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等相待、不卑不亢 我国外交政策强调国家之间一律平等,因此,无论与之交往的客人来自何方,所在国或地区不分大小、强弱、贫富等,我们相互之间都是互相交流、平等交往的关系,我们均应热情友好、平等相待,并做到不卑不亢。图书馆员真正要做到不卑不亢,不仅在思想上要提高、端正态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诸实践。 一方面,要在虚心学习外国同行的一切长处,尊重他国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以自尊、自重、自信、自爱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高傲自大,盛气凌人,或自以为是,或冷漠无情。 3.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外事交往涉及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均应予以重视,对其与我国之间的差异性,重要的是了解并相互尊重,而不要用我方的标准去评判是非,鉴定优劣,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损害国格人格,在原则上都不必予以干涉和纠正,即互相给予必要的尊重,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 简而言之,“求同”,就是要遵守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要重视礼仪的“共性”。“存异”,则是要求对他国的礼俗不可一概否定,必要时,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要有所了解,并表示尊重。比如,在世界各国,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见面礼。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有中国人的拱手礼,日本人的鞠躬礼,韩国人的跪拜礼,泰国人的合十礼,阿拉伯人的按胸礼,以及欧美人的吻面礼、吻手礼和拥抱礼。他们各有其讲究,都属于礼仪的“个性”,与此同时,握手作为见面礼节,则可以说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与任何国家的人打交道,以握手这一“共性”礼仪作为见面礼节,都是适用的,所以在涉外交往中采用握手礼,就是“遵守惯例”。 4.诚信守时、热情适度 诚信作为开展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它反映在外事接待和交往中,主要表现为信守约定,特别是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中,要恪守不怠、诚信守时。一是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就应千方百计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三是对于双方之间约会的时间,唯有“正点”到场方为得体,早到或晚到,同样是不正确的做法。四是在约会之中,不允许早退。五是万一失约,务必要向约会对象尽早通报,解释缘由,并向对方致歉。 热情适度,是指不仅要体现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主要是应掌握以下三种接待交往的尺度: 第一,是“关心有度”,也就是说,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 第二,是“距离有度”,也就是说,与外国友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与对方保持相适应的适度空间距离,通常,社交距离是0.5米~1.5米,礼仪距离是1.5米~3米,3米以外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公共距离; 第三,是“举止有度”,既不要轻易采用某些过于随便、显示热情的动作,如拍肩膀、摸头顶等,也不要做出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如指指点点、翘腿等。 5.女士优先、以右为尊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礼仪原则,它要求在一切社会活动场所,每一名成年男子均应自觉以实际行动体现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文明修养,并对所有女性一视同仁。 女士优先原则在不同场合已成为不同的礼仪规范,如在面对群体或公众发言时,称呼听众须以“女士们、先生们”作为“合礼”的顺序;表示问候时应优先问候在场的女士;一同行走时,男士应请女士先行一步并让女士走在道路内侧;通过门口时男士主动为女士开门或让路;等等。 此外,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还普遍通用“以右为尊”的原则。凡在外事活动中涉及到位置的排列,如举行会议会谈、队列站立等,都以右尊左卑、右贵左贱、右高左低为序,右侧的位置总比左侧的位置尊贵。需要例外指出的是,在接待来访外宾过程中,当主人前往外宾下榻之处拜会或送行时,情况正好相反,主人的身份此时应为“客人”,而以客人为“主人”,若有必要排位,则应主人居右,客人居左,这体现了宾至如归的用意,外宾在为其安排的临时居所之中,应被视为主人;同样的例外包括佩戴勋章时,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出席社交活动时,通常应将勋章戴在左侧衣襟上,已成惯例。 6.入乡问俗 由于历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之间、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问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古人云“入境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指导今人对外交往的良言; 第二,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在外事交往中,对于其他国家所特有的习俗,没有必要照抄照搬,对于本国的传统习俗,则需要发扬光大,但是决不能对别国习俗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在外事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在本质上讲,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问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二、涉外交往的公共礼节 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不仅是个人生活态度的表现,更是外事工作礼仪规范的必需。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机构,每个员工更有义务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文化教养,在外事活动中充分展示我国作为文明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般而言,涉外交往必须掌握常规的外事礼节,才能应对自如,掌握主动。下面介绍对涉外交往的个人要求及几种国际通行的外事礼仪如称呼、握手、介绍、递送名片的主要注意事项。 1.个人形象 (1)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①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 ②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他个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 ③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一个人对自我形象的重视程度,应与对交往对象的重视程度成正比,换而言之,在涉外交往中,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即属失礼行为; ④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说,每个参与外事接待的同志,他代表着他所在的图书馆甚至是所在地区的全部图书馆的风貌; ⑤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一个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要是不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可能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和整个民族的形象。 基于以上原因,在外事交往和接待时,每个图书馆员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别人的初次印象。 (2)个人仪表举止 个人的仪表举止是礼节、仪态、容貌、举止的总称。在外事活动中除应遵守一般的礼貌外,还要遵守必要的外交礼仪。 ①仪容。男子不得蓄须,不使鼻毛、耳毛外露,不留长发;女子不得剃光头,不剃眉毛,不宜暴露腋毛,不宜化妆过浓;任何人都不准刺字、文身,蓬头垢面。 ②表情。亲切、热情、友好、自然,既不要过于夸张,也不能表现的过于沉重或冷漠。 ③举止。“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表现出文明、优雅的举止风度。 ④服饰。基本要求是朴素、大方、整洁,其次还应适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年龄,特别是要配合自己在外事活动中社会角色,另外,注意衣着与场合协调也是最重要的。对于服饰礼仪,国际上普遍接受“TPO”原则,TPO是英文单词时间(time)、地点(place)、目 的(order)的首字母组合,TPO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的穿着、化妆和佩戴首饰均应兼顾时间、地点、目的,而不能过于随意。具体而言,衣服应熨平整,裤子熨出裤线,皮鞋要上油擦亮,长袖衬衣下摆应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短袖衫则下摆不要塞在裤内,长裤不要卷起,任何情况下不要穿短裤参加外事活动;男性进入室内应摘帽,脱掉大衣、风雨衣、雨鞋等,女性则可以在室内戴纱手套、面罩及帽子。 ⑤谈吐。进行交谈一定要遵照国际惯例,自觉地调低音量,同时,还应使用规范的尊称、谦词、敬语与礼貌语。 2.称谓 正确地称呼对方,是礼貌交往的第一步,国际上的称呼要求主要有: 对一般成年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或有地位的女子称“夫人”,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女士”,这些称呼前可冠以姓名或职衔; 对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如部长以上官员,可称“阁下”、“先生”,并冠以职衔,有些欧美国家,如德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往往不称“阁下”而称“先生”,在日本身份较高的女子习惯上也称“先生”; 对国王、王后称“陛下”,对王子、公主、亲王称“殿下”,对有爵位的人称爵位或“阁下”、“先生”; 对军人称军衔或“先生”,对高级将领如将军、元帅等称“阁下”; 对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员称职位或学位并冠以姓氏,如“约翰教授”、“马博士”,也可加先生,如“布什律师先生”; 对神职人员称职衔,也可同时冠以“先生”,如“牧师先生”,对主教以上人员可称“阁下”; 对男女服务员,一般称“先生”和“小姐”; 对以“同志”相称的外宾,可同时冠以姓名或职衔,如“服务员同志”。 实际上,由于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不同,社会制度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因此,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一般称呼,也要考虑来访者所在国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称呼迈出对外交往的第一步。 3.握手礼节 见面致礼,握手是外事交际场合上最常用的礼节。国际上,握手要掌握的主要细节有: (1)先主后宾 宾主之间,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因此,迎接外宾时应主动伸手相握,表示欢迎。必须说明的是,若非迎宾的需要,则必须上级、长辈、女士先伸手,方可相握,否则即为失礼; (2)力度适当 握手一定要用右手,且应力度适当,不要过轻或过重,过轻则表示冷淡、傲慢、缺乏诚意,太重会使对方感到疼痛,显得粗鲁无礼,应以柔和贴切、紧而不痛为宜; (3)把握时间 握手时间以3~5秒为宜,长时间握住对方的手不放,甚至猛摇,会令对方无所适从; (4)关注对方 握手时要精神集中,注视对方脸部倒三角区,微笑致意,绝不可一面握手,一面左顾右盼; (5)握手禁忌 握手时不戴手套、不戴帽,握手后不能当场擦手,不交叉握手,不能拒绝握手,不怠慢不急躁,若遇受伤染病等特殊情况,应向对方讲清楚,并请求谅解。 4.介绍 如果相见双方是熟人,则可不介绍,如果是首次见面,又不认识,接待人员应主动按顺序介绍他人。介绍的总体要求是:顺序准确、举止得体、称谓得当、态度谦恭。 (1)自我介绍 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介绍自己,自我介绍的内容可在姓名、单位、职务等三要素的基础上繁简增减,力求简明扼要,一般以1分钟内为宜,最长不要超过3分钟,自我介绍时应表现渴望认识对方的热情,神态镇定而充满自信。自我介绍也可借助递送名片来进行。 (2)介绍他人 迎接客人时,应先将前往迎接的人员介绍给外宾,然后再将外宾介绍给迎接人员,若有专职礼仪工作人员或接待人员,这项工作可由他们来完成,也可由迎接人员中身份最高者完成。被介绍者应微笑点头或说“您好”,注视对方。遇有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不可推却或勉强应付,一般应做出相应的表示。 国际公认的介绍顺序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下级、地位低者介绍给上级、地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后来者介绍给先来者;总之,介绍的通则是把别人介绍给你所尊敬的人,先被提名者表示最尊敬。 5.名片的使用 国际上使用名片非常普遍,它具有自我介绍等多项功用。在外事场合使用名片,名片一定要用中文及对方所使用的外文或者国际通行的英文两种文字印刷,一面印中文,另一面印外文,外文按国际习惯印刷。作为国际社交的重要工具,递送、接受、存放名片均有一定的礼仪规范。 (1)递送 一般是地位低的先递给地位高的人,男士先递给女士;若同时向多人发送,应按职务的高低顺序递送。递送时应将正面朝向对方,双手奉上,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可大方真诚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 递送名片应在介绍之后,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 (2)接收 接收名片时应站立,并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双手接过名片并致谢,仔细看一下之后,按名片的职务称呼对方;应表现出认识对方的极大兴趣和对他的尊重,可回敬名片,如没有或没带名片,应向对方致歉。 (3)存放 接过名片后,应将其放入名片夹,最好是放入左胸内衣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切不可一边交谈一边揉搓、把弄、折叠,更不能扔、压、抛、塞名片。 第二节 外事接待及出访 图书馆既有一定的外事接待任务,也可能派员出访国外,无论外事接待还是出访,均是为开展和增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和交往服务,都应该细致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接待准备到离开,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安排,顺利、愉快地完成整个接待任务和出访行程,并给对方留下全面而准确的印象。 一、接待和出访准备工作 1.了解来访者或出访地情况,索取和准备必需资料 接待工作需要预先准备的事项包括:了解客人来访意图、要求及在食宿日程安排上的打算;掌握抵达时间、车次或航班,是否需要接站;弄清来访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禁忌等资料。根据所获的第一手资料来研究确定接待 规格和确定各项礼仪活动,取得主动权。 出访准备与此类似,重点是了解出访地和出访对象特殊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禁忌要求等,必要时应准备好出访所在地联系人或可求助的使馆、旅行服务机构等的联络方法及资料,以及需要带出的出访文件、宣传资料、准备的礼品,特别是,一定要详细了解所需到访的机构、地点、人物是否有何特殊要求,以提前作好相应准备。 2.拟定接待或出访方案 接待方案是指接待规格和主要活动安排的日程,接待规格的高低通常根据来访者身份、愿望等来决定,并由此安排接待活动的礼仪,日程安排完毕,一般应通知并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一旦确定,即应严格按照计划行动,任何违背日程安排的活动,都会反映出接待馆对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准备不足。多次违反日程安排的行为,譬如,改变参观时间,缺乏交通工具等等,都会使整个接待工作给来访人员留下负面印象。为确保接待方案圆满实施,馆里主管接待的领导干部应对整个接待工作定制完整计划,定目的、定要求、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并进行分工,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执行的每个人。每项活动前,都须认真落实迎送车辆,检查场所布置,座席安排,以及客人可能需要帮助的事项等。对国内多数图书馆而言,参与外事接待的机会不多,因此接待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经验,有时还需要对参加接待服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如介绍来宾所在国概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强调服务规范与技巧;进行安全保密教育等。 出访方案则包括拟订出访日程,出访事项及其目的要求,可能的意外及变通措施,还有相关的具体旅程、路线安排等。-下面是更多关于外事礼仪培训重要性的问答
发布于:2020-07-16 19:41
浏览了 62次
1
外事礼仪的一般原 图书馆员在对外交往中,应当遵守国际交往的基本规范 1.尊重国格、遵守外事纪律 在外事活动中,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代表本单位执行公务,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做有损国体、有辱国格的事;自觉遵守外事纪律,不失泄秘密,不利用工作之便营私牟利,不擅自与客人进行私人交往,不私自主张和答应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与外宾交往中,要不失自我,举止有度。
最佳贡献者
2
外事礼仪有哪些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有听朋友说的话我就说我是个好男人的女人3
中国处理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啊?急啊。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 、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 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 的仪式。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 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 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影响,为子女以权谋私,收受大宗贺礼,助 长奢靡之风。这既不符合我们优良传统,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情。 三、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 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 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 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 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 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 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 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 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 。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 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 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 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 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二)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 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 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 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四、容仪有整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 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 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 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 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 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注:《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 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 ,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 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 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 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4
涉外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着装、见面礼、介绍、坐车、礼宾次序、宴请、谈话、金办公住所、住宿5
社交礼仪口才交际的特点是什么啊?
社交礼仪交际的特点主要是培养一个人待人接物和自身修养能提升,能应对各种的、各类型活动、事件和工作布置安排组织落实,提升自身修养、形成自己人格魅力和温文尔雅的形象。主要内容:《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经典珍藏)》为最实用、最系统、最全面、最权威的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社交礼仪与口才概述一、社交礼仪的涵义与属性二、社交礼仪的作用三、社交口才的涵义及类型四、社交口才的言语特征五、口才的基本要素六、社交口才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生活礼仪与口才一、家庭成员相处礼仪二、生辰礼仪三、婚贺礼仪四、丧葬礼仪五、公共场所礼仪六、外出及旅游礼仪七、行走礼仪八、乘车礼仪九、乘飞机礼仪十、探望、问候礼仪十一、购物礼仪十二、电话礼仪十三、外出就餐礼仪十四、吸烟礼仪第三章 社会往来礼仪与口才一、子曰:“不学礼,何以立。”二、做出有礼有特色的自我介绍三、称呼有礼彰显魅力四、交谈礼节不可忘五、邻里相处之道六、待客礼仪细数来七、赞美也需好口才八、批评:良药亦可“甜”口九、拒绝:要巧妙地说“不”十、解释:必不可少,表达有技巧十一、幽默的社交作用和力量十二、赠言是座连心桥十三、借东西: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十四、记住陌生人的名字十五、不受欢迎的坏习惯一定要戒除第四章 职场礼仪与口才一、领导要把握好说话的声气二、与领导说话的忌讳三、力求在领导面前言谈自如四、说服上司的口才技巧五、领导委派任务时的口才技巧六、与下属谈话的口才技巧七、批评要有尺度八、同事之间交谈的礼仪口才要求九、不要在同事面前出风头十、与同事交往要摆正心态,讲究技巧十一、工作会议要重视礼仪十二、办公室谈吐礼仪不可忘十三、为自己加分的办公室形象礼仪十四、电话礼仪知多少第五章 商务礼仪与口才一、商务接待礼仪二、商务谈判中的礼仪规范三、用舌头操纵谈判四、推销中的礼仪要领五、推销员的服装礼仪六、推销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七、递接名片的礼仪八、不要同顾客争辩九、记住顾客的大名十、寻找顾客感兴趣的话题十一、尊重我们的“上帝”十二、商务仪式第六章 演讲礼仪与口才一、演讲要做到“有备无患”二、演讲开头很重要三、演讲稿语言:力求完美四、举止仪态莫忽视五、演讲口才禁忌六、演讲时的应变与控场技巧七、结尾升华要有力八、欢迎词:热情亲切、活泼得体九、欢送词:寄托深情意愿的载体十、开幕词:庄重大气,热烈明快十一、闭幕词:高昂激奋,点到为止十二、祝酒词:真诚热情,精粹特别十三、婚礼演讲:喜庆愉快、隆重热闹十四、凭吊词:庄重肃穆、寄托哀思第七章 外事外交礼仪与口才一、涉外迎送礼仪二、涉外宴请礼仪三、在语言、礼节上要坚决维护国家形象四、不卑不亢的外交态度五、外交称呼要庄重得体六、外交辞令:尽量避免说“是”与“不是”七、外交辞会要做到恰如其分八、要对抗,但也要涵养九、私房话在外交中也有妙用十、玩笑话:轻松气氛,有助交谈十一、掌握“善变”的外交语言技巧十二、在外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语口才十三、陪同外宾参观游览的礼仪十四、馈赠与受礼时的注意事项十五、其他外交活动礼仪第八章 中外民族礼仪与口才一、甲国民间节日二、中国少数民族社交礼仪与禁忌三、港、澳、台地区社交礼仪与禁忌四、外国民间节日礼仪风俗五、日本礼仪与习俗六、韩国的礼仪习俗七、印度礼仪八、英国礼仪九、法国礼仪十、美国礼仪十一、阿拉伯礼仪十二、拉丁美洲礼仪十三、世界一些国家交往禁忌第九章 男女恋爱礼仪与口才一、接到求爱信时的礼仪二、谈情说爱有技巧三、恋爱摩擦巧解决四、以恋人喜欢的话题为中心五、赞美:多多益善六、安慰是爱的最好表示七、幽默是爱情的调味剂八、热恋莫要忘礼仪九、拜见双方父母时的说话技巧十、拒绝求爱的方式十一、恋爱分手时的礼节第十章 仪容与服饰礼仪一、在社交场合时刻保持清洁二、仪表修饰巧提升三、面带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四、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五、服装是最得体的“语言”六、女性应掌握的化妆技巧七、佩饰:点缀自己,吸引他人八、香水礼仪九、让头发秀出你的魅力
6
求《外交学概论》;外事礼仪:《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三本书的TXT版下载!
这里pdf格《外交学》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666286.html?sudaref=www.google.com.hk&retcode=07
涉外礼仪的基本通则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维护形象,首先维其自身形象着手。要做到仪表堂堂,落落大在涉外场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不卑不亢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热情真诚,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尊重隐私尊重隐私 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1.不问收入支出。2.不问年龄大小。3.不问恋爱婚姻。4.不问身体健康。5.不问家庭住址。6.不问个人经历。7.不问信仰政见。8.不问所忙何事。注重信誉 守信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1.慎重许诺。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2.严守约定。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尊重国际惯例 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里所通行的交际惯例之一。在社交场合,“女士优先”主要应在下列方面得以表现。1.尊重妇女。与妇女交谈时,一律要使用尊称。涉及具体内容时,谈话亦不应令在场的妇女难堪。排定礼仪序列时,应将妇女列在男子之前;2.照顾妇女。在一切社交活动中,男子均应细心地照顾妇女:就座时,应请其选择上座;用餐时,应优先考虑其口味;3.关心妇女。外出之际,男子要为女士携带重物。出入房间时,男子要为女士开门、关门。在女士面前,任何时候都不允许男子吸烟;4.保护妇女。在一切艰难、危险的条件下,男子均应竭尽其全力保护妇女。通过危险路段时,男子应走在前列。在马路上行走时,男子则应行走于外侧。任何危险之事,男子均应主动承担。个人形象衣着 接待人员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着装要得体而应景,不能雷同。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最好穿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不允许身穿夹克衫、牛仔装、运动装、健美裤、背心、短裤、旅游鞋和凉鞋,衣服不能过于肮脏、折皱、残破、暴露、透视、过大、过小或紧身。社交场合主要指宴会、舞会、晚会、聚会等应酬交际场合,服装应突出时尚个性,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休闲场合穿着应舒适自然,忌正正规规。在正式场合,接待人员穿着要正确得体,所有衣扣要扣严,不能换起袖管或裤角,衣袋或裤兜里不宜装过多的东西,衣服上商标要先行拆除,穿西装最好内着白色衬衣,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领带,不穿或少穿羊毛衫,全身上下衣着应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化妆 化妆是一种通过对美容用品的使用,来修饰自己的仪容,美化自我形象的行为。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有助于体现单位的令行禁止和统一性、纪律性,有助于使其单位形象更为鲜明、更具特色。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参加公务活动而不化妆,就会被交往对象不由分说地理解为蔑视对方,或是一种侮辱。在公务活动中,一般要求职员在美容化妆这一事关大局的问题上,必须遵守如下几项规则:规则之一,应当化以淡妆为主的工作妆。工作妆的主要特征是,简约、清丽、素雅,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它既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容许显得脂粉气十足。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又传神。规则之二,应当避免过量地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通常认为,与他人相处时,自己身上的香味在一米以内能被对方闻到,不算是过量。如果在三米开外,自己身上的香味依旧能被对方闻到,则肯定是过量使用香水了。规则之三,应当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尤其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当众这样做,则是很不庄重的,而且还会使人觉得他们对待工作用心不专,只把自己当成了一种“摆设”或是“花瓶”。特别需要提到一点,女士们千万不要当着一般关系的异性的面,为自己化妆或补妆。规则之四,应当力戒与他人探讨化妆问题。规则之五,应当力戒自己的妆面出现残缺。 仪容 眼是心灵之窗,交往时,要行注目礼,目光与对方接触时间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目光切忌呆滞、漠然、偷窥、左顾右盼和挤眉弄眼。微笑是接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不宜开口大笑,满口牙齿一览无余。恰到好处的化妆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但尽量不要显露修饰痕迹,不宜浓妆艳抹,不宜在公共场合化妆,男士尤其不要油头粉面。发型不可怪异前卫。接待人员每天都要定时清洁面容、保持口腔卫生,勤修指甲、不蓄胡须。 美发 美发,一般是指对人们的头发所进行的护理与修饰。在正常情况之下,人们观察一个人往往是“从头开始”的。经常会给他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护发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经常地保持健康、秀美、干净、清爽、卫生、整齐的状态。要真正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在头发的洗涤、梳理、养护等几个方面好自为之。洗涤头发,一是为了去除灰垢,二是为了清除头屑,三是为了防止异味,四是为了使头发条理分明。此外,它还有助于保养头发。经过修饰之后的头发,必须以庄重、简约、典雅、大方为其主导风格。不管为自己选定了何种发型,在工作岗位上都绝对不允许在头发上滥加装饰之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彩色发胶、发膏。男士不宜使用任何发饰。女士在有必要使用发卡、发绳、发带或发箍时,应使之朴实无华。其色彩宜为蓝、灰、棕、黑,并且不带任何花饰。绝不要在工作岗位上佩带彩色、艳色或带有卡通、动物、花卉图案的发饰。若非与制服配套,在工作岗位上是不允许戴帽子的,各种意在装饰的帽子,如贝雷帽、公主帽、学士帽、棒球帽、发卡帽,或是用以装饰的裹头巾,戴在正在上班的人士头上,与之都是很不协调、很不相称的。接触与交谈 人们对于参加对外礼宾活动,应抱一个积极的态度。过去有的人信奉“少开口是银、不开口是金”的方针。他们认为,在对外场合只有“免开尊口”当“闭口道士”,才不会犯错误。这是一种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思想。当然,有时候,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沉默”的策略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不能归结为一般情况下所应有的态度。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各种机遇。在对外场合,大家不应拘谨,也不要只是中国人扎堆聊天,而应当广泛接触、多交朋友、按照中国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接触交友,即通过直接约会的方式,会见有关方面的人士。例如新任使节到任,按惯例应进行到任拜会。通过到任拜会,可以结交驻在国的领导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友好的社会知名人士以及驻当地的各国使节等。到任拜会是一种礼节性拜会,拜会的范围可根据当地条件酌情拟定。通过拜会交谈,可以了解不少情况,有的使节还要进行回拜。这样,可以使相互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到任时,也可提出拜会相应的人员。 在社交场合介绍朋友,要亲切自然。例如,在家庭宴请或小型招待会上,主人一般都为后到的客人介绍先到的客人。但注意不要带着后到的女宾转圈介绍所有的客人。在大型活动的场合,如果有熟人正在同其他客人闲聊,你便可趋前打招呼,以便朋友把你介绍给大家。在社交宴会场合,作为同一个主人邀请来的客人,也可主动地、有礼貌地相互自我介绍认识。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总的规矩是:把其他人介绍给更为尊贵的人。例如,把年龄较小的人介绍给长者,把一般来客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介绍要慎重。例如,你知道他们之间过去可能认识,后又长期互不来往;或者在外交场合,两个敌对国家的外交官同时出席,即使他们个人之间无恩怨,也可能不愿在大庭广众之间来往。这时应昼回避为他们相互介绍。介绍人们相认识时所用的语言,以简洁、清楚、有礼貌为好。 作为国家、团体或企业的公职人员,对外谈话,当然应当坚持原则,不应当违背中国对外的方针政策。还应当廓清外界的某些误解。例如,人们现在经常容易谈到的世界人口的控制问题,外国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控制问题甚为关心,关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备加赞赏。但是,也有人对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晚婚、避孕、堕胎方面的具体规定有所怀疑;还有人对这方面的某些处罚措施表示不理解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耐心细致、实事求是地加以宣传解释。对于当前国内、国际的基本形势、重大的国际事件,以及双边或多边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也应当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并坚持我国的原则立场。 在社交场合,谈论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形势,当然是一个经常有的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国际上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时甚至成为一个谈论的热点。在这样的时候,往往可以听到最新消息的传播,可以听到各种不同观点的阐述,有心人应当重视并善于运用这种机会。有的人担心在社交场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形成相对无言的尴尬场面。其实,社交场合的话题是十分广泛的。除了上面谈到的政治性问题以外,人们所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人口增长、交通拥护、疾病防治;青少年教育、老龄问题等等,以及体育运动、电影电视、绘画音乐、民情风俗、科技发展、未来世界等等,都可以成为有趣的话题。对于中国特有的事物如中医中药、太极拳、气功、京剧、中国菜等等,外国人也常有意谈及。可见,可谈的话题是如此广泛、多样,完全可以结合所处的环境、场所,谈话对象的职业、兴趣、各人的知识、水平,就地取材,引出话题,由浅入深。这样既可以避免“冷场”,又可惜此增进了解和友谊,丰富自己的知识。 要学会善于提出问题,虚心求教。这就要求提问时要尊重对方,要自然适当,不要提出使人为难的问题,也不要使人感到你是在有意探听别人不愿谈及的事情。如果别人对你提出的总是有所回避,就不要一再追问,而应设法转移话题。提问还可起引导话题、转换话题的作用。 机智与幽默在谈话中十分可贵。有时讲几句富有哲理的话、俏皮话,或讲一段笑话,会使谈话活跃、气氛欢快,甚至可以排难解结,使某些难于解答的总是迎刃而解。毛泽东在参加莫斯科会议时,变到与会各国休戚相关的密切关系时,引用了中国的一个通俗故事,说是两泥菩萨,打碎了把泥调和后,重塑了两个,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还劝赫鲁晓夫要团结,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他说:“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一个好汉要有在个帮,一个篱笆要有三个桩”。他的这些生动的、富有哲理的譬喻,赢得了许多与会者的赞赏。1692年我国打下一架U-2高空侦察机,许多外国记者想乘机了解中国导弹的发展情况,就向陈毅外长提问U-2飞机是怎么打下来的?陈毅风趣地回答说:“是用竹杆子捅下为的呀!”引起大家哄堂大笑,从而避免了生硬地回答“无可奉告”。当然,默与讽刺是区别的。人们不应当无端地讽刺与影射对方。 在相互交谈时,应当注意中外习惯上的差异。例如,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等。有些中国人常用的“上哪儿去啦?”“干什么去?”等,迹近查问别人的私事,外国一般不用。问“吃饭了吗?”会被误解为未吃饭,你准备请客。在外国熟人之间相遇,相互说一声:“Hello!”作为打招呼和问候,也是常风的。年轻朋友之间还有的只说一声:“嗨!(Hi)”就显得更加随便。据说,历届美国总统中不乏说脏话、粗话的人。有人把这称之为“国骂”。现在有的文学创作中出现脏话、忌话。这是一种低级趣味,也是一种社会污染。当然不应当在社交场合出现。 别人正交谈,不要凑前旁听;如果你有意参与他谈话,则应视情况相机加入,不可勉强。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适当照顾所有在场人员,不要只同其中一二人攀谈,而冷落其他人。在社交场合,寡言少语,或甚至一言不发,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你有什么不高兴、不称心的事,或者以为你不肯直抒已见,对别人所谈感兴趣,等等。有时别人的谈话,话中有音,要学会善于领悟和随机应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谈话技巧。谈话的内容和水平。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注意读书看报,增进知识修养,提文化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谈吐不俗、言之有物、措辞适当、语言生动。这就需要真正下功夫才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话交谈越来越普遍。甚至连一些国家领导人之间也建立了热线电话。打电话时,1.首先应当尽快使对方了解自己是谁,通话双方都应当报上自己名字;2.如果需要找人,就请对方“稍等”;如该人不在,应答复“他不在”,如对方提出找其他人或询问何时可再来电话,应有礼貌地给予回答;3.打电话应当使用简洁明快有礼貌的语言;4.除非你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一般不要在早上8时以前或晚上9时以后给人打电话,中午也要注意对方的休息;5.打完电话应有礼貌地说“再见”,不要随意中断电话。如电话发生故障,应设法重新接上;6.如正在开会或接待客人,为避免让客人久等,应说明情况,请来电话的人改在其它时间再来电话;7.手机只能在合适的场所才能打开。在医院病床前、剧院、电影院等演出场所,均不应使用手机;8.在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在公共汽车、电车上使用手机也不合适;9.手机有较强的辐射,在别人正在听收放机时,要离远一些以免干扰;10.在餐厅用餐,必须离开桌子到餐厅一角去使用手机;12.打国际,应弄清时差,以便不打扰别人休息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