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儿童礼仪培训课程的目标与大纲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如何制定幼儿园礼仪课程教学目标

是这样啊!完全可以安排在一起的,利用这次教师节和中秋节在一起的机会,灵活利用给孩子们上一堂丰富多彩的礼仪学习课,半天时间应该足够了,下午老师可以放假。
3

试述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幼儿园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领导重要载体。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中存在一些困如千园一面、缺失“园本化的立场”等。

作为“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成果丛书”之一,《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编,该书从课程实施方案基本要素入手,并以大量的幼儿园“案例报告”,阐明了幼儿园课程规划与实施的课程改革的哲学。

AGE06微信教师刊将围绕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特色等基本要素陆续向大家推荐《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一书的部分精彩内容,助大家学习并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与完善的基本方略。

主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指导专家:徐淀芳、陆伯鸿、纪明泽、谭轶斌、何幼华、华爱华、郭宗莉、傅宝丽、王爱明、高敬、黄瑾、黄琼、黄娟娟、阎水金等

编委会:周洪飞、高敬、王爱明、贺蓉、张婕

研究团队:上海市10所课程领导力项目立项幼儿园,以及28所市课改研究基地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构成的主要成分,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相对其他课程要素而言,在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中往往是处于核心的位置。

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课程目标一旦确定,就可明确本园课程设计及课程实施最终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提供教师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努力的方向。

同时,课程目标制定后,可直接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提供参考依据,使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更有针对性,成为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此外,课程目标的制定,也可为继而进行的幼儿园课程评价工作提供基本准则,影响和决定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和指标的内容建构。

现有问题Problems

目前,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的一项重要要素——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在方案编制中得到了幼儿园日益的重视。

为此,幼儿园在努力理解和领会国家、地方有关课程目标精神和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和课程理念,纷纷开展了本园课程目标的研究和制定,借助课程目标的描述勾勒出经课程实施后本园幼儿发展的最终水平和状态。

同时,幼儿园也期望通过课程目标的制定,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点。

总体而言,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中,文字表述字里行间十分科学,表现出幼儿本位的课程目标价值观,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取向。

但是,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中,我们还发现以下的一些问题亟待重视。

问题1. 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与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愿景之间缺乏一定的相关性。

在课程实施方案编制的课程目标制定工作前,许多幼儿园往往先确立本园的课程理念,有的幼儿园还会展望本园的课程愿景,然后再表述幼儿园的课程总目标。

但是,幼儿园对课程总目标与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之间的关系把握还不够清晰,表现为在方案文本中,幼儿园将课程总目标简单孤立地描述一番,前后对照起来比较,课程总目标描述的内容与课程理念或课程愿景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内在逻辑联系,课程理念、课程愿景与课程总目标之间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园在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中的逻辑一致性程度不够重视,对方案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度不高。

另一原因则是幼儿园管理者课程理论与知识的缺乏,对课程愿景、理念及目标等关联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把握不够清晰。例如:

幼儿园课程愿景是营造分享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创设富于变化的、支持性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实的、多样化的材料,以丰富的形式开展多元指向的教育,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和谐更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总目标以《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基础,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以上案例中的幼儿园展望了自己的课程愿景:营造幼儿园多元的文化氛围,提供幼儿多元的教育,但在课程总目标制定中直接引用了《指南》中的目标表述,普适性的、统一性的地方课程总目标无法很好地体现幼儿园自身追求的独特课程愿景,课程愿景没有具体实在的、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总目标,最终导致愿景失去明确的目标支持,愿景的实现就如同空中楼阁。

问题2. 课程总目标表述涉及的目标种类较多,常常与办园目标、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等概念相混淆。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时,幼儿园在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中,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目标体系中多种类别的目标,包括办园目标、幼儿园发展目标、幼儿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课程建设目标等。

由于指向的目标种类过多,幼儿园常常将这些目标与课程总目标相混淆,使课程总目标的制定工作和呈现方式显得过于繁杂,影响和削弱了课程实施方案文本应重点考虑和制定的目标种类——课程总目标。

该问题产生主要是由于幼儿园对课程目标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相关目标的区分不够重视。例如:

幼儿园课程目标:

1.幼儿培养目标:尊重、支持、帮助孩子自主、自信、自助地成长,培养幼儿好奇活泼之心性,乐群、参与之欲望,共同生活、探索表达之能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命充满活力。

2.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在走近、了解、研读、支持儿童的过程中,形成一批乐于追求、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自主发展的学习型教师。

3.课程建设目标:规范化、有特色、高质量,形成平等、自主、创新、和谐的课程文化。

4.幼儿园发展目标:成为规范化、有特色、高质量的市级示范幼儿园。

以上案例中的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制定中,描述了幼儿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课程发展目标和幼儿园发展目标,惟独没有明确表述出课程实施方案中最需要考虑和规划的目标种类——幼儿园课程目标。而且,由于目标种类涉及过多,使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总目标自身的表述不尽突出、清晰和准确,甚至被忽视,从而影响了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3. 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课程阶段目标之间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性,分解后的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与总目标的呼应不够。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时,幼儿园除了制定课程总目标外,为促进目标的贯彻落实,还会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幼儿园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但如果由上至下、由总到分串起来看,方案中的课程具体目标、阶段目标与课程总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还不够紧密。

具体而言,幼儿园制定课程总目标时,往往能够结合本园独特的课程理念和幼儿园实际,将国家、地方的课程总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园本化,从而使课程总目标反映出本园课程理念与价值取向的个性特点,但总目标分解后的课程具体目标和课程阶段目标,则没有同步考虑进一步园本化的问题,完全照搬《课程指南》中具有普遍性的具体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从而从方案文本的表述内容来看,幼儿园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没有与课程总目标很好的呼应,使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精神和价值追求,难以保证在课程具体目标和各年龄阶段目标中同样得到体现。

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幼儿园对方案文本编制中的逻辑性要求关注不够,同时,也对不同层面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尽了解;也可能是方案文本与实践层面的脱节现象所造成的,即幼儿园在现实的课程实施层面的做法,能够反映其具体目标、阶段目标的内容与课程总目标是一致的,总目标园本化的内容在各年龄段的课程实施中能够得到体现,但是,课程一般目标、阶段目标没有及时将实践做法反映出来。

不管原因是出于哪一方面,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方案编制中还是值得重视,因为不仅影响课程方案内在的逻辑性、严密性,影响课程相关目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影响了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层层贯彻落实和实现,影响了课程目标对实践的指导性程度。例如: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为: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健康、乐群、自信、爱阅读,能表现,有责任感”的儿童。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同《课程指南》。

由以上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表述可见,幼儿“爱阅读”成为该园课程总目标园本化后突出的一条内容,是幼儿发展预期结果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在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表述中,幼儿园则直接沿用了《指南》中的相关目标,由此,课程总目标追求和重点突出的内容在课程目标的分解中被堙没了,幼儿“爱阅读”的目标较难在各年龄段的课程实施中得到落实。

改进策略Strategies

策略1. 根据国家及地方课程总目标的核心思想,结合幼儿园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制定出符合本园实际的课程总目标。

幼儿园首先要准确分析和理解国家及地方课程文件中关于课程总目标的核心思想,把握课程总目标的精神,如凸显幼儿个性、习惯、自主性、责任感等品质的发展。

同时,目标制定时,更要注意考虑和紧密结合本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愿景,在描述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内容时,将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的核心思想,反映在课程总目标中。

因为课程目标与课程理念、课程愿景等概念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彼此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特别是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课程目标是课程愿景的要素之一,作为工作导向能够把愿景变得更具体实在。

课程总目标具体制定的路线图解可参见图2-2-1。

图2-2-1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制定的路线图

以上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路径,使幼儿园课程总目标既符合时代、法规的基本理念,保持与国家、地方课程总目标的精神一致。同时也结合了幼儿园自身的特色,反映出幼儿园区别于他园的个性化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课程总目标能表现出与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相一致的内在逻辑性。例如:

“为每个幼儿的健康幸福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是本园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从辨别儿童需要开始”是核心理念。我园课程目标:贯彻《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确立以“关注幼儿发展需要,培育幼儿幸福生活根基”为取向,培养具有“充实的早期生活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潜能展露,身心健康快乐”的儿童。 ——思南路幼儿园

思南路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制定首先遵循了上海《课程指南》中课程总目标的精神,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快乐等品质,在价值取向和表述内容上与国家、地方课程总目标的精神和方向总体保持一致。

同时,该幼儿园还从自身的课程理念出发——“教育,从辨别儿童需要开始”,在落实国家、地方课程目标精神的基础上,预期了本园课程及课程实施后幼儿发展的最终水平和状态,使课程总目标努力凸显幼儿园“关注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理念。

总体而言,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路径与国家、地方课程总目标相符,又与该园课程理念相一致。

策略2. 把握课程目标的内涵,关注幼儿的预期发展结果,发挥出课程总目标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方面的导向作用。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是“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中进行课程目标的制定时,要注意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内涵,表述时聚焦课程,关注幼儿,重点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描述出本园课程建构和课程实施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预期结果。

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的内涵和性质,才会制定出清晰的、指向幼儿发展结果的课程总目标。这样的课程总目标的表述,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园课程及课程实施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既定方向,也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教师正确的和科学的教育行为,以最终实现课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例如:

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旨在促进幼儿健康及认知发展、社会性与情绪发展、语言发展和身体发展,培养出愉快、健康、文明、爱学的幼儿。

——长宁实验幼儿园

长宁实验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表述角度清晰,直接指向幼儿的预期发展结果,明确指明了该园课程实施后幼儿身心发展的最终状态和水平,使教师明确了课程实施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方向,即促进幼儿“愉快、健康、文明和爱学”。该目标的内容也会指引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相关教育行为紧密围绕促进幼儿“愉快、健康、文明和爱学”为中心,努力做出与目标相符合的科学的课程实施行为。

策略3. 课程总目标要与课程具体、阶段目标保持内在一致性,使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反映出课程总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在课程目标体系中,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属于宏观层面的目标,幼儿园制定的课程总目标属于中观性质的目标,由此,幼儿园制定的中观的课程总目标其表述还是较为笼统、抽象,需要层层落实为反映幼儿发展各领域和各年龄段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向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为便于理解、落实和实现课程总目标,幼儿园需要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一定的具体化和细化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由此,课程总目标的转化和分解工作是必要的,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中课程具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制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但在分解中,幼儿园要明确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形成的依据是来自上位的课程总目标,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产生源于对课程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由笼统到具体的转化过程还要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要求,即制定的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性质上要与总目标相吻合,在内容的价值追求上应与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价值取向保持充分的一致性。

这样,才能使制定的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与课程总目标相呼应,在方向和内容上与课程总目标保持一致,确保课程总目标的精神和理念落实和体现在课程的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中,并指导幼儿园课程在幼儿发展各领域及各年龄段班级层面上的具体实施要求是与总目标相符合,否则教师的课程实施会偏离既定的轨道,无法朝向预设的目标。

有必要的话,幼儿园可对《指南》中的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园本化,即根据本园的课程总目标性质和内容,对《指南》的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拓展,形成与课程总目标相一致的、符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细化目标。例如: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为:根据“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手、善于表达’的新时代儿童的幼儿培养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在情境中学习”课程的实施,使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热爱艺术,具有探究精神和合作品质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目标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在情境的建构与互动中,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有认识和探究身边世界的兴趣,用积极的情感投身与周围环境的共同创新活动中。…… ——解放路幼儿园

解放路幼儿园的课程具体目标,根据在“情境中学习”的课程理念和“好奇、好问、好动手、善于表达”的幼儿培养目标,对《指南》中的课程具体目标进行了一定的园本化。如具体目标的表述突出了“与环境的互动”,“情境的建构及与情境的互动”等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方法,彰显出该幼儿园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追求的教育价值和独特性。

总体,解放路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与课程具体目标有较清晰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课程总目标的价值追求——体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和性质,能够在课程具体目标中得以进一步落实。

以上的课程目标分解的具体操作见图2-2-2。

图2-2-2 幼儿园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制定图解

观点与提示Tips

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涉及的首要课程要素,课程目标的制定在课程实施方案编制中是一核心工作,是对本园课程实施把控方向的关键环节。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幼儿园要全面考虑以下几点。

1. 把握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目标的制定中,对课程目标一词科学和透彻的理解,是制订幼儿园课程总目标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提工作。

幼儿园在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分清不同种类的目标,包括办园目标、幼儿园发展目标、幼儿园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等,以更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的涵义并在方案中进行清晰表述。

不同的幼儿园文本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教育目标。从类别来看,办园目标,又称幼儿园发展目标,是指幼儿园的在办园理念指导下的、一定阶段内幼儿园发展的理想的预期状态和幼儿园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

办园目标是对幼儿园发展定位的思考与确定,必然包含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即准备办成一所何种等级和水平的幼儿园。培养目标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指向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

幼儿园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幼儿园教育最终培养出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方面的具体规格和标准,涉及整个幼儿园教育的范畴。

而课程目标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课程的所作所为,是指通过幼儿园课程的规划、建构和实施,幼儿最终所能达到的发展结果。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但又不承担为全部的载体。

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是从培养目标转化而来的,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直接指向和服务于幼儿园培养目标的实现。

由于目前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是宏观的、广义的,即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影响幼儿经验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同时,课程又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幼儿园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园课程,所以,幼儿园培养目标有时即认为可等同于幼儿园课程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则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的目标,是指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预期结果。

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相关概念介绍见表2-2-1。

表2-2-1 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相关概念介绍

幼儿园课程目标

办园目标

(幼儿园发展目标)

幼儿园培养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

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幼儿园的在办园理念指导下的、一定阶段内幼儿园发展的理想的预期状态和幼儿园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

通过幼儿园教育最终培养出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方面的具体规格和标准。

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预期结果。

2.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一般而言,完整的课程目标应该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目标。

宏观目标是国家、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内部运行系统的整体要求,对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规定性,反映国家对学生成长的总体要求。

中观目标是学校层面根据国家、地方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学校的实际,将观念层面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评价性。

微观目标就是学校班级层面课程实施各时间单元的目标,包括学年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一日教育活动目标和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等。

由此,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从纵向角度而言,一般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第二层次为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第三层次为年龄阶段目标(学年目标),第四层次为单元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和周日目标等)。第五层次为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层次可用图2-2-3表示。

图2-2-3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的层次

以上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自上而下来看,在时限上,幼儿园课程目标从中长期到短期;在表述特点上,幼儿园课程目标从概括走向具体。由上图的目标体系图可知,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课程总目标是一种中观层面的课程目标,其表述特点相对概括。课程具体目标是中观层面的,课程阶段目标则直接涉及课程实施层面,是微观层面的。把握了课程目标的层次,制定各层面课程目标时才会表述得更准确、到位。

从以上的关注点出发,具体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我们提供以下的操作建议。

操作建议1.在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确保方向性,与国家及地方课程总目标保持一致。

幼儿园要将国家、地方的课程文件精神及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作为本园课程理念及课程总目标制定的最主要依据,把握国家或地方课程文件的精神,在目标表述上尽量能体现出该理念的核心思想。

具体制定时,幼儿园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及地方的幼儿园课程总目标,解读表述中的关键词,如健康、活泼、文明、自主性、责任感等,以正确理解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理念,把握其中的精髓和实质,使之成为制定幼儿园层面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

同时,幼儿园还要分析和理解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价值取向,如“和谐发展”取向、“情感态度”取向等,使课程总目标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如此,才能使幼儿园制定的课程总目标与国家或地方课程总目标保持一致,体现出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操作建议2. 在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制定中,要确保个性化,与幼儿园的实际相符合。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还要结合本园自身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愿景,对普适性的课程总目标进行适当的诠释、补充和拓展,在确立与幼儿园办园宗旨和办园条件相符的课程愿景和课程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制定出真正适合本园的、具有个性化的和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制定中的园本化,需要幼儿园在课程总目标制定中,梳理好与课程目标相关的一些概念要素的关系,包括课程理念、课程愿景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总目标与本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愿景相符合。

操作建议3.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细化为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时,要确保逻辑一致性。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总体表述较概括,为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总目标,促进课程总目标的层层落实,发挥其在课程实施中的导向作用,幼儿园可进行总目标进一步的分解细化工作,成为课程具体目标和课程阶段目标。但在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制定中,需要注意总目标分解工作中的逻辑性,使课程具体和阶段目标的价值取向和理念与课程总目标相一致。

通过将课程总目标转化为课程具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分解过程,可使相对概括的幼儿园课程理念、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得以具体化和逐层落实,体现在不同年龄段课程实施的目标中。这样,就可通过具有内在连续性和递进性的各级课程目标,来确保幼儿园课程实施在幼儿发展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年龄阶段,都能保持与总目标指向相一致的正确方向,也充分体现出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制定的价值之所在——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幼儿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以上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可参加图2-2-4。

图2-2-4 幼儿园课程目标总体制定图解

操作建议4.幼儿园课程阶段目标的制定,要努力做到在横向上全面,在纵向上有序。

课程总目标具体化为课程阶段目标时,要处理好分解中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关系,既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因素,也要考虑目标所指向的幼儿发展领域,使分解后的阶段目标在横向上全面关联,共同指向幼儿整体发展的领域,涵盖实现目标的载体——幼儿园课程的全部内容。

同时,分解后的课程阶段目标在纵向的年龄段上又有一定的序列,将幼儿发展领域的内容在各个年龄段层面上进行不同程度发展结果和状态的描述。

4

幼儿离园礼仪课 教案怎么写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活动标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活动反思,具体要求如下

1、目标:指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教会幼儿什么,一般分为能力目标(就是幼儿能够怎样、学会什么)和情感目标(就是幼儿喜欢什么、感知什么) 。

2、准备:指课前准备,分精神准备(就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物质准备(笔、纸等教具)。

3、过程:把所上的活动的每一步都写清楚,从开始到结束,尤其是公开课的教案这一块几乎要写一到两张纸。

4、反思:上完这次活动后有什么体会,幼儿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以及你的处理。

5、延伸:指从这次活动引发的下次的活动。不过大多数的教案都没有

5

如何给大班孩子上礼仪课

一、在中熏陶: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为的发展,具有很重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我们把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主题活动的图片经老师整理、装饰,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在教室的图书角放入了礼仪方面的书籍,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受到模范人物典范的感染。《文学活动--鸟儿怎样变成好朋友》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故事表演与讨论中,懂得了要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表演故事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并且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礼仪渗透在主题活动中,结合幼儿礼仪养成情况,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礼仪内容进行交往和体验,如,特色礼仪主题活动《我大一岁了》,目标是让幼儿遵守日常的礼仪规范,增强自律意识,知道同伴间友好相处。学习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据该主题目标,我们安排了《走楼梯》《我是值日生》《弟弟妹妹》《别说我小》等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随着主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分享等。在日常生活中,将礼仪渗透进来,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来园时的问候礼仪教育”,主要指导策略有三:

(1)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

(2)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

(3)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请有良好礼仪的幼儿做榜样进行示范,在幼儿之间开展与“问候”有关的游戏。

二、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以引导幼儿从谈话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例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活动具有有语有文,有义有图,有情有景等特点。在语言活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幼儿进行表演。使幼儿在看图会意、看图说话、仿图的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锤炼: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难以理解的社会道德观念,仅仅对他们进行口头教育往往不近人意,收效不大。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仿,在动中学。例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的尽情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深化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美丽地绽放了。我们还设计了体育游戏《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对太空人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太空人有礼貌的交往,邀请太空人和自己做游戏,请太空人到教室做客,在游戏中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幼儿判断、机智、活泼的性格,并提升了孩子的礼仪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几次,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协作中矫正: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因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成。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家长的监督,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注意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幼儿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协同教育工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最好的方法,我每天以小朋友推选的方式请幼儿来做值日生、小组长、班长等。幼儿们为了能做到小干部,无形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控制和调整。小干部们分工明确,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互相监督中使良好的行为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形成。每天离园前,以民-主评议的方法,让幼儿对小干部们进行民-主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过程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五、在实践中巩固: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在说理的同时,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如要求幼儿每天主动与老师、同伴相互问好、问早,每天离园与老师、同伴道再见;教师也可以经常到幼儿家去家访,检验一下幼儿的待客礼仪,如何招待客人。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组织幼儿到小班帮弟弟妹妹做事;组织幼儿到社区捡垃圾;组织幼儿排礼仪小品,观看礼仪小品等等。因此我们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亲子互动活动--做客》,让幼儿走进社区、做客活动使很多幼儿在尝试着与熟悉的、陌生的人交往,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并体会到了礼仪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逛超市》,让幼儿参与超市购物活动,使幼儿通过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在超市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认识各种商品,还学会了进行商品交易的一些简单方法,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礼仪意识。在实践中孩子们会主动礼貌地问好,礼貌地再见,交往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礼仪行为。

六、在家庭中宣传: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许多教育家与名人更是强调家庭中重视礼仪教育。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我们认真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引导家长以身示范,树立典范。例如,在家长园地中,刊登礼仪教育经验供家长借鉴、参考、学习;利用家长会请个别家长介绍经验,有问必答;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向个别家长推荐书籍,指导家长学习;建议家长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等);引导家长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看见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妈妈可说“奶奶为咱们摘菜,蹲在那儿多累“。引导家长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家长要从小对幼儿重视礼仪教育,让家长深感责任的重要性。

还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宝贝”“每周之星”等的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礼仪汇总成具体的章目:“学”“诚”“上”“勇”“俭”“思”“行”“和”“礼”等,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最后,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途径,我们了解了幼儿的礼仪现状与发展水平。以此为据,我们确立了礼仪教育的研究方向,成立了礼仪课题研究小组,重点围绕礼仪的概念、内容、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探讨。如理顺“礼仪与德育的关系”,思考“怎样创设情景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礼仪内容的认知”等。对在礼仪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依靠课题科研小组这一平台逐一进行研究和解决,使礼仪教育逐步进入科学运行轨道。我们还对礼仪课题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如从研究背景与价值出发,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生态、自然的礼仪教育环境,将礼仪教育渗透在生活、教学、游戏、节日等各活动中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