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的结婚习俗?
年理财”之结婚:人生一大喜 知多少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夜,金榜题名时”,结婚乃人生一大喜事。2007年,我市共有55946对新人登记结婚。结一次婚到底要花多少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根据各个时代、各地风俗和新人双方家境的不同,婚嫁花费也有所不同。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婚嫁花费在不断提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知从哪个时代开始,人们将“三大件”与结婚联系在了一起。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八仙桌、大圈椅、大柜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再到现在的“有车、有房、有存款”,外带婚纱照、酒宴、蜜月旅行。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大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结婚消费水平也可谓是“水涨船高”。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八仙桌、大圈椅、大柜头
“一张八仙桌,两把大圈椅,一个大柜头(衣柜,通常放在床头)。”家住山陕会馆附近的米老太太,今年已是82岁高龄,谈起其结婚时的事情,老人向记者细数着她结婚时的“三大件”。
“当时,大都是古装打扮,新娘凤冠霞帔,而新郎则身着一身长袍,上身穿一件短马褂,结婚过程中还有锣鼓、唢呐声来烘托气氛。”对于自己当年结婚时的场景,老人至今记忆犹新。老人说,新郎迎娶新娘用的是花轿。至于新娘、新郎装,有钱人家是自己来做,一些穷人家都是租借的。记者跟老人讲,现在也有用花轿迎娶新娘的,老人笑着说,现在那叫“时尚”。 并非每个人的婚礼都这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老人说,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举办这种热闹场面的婚礼,很多是两个铺盖卷放在一起,就搭伙儿过日子了,结婚就两个字“简单”。 谈起当时的结婚花费,老人说,结婚事宜通常都是由长辈安排,具体花费多少,年轻人一般都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花费数额不如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家住古城区的刘女士,是1965年结的婚。“那时候娘家陪送的是一铺(一床褥子)、一盖(一床被子)和一个箱子。当时,已经不时兴花轿了,也还很少能用上汽车,都是用自行车迎娶新娘。”“当时,婆婆家兄弟姐妹多,新房只有一间,放下一张简易床,外加一张桌子后,就再也放不下什么了。”按习俗要三天回娘家一次,但回来后发现房间里的桌子不见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张床,原来才得知桌子是从邻居家借来的。刘女士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时丈夫是工厂的工人,平时穿的都是蓝色的工作服,结婚那天,丈夫穿的上衣和裤子都是借来的。 刘女士说,当时一个人每月的工资大概是25.5元,买件内衣都是要精打细算一番。但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也没觉得有多苦,也感觉挺开心的。 住在龙山南区的李女士与丈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的婚。当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已经较为流行。但上班时自己已经攒钱购买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所以结婚时也便没再重复购买。 “算来算去,男女两方加起来也超不过500块钱。”李女士说,结婚时丈夫是用吉普车迎娶的她,在当时,结婚大多是用自行车,谁家结婚要是用汽车接,会引得满村的人出来看,婚车比新娘还要受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电、首饰、摩托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大件”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当时,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三大件’基本是必备的,这三样齐全了,成家的条件才算是具备了。”1985年与妻子结婚的张先生说。 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则也变成了结婚必备品,电视机也逐渐由黑白变成了彩色,摩托车逐渐取代了自行车,而录音机也逐渐被组合音响代替。 据市民李先生讲,当时,结婚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已达上万元。费用可根据双方的家庭条件进行支配,婚房也大多是单位分房,对于结婚的年轻人来说,尚不存在购房压力。 从两个铺盖卷放在一起就算完婚,到如今买房买车备嫁妆,我市的婚礼消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在结婚随礼上也能体现出来。 1965年结婚的刘女士说,当时送的东西挺有意思,也特别符合当时的时代特性。单位同志结婚很流行“凑份子”。单位里有同事结婚,大家一个科室或七八个人凑钱给其买东西,作为大家参加婚礼的随礼。一般都是每人出0.5—2元,买的东西也都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有镜子、床单、枕巾、被面、暖壶、脸盆什么的,也有少部分人随礼钱。 而据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礼钱已发生的太大的变化,结婚随礼,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已不足为奇。 21世纪:房子成花费“大头”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现在,房子堪称结婚花费中的“大头”。采访中,不少年轻人表示,即使婚礼程序、新房布置等一切从简,仅房子这个“大件”也仍会使结婚的花费居高不下。房子问题,使不少年轻人将婚期不断推后。 采访中,不少还未结婚的年轻人表示,现在,结婚花费中,买房、装修、家具、家电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个不少人称之为“新结婚时代”的年代,“房子、车子、票子”已成为了结婚首要考虑的“三大件”,而房子则是重中之重。没有一套像样的婚房,就很难把结婚提上议事日程。 2007年10月,小高与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拍婚纱照1600元,买金银首饰8000多,家具15000多元,酒席……”小高说,结婚时,在装修、购买家电家具、拍摄婚纱摄影等方面,均是以我市中等消费水平来进行的。但在结婚花费中,购房、装修、购买家具家电占了较大比例,特别是30多万的房子,占有花费“大头”的绝对位置,当然,这一项花费,绝大多数人需要父母不同程度的财力支持。 26岁的小张早就有了结婚的打算,但房子成了大难题。“什么时候办喜事,日子定下了吗?”最近半年来,这一问题已经被身边的朋友问过无数次。“我现在就是在等房子!”小张的回答干脆且直奔主题。现代结婚凸显“个性化” “结婚花费被推向了一种高度,我们也只得跟着走下去。”对于结婚,小张着急新房的安置,更对结婚花费有些无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简朴的婚礼并不太容易见到,超支消费婚礼正在普及,有些甚至导致新婚夫妻以及整个家庭债台高筑。但在很多的人思想中,结婚是件很累的事情,原因是忙于这些结婚的套路,应付结婚繁琐的程序。 “并不是花钱越多,婚礼办得越好!”我市婚庆行业协会、双喜礼仪庆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冯振东认为,结婚应该让新人把他们的心情和意愿在一个何时的场合进行表达出来,并使这一幸福与家人共同分享。 据其介绍,我市婚庆行业协会自2007年3月份成立至今,尚处于萌芽状态。但相比三五年前,我市的结婚习俗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对于婚庆公司,现在的年轻人认知度也比较高,很多年轻人都渴望自己的婚礼变得简单且有意义,而不是被一些传统的习俗所套牢,搞很大的排场。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举行一个婚礼仪式,亲朋好友欢聚庆贺一下是应该的。但应本着婚事新办的原则,力求节俭和文明。”对于婚礼,聊城婚庆网的工作人员姜百涛与冯振东持有相同的观点。 “可以说,现在的结婚已经不再存在固有的模式了,正在逐步走向个性化。节俭、文明、健康的结婚消费方式应该进行倡导。而集体婚礼,花轿、公交车、自行车迎娶新娘……这些新出现的结婚方式正是对此最有力的说明和最直接的体现。”冯振东说。未来结婚消费呼唤理性 结婚费用越来越高,虽然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着重要关系,但同时也与青年男女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待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愿意多花点钱好好办一办,“一生就这一次,大家都这么办,我们也不能落后”的心理十分普遍。 2008年,被称为“奥运结婚高峰年”,2008年8月8日,既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开幕之日,也是“3个8”相连的吉利日子,而之前一天(8月7日)则是传统的“七夕节”。目前结婚人群主要集中在25岁至30岁之间,上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已经逐渐达到法定结婚年龄,预计未来几年结婚消费仍会较快增长。2007年,我市共有55946对新人登记结婚,相比2006年增加了1187对。我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预测,在2008年,我市将迎来“80后”群体又一个结婚高峰期,婚庆市场消费也将达到又一个历史新高。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无论是谁,都想把自己的婚事操办得热闹些、体面些,这无可厚非,但不应进入盲目攀比、空讲排场的误区,而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确定结婚形式和花费数额,进行理性消费。与此同时,如何引导年轻人科学、健康、合理消费也十分必要,树立一种理性消费的理念,凸显节俭的重要,会使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朴素而有意义的婚礼。
http://www.lcxw.cn/Html/lcyw/082409424570094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