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爱问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呢?

2021-05-29 20:00爱问

简介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年少不识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那就是李中堂莫属了。我曾经以为,李鸿章是一个独夫民贼,是沾满农民起义鲜血的刽子手。还是:-历史人物,误解...

1

年少不识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那就是李中堂莫属了。

我曾经以为,李鸿章是一个独夫民贼,是沾满农民起义鲜血的刽子手。还是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毕竟什么卖国条约都是他签的。作为他的大同乡,我甚至很羞于称他为老乡。甚至就连李鸿章故居,我都不愿意去。

然而,在读过一些书以后,我才知道,李鸿章远非如此。

李鸿章确实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起了主要作用,但是作为大清的官员,他镇压叛乱无可厚非,更何况真正荼毒两江的实际上是太平军,清军反倒稍微温和点儿。

而对外签订卖国条约,就更是李鸿章背锅。实际上,之前的条约,基本都是像曾纪泽这样的外交家。而在1895年,早期的外交家,如曾纪泽、郭嵩焘等全部去世了,真正懂外交、能担得起大任的,只有李鸿章。

2

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以来都是淫乱暴君的代表,只要提到暴君二字,他总是能排到前三。而更悲催的是,他一生的所做所为,都被贴上了荒盈无道的标签。即便是今天,依然是被脸谱化严重的历史人物。



他就是,隋炀帝杨广。 他的谥号是唐高祖给加的,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可见这个谥号是多么的恶意。完全把杨广否定到他自己都怕是要怀疑自己的境地。

如果他不是亡国之君,或许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罄竹难书的负面评价了。 其实杨广跟始皇陛下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不是那种安于逸乐的人,都是想穷尽一生,争分夺秒做大事业的人。

奈何天不如人愿,两位帝王之功业,惠及后世,却又被诟病不知。 站在当时的历史场景,当时普通大众的立场,他们这样的君主是可以称之为暴君的。

3

4

李鸿章是一个产生恐怖主义的人,杀俘。李鸿章是一个睁眼瞎,鼠目寸光的人;放弃中国新疆。李鸿章是一个不识兵机,辱国败军的人,甲午海战;让中国污辱一百多年。好贪污腐败的手段,只是洗澡澡也不干净

5

6

就赵构和秦桧,我分享一点儿自己的浅见。

先说赵构,秦桧肯定是要背杀岳飞这口锅的了,但始作俑者就是赵构无疑了。那么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杀岳飞到底是赵构的意思还是秦桧的意思呢?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岳飞必须死?

答案还要从赵构身上找。

首先,赵构在四处逃窜的过程中,永远的失去了生育能力。为了江山后继有人,他听了大臣的建议,从赵匡胤的后代中找一个人出来继承南宋江山。在挑来选去后,他立了赵昚为太子,即宋孝宗。而他刚把赵昚立为太子仅仅两年就把皇位禅让给了他。赵构自己却足足当了25年的太上皇。由此可见,赵构对皇位并不是那么眷恋。说他是因为担心岳飞迎回二帝而使自己当不成皇帝才杀岳飞的说法似乎有点问题。

其次,宋孝宗刚一登基,不但为岳飞平反,还平反了一众蒙冤的大臣,启用主战派,积极准备北伐。这时候赵构是健在的,但他没有反对。只是对赵昚说了一句:“我有北伐之臣,但我不是北伐之君。你是北伐之君,但无北伐之臣。”结果一语成谶。南宋北伐失利,不得不再次议和。由此可见,赵构并不昏庸,他对时局和是非黑白有着清醒的认识。

7

用某一个人的话,名额实在太少了,至少应该是一个团体吧。从晚清到新中国建国这段,有太多的人被误解了,甚至是奸贼成了英雄,功臣成了奸雄这种。

就像慈禧,有多少人认为她就是个愚蠢至极的老妖婆?然而事实却是慈禧的屁股决定了她的行事方向,慈禧不蠢相反还很精明,只不过离雄才大略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已。

李鸿章,有人已经说了很多了不再赘述。

还有以袁世凯为代表北洋军阀,以往都是妖魔化,然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卖国,更有维护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的行动!

有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你的喜好。然而即便是妓女,你也只能上她一时上不了她一世。

8

李鸿章吧!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中学期间从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有限,考试分数不错,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并不全面。


拿李鸿章来说,从历史课本上所了解的,无外乎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些事情先好后坏,从人的记忆特点上看,人们往往会更容易记住后面的坏事。

再加上当时对历史人物认识不深,所以很容易给李鸿章定义成“卖国贼”“贪官”等。

9

悯农诗人不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想必大家在小学都已经学过了,其中的后两句话也成为了历史佳话。小时候父母也经常引用这两句话教育我们,长大后也经常看到这两句诗被制成横幅贴在各个食堂、餐厅醒目的地方。

本以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体贴农民生活疾苦,懂得节约的正人君子。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他的作风和正人君子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要说悯农了,不把农民吃了就算不错了。



10

《说唱脸谱》,有句歌词很高亢:“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但历史中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奸臣么?


是挟天子还是救天子?

真正触动我对曹操产生改观的是重读《明史》的时候,在朱元璋还在红巾军旗下打工时,一直遥尊小明王为主,经常坐南朝北的摆个空椅子,带领手下跪拜小明王。这时候唯独朱元璋的幕僚刘基刘伯温站在一边不为所动,后来朱元璋就问为何,刘基答道:“小明王就是一个放牛娃,有什么值得拜的?你应该尽早单干啊,不然受牵累太多!”

但朱元璋没听,后来小明王有难,刘基就说正好让其自身自灭,朱元璋不听劝告带兵去救,结果差点让陈友谅把老巢给端了。后来小明王是救了回来,此时朱元璋才发现刘基说的多么有道理,自己给自己请来个“领导”,干啥都束手束脚,最后不得不做掉了小明王。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情节,曹操与朱元璋对比一下,对待汉献帝是不是可以说是已经很好了,毕竟让汉献帝得以善终。想当初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但真正想救出汉献帝的又有几个,除了曹操一个都没有!袁绍更是表示出跟刘基刘伯温一样的观点,天下大乱,干嘛非要给自己请回来带个领导,趁早单干才是王道。对比元末明初的时局,再看袁绍的这个观点真的不能说错!当时袁绍在北方实力最强,手底下谋臣悍将无数,只要稳扎稳打,不犯官渡之战那样的错误,最后平定天下的很有可能就是袁绍!毕竟有朱元璋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

挟天子并不是成功必要条件!

初中数学中我们知道:
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如果有A而未必有B,则A就是B的必要条件,记作B→A,
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

Tags:历史人物,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