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爱问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刘备之前没有人请他出山?

2021-05-12 23:47爱问

简介名士威,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刘备之前没有人请他出山?:“君择臣,臣亦择君”只适合在太平时期,乱世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此时要出山只能投靠刘表一系。刚好来了个刘备三顾茅庐,时也命也:-乐毅,管仲,刘备,诸葛亮...

1

“君择臣,臣亦择君”只适合在太平时期,乱世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此时要出山只能投靠刘表一系。刚好来了个刘备三顾茅庐,时也命也,天时地利人和,方得诸葛一世英明!



之前有没有人请不得而知,但是请了他能去吗?

先了解一下他的社会关系,诸葛亮从小随叔父在南阳,刘表的地盘。当时刘表治下有四大家族:黄、蔡、蒯、庞;诸葛亮的妻子黄氏(传说中的黄月英)来自黄家;诸葛亮的大姐嫁入蒯家(蒯琪);诸葛亮的二姐嫁入庞家(庞山民)。就这个关系网,他要是背井离乡去跟别人,小英同意吗?大姐二姐也不干啊!再说跟着别人混的不好也就算了,混的好的话,刘表肯定不爽。刘表不爽,后果很严重。他这些沾亲带故的家人怎么整?自比管仲和乐毅的他不会不清楚。

2

我来,刘备之前没人请他出山是因为人们都在认为他在吹牛。

在隐居南阳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青年,因为自比管仲乐毅,在那个时候,这是相当傲慢,人们都认为他在吹牛。要知道, 管仲是很著名的帝王的丞相, 乐毅,他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但诸葛亮呢?一个年轻人才20岁左右,然而,拿什么和管仲乐毅比较?“《诸葛亮传》也记录,除了诸葛亮的朋友,当时没人相信他。诸葛亮一直住在南阳,并不是他不想想,是他没有机会。当时,诸葛亮姐姐结婚了,他的哥哥跑到东吴发展,当亲人离开后,诸葛亮一边种田一边读书,生活更加尴尬,只能说勉强维持生计。

3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阳都人,也就是今天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出身没落的官宦之家,诸葛亮的祖上历来是有人做官的,到了诸葛亮这一代时,父母早逝,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随后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刘表才来到襄阳,16岁时叔父又去世,因此诸葛亮的前半生是苦难的一生。

16岁的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就成为家中的长兄,不仅要照顾一个弟弟和两个姐姐的生活起居,还要在襄阳隆中耕读,甚至还要云游四方结交朋友,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前,诸葛亮在荆州编织了巨大的人际关系网。

诸葛亮

诸葛亮的人际关系网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亲戚关系,其二是朋友关系,诸葛亮编织的人际关系网是他后来在荆州成功的原因之一,包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以及诸葛亮在荆州为刘备足兵足粮和选拔荆州官吏都有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诸葛亮的人际关系网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诸葛亮的亲戚关系主要是两条线,一是诸葛亮自己,另一是诸葛亮的两个姐姐,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名门望族蒯祺,也就是蒯通和蒯越的族兄弟,这两人是刘表入荆州的左膀右臂,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山民,庞山民是庞德公的儿子,庞统的堂兄,诸葛亮靠两个姐姐拉拢了荆州两大家族蒯氏和庞氏。诸葛亮自己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黄承彦是蔡瑁的大姐夫,刘表是蔡瑁的二姐夫,诸葛亮一下子和荆州的望族黄氏、蔡氏和荆州牧刘表都扯上了关系。

4

在当时一个人想当官大都是通过举荐,还没有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隋朝才开始出现的。即使有科举考试如果在乱世的话大都也都停摆。国家都快完蛋了,朝廷哪有功夫落落什么科举啊?

曹操当时身边有了五大谋士,战将千员,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自认为有些才能的人都会主动去投靠,或者托关系走后门弄个官当当,想要让曹操亲自跑到家门去请诸葛亮,当时诸葛亮还没有这么大的脸。

诸葛亮为什么不主动的去找曹操呢?因为诸葛亮年少却志大,自比自己是管仲,管仲是辅佐姜小白成为霸主的关键人物,身居丞相职位,诸葛亮跑到曹操那里能当丞相吗。曹操才是个丞相,不能自己不干让给诸葛亮干吧?

东吴有孙坚和孙策留下的一些铁粉,都是身居高位,诸葛亮走到东吴也吃不开,以后诸葛亮联手东吴反曹的时候,周瑜孙权和东吴老人们都看不起诸葛亮,孙权更不会跑诸葛亮家里去请他,诸葛亮自己跑到东吴也不会被重用。

以上就是为什么除了刘备没人去请诸葛亮出山了。刘备为什么去请诸葛亮这就不用在多说了吧!混不转了!

5

诸葛亮深卧隆中,结交的是名士之流。那时候刘备只是个卖草鞋的穷汉,他哪里知道诸葛亮的本事。当他起事后重用徐庶,认识了徐庶才华。当徐庶被曹操挟制无奈投操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刘备才知道了诸葛亮的才能,所以才三顾茅庐去请孔明出山辅佐他。

6

诸葛氏本就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但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转投荆州。

到了荆州,诸葛家的人脉依然不得了,要想在刘表手下谋个差,应该不是难事儿。当时荆州的地方势力是以庞、习、黄、蒯、蔡为首的家族所把持,庞家以庞德公为首,蒯家则是蒯良、蒯越,黄家则是黄承彦,习家则是习祯、习询、习竺数人,蔡家则是蔡讽。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大姐嫁给了蒯家蒯良的大儿子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为妻。当时的荆州牧刘表依赖联姻,娶了蔡瑁的妹妹即蔡讽最小的女儿为妻,蔡讽的大女儿则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妻子。

但,那时候,君臣之间也有双向选择。刘表识人不明,李严、黄忠、魏延、甘宁、王粲、傅巽等大批荆州人才都没有得到重用,很多人都是看在眼里。

有没有人之前请诸葛亮,我不知道;但是,相信即使有人请,平台或者事业不合,那也请不动。

诸葛亮最亲密圈子里的庞德公、司马徽早就看透刘表,果断拒绝刘表了征召,上门请都请不来。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也不入仕,这个小圈子流行的是,不带刘表玩。

7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一个很牛掰的人,家喻户晓。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绝非常人。在刘备之前,肯定有人去请过诸葛亮,只是没有出山而已。这个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首先,从个人主观的原因来看,诸葛亮不愿出山。

诸葛亮志向高远,想成就一番惊天伟业。来请的人资质不行,不足以成就大业,跟着干也没有什么前途,不愿出山。

这个情况在历史上比较普遍,你必须跟着能成就大业的人干才有前途,才能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韩信跟着刘邦干才牛逼,跟着项羽你算个什么玩意,就只能只烧柴火去吧!

8

“士为知己者死”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处世信仰。刘备之前是否有人请诸葛亮出山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自己并不愿意随便出山。所托非人,必受其害。应该说诸葛亮乃人中之龙,胸有千壑,以复兴汉祚、平定天下为已任。在遇到刘备之前,正在静观天下政治态势的发展,寻找着能够施展平生抱负,适合自己实现人生目标的最佳政治舞台。

诸葛亮有很多自荐机会,但他都没有尝试,说明诸葛亮志存高远,希望有更大的适合自己的政治舞台。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如果想早一点出人头地,随便谋个官职,依靠当时的门阀风气,是有很多渠道的。但诸葛亮始终都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寻找一个可以施展抱负、托付终生的机会。

一是诸葛亮出生于官宦之家,有门阀优势。诸葛亮早孤,却也是官宦之家,名门之后。祖上诸葛丰作过汉朝的司隶校尉,父亲做过泰山县丞。叔父诸葛玄做过豫章太守。这样的官宦子弟,想要出来做事,肯定能够找到赏识自己的人,谋取个官职。如他的族兄中诸葛谨在东吴做官,诸葛诞在曹魏做官,说明诸葛家族还是有一定的门阀优势。但诸葛亮不屑于这么做。

二是叔父诸葛玄与刘表是故交,有故旧之情。诸葛兄弟早年跟随叔父诸葛玄之所以选择躬耕于南阳,并最终定居卧龙岗,就是因为他的叔父和刘表是旧相识,所以诸葛玄在落难时过来依附刘表。如果诸葛亮想出山,完全可以随时去找刘表,通过自荐和家族故旧的关系,谋取一官半职。但诸葛亮仅是托身于此,选择了一个安定的环境,静待时变。

9

作者的安排。

10

话说三国,我来这个问题。

英雄惜英雄,双向选择是答案要点。

黄巾军起义给了腐朽的东汉王朝沉重的一击,其力量被严重削弱,为军阀割据战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割据的大大小小也开启了三国乱世的大门。

这些割据军阀们使出浑身解数,都要趁这乱世成就一番事业。织席贩履的皇孙、卖草鞋的刘备、刘玄德也带着桃园结义的两兄弟出场了。

刘备起家时底子薄,但脑子灵光。他借助中山国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财力拉起了一支小队伍。可是,刚有点起色又因兄弟张飞吊打官家人(郡督邮)丢了官,无奈之下投奔故友公孙瓒。不久,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刘备又被迫一路向东辗转,先屯驻齐(今山东临崰北),再徐州。后因机缘巧合在陶谦的相助下,混到了豫州刺史。刘备在此广交文武豪杰,礼贤下士,赢得当地人的好感,顺理成章地做上了徐州牧。至此,刘备才打下事业的基础并略闻于世。

Tags:名士威乐毅,管仲,刘备,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