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科 > 以春节家庭消费状况为主题写一篇调查分析报告 要运用经济生活知

以春节家庭消费状况为主题写一篇调查分析报告 要运用经济生活知

2020-05-26 21:07阅读()

今天是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回头看看,春节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其实,也无怪乎放鞭炮、吃团圆饭、贴春联、逛街购物、走亲访友……这些传统民俗看似不起眼,却蕴

1
今天是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回头看看,春节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其实,也无怪乎放鞭炮、吃团圆饭、贴春联、逛街购物、走亲访友……这些传统民俗看似不起眼,却蕴藏着无尽的商机。据统计,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支出是所有节日中消费支出最高的。在新年辞旧迎新的氛围中,人们也心甘情愿地付出真金白银,城市经济,在春节的大幅拉动下出现了发展的高峰。

那么,都有哪些行业从中获益?

礼品:悄然进行着“变脸”

徐先生是青岛人,昨天上午,度完春节长假的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返回了芝罘家中。一开后备箱,好家伙,大大小小的箱子、盒子、袋子装了满满一车。

“岳父岳母一家都在烟台,这些都是家里老人让带回来给岳父岳母和亲戚的。”徐先生有点无奈地告诉记者,“我走的时候也带了不少东西,家里亲戚多,将近半年没见了,过年了哪家都得送点东西表示表示。”

在春节这个以亲情、乡情为浓厚背景的节日气氛里,礼品这个不可或缺的注脚,已经成为催动春节经济的强力引擎,在给春节经济带去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老百姓增添了不少“幸福的烦恼”。

春节前后,记者在一些超市、商场对市民和销售人员进行了随机采访,尽管物价的上涨让老百姓的口袋有点吃紧,但市民购买礼品的热潮却并没有因此减少,鼠年的春节礼品市场自是一派繁荣景象。

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的春节礼品中最受市民青睐的还是中高档烟酒、保健品、海鲜礼盒、食品副食品礼盒、精装饮料等传统礼品,这些种类能占礼品消费的8成以上。别说大超市,就是一些中小型超市甚至社区小店的红酒、白酒、饮料在春节期间都几乎被清扫一空。春节前夕,每天有100多辆水产品货运车进入我市市区,水产品日交易量达到300万元以上。此外,像服装、首饰、数码产品、鞭炮等也在礼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家名烟名酒店的经销商告诉记者:“节前的烟酒走得非常好,有的牌子根本不够卖,基本上都是礼品消费,个人消费得不多,买回去就是送人。”据了解,除了个人消费之外,单位团购也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据他透露,节前每天的销售额都能达到近万元。

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精神需求的变化,春节礼品每年都在悄然进行着“变脸”,比如书籍、唱片、影碟、邮品、字画、剪纸等也开始加入了礼品大军,一些书店的销售量短期内几乎翻了好几成,其中最为畅销的还要数教育类和青少年读物。不仅如此,节前去花店购买花卉植物的市民也多了起来,有一些还会要求换上新花盆并搭配卡片等等,不用问,肯定是拿来送人的。

年夜饭:“一夜”吃了千万元

春节渐去渐远,但节日餐饮市场依然红火。港城不少餐饮商家忙得晕头转向的同时,也抑制不住滚滚财源流入腰包的喜悦。

“一桌年夜饭,最低价位688元,最高价位1688元,从预订之日就供不应求。尽管今年的物价上涨,饭菜原料以及燃料等成本费用增加不少,但刨去成本,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从大年三十至今,莱山区晟海酒店总经理吕本政就为年夜饭忙得不可开交,没睡上一个囫囵觉。一进腊月门,就不断有顾客登门咨询、预订年夜饭。从大年三十到初六晚上,酒店推出120桌的年夜饭,不到十天就被抢订一空。“今年的年夜饭抢订程度,比去年还火。这足以说明,人们的收入还在不断增加,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吕本政告诉记者,往年预订年夜饭,多数是为了跟家人过大年三十。今年除了跟家人团圆这一主题外,有不少人预订年夜饭是为了答谢客户、同学聚会等其他主题的。

吕经理经营年夜饭的切身感受,得到不少烟台餐饮业同行的认可。楚天楼、锦城大酒店等酒店负责人也纷纷表示,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下馆子”吃年夜饭,把年夜饭当成一年一度交流感情、团结和睦的一种契机,才促使年夜饭经济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记者采访中解到,今年市区各大酒店、饭店年夜饭价格相差较大,最受欢迎的年夜饭在500-1000元这个价位区间。中档饭店推出的套餐中,一桌大概在300-800元左右,高档酒店年夜饭价格从800元-3000元不等,甚至高达5000元。受到今年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多数菜式价格也较之去年有所上涨,涨幅在5%-10%。

为吸引顾客、缓解饭菜涨价对顾客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少酒店纷纷在“菜名”上下起了功夫,类似“财源滚滚”、“年年有鱼”等吉祥菜名,成为一些酒店的“特色”,颇受顾客的喜爱。

由于今年的年夜饭经济红红火火,一些酒店节日期间接待客人进餐的时间,比平时大大提前。2月12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北马路一家酒店采访发现,进餐的客人开始陆续入座。服务人员介绍,春节期间,预订年夜饭的客人,一般上午10时30分、晚上17时之后,就早早来到饭店了。来得这么早,主要是为了避免饮食高峰时间酒店服务人员服务不到位的烦恼。食客的这一心理,酒店完全可以理解,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春节年夜饭的火爆。据一些行业内人士初步估计,今年港城春节期间的餐饮消费在千万元以上。

出行:百万市民出门过大年

大年三十,市民张先生带着妻儿,自己驾驶着不久前刚购买的一辆“标致307”回老家过年。张先生说:“一家三口开着私家车回老家,既不用挤车,还能捎上更多的年货,最主要的是,叫在村里的爹娘也跟着高兴一把。”

大年初一,蓬莱的周女士带着女儿来到莱山国际机场,乘坐上了飞往哈尔滨的航班,她和女儿将在冰城度过春节黄金周。周女士说,女儿今年14岁了,眼看着就要中考了,以后的学业负担将加重,出门旅游的时间少了,趁着过年的假期,到哈尔滨来滑滑雪,出门开开眼。

像张先生一样,今年驾驶私家车回老家过年的不在少数,从而大大分流了部分公路乘客。加上担心南方雨雪天气带来的影响,黄金周期间通过公路运输的旅客有所减少。与之相反,而选择飞机出行的市民则大为增加。这在来自交通部门的统计数字中得到了印证。

昨天,是黄金周的最后一天,截至下午4:00,交通局在统计显示,从腊月三十至大年初六(12日),全市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共发送旅客约1186296人次。其中,道路运输累计发送旅客109.7万人次,同比降低1.2%;水路运输发送旅客32338人次,同比降低7.8%;铁路运输累计发送旅客4.41万人次,同比增长5.7%; 民航共发送旅客12852人次,同比增长38.4%。

今年春节黄金周,是首个把大年三十纳入法定节假日的假期。根据市交通部门的预计,客流高峰与往年有所不同,探亲和旅游的乘客将会大幅增加。交通部门人士分析称,今年春节黄金周的特点是,公路客流被私家车瓜分,坐飞机的人增加近四成。对于水路客流降低的原因,港航人士介绍,今年,由于大年三十首次被纳入假期,烟台至大连航线也第一次在大年三十停航。大年初五,海上风浪较大,为了乘客安全,除了抗风等级强的“岛字号”轮船外,其他航班停航,导致水路客流减少。

与水路相比,铁路运输仍是“炙手可热”,东北佳木斯、西北西安好徐州等方向的车票,仍然是“一票难求”。北京、上海和济南、菏泽等省内客流则相对平稳。

为保证市民出行,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在春节黄金周期间新增航线和增加了航班密度。尽管南方部分城市机场受到雨雪灾害的影响,如武汉、南京等机场,但从烟台机场出发的客流,主要是前往北京、上海和东北方向的,所以受影响较小。

根据往年东北方向客流吃紧、常常出现乘客买不上票的现状,早在年前,机场方面就与各大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加大了哈尔滨、长春、大连和沈阳航班的密度,保证了东北方向旅客的通畅。

同时国际机场还增加了南方城市,如杭州、温州、宁波、桂林等城市的航班,在陆路难行、铁路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空中的运输。

旅游:69万人来烟台过大年

烟台山“首届迎春庙会”、东炮台“亲近海豹大行动”、塔山景区“第二届塔山迎春会”、长岛的“到渔家过大年”……今年春节,烟台市精彩纷呈的景区活动、浓郁的胶东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自统计部门的数字显示: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

记者自烟台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旅行社所接待的入境团队达到30多个,大多来自韩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其中韩国游客占80%以上,他们和北京、天津、南京、济南、淄博、东营、威海等地区的游客一起到烟台过大年。“休闲”和“下乡”是春节旅游的时尚项目,比如去泡温泉、打高尔夫、酒庄休闲、滑雪……据了解,栖霞艾山温泉、牟平日月圆温泉、蓬莱三仙山温泉、招远金城温泉等度假中心游客持续爆满,其中艾山温泉实现收入近30万元。大批的韩国游客来烟台打高尔夫,仅龙口南山高尔夫俱乐部就接待了1100多名游客,实现旅游收入52万元。塔山滑雪场夜间为游客开放,趣味滑雪比赛充满挑战,为除夕夜增添了许多乐趣,也为滑雪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黄金周期间实现收入45万元。

还有很多城市居民选择到乡下过大年,牟氏庄园推出的“庄园过大年,体验民俗情”系列主题活动和农博园景区为春节游园精心培育的特色鲜花、奇珍异果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纷至沓来。繁荣的春节旅游市场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全面发展,各大型广场、城市公园、大型超市人头攒动。自大年三十开始,市内各旅游酒店便持续火爆,餐饮接待量一直居高不下,收入大大高于往年,预计这种高入座率将持续一个月左右,与此同时,宾馆、酒店的入住率也大幅增长,超过了80%。

今年自驾车成为节日出游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各主要旅游景区提供的信息看,自驾车旅游占游客的一半以上。

从腊月二十八至初二,开发区李女士完成了春节港澳游,她粗略计算了一下,短短5天里,一家三口的花费接近2万多元,是“贵”并快乐着。

“一碗面条45元,一根冰激凌33元……别看物价高,需要排队才买得着。”李女士说,团里的烟台老乡挺多的,大多都是一家人一起出行。整个行程安排的很紧张,年三十还在迪士尼乐园,大年初一就到了澳门,虽然今年天气比较冷,但无论哪个景点,游客都很多。

烟台中国国际旅行社李副总告诉记者,单单他们旅行社,就“送”出去800多位烟台游客,比去年翻了一番,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港澳,其次是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收益相当可观。

突来的大雪使南方很多城市变成“雪窝儿”,多多少少影响了市民南方游的热情。今年春节烟台人青睐的依旧是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省市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部分旅行社取消了赴华东、华南、华中等地的组团计划,重点组织市民赴海南等地和周边旅游,招徕省内、周边地区旅游团,总体影响不大。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一“春节家庭消费状况”为主题写一篇调查分析报告

一、基于通货膨胀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奢侈品消费减少,消费渐趋理性;

二、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日益丰富,使消费呈现多元化;

三、国人近年来消费的欲望和能力逐渐提升;

四、收入的普遍提升增强了购买的能力

3

以春节家庭消费状况为主题写一篇调查分析报告 要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是我们的政治作业

一、基于通货膨胀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奢侈品消费减少,消费渐趋理性;

二、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日益丰富,使消费呈现多元化;

三、国人近年来消费的欲望和能力逐渐提升;

四、收入的普遍提升增强了购买的 可以自己再去查一查

4

调查报告《春节中包含的经济学》600字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

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5

以“中国的春节”为主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访问记。

有人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也有人说,春节晚会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无味,劳命丧财,不如完全推倒重新打造——这对立的声音,几年前就不绝于耳。

而今年,后一种说法的支持率似乎越来越高。尽管今年的春节晚会连贯、热闹、喜庆,但看过就忘,没有一个节目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晚会播出的当晚,互联网上也不时响起骂声。让人感叹不已:春节晚会这道菜,难道真的馊了?

年三十饺子掉了馅——空

应该说,春节晚会整体构架不错,甚至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北京主会场与深圳“世界之窗环球舞台”分会场实现声音、图像对传,上海、沈阳和西安三地单边注入现场直播;实现了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设立了三位网络主持人;运用了许多高科技手段……

“有框架没内容,就像年三十的饺子掉了馅,就剩下一张皮。”对此,网友并不卖帐,认为春节晚会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整台晚会的节目仍多是闭门造车之作,围绕春节说春节,围绕马年谈马年,生活气息不突出。”

“冯巩、郭冬临还是老琴旧弹,内容形式都没有逃出去年的套路;赵本山《卖车》想把去年的风光延续,但设计的骗局太低级,贪嘴耍贫;牛群与郭达、蔡明的组合也没有什么新意……总之,没有特别能够打动人的佳作。”小品相声几乎遭到网友的全盘否定。

“歌难听——词如白开水,谱像催眠曲;舞难看——裙扇绸巾伞,姑娘小伙堆。”有网友如此说,“某些演员因为上了一次春节晚会红了,可以这里卖唱那里卖唱,春节晚会上的节目红了几个?有几首歌曲脍炙人口、四海传唱?除了几年前黄豆豆的《醉鼓》,还有什么舞蹈让人记得住?”

——实际上,在春节晚会上,纯粹的舞蹈已经消失了。舞蹈成为歌曲的附属物,这也是春节晚会的一大发明创造。

没内容、无突破、节目不精彩,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媒体认为,广泛而开放的创作方式是春节联欢晚会充满生命力的保证,央视不惜耗费巨资,邀集明星,苦战数月,但有时却难以让观众满意,这不能不说与一些创作人员脱离生活有关、同一些明星大腕艺术积淀不够有关。

网友也问了,2001年大事那么多,怎的就没有明星们瞧上眼的?

老嘴老脸老生常谈——面

“从节目的安排到演员的选择看得出来,央视是怀旧的,而且是有意地在向老人妥协。”电视报上节目单出来后,就有媒体批评,“这是央视的短视。”

仍然是这样:长达4个多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就那么几个“大腕”在支撑着台面。“这哪里是在演给全国人民看,纯粹是一帮哥们姐们在自娱自乐。”不满的声音说,新面孔少,观众参与少,是春节晚会一大顽疾,“12亿中国人,有才华的一抓一大把,为什么唱歌还是老大姐,小品还是东北腔?”

另一种意见认为,老面孔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老面孔并没有带来鲜活的力作,为什么年年都上了晚会?“‘虎口脱险’10多年了,不见姜昆推出多少好东东。”有网友点名道姓批评姜昆和戴志诚的相声《妙趣网生》,“这又是一个拼凑之作。把网上的段子串起来,糅巴糅巴就拿到亿万观众面前,有点不负责任。这些段子也不知道老姜在一些正规或者非正规的场合讲过多少遍了。”

闹腾煽情矫揉造作——酸

有媒体曾把央视春节晚会以前表达感情的方式归纳为闹腾和煽情。导演陈雨露说了,今年要“表达的是大民族的情结,是有震撼力的民族情”,整个晚会突出的就是一种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合家欢乐的气氛,从始至终都高高兴兴。

可是,综观整台晚会,闹腾依然,煽情如故,要命的是还多了一个毛病——矫情。

闹腾依然。从开场歌舞开始,主持人的道白都是高分贝,小品演员就更是高了八度,插科打诨讨要掌声;北京、深圳舞台上的舞蹈演员来来往往、上上下下,沈阳的球迷、上海的烟花、西安的龙灯狮子围着转;近乎职业化的鼓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闹腾不逊于往年。

煽情如故。倪萍还是那么絮絮叨叨,节目之间的串词总要糅进个人许多情感,不断地同大家套近乎,忍了整整一个晚上的眼泪,终于在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滑了出来;李咏把主持《幸运52》的丰富表情也带上了春节晚会,不说话也让人忍俊不禁……

多了矫情。一些歌唱演员深情款款,泪光粼粼,还有演员在短短的一首歌的时间里,连续两次表达感激之情;小品演员则有些刻意的做作,郭达仍旧一副哭腔,侯跃文扯着嗓子吼……

大家露脸人满为患——乱

“每年都见媒体报道,上春节晚会要闯多少关要打多少擂,可是,哪一年的春节晚会不是人山人海?”网友感到疑惑,近几年的春节晚会,为什么“人海战术”倒成了其主要特点。

“人海战术”首先体现在明星扎堆。大大小小的明星都来了,可是晚会时间不多、节目不够,怎么办?把歌分拆吧,增加角色吧,总得让人家露露脸。对此,网友的疑问是,当今社会好歌手众多,为什么独唱的每年都是那几个人,“让曲风不同的人一起唱,显得不伦不类”。

“一首好歌一个背景就足够了,为什么非要把那么多不相干的人堆在舞台上?简直是喧宾夺主。”去年,一个网友边看晚会边作统计:每支歌伴舞人数平均在15人以上。今年仍然没有改变,在央视春节晚会开始前的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的某个镜头里,记者看到全国各地舞蹈团体的牌子,而在整台晚会中,只有田震独唱《草原之夜》没有伴舞,其余合唱连唱表演唱都是人满为患。

“舞台被各类人物填满了,整个场面看上去显得特别忙乱。”那个有心的网友说,“晚会衔接不畅,好节目严重缩水,个别节目甚至给人不完整的感觉。”

“由华丽的背景、多彩的人流汇集而成的集体狂欢,似乎在努力宣扬我们是一个文化的超级大国——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自我膨胀,可以不遗余力大搞铺张浪费,制造灿烂辉煌的视听轰炸。”这是一位网友批评去年春节晚会的说法,记者觉得它同样可以放在今年,因此照搬过来。

演而优则歌明星串错行——偏

去年,就有媒体批评,当红影视明星章子怡在春节晚会上与香港明星郑伊健合唱了一首《选择你的爱》,五音不全的歌唱水平令喜爱她的观众大失所望。

但是我们的组织者似乎觉得这些意见只是提给明星的,今年依然让那些不能唱歌的明星唱了歌:陆毅、周迅、布丁果果组合的一曲《今年如此精彩》,歌声未落,骂声就上了网:“什么如此精彩,简直是大倒胃口——陆毅倒还凑合(不过也快要上气不接下气),可周迅那嘶哑的嗓子是用来唱歌的吗?”

“不管你是干嘛的,只要你红了,就都可以在全中国人民面前喊两嗓子!”网上批评的声音说,“演而优则歌则舞则处处露脸,是中国娱乐圈的一大怪。有人崇拜偶像,有人追捧明星,但春节晚会是给全中国人看的呀!”

走出困境再起东山——悬

据报道,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全国省级电视台陆续通过亚洲2号卫星向全国送播自己的节目。由此,地方电视台也按捺不住寂寞,秘密筹办起自己的春节晚会,试图从央视春节晚会那里分一杯羹。有的电视台甚至不惜重金去请港台明星加盟参演。1999年,全国大多数省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自己的春节晚会,有的甚至公开喊出要向央视春节晚会叫板的口号。

而在去年,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受到好评,明星虽然不及央视的多,气势也不及央视的宏大,但形式新鲜,节目可人,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网上评论家因此大呼:随着传播方式和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电视台争做年夜饭的时代为时不远了。

“春节晚会就是一台电视文艺节目,却非要把它升华成‘新民俗’,这个沉重的包袱逼着春节晚会走了下坡路。因此,要让它活起来,首先要‘减负’,还它以本来面目。”一位知名的文艺界人士说,“其次,量身订制,为适合的人群做年夜饭,大一统的方式、大而全的定位只会让观众感到厌烦。”

这位人士表示,春节晚会要引入市场机制,让所有有条件的电视传媒都来竞争,让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来竞争,这样,压力才有可能变成动力。

6

有关春节的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 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数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 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08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此俗现已除,但吃赤豆饭、卷银包的古风犹存。过了廿四夜后,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扫除,俗称掸檐尘,各家忙于洗涤被褥帐子,酿酒、炒花生和蚕豆,并采购吃的用的东西。海岛城乡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因“糕“和“高“是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本县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为主,中部地区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穷苦人家则用高梁粉、白玉米作为蒸糕的主要原料。此外人们还要备些锡箔、纸钱、香烛、元宝、茶食果品之类的东西作祭品以此敬神。除夕前几天,人们还要贴上新春联,挂尊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的墙上,摆好祭品,待大年夜一到,点上香烛,让后辈瞻仰。除夕前人们还进行打囤子,即把石灰装在麻袋里,往地上打印,企盼来年粮谷满仓。这些活动现已不见。有的农户还将市内的垃圾及无用的杂务和杂草堆放到外场,点火焚烧,以求来年吉祥,平安无事。年处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过年了,大人小孩换上新衣帽,穿戴整洁,全家围桌而坐,共进丰盛的早餐,以素食为主,再加上汤圆(圆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圆,年年高,并将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俗称“陈年饭“,意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早饭后,孩子们向邻居、亲友长辈们一一尊称问好。正月初一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动的柴草要用芝麻杆,黄豆杆等放在炉堂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火越旺,越吉利,预告今年万事兴旺,节节高.另外,年初三和年初五早晨家家都要烧早饭,饭前要点燃香烛,企求全家兴旺平安.

春节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也有很多种,现在,春节来临,人人都是喜气洋洋的,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月15日至2月22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双峰县爷爷家

调查对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今年放假,我们一家去爷爷家。一是要跟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这样热闹;二是为了完成我的调查报告。

经过几天的调查,我从大人和老人们那里得到了这样的结果:过年前几天大搞卫生,杀猪宰羊,准备很多好吃的,过年后正月里大家都开开心心地玩。过年时要拜祖先,在大厅里摆两张桌子,在门口摆一张桌子。每个桌子上都要有供品,都要有三柱同时点燃的香和两根同时燃起的蜡烛。大年30晚上,放花炮,热热闹闹过年。大年初一以后再去拜访亲朋好友,而且要说些祝福吉利的话。大人们会给小孩红包(压岁钱)。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守 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贴 窗 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放 爆 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压 岁 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吃 饺 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贴 福 字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7

以幸福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等:文化因素如教育程度、价值观念、传统习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国家政治政策等。

现在的大学生代表着今后社会发展趋势,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改变,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今天我就以学员幸福指数为主题展开调查,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学员目前的生活状况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整,使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2011年7月---9月

2、调查对象: 当代大学生

3、调查方法:以访谈形式调查西法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的满意度和自己认为的幸福程度。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主要对国家制度和对生活水平等上面,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目前的形势还是乐观的。但是也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够幸福,他们的主要集中在对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压力。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生是学生与社会人的过渡,所以他们最能代表大众人的思想,更具有说服力。对于那些认为自己不幸福的我们应该给予帮助,让每个人都能够幸福快乐的成长。

(一)社会关系

访谈结果说明84%的同学对于社会关系比较满意,看来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必须时刻保持他人的协调(如服从他人的需要和期望),这有利于使他们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中与家庭、恋爱和室友的相关更为显著。

(二)经济状况

有80% 的同学对于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论,认为收入与幸福并不成正比。有研究认为,收入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另外的研究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得影响就很小了。

(三)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90%的同学认为,目前的状况比较满意。各种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于幸福感更多的采取“未来取向”而不是“过去取向”的乐观态度。但有70%的学生对目前的社会风气感到悲哀。大学生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群,思想觉悟一般比较高,所以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会有更多的感慨和气氛,这一感觉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感。

(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

65%的同学认为其实幸福感只有一部分是外界条件所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调节问题。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是好是坏要看我们是积极或者消极的态度。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如果抱着消极的心态你肯定会被它吓到,然后忧郁不幸福:但是如果持着积极地心态你会感觉压力大更有挑战性,相信自己能很好的应对一切,那么会更有力量更有活力,心情会更加振奋更幸福。

四、对提高电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建议

从个体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考虑,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提高幸福感。

(一)个体自身

对于电大学生自身来说,由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高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自尊和改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主观幸福感。因为归因方式、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影响自尊的高低,所以要培养高自尊感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由消极的归因方式转变为积极的归因方式,所谓积极的归因方式是指将行为的成功归为内部可控因素,例如努力程度。而将行为的失败归为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例如,运气,任务难度等。

2、提高自我价值感,具体的做法是给自己设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取得成功的目标,通过完成这些目标来培养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从而乐纳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

3、纠正消极自我暗示的思维模式,部分个体之所以存在消极的自我暗示,其原因是片面的夸大了外部条件的困难性,同时贬低了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理性的分析外部因素的限制因素和内部可利用的资源来克服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

(二)外部环境条件

从社会因素,尤其是电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来看,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善: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通过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帮助电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期望值,从而把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体实际结合起来。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满足电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尽可能多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拓视野,同时也为电大学生提供求职、社会交往、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创设电大学生生活的良好情境,环境育人,从而为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达到一个希望的水平。

3、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加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对于电大学生来讲,班集体是电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社会群体,对内向性格的学生引导其进行主动的人际交往,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其融入集体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幸福体验,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仅仅会提高电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有助于提高电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总之,从电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8

春节调查报告

据一项民俗调查显示,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已经不那么熟悉了。很多人担心现代人的春节活动趋向简单、实际,会造成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

寻找失落的年味

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如今,每到过年时分,人们会在内心不由自主地把眼前过年的情景 进行“时空切换”,于是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希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不在了。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因全身心操办年节而提起来的心劲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旧时所谓的年味,主要体现在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可如今,挂个电话,发个短信,所有的亲情表达都能“搞掂”。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

年味像固化的山 年俗像流淌的河

亲情的期许、路途的拥挤、商场的人流、饭店的忙碌……不是年味是什么?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的精神涵义:团圆,欢庆,祥和,平安。”民俗专家冯骥才说,年味淡论者,只是谈一些传统年俗的式微,错把年俗当年味、过年的样子当过年的内核,混同了春节符号的诠释形式与春节符号的人文内涵。

或许,这样的理解更接近事实: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它们的内在关系则是,河绕山流。不是年味在淡,而是年俗在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