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科 >  有关青岛的资料

有关青岛的资料

2020-05-28 03:52阅读()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一,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

1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一,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1.56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76.25万人;五市(县级)485.3万人。

  

名称的由来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夜景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2

有关青岛的资料

青岛是啤酒城,海鲜等??????

3

关于青岛的资料

青岛,简称“青”,山东省地级市,计划单列市[1]、副省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2],也是山东省经济中心、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3], 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4]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2017年,常住总人口929.05万,地区生产总值11037.28亿元。[5]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6000年以前,境内就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7]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并建设港口和铁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6]

青岛是2008北京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帆船之都,[8]亚洲最佳航海城,[4]世界啤酒之城、联合国“电影之都”[9]、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韵之都[11]、“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青岛是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26所。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9所高校。[12][13][14]青岛的异域建筑种类繁多,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八大关建筑群荣膺“中国最美城区”称号。[4]

中文名称

青岛

外文名称

Qingdao、Tsingtao

别名

岛城、琴岛、胶澳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

下辖地区

7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

市南区香港中路11号

电话区号

0532

邮政区码

266000

地理位置

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黄海北部

面积

11282平方公里

人口

929.05万(2017年常住总人口)

方言

胶辽官话-青莱片-青岛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

著名景点

崂山、五四广场、八大关、、青岛奥帆中心、金沙滩、大珠山等

机场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在建)

火车站

青岛站、青岛北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青岛的历史资料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夜景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青岛资料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观的空间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既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   青岛著名景点多不胜数,当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北九水」。青岛崂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为界分「内九水」和「外九水」。外九水自菊湾溯流至北九水疗养院,长约6.5公里,游览路为水泥公路;内九水自北九水疗养院溯流而上至靛缸湾,长约3公里,内三水以内为石台游览路。这里奇峰怪石、悬崖幽谷、深潭激流、飞泉瀑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处大自然的山水画廊。明代登州武举周鲁、清朝山东巡抚崔应阶、近代诗人郁达夫都曾游历此地,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在经历了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众多矛盾抉择后,人们的意识已日渐明晰:一座城市多元化的文化遗产,是这一城市延续的史记忆”和文化标志,也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   于是,保证一座城市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丰富性,凸显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重要轨道。   2006年6月10日,在首个“文化遗产日”,市文化局、文物局全面实施首届“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各区市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及各文博单位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守卫精神家园”的主题,组织开展了百余项活动,两万余市民直接参与了活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入驻青岛,拍摄的《青岛要塞》在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播出。在2006年,“文化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相互呼应,广大市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为正在悄然深化。   而对于身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决策者,在处理城市发展与古遗址、工业遗产和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及利用问题时也日益达成共识:文化遗产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好了,对提升整个城市的价值意义重大。   2006年,我市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青岛德国建筑群(23处单体建筑)、山东红万字会青岛分会旧址、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胶州三里河遗址、平度东岳石遗址等五处入选,我市国保单位数量达到10个(34处单体)。   “在这个名单中,我市单批次公布的数量最多,居同类城市首位。我市国保单位的总数量也创了历史新高。此外,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列入国家级10处工业遗产之一,也是突破。”市文物局负责人认为,已公布的文保单位反映了我市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提升了青岛历史文脉的整体保护水平和档次,为“十一五”文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中,投资形式的多元化起到了“开渠活源”的重要作用。青岛从拓宽文物建筑使用单位和社会力量的投资渠道出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文物保护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据统计,八大关近代建筑先后有30余座建筑得到修复,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青岛德式监狱旧址博物馆投资1330万元;此外,市南区、市北区有100余栋建筑和庭院得以维修复原,前期工程已投资5800万元。据透露,随着奥帆赛的临近,2007年社会资金将陆续投入到文物事业,预计总投资将达2个亿。   多层次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强大“后防”。“坚持依法保护青岛文化遗产,建立健全切合青岛实际的地方法规体系,为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青岛为此不懈努力。”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出台,《意见》涵盖了组织机构、财政保障、保护措施等具体内容,省文化厅给予高度肯定。   种种付出正在转化为回报。“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正在潜移默化中反哺飞速发展的青岛。”专家的这一论断并非空口无凭。   综观青岛的发展历程,不能否认,良好的遗存保护使得青岛所拥有的世界性文化含量不断提升。在青岛经济高速发展的成绩背后,也无不与其独具的人文环境密不可分。项目引入以及大量外资向青岛地区的迅速聚集,都从侧面印证着青岛“文化资本”的价值与吸引力。   “丰富的古迹遗存见证着青岛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传承着青岛海派的文化形态,负载着独特的人文观念和价值。所以一定要珍惜它们。”该专家希望更多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来证明: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保护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6

谁有有关扬帆青岛方面的资料?

那方面的?

7

有关中国青岛的资料?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青岛是属于欧洲风格的,因为在日本占领中国以前属于德国的殖民地,所以这个城市的设施建设全部属于欧洲风格的海滨城市,青岛海鲜,青岛原浆啤酒,这个城市的特色,城市到处可以亲近沙滩,美美的海滨城市,满意请采纳

8

谁知道有关“夏日青岛”的资料?

去青岛旅行可能和别的旅行不一样,不重在看什么名胜古迹,它的景色只有两点―――海和建筑。

青岛的海其实一点也不符合海的特性―――概念中,海最关键的特性就是无边无尽。而这里,因为是海湾,边界很近,旁边都是矮的小山和山坡上红色屋顶的各国建筑。海水十分的平静,并不很蓝。海水缓缓地排成波浪,推上来,在细腻的沙滩上形成白色的浪花,温柔地抚过你的脚。

青岛的海总体来说是秀美,哪怕在阴郁的天气里。而作为青岛象征的小青岛和栈桥,在晴日里如珍珠散发着妩媚,在阴霾雾气中,则有点苍老和古朴;栈桥晚上十分的美,桥末端灯火通明剔透的回澜阁让人联想起天上的宫殿;青岛的另一种海,是崂山的海。站在崂山的太清宫,俯望大海。海水湛蓝,天也湛蓝,真正的海天一色。

可能是习惯了上海的平原,走在青岛窄窄起伏的街道上,让我觉得很有些韵味。那些起伏充满了悬念,你无法预料从坡顶到坡低,会有什么奇迹豁然呈现在你面前。

海边的路恐怕最能代表青岛美的一面了。黄海的浪很轻,和大洋彼岸俄勒岗的白浪拍岸相比,黄海的浪可以用悠闲来描绘。一排排小浪花被推上海岸,没有丝毫的怒气。沿着海边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山和建筑都只有隐约的轮廓,海是黑乎乎的,几点船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飘忽不定。

汽车静静地驶入八大关,青岛最久负盛名的一区。海风抑压过的矮松树拢着一整片的宁静,灯光在树叶丝中昏然落下,在无奈中弥散。这种氛围是别的城市所没有的,这就是青岛―――只有八大关,能围出隔世的桃源。弧状的海湾把我们绕回东区,山势趋高,我们在海了车,绕过夜中的海崖,岩石中夹着沙,没有太多的腥咸,只有一波波的海水提醒着海的存在。

八大关在第二海滨浴场附近,有八条路,每条路种着不同的树,每条路以一个关口的名字命名。其实,青岛的街道上任意一个拐角都可能发现旧时留下的建筑。可能有些破旧,但仔细端详一下,还是能感觉到被年代掩饰的美丽,幽幽渗入你的心底。

我终于了解了为什么青岛会让人上瘾,愿意长留不走。在忙忙碌碌的“沙场”上的疲惫的人们,在这里,太容易放弃自己无止境的欲望,而沉浸在这种悠闲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