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爱问
何以评价“孤篇已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2021-07-20 19:10爱问
简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以评价“孤篇已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一首《春江花月夜》惊艳了芳华、激起了涟涟波逸,该有怎样的似水流年!: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千年绝幻之作以傾倒億萬好詩之徒,孤篇横绝,竞為大家。氣宏伟而景壮觀,春江潮波之银輝,江潮連海...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千年绝幻之作以傾倒億萬好詩之徒,孤篇横绝,竞為大家。
氣宏伟而景壮觀,春江潮波之银輝,江潮連海浩瀚之無垠,花發經水弯流繞遍野之卉,月涤蕩耀萬物之百色,夜潮共生而互生命。
度百代而水長流, 忧游子思親之急切,述萬象以含蕴,情袅袅而仙韵,想人生之代無窮,摇心醉以迷神靈。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以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张若虚仅存两首在全唐诗中,一首《代答闺梦还》再就是这首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写得比较早还没有到唐朝诗歌的鼎盛时期并没能在唐宋流传开,“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他的意思是说张若虚可以凭借这一首诗成为一个大诗人了,孤篇盖全唐有点过了
【原创首发】
巜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我已关注多少年了,很乐意就题主之问将自己的见闻、心得体会托出,以期抛砖引玉。
一、该诗与宫体诗的关系
我们要廓清该诗与宫体诗的关系,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宫体诗。宫体诗在形式上固然也多少吸收了齐梁以来讲究骈俪工整、追求谐律和声的某些成果,但内容上是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它的内容是淫荡下流的,甚至有些是变态心理的表述。稍好些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形式的堆垛,勉强撑持着空虚无聊的内容。
而长期以来,学界与一些诗词爱好者常常把该诗当作宫体诗来研究,并称之为宫体诗的顶峰之作,此中的代表人物,当首推闻一多先生,而闻一多先生又是影响甚大的诗人兼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宫体诗的自赎》。其中一大段是谈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有几句话值得在这里引用一下: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江月意象的美、意境的美和哲思的美。具体内容欢迎查阅我的昨天头条青云精选文章,篇幅超过7500字的《江月为什么引人入胜》。
兄且慢看,且听小生细细道来。
- 诗题包括了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春是温馨的季节,使一切事物都染上了春的色彩,遂有春江、春花、春月、春夜等词语和意象;夜是诗的背景,静谧而又朦胧,使一切事物带上了神秘感,使人觉得在江水之中、花木后面有捉摸不透的东西存在;月却提供了一种色调、氛围,把春夜的一切事物都包容在月的光色之中,似白非白,似明非明,清晰而又朦胧。如此良夜,如此美景,诗人独立江畔,面对从海上缓缓升起的一轮明月,展开遐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脚下的春江溢满了潮水,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那从东方海面上升起的明月同潮水一道,大概也是从海里生出来的。月光照在海潮江波上,随着水波流经千万里途程,何处的春江没有明月映照呢?这是有眼前的景物引起的想象,只有在诗人天马行空式的想象里,这无边的大海,漫长的江水,天空的明月才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即实又虚,空廓无际的意象,在夜的时段里,在江水、明月的带动下流驶,去完成神游式的夜间旅行。诗人面对的是眼前有限的景物,由此触起的想象确实无限的。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他想象这江流曲折地绕过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木上,好像落了一层霜霰一样发白。这如霜的月光从空中流下来,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落在江中洲渚的白沙上,只是使沙更白,而看不见它的踪影。诗人的独特感受把这无形的月光写活了。此时,江天一色,净得连一丝尘埃都没有,空旷的天宇只有一轮明月喷洒着清辉。这独自徘徊在天空的明月,引发诗人无限的深思和遐想:“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从荒古以来,就有这孤月挂在江天之上,我今夜独立江畔观月,那江畔上最初看到这月亮的是什么人,那江月又是何年初照到人身上的?这只能作为疑问提出了,让人去作哲学的思考,引深诗的意蕴。从古以来,人们就在永恒的宇宙面前,感叹人生的短暂,或及时行乐,或奋发而起,却无法解决这时间对比上的矛盾。而诗人却认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体生命有生有死,非常短暂,但一代一代的生命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发展链条,这是生命的延续,其中充满了变化,富于无限的诗意,不像这江月,年年月月,看上去永远是一副形容。诗人的这种思考是符合人类社会生命延续的自然规律的,它以群体生命的无限延续性了一个令人伤感的宇宙命题。行文至此,诗人用“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结束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思索,从江月和江水两方面联系到明月楼上的思妇和江上扁舟中的游子,进入了对人生的思考。
- 诗的后半部分由“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承上启下,白云悠悠染飘去就江天说,离别青枫浦上就江畔说,白云飘去又象征游子舟远,这样就从夜景过渡到人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人见却不能万事如意,有的人离家乘舟漂泊去了,家里留下了相思的妻子;有的妇女在楼中苦苦相思,当然就有离家在外的丈夫。可见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之苦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这种痛苦发自内心,缠绵悱恻,不招自来,挥之不去,最能代表人间美满中的缺陷,幸福中的惆怅,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诗人就沿着这条线联想下去:“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亮在相思楼上徘徊,当然照在主人多时不用的梳妆台上,本来就不能入睡的思妇更不能入睡了,心情烦躁地把帘子卷起来,月亮更无遮拦地泻了进来,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可手拂过去了,月光依然还在,诗人把思妇的烦躁无聊心情表现得真实惟妙惟肖了。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她想到了此时远在他乡的丈夫也一定望着月光想念自己,忽发痴悲,她愿随着月光照见在异地他乡的丈夫。可是路途太遥远了,于是想到鱼雁传书,然“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善飞的大雁也把我托想的月光带到遥远的彼方,善游的鱼龙更是只能在深水中跃动,这种痴想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她只好期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拂晓,回忆梦境,也只看到花瓣飘落在平静的潭水中,春天过了一半丈夫还没有回来。此时此刻,江水长流,春天将尽,明月西斜,夜景阑珊,一个难眠的夜晚就这样结束了。诗人看到“斜月沉沉藏海雾”想到“碣石潇湘无限路”,游子天南地北,路途遥遥,不知有多少人乘着月夜回到了家中,使人间美满的生活再无缺陷,而眼前江畔的树木挂着落月的馀光,仍然牵动人的情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结束了,而诗人激荡的情思像美好的歌声,拖着袅袅的馀音,牵动着你我的思绪。
- 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从黄昏写到清晨,诗人的身影独立在春夜月光下的江畔,思索着宇宙的无限和永恒,人生的无穷和缺陷。虽然诗人认为人类生命的无穷延续可以克服永恒的宇宙和有限的生命之间的矛盾,但作为个体的人不仅生命短暂,而且就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也还有缺陷存在,这就是实在的充满诗意的人生。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感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正是这种哀愁给全诗蒙上了哲理的意味。除此之外,诗的韵律节奏也与全诗的内容情调非常协调。全诗四句一韵,共九韵,每一韵形成一个自然段落,标志着诗人想象的进程。并且诗反复回环着一种音乐美,与全诗感情的发展相扣,汇聚为一种美的意境,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读者为之感动、心醉,而又说不清,道不明。这大概就是前面所说的“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何许人,史书上没有单独列传,其事迹也只是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只知其与贺知章等人并列于“吴中四士”。因为贺知章在当时的文坛地位极高,故推测张若虚在当时的文名可能不小。
《全唐诗》收录其两首作品,其中就有《春江花月夜》,而这一篇作品也让张若虚“孤篇横绝,竟成大家”。另一首作品为《代答闺梦还》,虽不甚出名,但与“春江诗”参看,就能发现张若虚很擅于描写动态的情状。
《春江花月夜》为何能得到如此评价?这与其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脱不开关系。
第一、形式上,是“乐府诗”的一次重大突破
《春江花月夜》本来就是一个乐府古题,据说是由陈后主所创。那么乐府诗在此之前有什么特征呢?
在此之前,乐府诗名可以类比于“词牌名”,它和诗歌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要么就是民间歌谣的整理,形式差不多的都起一个相同的名字;要么就是按照固定形式写出来用以歌功颂德等行为的官方作品。
就诗名已经令人神往,春、江、花、月、夜用五种事物融为一体,描绘出最动人的美景。
开头几句篇诗人以月和江勾勒出一幅壮丽画面,再通过对月色极其精细观察,细腻的笔触,描述一个神话般的美妙境界,使春江月夜显得分外幽美恬静。
【春江花月夜】不单纯是山水景物的诗,还融入了哲理,人生的离愁别绪凭借春江月夜的描绘,赞叹自然景色、歌颂纯洁爱情、对人生的追求、从而汇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何以评价“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描写?
浅谈一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春江花月夜》
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杰作
初唐诗人
这首诗太经典了,给学生讲文学史总会提到它。私以为,评价《春江花月夜》,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文学史地位这几个方面考查:
一、思想内容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创作的诗歌,它用的是乐府旧题,标题有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诗歌巧妙地贯穿了五个意象,实际上则是围绕“月”这个意象展开创作的。
从诗歌内容来看,诗歌一开篇便描绘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这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后,“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其实也揭露出了一个客观规律,不管在哪里,人们都共赏一轮明月。
之后的几句则是写春江月色下的美丽景象:“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色如霜,银色月光照射下的花林、白沙,构成了仿佛一片迷离的意境,而天空中明月依旧高悬。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了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间?这是一个带有哲学性思考的问题,就仿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抬头仰望星空,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但是有谁会如此发问呢?你会想到谁最先看到了月亮,月亮什么时候照耀人间吗?我们没有,而张若虚想到了,还写了下来,这就是他的特殊之处。
Tags:谁家今夜扁舟子春江花月夜,评价,涟涟,似水流年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正确教育孩子很重要,不要盲目
在逛商场的时候,相信大家也会看到有许多不一样的小朋友,比如说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会不买玩具誓不罢休,甚至... -
单位打印机冒出条尾巴!女子瑟瑟发抖,蛇怎么进入到办
是很多人都会比较害怕,无论是出现在外面又或者是出现在家中,相信在此时大部分人的心中都会觉得有些恐慌。... -
荔枝2元/斤?真的可以实现荔枝自由吗?,尽情享受
喜欢吃荔枝的一些武汉市民建议,在选购的时候还是应该选择多对比,或许在不经意之间就可以直接捡到一个大便... -
雪莲的遭遇是谁在推动?5毛的冰块雪糕为何被人质疑
有人说应该怎么去看待雪莲雪糕的辟谣,有无数的人都会为雪莲鸣不平,也同样是想要为自己的口袋找一些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