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爱问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是让人远离鬼神吗?他为什...

2021-05-22 22:13爱问

简介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是让人远离鬼神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孔子的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原文如下: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敬鬼神而远之,鬼神,孔子,远离...

1

孔子的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原文如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意思是: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2

孔子为什么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中国文化由三个部分思想组成。第一是儒家,第二是道家,第三是佛家。这三种思想,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分别占有主流地位。但是相对来说,中国儒家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中国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但有意思是的是,儒家并非宗教,而道家最后发展成了道教,佛教本来就是一种外来的宗教。

我们知道,宗教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神的崇拜,认为在这个世界之外,有神的存在,人的祸福以及人间的一切事情都由神来安排。而儒家,是不相信有神的存在的,儒家相信的是人自我的力量,儒家强调人的个体的价值和努力。因此,儒家是一种非常理性实用主义的派别。

那么,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如何看待神鬼一类的事情呢?

3

谢谢邀请!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是让人远离鬼神吗?从这句话本身看,是有让人远离鬼神的意思,但也不全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许多问题是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大自然的一些现象,人们都认为是鬼神所为,所以人们是相信鬼神存在的。诸侯出征,要祈祷神灵保佑打胜仗;到了一些重大节日,君主要祭祀神灵,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平民百姓磕头祷告,希望神灵庇护全家福寿安康。若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也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可的。这句话的原文是: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樊迟问孔子什么样的人算得上聪明的人?孔子回答说:“真心实意地为民做事,虽然崇敬鬼神,但他又能远离鬼神,这样的人,可以算得上聪明的人了。”可见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的,说明孔子虽有疑问,但没有把话说得绝对。他要樊迟明白,作为一个当政者。祈求鬼神保佑人民,不如为人民做实事,远离鬼神,才是聪明的表现;祈求鬼神,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的。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有关鬼神的情况,孔子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说,人生的学问还没有研究好,怎么又去研究鬼神的学问了?从孔子这些话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有让人远离鬼神的意思,只是没有对鬼神的存在作出否定,而他的学生已经明确了孔子话中的意思了。


4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孔子的一句“敬鬼神而远之”让后人诸多猜测,还是相左的两个方向的揣测,说着皆有理。更有人将这句话作为孔老先生唯物论的有力实证,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就学到这里,老师就说孔老先生是无神论者。现在再回想起来,随着年龄增长,体会深刻,诸如此类的“教育思想”还是再自己反思一下才好,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题外话
记得历史课本上上还提到另一个无神论的坚持着,就是王冲,时至今日,我倒觉得这王冲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最好还是再去理解一番,说不定有不同的收获。
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若要还魂转,海底捞明月。——王冲

言归正传,说说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有不同意见,请指正。

鬼神是什么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清楚“鬼神”的含义。

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
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

可见这鬼,终归还是人的,是人就会有人的脾性,欲念,或者说是需求。鬼具体指的是什么?像是祖先,先逝之人,都可以称之为鬼,而祭拜先人亡灵,自古有之。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 ? 说卦》
神,灵也。——《广韵》

由此可见,神与鬼是不同,神是有神力,高圣的。神具体指的什么?风神,雨神,谷神……这些都是有种某种神力的存在

5

孔子为何说「敬鬼神而远之」,这就得从头说起了。

人类学家在处理较高级的文化体系时,会把文化总体分为两个部分。雷德菲尔德称其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后来西方学界以「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说,取代了「大传统」与「小传统」之说,其意甚明。


就中国而言,在早期巫术阶段,乃生活群体狭小,族群政治功能未曾分化之阶段。此时,大小传统尚未分化。或者说,巫术即为此阶段唯一大传统。随着社会发展与分化,文化主导形态变为祭祀文化。也即是说,祭祀文化成了大传统,巫术文化成了小传统而保留在民俗文化中。随着社会发展,大传统由祭祀文化发展为礼乐文化。祭祀文化作为小传统而变为国家宗教活动和普遍的祖先祭祀。

6

首先不同意楼下的说法。

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直白地解释就是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孔子之时包括他的前后之人都有鬼神信仰,你比如,楚国的屈原的文章里就有多少种鬼,屈原其实也对鬼神有疑问,所以有《天问》,那么,鬼神真的存在与否,当时聪明的人应该都明白。孔子不能不知道。

孔子之所以“敬鬼神而远之”,事实上是仅仅是孔子“祭祀观。”


楼下说:在儒家看来,对鬼神的祭祀、敬重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我认为不正确,孔子的祭祀观并不带有功利性,虽然它确实存在功利性的一面,但孔子的初衷是“尽于人心”而非“慎重归远,民德归厚矣”。

7

题主好,鬼神观念由来已久,即使现在也难以根绝,孔子时代更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既然不能消除人们这一普遍的观念,孔子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是极为聪明的做法。“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对这些虚诞飘渺的鬼神之事“存而不论”,他更关注得是现实人生。

子路问鬼,孔子说“神鬼之事,吾也难明,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子贡子路这样的高足弟子都对鬼神感兴趣,可见当时鬼神观念的根深蒂固,那样的背景下,孔子是不可能破处迷信,让人们放弃对鬼神的信奉是不现实,孔子是做不到的,能做到敬而远之,已经是极高的境界了,也是极为聪明的做法。

孔子的鬼神观,对后世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中华民族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务实精神正是与此有着极大的关系。

8

不能简单的认为“让人远离鬼神”,至于孔子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从头来看看这句话。

一、先考察一下原文

这句话出自《论语 雍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我们只看前半句,意思大概是:

9

首先我们说一下孔子对鬼神的看法,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彷佛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存而不论该是我们对于孔子思想中一个最具体的答案。但是孔子为什么选择,存而不论,?是避鬼神不谈,还是反鬼神?仔细想一想,可以讨论的空间却很大。

首先,我们必须探讨的是,鬼神,在孔子思想中的定义。一般说来,春秋时代的鬼神,其实还停留在,祖先,死后所形成灵魂的定义,这样的(鬼神),对当时的人而言,其实是来扶助我们、匡正我们的德行,一种善良意志的代表。所以,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中庸第十六章〉。

(鬼神)是祖先所化,那么,(神)呢?在孔子的思想中,并没有特意的突显出(神)的地位,在论语之中,单独提到(神)的地方只有一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第三〉这里的神,与祭祀画上了等号,而祭祀,其实源自于商朝的习俗,商朝祭祀天神、地只、人鬼,特重人鬼,如果(祭如在)指的是祖先,那么,(祭神如神在)指的必然是不同于祖先的存在:百神。

(鬼)或者是(鬼神),那都还是由祖先所化,而(神),却并不那么切实可知,所以,孔子对于(神),态度就显的保守多了!像是〈述而第七〉:(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孔子对于(神只)的不信任。另外,(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第七〉这一段话虽是孔子弟子追忆孔子言行而成,但仔细想来,在平常的对谈之中,孔子必然常把(怪力乱神)当作是无法求证的东西,所以门下弟子竟无法想回忆出孔子对于这些东西的观感。

10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也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孔子还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孔子还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最后还说过:“吾道一以贯之

Tags:敬鬼神而远之,鬼神,孔子,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