松坚陶塑艺术于北展(3)时间:2010-09-13来源:陶城报资讯网 作者: 张磊 点击:249次 【字体】:[大 中 小]

  这次展出的黄松坚铜铸作品《东方三圣》就是融合了石湾公仔技法、西方雕塑艺术而创作的户外大型雕塑。为石湾公仔从案头摆设向城市空间的发展做出了……

  这次展出的黄松坚铜铸作品《东方三圣》就是融合了石湾公仔技法、西方雕塑艺术而创作的户外大型雕塑。为石湾公仔从案头摆设向城市空间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黄松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即投身陶塑艺术事业,他博采众家之长,又在艺术创作中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地将中国国画与公仔人物融为一体,对陶艺人物创作,能工善意,融汇古今而创新,被誉为“石湾贴塑陶艺的拓新者”,开创了当今石湾陶艺一大流派。其作品《龙之尊者》以深厚的雕塑功底、娴熟灵活的技法,熟中求变,给观赏者带来的是一种脱去仙道形象塑造模式的新奇之感。在今年上半年的深圳一场艺术拍卖会上,《龙之尊者》拍出了336万元的高价,这是石湾公仔历史上拍出的单件作品最高价。

  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松坚炉火纯青的技艺背后,得以于石湾蓬勃的陶艺创作环境。小小的石湾镇拥有包括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刘炳等在内十几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艺大师,很显然,这个现象与石湾的政策、艺术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石湾陶艺人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阶梯,人才构架承前启后。

  “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石湾陶艺。石湾陶艺的发展得益于石湾镇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打造和推进,在对外推广、发展规划、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扶持,此次黄松坚作品在京展出,就是政府对于石湾陶艺发展支持的又一案例。

  事实上,石湾的大师们,每年都在海内外举办陶艺展览和交流,石湾陶艺俨然已经成为岭南文化代表和佛山城市名片。

  在上海世博会上,佛山参展世博会案例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一尊红色的“China 功夫”石湾公仔雕塑,踢出了中国功夫,也踢出了石湾陶艺的魅力。

  如何很好的继承传统艺术,如何又让其在新的时期下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很多中国传统艺术一个久而未决的问题。艺术,原本就应当是一种行走的姿态,而不应是仅作为静态的观瞻和自我复制。

  在佛山,有关石湾陶艺的城市景观随处可见,陶瓷艺术从高雅的殿堂走入百姓生活中。石湾陶瓷也正是根植于百姓,才有千年传承的活力。当前,佛山提出了“智慧佛山,文化先行”,这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石湾陶瓷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更多的融入到城市发展中,来实现市政府所提出的这一目标。

  作为已有千年文化的石湾陶艺,在今天依然焕发出蓬勃的魅力,这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黄松坚作品《春夏秋冬》被美国路洲大学博物馆收藏并授予“杰出优异美学贡献”表彰奖,并于2010年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之际入选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

  石湾陶艺走进中国美术馆吸引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媒体关注。

  专家齐聚一堂

  黄松坚大师拍卖得最贵的作品《龙之尊者》

  本文转自陶城报资讯网 --传播陶瓷 报道陶业(www.fstcb.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陶城报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fstcb.com/taociwenhua/cerart/20100913_11674_3.html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