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推荐 >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急求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大学做物流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急求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大学做物流

2020-07-07 00:52阅读()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冰箱厂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

1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冰箱厂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 5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赂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壮大实力,实现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该公司原来在青岛是与青岛电冰箱厂齐名的企业,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三大名牌洗衣机之一,但由于该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至1995年企业状况相当糟糕: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资不抵债1.33亿,负债率高达140%多。当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包袱背得动吗?"而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业经营理念贯注于员工身心,由此来统一企业的思想,锻造员工的意志,重铸企业的灵魂,这些理念象一只无形的手将原来的几乎溃不成军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并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作业状态,使其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97年9月又与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尔的成功之处

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1、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我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就是说,海尔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从而提高"联合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近年来有的国有企业不太景气,不能说不与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有关,使企业没有凝聚力,从经营机制上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得到转换,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着眼于筹资,而不是保证企业资本利润率的逐步提高。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在逐渐理顺产权关系的同时,逐步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资产不断增值,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所在。-

下面是更多关于青岛海尔集团简介的问答

2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海尔集团创立1984年,最初设址在青岛。它身青岛冰箱厂于1984年在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础上成立。海尔创立之后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慢慢发展,变成如今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海尔产品种类甚多,有家电、通讯、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等等。2013年是海尔满载荣誉的一年,这一年,海尔同时获得“全球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全球酒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全球冷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等多个荣誉。海尔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行业的巨头,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3

急求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大学做物流案例使用。谢谢!!!

物流成立于1999年,依托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海尔集团的资源构建海尔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海尔集团全资所属的物流公司,公司主营:国际货代、仓储、运输、供应链咨询等。

4

求一篇关于海尔集团成立背景的文章

1984年1月1日四年前由青岛电机厂具四厂合并成的青岛日用电器厂改岛电冰箱总厂”;3月自行设计出150升单门电冰箱(10月试产24台);10月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电冰箱技术和生产线,是轻工部批准的最后一家定点厂家(当时全国已有百余家电冰箱厂)。12月任命35岁的张瑞敏为厂长;该年销售额348万元,亏损147万元,生产电箱74台,员工数820人。

1985年从德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30万台冰箱/年)当年投产。6月份第一台琴岛——利勃海尔四星级双门冰箱问世,是中国最早生产的高质量、节能型产品。

4月发现质量问题,把查出的76台有缺陷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使全体职工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年销售额 1820万元,利税 297万元,员工758人。

1988年12月“海尔”电冰箱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

1989年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琴岛海尔电冰箱股份公司”。在下半年的冰箱降价浪潮中,海尔产品涨价10%获得成功,海尔成为名牌,奠定行业排头兵格局。与英商合资成立粉末涂料公司。

1990年电冰箱通过美国UL认证(中国首家),开始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一一金马奖,“海尔”成为家电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1991年12月 20日,以海尔公司为主体,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年销售86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1992年4月,海尔冰箱通过ISO900认证,国内同行首家,其后空调、冷柜也通过。6月,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720亩建设海尔工业园(11月动工)。

1993年9月,集团正式更名为“海尔集团”,有关的商标、名称全改为“海尔”;国家经贸委等部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有梅尔;11月19日海尔股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发行股票筹资36亿元;年销售额14.87亿元,利润1.79亿元,出口创汇1819万美元。

1994年,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的空调器厂投产,返销日本;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合资的洗衣机、热水器厂投产;推出国内第一代变频式空调。年销售额25.6亿元,利润2亿元,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

1995年7月将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的青岛红星电器公司(亏损1亿多元)合并,三个月扭亏、五个月赢利。成立香港海尔公司,进行融资及进出品业务。工业园建成,16亿元投资贷款还清。年底收购武汉蓝波希岛公司60%股份,生产冷柜、空调。全国工业500强企业排名107位。

1996年2月,初始海外直接投资:海尔莎保罗(印尼)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6月获美国优质服务协会最高奖:五星钻石奖。年销售额62亿元,利润3.06亿元,出

口创汇5442万美元,员工13228人。

1997年3月出资60%在广东合资建顺德海尔电器公司;4月收购青岛第三制药厂80%股份;8月兼并山东莱阳电熨斗厂;9月出资60%与杭州西湖集团合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进入黑色家电领域;年底出资59%合资建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冰箱);年底兼并黄山电子公司(电视机)。9月5日宣布“探路者”彩电上市。

2月18日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向12位外国经销商颁发专营证书;6月与菲律宾LKG公司签约,8月正式成立海尔LKG(菲律宾)电器公司,四季度开始生产冰箱;8月与马来西亚机兴控股公司签约,合资成立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生产洗衣机);9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3千字关于海尔的报道。年底《亚洲周刊》(香港)评选张瑞为“97企业家成就奖”。

年销售额108亿元,利润4.2亿元,出口创汇0.5亿美元,资产总额66亿元。

1988年1月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4月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研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北京,海尔占55%);6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年销售额162亿元

5

海尔的主要股东及股东背景

┌—————┬—————————————————————————┐

|控股股 |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3.51%) |

├———————┼—————————————————————————┤

|实际控制人 |海尔集团公司(持有控股股东比例:93.44%) |

├———————┼—————————————————————————┤

|最终控制人 | |

└———————┴—————————————————————————┘

6

海尔企业有哪些历史背景与经济转折点

海尔是集体企业,国集体的转折点在92年后,当时的国企与集体经济在双轨制的道路上走到了尽头,在胆些、步子快些的政策下,出现了承包、租赁等许多灵活的经营模式,多种经济模式的活跃使90年代中期经济进入了第二个高潮。

7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主席、首席执行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

海尔的发展历程(简单点,别太复杂~!)还有张瑞敏的简介

 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杨绵绵

  在美国《财富》杂志今年(2004年)刚刚公布的最新商界女强人榜中,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名列第八位。

  背景资料:

  杨绵绵,17年缔造海尔神话!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于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在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

  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全球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了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十几个成功案例被收进哈佛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的MBA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

  个人简介:

  杨绵绵,高级工程师

  现任职务:海尔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兼党委副书记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41.8.29 出 生 地:上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 民 族:汉

  1989年、1993年、1998年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学习工作简历:

  1958-1963年,山东工学院内燃机系学生;1963-1971年,青岛劳动局技校教员;1971-1979年,青岛压铸厂技术员;1983-1984年,青岛家电公司高级工程师;1984-1993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副厂长;1991年至今,海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裁;1993年7月,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工作业绩及所获荣誉:

  在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副厂长期间,协助厂长主抓生产、技术、科研开发、质量管理等工作,使一个濒临倒闭、亏损147万元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海尔的目标的冲刺世界500强,目前杨绵绵女士正在协助总裁率领全体海尔人向这一目标迈进。

  1988年获青岛市劳动模范;1988年获青岛市女企业家称号;1989年授予省“三八”红旗手;1989年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1990年获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1994年授予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人才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巾帼发明奖;1995年获省“齐鲁巾帼十杰”称号;1995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995年获青岛市贡献突出科技人才称号;1995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称号;1997年获美国国际优秀企业家贡献奖。

  进修考察情况: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培训;青岛海洋大学英语培训。

  主要论著:

  1997年10月在《标准与》,信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国际贸易,创世界级名牌企业。1998年11月在《科技与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走向全球竞争。1998年11月在《Management of Technology》,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走向全球竞争。1995年10月在《International CFC and HALON Alternatives Conference and Exhibttion》,Latest Developments on CFC substitution IN China.

  杨绵绵:把简单的事认认真真干了20年

  这无疑是青岛这20年改革开放历史中最成功的一个引进“项目”。从1984年开始,“利勃海尔”,一个赶大潮的“项目”引进青岛后,之后的20年中就再也没有停歇过,一路奔跑,长成了中国第一品牌,世界品牌百强:海尔。

  与这个“项目”一路奔跑了20年,海尔集团总裁的杨绵绵女士,讲述那段历史的时候,一种保持了20年的真诚与热情流动在空气中,洋溢在她脸上。

  对话,一直持续了100分钟,时空流转。

  20年前的故事

  “其实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不要让项目‘黄’了”

  杨绵绵:1984年,从整个国家到青岛市都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所有的企业都想找到一个可以引进的项目,找到项目这个企业就有活路了。那时全国已经有40个定点冰箱厂了,基本上要“关门”了,青岛电冰箱厂是硬挤上的。德国“利勃海尔”当时来中国晚了些,我们正好没有引进项目,就抢到了这个项目。项目是抢到了,却没有人来干,为什么?因为这个项目要贷款900多万,900多万上哪去找?又怎样去还?

  900多万对这个企业来说是天文数字。

  记者:当初青岛的收入是个什么水平?

  杨绵绵:一个工人的收入不到40块钱。当时这个厂的领导如果能够贷来10万块钱,就算是很有办法的,所以这个10万和900万对比,很多厂长都不能面对这个项目,这一年中已经连换了3任厂长了。也是形势所“逼”,当时张瑞敏作为家电公司的副经理,力主“企业要想改善命运的话,就必须走引进项目的道路”,“利勃海尔”这个项目,又是他费劲周折到轻工部、到省里争取到的,并承诺一定要把它做好的,张瑞敏是个很讲信誉的人,他自己承诺要做好的项目,就一定要做到。最后张瑞敏就亲自来做了。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项目不要叫它‘黄’了。那时,还没有市场观念,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企业都在搞项目,大家都在忙谈判引进项目,签了合同的话,这个企业就算是走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道路,所以大家都在挤引进项目这条路,引进了一个项目,企业就从封闭一下子进入了开放时代。

  “张瑞敏的真诚感动了别人,德国人的认真震撼了我”

  记者:项目需要的900万资金怎样解决的呢?

  杨绵绵:最后,很多人是被张瑞敏说动了、感动了,敢于决策来投这个风险项目。他这个人做事是非常认真、非常真诚、非常用心的,比如说,到北京去批引进项目的时候,冬天,天寒地冻的,坐火车就是站着也要去,为了节约一些体力,就带着马扎上车,在马路上买点花生米什么的带着,为一个完全没有名气的集体小厂批引进项目,真是完全要靠自己去说服,反复讲这个引进项目的远景,这个项目将怎样改变整个青岛市轻工业状态。

  记者:当时这个“远景描述”是什么样的?

  杨绵绵:就是讲几年能收回投资吧。但在青岛论证这个项目的时候,在黄海饭店,一大桌子的人都提意见,几乎所有的部门对这个项目都不看好。一分钱也没有,就那么几块地,几间破房子,要把那些没见过、也不懂的设备引进来,谁心里都没底。为了练兵,我就去市图书馆找怎么做冰箱的书,还真找到了一本书名为《电冰箱》的书,作者叫单大可。一打听,这人在上海,是第二军医大学的教授。我就赶到上海去找到他,想他一定知道冰箱是怎么做的?接着就把他请来做顾问,请他来给我们讲课,冰箱是怎会回事,发泡是怎么回事?制冷机、压缩机、冷凝机是什么?他从头给我们灌输了一遍。

  记者:军医大的教授怎么会做冰箱?

  杨绵绵:他是学药学的,药要放在低温冰箱里,当时没有冰箱,当时部队上的人很多都是自力更生的,他就自己研究,自己做冰箱。我们又派了一个技术部门到北京雪花冰箱厂去参观学习,“偷偷学艺”,根据带回的零部件,自己来画出图纸,然后,单老师用他的土办法,告诉我们冰箱怎样做。

  记者:“土”到什么程度?

  杨绵绵:作坊式的,完全是一个小作坊。比如说,冰箱的内胆和箱体之间的发泡 层,用两种“料”,一种叫“黑料”,一种叫“白料”,国外都是用机器的搅拌发泡的。 我们是弄一个桶,桶里面加上白料,加上黑料,放一个钻床,钻床带一个大翅子搅,搅好了就马上倒进去,倒的慢了,就发不成泡了。就这样,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只是为了赶这个大的潮流,为了走引进这条路,开始了冰箱的研究。那时候, 真的是我个人都没有想过,这个冰箱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海尔会走到今天这个地 步。当时我想,张首席也就最多干两年吧,他回去了,我也就回去了,结果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

  记者:你怎样评价当年这个项目的引进在整个海尔发展中的作用?

  杨绵绵:这个引进播下了一粒种子,也是这个开放的种子,促使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个人从这个引进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那么认真工作过,德国一个普通的做果菜盒的操作工人,注塑出来一个果菜盒,他就欣赏一下,他的动作应该称为检查,但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对自己这种劳动成果的欣赏,欣赏之后,他就在这个机器周围一通忙活,让他下一个干得 更好。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一下子看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这个工人让我感动了很久,给了我灵魂上的震撼。我想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要想改善自己,先从认真做事开始。 这种精神在做整个海尔的事业当中,影响非常大:工作就要像他们那样,把每一件 产品都做成自己的一个精心作品,自己也欣赏起来也高兴。所以,高起点引进了利勃海尔技术,我们又干得特别快,当年就干了1万台,马上就见效了,当年就见效益 了。

  20年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一种‘瘾’,海尔心里有梦,不断进取”

  杨绵绵举着海尔的手机为记者演示:海尔的手机摔不坏

  记者:海尔成长的20年,也是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20年,“一个品牌带动了一个城市的品牌战略”?

  杨绵绵:海尔的认识是“国门之内无品牌”,当然也应首先从国内做起!青岛的改革开放紧跟国家的步伐,这给海尔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海尔的成功,给同城的企业以很大的自信心,有的企业认为,同样是青岛的企业,海尔能搞好,我们也一定行。 另外比如说操作层面的企业情报,同城的企业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批国内品牌 被带动了起来,共同促使青岛成了全国有名的品牌城。

  记者:20年的高速发展是怎样实现的?

  杨绵绵:企业要不断发展,目标越来越高,在目标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社会对你这个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你的美誉度越来越高,你的产品变成了别人的需要了,你做的事情社会需要,就有了社会价值,就会刺激你要干得更好,新的目标就又产生了。后来“海尔”超越“利勃海尔”,“利勃海尔”说,因为你们心里有梦,这个梦想就是不断进取的目标,海尔能够超越“利勃海尔”就是靠不断的进取,认真听用 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这样的发展和超越是一种“瘾”。

  记者:海尔怎样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

  杨绵绵:张首席有超前决策的敏感,在需要变革之前做出变革。他在不断找企业的 突破点,找到一个突破点,就拔出一个更高的目标,其它地方马上暴露问题,大家马上动手解决这些问题;刚提高了,他又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再解决问题,再突破,企业就一点点拉起来了靠近最高的目标,创自主的世界级品牌。

  记者:张首席曾经提出要在他退休前,把海尔做成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前10名品牌,有多大的信心?

  杨绵绵:只要提出了目标,就一定要去实现。对于海尔这样规模的企业,只有生和死的结果,找不到发展的目标,就意味着死亡了,找得到,还有希望,但路还很艰难,要靠海尔每个员工的经营。

  后记

  简单的事,认真干了20年 海尔要沉下心来慢慢品。虽然谁都知道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但创新是要落地 的,怎么落地? 没有神话,没有传奇,海尔只是把简单的事认真干了20年。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 大家都公认的非常简单的事,千百遍的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能够把容易的事情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海尔把“认真”坚持了20年。很多人学海尔,为什么海尔的管理模式搬不走?它太枯 燥太认真、太辛苦,于是学的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杨绵绵说,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韧商,而韧商最难达到。

  把简单的事认认真真干了20年,才有了今天的海尔。

  张瑞敏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

  1984年12月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7年12月获香港《亚洲周刊》1997年度杰出华裔成就奖

  1999年出任董事局主席

  1999年12月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名列第26位

  2000年5月改任首席执行官

  最成功的经验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最深刻的教训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

  最大的遗憾很多别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我们做成了,但也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却无法做成

  最重要的转折1984年,由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改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德鲁克的管理著作

  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杰克·韦尔奇

  海尔集团CEO

  "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感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与揣度。任凭风吹浪打,海尔岿然不动。外界评论,海尔到美国去风险太大,张瑞敏则以斩截的语气回应,"如果不去风险更大!" 海尔还是那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举一动无不透着"领袖群伦"的味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9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

海尔的历史应从1984年,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开始。海尔的发展应该是从1985年,厂长张瑞敏用大锤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开始。25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海尔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9年年底,海尔累计申请专利97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99项,稳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仅2009年,海尔就申请专利943项,其中发明专利538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2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无粉洗涤技术、防电墙技术等7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导和参与了23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188项已经发布,并有10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47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海尔是唯一一个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管理决策层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代表,2009年6月,IEC选择海尔作为全球首个“标准创新实践基地”。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的30余个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学写入案例库,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