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瀚林,蛇有什么特性

滨翰林催化材料公司是2016-02-02在山东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注册位于山东滨州高新区青田办广青路301号1号楼101。滨州市翰林催化材料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600MA3 蛇有什么特性
滨州瀚林,滨州市翰林催化材料有限公司怎么样?,蛇有什么特性
1

滨翰林催化材料公司是2016-02-02在山东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注册位于山东滨州高新区青田办广青路301号1号楼101。

滨州市翰林催化材料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600MA3C6B1889,企业法人张振,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滨州市翰林催化材料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拟薄水铝石、硅铝胶、活性氧化铝、催化剂载体、分子筛、净水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滨州市翰林催化材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

下面是更多关于滨州瀚林的问答

2

3

蛇的种类有哪些?

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 90 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回答者:hmilycat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5 22:01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 90 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回答者:便秘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3-5 22:02

水蛇和陆蛇,两栖蛇 50种

回答者:LOVEzat - 童生 一级 3-11 19:56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 90 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回答者:hmilycat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5 22:01

--------------------------------------------------------------------------------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 90 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66343.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蛇的药用价值都有哪些?

蛇肉含富的蛋白脂肪、糖类、钙、磷、多种维生素、氨基,是上乘的具滋补、保健强身于一体的纯天然绿色动物食品。蛇皮经过加工可用于制作多种乐器,也是制革业常用的上等珍贵动物皮革,可制作皮带、皮包、皮鞋、手袋、书签、工艺标本等各种价格不菲的制品和工艺品。

蛇还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药材来源之一。人们从蛇中获取高档蛋白质、氨基酸及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动物性药材,用于减少病害、预防和治疗疾病。

蛇是鼠的致命天敌,可有效保护农业、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蛇在地震的预测预报、气象学和仿生学方面、课堂教学和高科技生物制药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5

蛇有什么特性

蛇的生理特性及其弱点

(一)视力差 蛇的双眼生于头部两侧。眼球由最外层的巩中间层的角膜和内层的脉络膜组成。巩膜不透明,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角膜透明,中央有圆形瞳孔;脉络膜上分布有血管及神经,含有许多黑色素。脉络膜向前伸延到晶状体前面形成一圈虹膜,由色素细胞及平滑肌组成,具有伸缩性;晶体呈圆球形,曲率不变,主要靠不同眼肌把物体移远或移近视网膜来聚焦,所以它的视力很差,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

蛇的视觉也很不敏感,因其双眼生于头的两侧,视野重叠的范围极小,因此只有范围很小的双眼视觉。眼球后方没有视凹,视觉不敏锐,尤其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这就是在投料饲养时毒蛇不吃已死的食物的缘故。

(二)听觉迟钝 蛇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蛇只有内耳(包括听觉器--听壶、球状囊和平衡器--半规管、椭圆囊和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另一端连于方骨附近的横骨上隅肌的内侧方,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却很敏感,所以人在荒凉草地上劳动或行走时,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脚步行走,就能把蛇吓走,这就是"打草能惊蛇"的道理。

(三)行动时折转困难 蛇没有脚,行动时主要靠附着于脊柱上一系列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力量才能向前爬行的。由于脊柱的两侧各有一组肌肉,一侧收缩而另一侧舒张,这样会使蛇体弯曲起来。这种一张一弛的波浪式运动,能从头至尾在身体两侧以相反的位置传递过去。如果这种波浪运动在传递过程中没有遇到阻碍物,这些肌肉活动所形成的弯曲就会毫无阻力地通过全身,但是如果地面凹凸不平或坎坷狭窄,弯曲运动会受到干扰,并在每一个接触点上都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只有大于蛇的滑动摩擦时,才能使蛇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因为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气喘吁吁,所以蛇怎么也比不上人跑得快,就是这个缘故。又因为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使其不能转折掉头,故捕蛇能手多在蛇的后面把蛇尾抓住,就可以避免蛇的伤害。

(四)蛇蜕皮期间易捕捉 蛇体由于生发层细胞的不断分裂,形成一种新的生活细胞层和角质层,在酶的作用下,旧的生活细胞层被溶解,使旧的表皮角质层能与新生的细胞层分离开来,这样蛇体可借助环境中的石块或树枝,把上下颌的表皮磨开并逐渐向后翻脱,这种蛇蜕,中医称龙衣。蛇的体表无汗腺,且易于角化,所以蛇每年要脱皮3-8次。如果每年养蛇100条,可获龙衣2-3公斤,单蛇蜕这一项收入,就能获300多元。由于蛇在脱皮期间,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养料,常使蛇处于半僵状态,这个时期的毒蛇不仅体瘦、乏力,而且性情温柔、极易捕捉,很少会伤害人。

(五)嗅觉灵敏 蛇的舌细长、尖端分叉。舌体由多种连向(纵向、左右向、背腹向、斜向等)的横纹肌组成,横纹肌内有丰富的纤维分布于其中,它能不断地伸缩,所以蛇的舌尖是非常灵活的。因为蛇舌上的皮肤组织中没有味蕾,故无味觉功能,但它却是嗅觉的重要辅助器官。蛇舌经常伸出口外,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并粘附或溶解于湿润的舌面上,再把它运送人锄鼻器中,然后再产生出嗅觉来。一般地说,蛇是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的,所以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如雄黄等)的人是可以驱蛇的。五步蛇的颊部有一对"颊窝",称为"热测位器",对红外线特别敏感;位于头部两侧外鼻孔与眼之间的三角形陷凹的内膜上有一层约10-15微米厚度的薄膜,膜上密布有从三叉神经分支而来的神经末梢。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神经末梢及三叉神经传导到中枢,这样就会产生温差感觉。如果在五步蛇周围出现有老鼠等恒温动物活动时,五步蛇不仅能觉察出来,并能确定该动物的位置,随之进行追踪并加以袭击吞灭之。所以颊窝是一种有助于蛇类觅食的特殊器官,这种特殊器官更有利于蛇在夜间觅食。研究发现五步蛇之所以具有扑火习性,亦与颊窝上的"热测位器"有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在中国常见的蛇有那些

  中国境内常见毒蛇

  区分蛇有毒没毒,最简单是从外观上看,无毒蛇一般头圆脖子,细长尾巴,身段很匀称;有毒的蛇都是大尖头(三角头),尾部很短收缩的很快,一下就从很粗的"腰部"收缩成"尾巴"了。极少数无毒蛇长得很像有毒蛇,生物学称为"拟态"。

  北京地区就有一种毒蛇--白眉腹蛇。但在不同的生长地区,它的颜色不太一样,并不是就书上那一种黄色。

  眼镜王蛇是我国体型最大、性情最凶猛的毒蛇!外形与眼镜蛇相似,但颈背无眼镜状斑。身长2-3米,雄性全长可达 4米。这种蛇专以吃蛇为生,饥饿时甚至连同类都会吃。遇上眼镜王蛇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眼镜王蛇会主动攻击人。被它咬中后,不到 1小时就会断气。当然,抢救及时的话,也不致于丧生。如果你遇到眼镜王蛇,假如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使地面受到振动,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国内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四川、云南、贵州、藏东南都有眼镜王蛇分部。国内有据可查最大的眼镜王蛇发现于藏东南,全长4.5米,雌性。眼睛王蛇会喷毒液的,带眼镜的同志占便宜了!

  竹叶青蛇--在树上过日子,昼夜活动。我听人说过,在有"竹爷"的地方,最好带顶帽子,为什么--自己想。一般你是看不到它的,也就别老拿手往树上伸,摘个果子、花什么的,你知道果树上有没有它---实在馋了用棍子敲。

  尖吻腹(五步蛇)毒腺大、毒牙长、毒素溶血性好,人被咬后不及时处理,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翘了---高级杀手嘛!

  金环、银环剧毒的。书上说它们善良,行动迟缓,很少攻击人。一般人触动它时,它会把头压在身下藏起头不动。实际上怎样没试过,估计它要让你欺负急了,你就快了!

  温暖的海里有海蛇,还不少呢,通常是剧毒的。

7

关于蛇字的来历

 字的字源解读如下

  “它”与“虫”、”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甲骨文=(虫,蛇)+(彳,行进),造字本义:一种身体圆细而长、有鳞无爪的动物,贴着地面蜿蜒前行,一种神秘的运动方式。

  金文写作“也”,在鼓胀的腹部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蛇腹的神奇特性,突出蛇“能吞象”的贪婪与可怕。

  当“虫”的“蛇”本义消失后,篆文加“它”另造“蛇”代替。

  楷书俗体依据隶书字形将篆文“虫”的尖圆头部形象写成“宝盖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

蛇的药用价值

蛇为珍贵的中头眼、

蛇蜕、蛇蛇肝、蛇膏、蛇毒等均可入药。蛇肉具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

可治疗病后体弱、风痹麻木、关节疼痛等症。蛇胆具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的

功效,主治小儿疳积、痔疮肿痛。据临床报导:蛇胆汁乙醇溶液,是治疗角膜炎、

角膜溃疡、角膜斑翳之良药。以蛇胆汁、川贝母、杏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蛇胆川

贝液”,是目前临床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止咳祛痰良药,对治疗气管炎、支气管

炎等疾病引起的喘咳、胸闷气促等症,总有效率可达96.8%。蛇蜕又名蛇皮、蛇壳,

是蛇蜕下的皮膜,具有祛风定惊、杀虫、退翳消肿、清热解毒的功能,可治目翳、

疮疖、痔漏、痄腮、疟疾、小儿惊痫、疥癣、瘰疬等症。蛇毒,是目前国际药材市

场上十分昂贵的珍奇药材。据报导:1盎司(相当于28.35克)美洲蛇毒液价值28万

美元,我国特产五步蛇毒液的出口价格是黄金出口价格的50多倍。在现代医学中,

利用蝮蛇毒制成的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癌、抗血凝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从东

南亚的一种叫红口蝮蛇的毒液中分离制成的“防芬”药物制剂,对治疗癌转移和血

管栓塞等疾病疗效非常理想。

本页关于滨州瀚林,蛇有什么特性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