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吉祥饺子,山东的春节习俗 (列表)
包饺子、贴年画、放鞭炮、走亲戚、扭秧歌、跷……滨州俗话说,辛苦人是“起五更、爬半夜”,除夕夜也得守夜、早起、忙碌,可这是幸福的“起五更、爬半夜”,村里人慢慢开始属于他们的“狂欢节”。 “秋收结束,柴草归垛粮归仓,农耕文化就开始猫冬。咱滨州的村里,进了腊月就是年。”韩克顺介绍,进了腊月头一个集市就称为“年集”了,人们便开始置办年货买衣服。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天传说是家里的“灶王爷上天”。终年守在厨房的灶王爷要“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功过得失”。这天的第一盘饺子要敬给灶王,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送吉祥。” 腊月二十五“扫屋”,二十六蒸包子,二十七蒸馒头,二十八要煮肉,二十九炸丸子、炸鸡鱼。腊月三十下午要贴春联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就该吃肉馅饺子了。 “大年初一,四五点钟就得起床,男人去放鞭炮,点上蜡烛,照照院子的每个角落,连牲口棚、鸡窝、狗窝也要照照亮。女人就要下饺子,饺子是素馅的,意思是初一素净。而且不许拉风箱,不出响声。这柴禾不能用木头火头,而是长秫秸一把把的续进去,讲究火不能断了,意思是不能断了家里的香火。” 吃过饭,就要在村里拜年,先是在“一个院儿”里拜年,然后是整个家族的青年在村里转着拜年。韩克顺老师解释,拜年不仅是一次人情味的强化,而且可以化解很多小矛盾,是“开颜一笑抿恩仇”的意思。 初二开始走亲戚了。“惠民风俗一般是初二走姥娘家,因为姥娘是最亲近的亲戚。初三走姑家;初四走姨家;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一般“不让动弹不出门”;初六是新女婿上门;初八是老女婿上门。 初九、初十就进入乡村娱乐时间了,哪个村里的秧歌最“热闹妖艳”,哪个村里就最有面子了。正月十二是胡集书会,这天鼓书艺人在胡集镇街上互相斗艺。到了十五,小孩就要打灯笼、推灯车,大孩子会自己做一个火把,在村里“斗火”。 “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年”。而农事之闲意味着“精神之忙”,这一年一度的“忙忙活活”,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下面是更多关于滨州吉祥饺子的问答
山东滨州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而在滨州也有意想不到的习俗。 大年初一 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 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过年,会把娘家吃穷,或把娘家的财运带走,古代都有屋门都有门槛,嫁出去的女儿会把门槛踏平,财运外流。 据了解,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在滨州各县区均已形成这样的习俗,而省外却鲜为人知。 大年初一不能扫地 正月初一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把好运气和财富带走,还有地方不扫地,垃圾也不能倒,如果非要扫地,也必须从外扫到屋里,寓意财气不外流。 大年三十 烤火堆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夜幕刚刚降临,家家户户都会拿出几捆玉米秸秆,堆在马路中央,点起一堆除魔之火,人们一边放烟花、放鞭炮,一边不断地往火里加柴火。走在村子里,每过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被人们围着的火堆,使得整个村子,乃至镇上,都一片燎亮,能进行两个小时之久。小孩子们都喜欢把过年买来的烟花爆竹留到这一晚上,看一看谁的更漂亮。人们习惯把这种火称之为“离离魔”,“离”就是离开的意思,烤火的过程就叫“烤离离魔”。喻意把身上的晦气、病痛驱走,使得来年平安、喜悦。相传,年三十晚上有一个鬼魔出现,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就点起火来堆成一堆,然后放鞭炮把鬼魔吓走。这与中国古代汉族民间关于夕的传说正好吻合,现如今,人们仍旧用着这种方式过着除夕之夜。 初五吃饺子 捏小人的嘴 在大年初五那一天,人们已经开始恢复到了年前的状态,解除了五种禁忌,开始营业。滨州无棣的玉女士没有忘记吃水饺,她告诉记者有种说法是“初五吃饺子,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要捏几下饺子的边缘才可以包好,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周围谗言。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一拆,谓之“拆小人”。
山东的春节习俗 (列表)
山东春节习俗:1、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2、三十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3、除夕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扩展资料:山东春节禁忌:1、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2、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3、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1、拜年,在吃完后,就要给所有的拜年。先部,晚辈要给长辈拜年,以示尊老和感育之恩之意。 2、起五更,在年初一早五点左右,就开始燃放鞭炮起来过年吃饺子,小孩要一口气穿上衣服,不能打喷嚏,否则就会把灵气和财富喷走;大人要在年三十晚上把的东西准备好,不能说没有的话。 3、上坟,腊月三十下午傍晚左右,晚辈来到已逝长辈的坟前,先燃放鞭炮,后摆放供品,比如苹果、年糕、炸鱼和酒,最后是烧纸钱,同时跪下磕头。 4、端午节,农历称五月端午,农家门楣插艾枝,门上贴艾虎,以障瘟毒,端午这天为祭悼楚大夫屈原而设,也有食粽子和打丝糕食用的习俗。 5、七月七日,又称七巧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夜女子陈瓜果于庭院,做彩楼、穿针孔,谓立乞巧。滨州风俗有什么啊?
山东人过春节的习俗
山东春民俗大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旧历年”、“阴历年”。年节早见于《尚书·舜典》,到汉代民间习俗就已相当繁多,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3天,民间欢庆持续半月。春节旧俗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拜年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地区俗规鲁西南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息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初一由儿童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儿童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初一忌讳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庆祝活动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胶东地区于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时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有的在大街上摆上供桌,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邹平初三下午送年,俗称“送百神”,又称“圆年”。临清有初二祭财神的习俗,商人之家都要供着财神的牌位,桌上摆着“钱龙”和“枣山”。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串亲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娱乐活动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球赛等形式多样。正月初二至十六日,曲阜城内有鼓楼门会,并开放孔庙。会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戏表演,有曲艺表演,有卖玩具、卖花炮、卖花、卖油炸糕等诸种摊贩。此会以十四日为最盛,乡下有不少人进城赶会,俗称“赶逛会”。孔府的小姐、太太为观赏会中热闹场面,在孔府大门里面墙边筑台搭棚,悬灯结彩,在台子临街一面挂起竹帘,隔帘观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山东过春节的习俗
山东的很方除夕夜午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农村放鞭炮、在上房摆一张桌子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一大早天还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在吃过早饭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初三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本页关于滨州吉祥饺子,山东的春节习俗 (列表)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