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科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中国(或青岛)加入WTO经济或发展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中国(或青岛)加入WTO经济或发展的作用

2020-05-23 02:28阅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8949.html区域经济就是置于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是区域产业、产业的空

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8949.html

区域经济就是置于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是区域产业、产业的空间分布以及产业联系。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国内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有--

1 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浙、沪三个省市).

2 华南经济圈。包括中国的台湾省、香港、广东省、福建省在内.

3 环渤海经济圈。根据国家对经济区域的规划 ,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两市,冀、辽、鲁、晋和内蒙的中部地区.青岛就在其中.

中国环黄渤海地区

联合国公布了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环黄渤海地区的大连、天津和青岛均位列其中。

我国加入WTO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

(一)地理上的临近性

沿黄海港口城市相互邻近,交通便捷,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

(二)经济上的互补性

环黄渤海地区城市明显的经济特征是该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技术、自然资源以及其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使环黄渤海地区国际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三)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向环黄渤海地区转移

近年来日本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注重增强与太平洋地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到开始注重东亚的重要性。

1986年,韩国国土开发院和内阁建设部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方案》和《重新划分工业布局的计划》,把90年代的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到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西南部沿海地带.

这也为黄海经济圈的合作创造更有利的经济条件。

(四)环黄渤海地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在不断加大

80年代以来,中国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央政府部门经济职能不断受到削弱,地方和民间企业自主权日益获得增强,权力结构明显地从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化。

(五)黄渤海沿岸城市发展战略面向黄海、面向国际社会进行调整

日本九州地区的沿黄海城市对开展环黄渤海经济合作态度积极,并在努力为这一经济合作尽快进入实质性阶段创造条件。黄海沿岸的主要城市大都面向黄海调整发展国际化战略,制定出了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长远规划。

中国的沿黄渤海城市制定和完善了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开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尽力创造和完善有利于外商投资的环境和条件。

六、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环黄渤海的中日韩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无法与欧洲相比,而且滞后于亚太地区、北美和东南亚地区。东盟各国同属亚洲地区,但十年前就已顺利开展了增长三角的过渡性合作阶段,如今已完全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青岛

青岛市三面环海,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渔业条件优越,适合多方面的开发。海洋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青岛科技发展基础较好,海洋生物技术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在水产养殖、海洋药物和活性物质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向来有中国“海洋城”之称。

在工业发展方面,青岛已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首先,青岛工业总量已具备了相当规模。目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的工业经济总量已进入第4位。其次,青岛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如家电业拥有一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第三,青岛已形成了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车辆船舶和机械电器等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最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青岛自1984年起大力发展品牌战略,注重培育本市的知名品牌和大企业集团,形成了以名牌企业集团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创造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颐中、双星、澳柯玛、凯联、黄河橡胶、钢铁、一汽集团等企业都是青岛的纳税大户。

青岛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信息家电、海洋生物工程与医药等领域拥有众多的名牌企业和一批知识产权,企业R&D投入比例较为合理;作为港口城市,自然区位优势明显,气候舒适、环境优美,城市建筑特色鲜明,环境竞争力比较强;经济安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秩序竞争力也比较高。

在港口方面,青岛港港深水阔,不淤不冻,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沿黄河流域和太平洋西岸重要的中转港和国际贸易口岸。拥有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原油码头,现代化的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我国沿海最大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中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铁路港站和国内最大的集装箱EDI系统。

青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青岛的优势产业

入世后,在面对加入世贸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走国际化道路、实施国际化战略,融入国际市场和竞争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也因此成为青岛重要的任务,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升级、产业再造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最终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1、建设环黄渤海经济圈重要的海洋产业城市

青岛是中国的海洋科技城,其海洋产业技术在整个环黄渤海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应大力将青岛由海洋科技城转变为海洋产业城,建成以海洋生物技术为主的“海洋硅谷”,形成以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精细化工、海洋水产苗种等为主导产业的海洋科技产业。渔业方面,突出发展特色渔业,搞好科技兴渔。以提高良种覆盖率为中心,以新产品的选育为中心,以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大力引进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加快生物技术在渔业领域的推广利用。以养殖业为切入点,带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生物技术方面,重点发展五大领域:海洋生物优良种苗培植基因工程、海洋药物及生物工程、海洋活性物质及酶工程、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技术平台及生物芯片。制药方面,以海洋药物、生物工程制药和海洋生物保健品三大门类为重点,形成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海洋技术优势,加快技术向市场转化的进程,同时以技术为依托,加强与环黄渤海地区的学术、技术交流,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探讨其他领域的合作。

2、建设环黄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工业基地,建成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啤酒饮料、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老牌的工业基地,青岛应将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作为青岛经济实力重要支柱的传统产业,是青岛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家电、化工橡胶、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是青岛工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应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外向型经济、大企业集团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依法关闭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工厂。对产品没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企业实施破产。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价格低廉是青岛的资源优势,在发展工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该产业的发展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3、建设区域性高科技信息中心城市,建设 “数字青岛”

首先,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在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同时,青岛应扶持中小型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发展;在依托劳动力优势和优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的信息制造企业;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计算机及网络、通信,信息家电和智能仪表四大类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在电子商务方面,发挥青岛作为中国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以”一个平台,三个体系”作为我市电子商务应用的框架,即电子商务网络平台,CA安全人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在海关、商检、银行、税务、外经贸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争取将青岛建设成为环黄海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最后,在软件业方面,青岛应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其它的优惠配套措施为引导,以青岛软件工业园的建立为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来青岛发展,并逐步壮大本地软件企业的实力。

(二)加快发展青岛现代物流业,建成环黄渤海区域物流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物流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环黄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依托便捷的交通和港口优势,在争做东北亚物流中心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青岛已将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扶持,但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与环黄渤海地区的其他核心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青岛欲成为环黄渤海地区物流中心,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明确现代物流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面对世界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应当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青岛市“以港兴市”,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工作切入点, 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综合环境,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物流机制,通过物流系统要素整合,实现物流系统战略性功能重组,完善综合性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以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市域配送体系为目标,加快完善“三大平台”,推动“六大物流园区”建设,培养现代物流,促成物流产业带的形成,构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现代物流支撑系统,逐步把青岛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2、打破地方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强与境内港口合作,共同发展。

积极探讨与北方其他主要港口通过开放中转通道,合理设置主要港口间的外贸中转支线,推动港口间形成互为中转的发展局面。虽然大连、天津、青岛等港口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存在一定竞争,但由于各港都具有传统的经济腹地,长期发展而言也不易互相取代,同时在近、远洋航线数量和航线布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完全可以通过开设班期、挂港设计合理的中转支线,互为中转通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合力参与环黄渤海区域枢纽港的竞争。

3、积极参与环黄渤海经济圈的物流合作,努力建成国际物流中心。

青岛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与环黄渤海其他港口城市相互临近,交通便捷,落实青岛市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具体措施为:

(1)尽快编织四张网络:业务可以涉及到的供应商、制造商与用户的营销关系网络;仓储布局网络;信息功能网络;综合服务网络。

(2)在巩固和发展物流企业现有业务的同时,集中人力、资金,并通过资本运作、联合、特许经营、联盟等方式,把业务范围逐步扩展到提供采购、供应、仓储、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物流合理规划、信息、咨询等综合性多样化业务方向上来。

(3)巩固现有客户关系,积极发展和拓展新的客户关系,把关系营销网络扩展到大系统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企业,客户网络的编织是物流企业的最基本的资源财富。

(4)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建设布局合理的仓储和运输网络,以保证准时经济地实现物流配送功能。

(5)设计供应链过程一体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实现高效准时的物流管理的同时,更向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超值的物流管理合理化咨询与设计规划的综合性服务。

(6)加强专业物流人员培养,做好人才储备。我国物流业刚起步,专业物流人才缺乏,因此要使物流业发展有充足的技术支持,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指导现代物流的实践。在物流研究和人才培训中,应特别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国外经验与国情以及企业实际的结合,对物流市场的特征及物流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政策进行理论探索,二是物流理论与物流管理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参与构建环黄渤海大旅游圈,大力发展旅游业

1、把握入世机遇,加快开放步伐,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青岛市应抓住机遇,加速旅游相关各业的开放步伐,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旅游服务缺项,提高整体服务竞争力;推进信息产业的对外开放及与日韩城市的产业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运作方式的现代化;抓住进口关税的降低的契机,积极解决多年来困扰旅游产业的旅游用车问题。其次,加快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机制。在投资领域,方便外国尤其是日韩企业进入我市旅游市场,以技术输出和投资的方式开展经营,引进和建设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机制。

2、 乘奥运之机,迅速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品牌

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项目在青岛市举办,这将为青岛市带来大量运动员、记者、游客、及体育爱好者,也是青岛市提升旅游形象,开拓国际市场的契机。为此,除大力改善市区环境外,应鼓励市民的参与。市民的普遍参与是当今都市旅游的动力,因此要在全市普及青岛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和日常英语教育,提高市民素质,把市民培养成为青岛的形象推销员,将极大的促进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3、积极参与筹建环黄渤海大旅游圈,带动青岛旅游业发展

构建环黄渤海大旅游圈可成为青岛市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青岛与环黄渤海地区的日韩两国城市合作日益加强,以旅游带动贸易、投资的合作,应作为青岛发展的重要战略。青岛在加强对日韩中心城市及旅游区的宣传外,应积极探讨途径与环黄渤海其他城市尤其是日韩城市发展中日韩环黄海三国游路线,并以一个拳头、一种声音共同向外开展旅游宣传和促销作用。同时,应积极参与开展区域景观联合调查,充分发挥地区旅游景点毗邻的优势,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发展与其他中心城市间的海上客源和空运,形成富有特色的环黄渤海旅游圈,提高旅游产业效益。

(四)积极引进外资,扩大贸易往来

1、引进外资的产业倾斜政策

目前青岛市引进外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韩国和日本的资本在青岛大多从事加工贸易,涉及的产品主要是服装、食品、箱包、鞋帽、工艺品、水产品、电子零部件等。今后青岛市利用外资的产业战略应进行调整,即从目前的以工业领域为主逐步转向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在工业领域,积极引进汽车、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高产业关联项目,融入复合一体化国际分工体系。

在农业领域,针对日韩稀缺的土地资源及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作为环黄渤海圈对日韩重要的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青岛在农业方面可进一步开展与日韩的分工与合作。首先要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外商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对于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利用外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更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引导外商投资高科技农业。这方面可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强与日韩农业合作的力度。台湾农业把利用外资与技术、人员引进相结合:在早期争取到亚太经合组织的资助,设立粮肥技术中心、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和土地改革训练所,引进多项农业新技术。后来派遣农作物、畜牧、林业、渔业等方面的技术人员赴海外深造、接受训练,这些人员带回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使台湾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青岛市政府应形成农业产业观念,建立各种农业服务体系,利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搞好农业交通、用水、用电等的建设,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服务业方面,目前全球国际投资中50%以上的投资集中于服务业。我国正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放宽外商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限制、其中除比较敏感的金融业、保险业、电信业、批发业等吸引外商投资政策仍存在股权比例等限制外,建筑、教育、环境、健康、旅游、娱乐、体育、交通运输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已大幅放宽。青岛市在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资进入第三产业,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一定的优惠。

2、建立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为所有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要创造面向各类投资者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市场准入条件,重点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放松政府管制,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以备案制替代审批制;二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府政策和企业竞争行为都能够在透明的法治环境下进行;四是加强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树立服务式政府的观念,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营造适合外国企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满足外国企业家在本市发展的各种正当要求。继续搞好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投资硬环境建设,在外商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仲裁机构等,及时听取和解决投资环境中的意见和纠纷,为其提供专业化和系列化服务。建立外国人居住区和国际学校,以解决外国商人的生活、就医、娱乐及子女教育等问题。构筑超尖端的信息通信基础,营造便捷的国际商务环境。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座高度信息化、拥有超脱信息服务内容的尖端信息化城市,把包括尖端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知识信息产业的成果,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日常生活。

3、优化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WTO之后,对青岛面向日本、韩国出口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入WTO后,青岛应优化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 其次,应扩大和优化贸易队伍,加快赋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科研单位自营进出口权的步伐,为企业完善出口商品国际营销网络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企业进入国际大批发商、连锁商的供伙渠道,增加出口收益。

(五)适应发展需要,实施人才工程战略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人的素质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企业的兴衰。国家的竞争、企业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青岛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学校培养受制约是重要原因。为此,青岛市应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战略,提升全市人力资源素质,以适应入世后大量企业前来投资的需要。

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本基础,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育进行大力投资,二是建立一个能留住人才的体制。美国能持续保持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优秀的教育体系。美国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主要是因为该国拥有大量世界一流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一所一流的高等学府,往往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层次。美国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最佳人才。强大的教育体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断的流失其最佳的毕业生,它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外国人才是美国技术领先的关键原因。根据乔治城大学国际移民研究院的研究,美国的500万信息技术人员中,100多万是移民。台湾成功地建立了世界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吸引回来了5万多位在过去二十年中离开的华人科学家。与此相比,青岛市在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方面,在引进人才、避免人才流失方面都有待加强。

同时,青岛市必须为其知识型劳动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资源,增加政府和企业对研发的投资,并推进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

(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加强与环黄渤海其他中心城市间的合作

从区域经济看,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是培育财源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后劲的最主要源泉。同时,根据点轴理论,区域增长极(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开发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国民人口基本上都走过了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分散的中小城市走向大城市的历程。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大城市圈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90年代以来,尤其自中韩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日本、韩国的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心城市之间的交流异常活跃,地方城市之间的交流目的正在由单纯交流向振兴地区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方向转变,其交流质量也在迅速提高。目前环黄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九州、富冈、下关,仁川、釜山、蔚山、天津、大连、青岛、烟台都活跃在每年举办东亚环黄海城市合作会议上,并积极探讨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但仅仅通过论坛的形式难以对实质性的合作起到大的促进作用。但东亚城市合作会议毕竟为各方的合作提供了切磋和交流的场所和机制,青岛如能够在与各中心城市的交流方面先行一步,占得先机,将对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开展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生产工业也逐渐无国界化。日本国内产业界的部分人士也认为其生产系统不能单考虑以日本为生产据点,而应该考虑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设立生产据点。青岛应把握住日韩国内产业转移的新动向,在与日韩中心城市的交流中密切关注自身和对方的竞争优势及产业互补性,为企业合作交流创造良好条件,并借助东亚城市会议搜集和提供相关信息,促进日韩企业参与青岛经济,本地企业实行跨国经营。

孙健:WTO环境下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青岛经济发展

2

中国(或青岛)加入WTO经济或发展的作用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协调国民经济发展。

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促进生产力发展。

3、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可以阻止利润下滑,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4、增收关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资本积累。

5、推动对外关系发展,是对外经济关系中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形式,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6、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稳定。

7、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物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8、有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参与国际分工。

9、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创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10、有利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宏观调控和提高行政效率

《2003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预测:2003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6800亿到7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到13%;其中出口额3500亿到3600亿美元,增长8%到11%;进口额3300亿到3400亿美元,增长12%到15%。贸易顺差将较上年大幅减少。全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重大障碍。

从国际收支平衡形势看,近期,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内需相对不足和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可能会因进口的过度增长而更趋严重。

2002年,累计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60起,其中反倾销案件45起,保障措施案件15起,涉及我国出口贸易金额达10亿美元。

WTO(或对外贸易)产生的动力: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分工扩大→促进→对外贸易→推动→国际分工→促进→经济一体化--促进→GATT→发展→WTO。

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二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三是国家的形成。

三次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分工: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经济上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了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人);二是要在少数人手里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资本);三是要有不断扩大的商品销售市场。

•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国经济的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就形成国际分工。• 如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国际分工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

加入世贸: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已经站到了WTO的大门口。加入世贸,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面对国际大财团的竞争,中国国内各种产业将承受巨大的冲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是权衡利弊,加入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看还是利大于弊,是长期利好。本文对此作出了深入分析。

随着今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的成功,历时13年之久的中国“入关”和 “入世”的努力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在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国表示“坚定地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方还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其后,欧盟代表也在北京与中国开始了又一轮谈判。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离WTO的大门已经越来越近了。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今世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解决多边贸易争端的最重要场所,其成员的贸易总额占全球的95%以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诞生于1948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其间进行的八轮全球性贸易谈判,其成员已从开始时的23个发展到目前的130 多个;而且其涵盖的议题也越来越广,在传统的货物贸易基础上,又进入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等新领域。与此同时,相关领域的决议和措施经过反复的争论、实验、修补,日趋完善。可以说,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多年来制定的一系列决议、规章、程序、办法,以及互惠互利、互相约束的机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可。

中国过去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但却一直被拒之于WTO这个国际经济贸易大家庭之外,这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鉴于近年来中国“入关”的努力一再受挫,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加入WTO也照样发展,或者说,加不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中国不加入WTO, 就不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能享受多边贸易体系的好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加入WTO完全符合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加入WTO,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就是要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遵守“游戏规则”,从中获益。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也将发挥积极的影响。WTO总干事鲁杰罗认为,中国加入WTO“对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件好事”,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完整的”。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

有人担心,加入WTO会冲垮民族经济。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从短期看,加入WTO后,可能会给民族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利远远大于弊。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30多个成员,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其中既有发达国家,更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入关”时,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但没有一个因为“入关”而导致经济被冲垮的。相反,我们看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入关”,增强了竞争意识,学会了“与狼共舞”,竞争能力大大加强,经济发展很快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环境中,国家对企业的“父爱主义”有目共睹,所谓“不找市场找市长”,就是人们对中国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真实描述。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磨练,这种现象已有所扭转,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差得很多。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则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加入WTO可以说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使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接触国外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当然,与国外企业打交道不一定就是单纯的竞争,同时还有合作,加入WTO也同时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一个基本特征。

加入WTO对解决国有企业困难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国外有学者预测,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达两个百分点,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真是这样,那作用应当说是相当可观的。与此同时,加入WTO给中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外大企业的运作方式、管理经验。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从今以后就可以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了, 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增加发言权。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现象很严重,加入WTO,可以利用该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使这一问题公平合理地得到解决,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望。同时,也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一年一度的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审查问题。

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外贸易和外来直接投资。199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达到32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十位。据专家估算,中国GDP增长中有两个百分点是由外贸出口带动的。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来投资最多的国家,就世界范围比较,仅次于美国。截止1999年3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8万个,合同外资金额581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48亿美元。中国在某些产业方面也具有了世界级的竞争能力,这些都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奠定了基础。

不同产业受影响不同

从产业层面分析,中国产业在加入WTO后所受的冲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工程承包,中国在这些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这种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另一种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计算机、医药、汽车、金融等,这些产业中国不具有优势,所受冲击较大。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几个有代表性的产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纺织服装。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占20%以上,过去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发达国家受限较多。加入WTO后,利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加入WTO后,出口配额将被取消,这些都有利于市场的扩大,从而对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机遇。

工程承包。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每年评选出的前225家大工程承包商中,中国目前已占有26家。中国公司承建的工程已遍布世界各地,且效益大多不错。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工程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外承包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汽车。中国目前的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将有大幅度下降,零件关税将降幅更大,汽车进口配额也将取消。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能力过剩大约2000万辆。这些都将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分散,全国有100多家整车生产厂家,数千家零配件生产企业,且效益大多不佳。因此,目前需要继续上规模、增效益,继续探索与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合作途径,加快国产化步伐。

电信。据悉,中国将在加入WTO后的数年内.取消寻呼、移动电话的进口限制和固定电话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领域中持股,在增值服务和寻呼机领域比例更大,同时也将取消对电信设备的关税限制。电信业是中国垄断较强的一个领域,报载中国的电话费用平均为美国的7倍,服务质量也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电信市场的潜力很大,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关于电信业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中国联合通信公司(联通)的成立使中国电信市场增加了一份活力,今后需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

计算机。加入WTO后,中国将在几年内取消半导体、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的进口关税。相对来说,取消进口关税对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而对软件开发商来说,由于高科技的引进,发展前景可能看好。目前要有意识的培养人才,以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

医药。加入WTO后,中国的药品进口关税将大幅度下降,与其他WTO成员持平(6%左右)。目前中国医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原料药,附加值低,生产化学类药品的企业大多亏损。关税降低后,面对洋药的冲击,中国制药行业将面临一场真正的考验。鉴于开发新药品的费用较高,企业应当利用市场开放的机会,引进技术,走合资合作之路。同时,也应当看到,加入WTO后,国外对中成药的进口限制也会放宽,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将面临发展机遇。

旅游。加入WTO后,中国将逐步放宽对外资酒店市场准入的限制,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饭店。目前中国内地饭店已经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外资酒店的大规模进入,将进一步加剧该行业的竞争。目前不宜盲目上新项目,现有旅游设施也要考虑结构调整问题。

农业。加入WTO后,中国将在2004年前,将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将降到17%,对美国特选农产品关税减至14.5%。同时,取消对美国小麦、肉类和柑橘的进口禁令。目前,中国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但不同品种的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且粮食成本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降低农产品成本,如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减轻农民负担等。

银行。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乃至设立外商独资银行;几年内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优势在于有强大的网点,通过改进服务和金融创新,可与外资进行一番较量。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良贷款(人民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比例为不超过10%,有学者认为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一些)。应当看到,理顺银企关系需要多方努力,日前以建设银行为背景组建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由财政部拨款100亿人民币,人们寄希望于这种形式能够对缓解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有所帮助。

保险。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很大,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市场开放度不够高。加入WTO后,外资在人寿保险公司、非人寿和再保险公司中持有的股份将达到一半左右,几年后可转为独资。外资的进入可以使中国的保险公司学到新技术和新的行销方式,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但也会给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中国保险业带来巨大冲击,需要考虑承受能力问题。有学者提出,在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前,应先开放国内市场,即允许成立多种形式的中资保险公司,以锻炼队伍,迎接挑战,此建议不失为明智之举。

捕捉商机

加入WTO,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它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更有新的观念和高素质的人才。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主要引进的是“硬件”,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引进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软件”上。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人才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强的优势,且经验丰富,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学习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天赐良机。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纷纷遇到困难,应当说,国有企业改革可走的道路很多,利用外资是其中之一。应当利用加入WTO的机会,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目前,国际大企业间掀起了一股收购兼并(M&A)热潮,资本的国际流动非常频繁,国内企业之间也在纷纷探讨重组问题,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可能会把一部分目光转向中国,进入中国的收购兼并市场,这就为中国企业有选择地吸收利用外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加入WTO后,由于享受互惠待遇,中国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目前中国国内需求疲软,生产厂家竞争激烈,许多产品(如家电)出现过剩,可以利用加入 WTO的机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这方面,江苏春兰和青岛海尔等企业已经先行了一步。

中国加入WTO,对外商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中国加入WTO,需要降低关税壁垒,这意味着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降低了;同时,由于取消对外商进入某些产业的限制,这意味着外商在中国投资的空间扩大了。从软环境上说,由于加入WTO,中国外贸政策的透明度也将进一步增加,外商在中国市场的活动可以在更规范的条件下进行。目前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关注,在能源、水利、交通等方面都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对外商来说,这些项目尽管期限较长,但有稳定的投资回报,风险较小。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优势逐渐显现,值得关注。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可以预计,借助中国加入WTO的时机,将会掀起又一轮外商投资中国热,中国经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4

WTO对我国(青岛)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加入WTO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 :

(一)经济上的互补性

(二)地理上的临近性

(三)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向环黄渤海地区转移

(四)环黄渤海地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在不断加大

(五)黄渤海沿岸城市发展战略面向黄海、面向国际社会进行调整

(六)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

孙健:WTO环境下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青岛经济发展

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究竟有什么好处?

  加入世贸组织有10大好处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将会带来哪些好处和负面作用,这是当前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应当认识到,当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只有积极对外开放,以自己的资源,通过国际交换,实现资源的国际间优化配置,才能获得经济发展。20年来,中国以劳动力和若干自然资源和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相结合,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WTO是“经济联合国”,它所制定的规则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经贸惯例,如果一个国家被排斥在WTO之外,就难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交流,而且还要受到歧视待遇。

  中国参加WTO,将对下一世纪的经济与贸易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归纳起来,至少有10个方面的好处。

  一、扩大出口:出于WTO134个成员方都可以取得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自由贸易带来的优惠,有利于我国产品和服务出口,使我国最近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出口下降出现回升。

  二、进口先进技术:出口扩大了,可增加先进技术的进口,使我国在科技上更快跟上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

  三、有利于进一步引进外资:20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上取得重大成就,现在有3万多家三资企业,引进合同外资额已达5000多万美元,占工业产值18.7%和41%,带来1000多万人就业。进入WTO后会使引进外资更快增加。

  四、有利扩大就业:外国专家估计,中国“入世”可在GDP发展方面,增加近3个百分点,每个百分点增长可创造100多万个就业机会,这对解决当前国企改革人员分流,发展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五、有利于国企改革:当前国企改革的困境,主墅是产品少销路,外贸公司收购少。外贸出口将因“入世”扩大,大量收购企业产品,企业有销路、有赢利,有利于盘活资金,减少银行呆坏帐,推进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六、有利减少贸易歧视待遇:目前很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搞歧视,如无理设置反倾销规定,各种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检查”,“入世”后可向世贸组织纠纷处理机构申诉,取得公正、合理的解决。

  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入世”后关税降低了,群众和职工可以同等的货币,购买优质产品。国际经贸界认为,一个国家“入世”,职工等于增加一倍工资。

  八、有利于反对贪污受贿:按WTO《政府采购行动协议》规定国家一切大工程要在公平竞争中招标。现在有些大工程,往往由不法商人操纵,通过私人关系承包并转包,贪污受贿严重。WTO有《政府采购协议》,一切大工程按招标办法,公开招标,这对反贪污反受贿有利,可保证工程质量。

  九、有利于反走私:目前走私主要因高进口关税下有大利可图,降低关税后,走私无利可图,自然减少。

  十、促进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严重落后,只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量的1%。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所以一定要发展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引进和出口。例如外国来我国办银行,就有三个好处:1、引进资金,2、带来客户,3、促进国内同业提高服务效益和改善服务态度。

  参考资料:http://www.ppzw.com/qyfw/shownews.asp?newsid=243

6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中国加入WTO的正效应: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增加中国在对外贸易双边及多边谈判中的主动权,减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配额的限制,使我国能够充分享受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世界贸易组织是建立在参与者一致基础上的契约安排,是一个拥有多边规则和纪律并且有相应的规则制订能力、争端解决机制与组织机构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民主主体。由于我国在该组织内的缺席,致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协议谈判中处于劣势,一些有竞争力、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的商品仍受配额的限制,面临退出国际市场的威胁,尽早加入世贸组织,就可以获得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权利,使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在进口发达国家的技术时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活动空间与主动权将大大拓宽和提高。

  (2)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促进我国各级政府更新理念、校正自身行为,规范市场游戏规则,提高行政水平和质量,有效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世界贸易组织的章程对申请加入国的经济制度属性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我国13年的申请谈判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制度全面创新的过程,市场化取向改革在政府放松管制而取得了阶段性巨大成效之后,初期改革的功效正在逐步消失,要使我国市场经济有质、有序、有向地演进,避免转型过程中因制度真空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及社会整体效益的大滑坡,政府创新就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使我国各级政府真正地体验和认知现代发达国家政府的运作规范,体验和认知现代文明社会的真正底蕴,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相信,我国政府治理框架的有效构建将在加入WTO后的不久全面展开,政府治理框架的实质性转变就是垂直展开国家法律体系的运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央政府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权威,有利于社会净化措施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可以明确限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政府治理框架的重构还可以促进政府理念的转变,使之与WTO所要求的市场精神相一致,从而推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政府理念偏重于对社会资源(包括政治权力、经济资源和生活要素)分配权的控制,其长期结果是模糊对社会公平概念的理解,使政策指向偏离促进旨在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性努力,并且过分强调对已有财富的“合理”配置,易导致投机活动(政治的和经济的)泛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有序和持续增长。因此,把政府理念创新的落脚点定位于重新设定社会游戏规则,变政府注重分配性努力为保障生产性努力,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切实保障在任何情况,生产性努力所带来的成果都能按契约精神的要求回归给生产者。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长期而言,可以重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增进我国企业在知识创新和应用体系中主导作用的提高。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主体,企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质量,关系到市场的成熟度。在我国传统模式的企业中,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其影响在长期内表现为产业水平普遍低下,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劳动力知识技能低下,高新技术产业化缺乏有效的微观支柱系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1978年以来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缺乏市场有效规则的社会中,企业内在的品质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贸组织成员国势必要求我国确保国内法律制度不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抵触。在此外部压力下,我国企业将在更开放的空间实现企业精神和理念的大转换。同时,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机制设计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各类服务型、监督型的市场中介机构也将进一步规范其行为,这一切都会促进我国企业的再生,而且市场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将会孕育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家选拔机制,并造就一支真正的企业家队伍,有效担负起推广知识传播、激励技术创新的职能,从而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我国加入WTO,会在服务贸易领域迅速改变经营面貌,活跃我国中介服务市场。更多地开放金融、保险、零售商业、航空和电讯业领域,可以改变我国企业在这些领域传统的非商业化经营模式和垄断市场的格局,从内部突破进行制度创新。1992年,上海率先开放寿险市场的积极效应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其积极功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险种的多样化和不断创新,促使国有保险机构转变经营理念,真正学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满足投保户现实需要的态度出发设计寿险品种,实现了保险的内在功能;二是理赔及时守信,诚信是保险公司的信条,这种信条着重表现在合同兑现到位和理赔及时、高效上,保护了投保人的利益;三是服务主动周到,结合中国人生活理念中“情—理—法”的思维特点,进行业务活动,使保险服务范围得以延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上述转变在西方国家经历了50年,而上海仅用了6年时间,足见对外开放服务市场功不可没。

  中国加入WTO在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负效应:

  (1)加入WTO可能会改变我国外贸顺差的格局,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短期看,加入WTO首先必须削减关税,取消出口退税补贴,开放国内市场,其中关税下调幅度最大的是消费品。我国人口众多,对消费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因国外同类消费品在质量、包装、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极易迅速占领我国消费品市场。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技术装备更新缓慢,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企业经营机制落后,在对等开放各自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产品短期内较难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由此可能发生贸易逆差,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

  (2)我国加入WTO,在短期内可能造成相当数量企业的倒闭,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加入WTO,我国政府首先要作出关税减让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的承诺。目前,与我国谈判的国家要求我国在农产品及化工产品进口上实施零关税。在整体协调关税方面,要求我国平均进口税从1992年的44.6%降至8.9%,其中,美国对我国4073项工业品提出关税要价,要求把这些工业品的平均关税降至6.9%,对我国的民族薄弱工业,如汽车工业的保护关税,要求控制在40%以下。目前,我国对35种商品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各谈判国均要求我国取消这些非关税壁垒。同较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成本较高,一旦取消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在制成品市场价格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会有一大批企业在短期内集中破产。取消贸易壁垒不同于前20多年改革开放中“三资”企业的登陆,“三资”企业登陆在排挤民族工业企业的同时还可吸纳大批劳动力,而取消贸易壁垒则是对外国商品直接开放国内市场,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并不能吸纳劳动力就业,因此,失业问题将在加入WTO后的一段时间更加突出。

  (3)加入WT0后,在短期内可能加剧我国股市的低迷和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困难。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先天不足,在外部力量强烈冲击下,效益会急剧下降。同时,必然影响到股市的走势。我国股市的问题是:①受政府干预较大,且政策又不连贯,致使股市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运行;②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且大部分股权不能流通;③股市规模较小;④证券公司规模较小并缺乏足够的自有资金;⑤市场游戏规则不健全,特别是股市的运作体制不健全,如股市没有套期保值功能。这将使我国证券行业在同具有雄厚实力和丰富经验的国外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总之,我国加入WTO后,在短期内会遭遇强大的冲击,如果我国企业和市场能在冲击中学会市场运作的经验和规则,通过短期退守而转入渐进出击,就能使我国企业的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

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显著提高,为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各项工作,推动世贸组织更加重视发展中成员的关切,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与各成员共同推动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遵循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理念,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胸襟、拥抱世界,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增加全球民众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扩展资料:

世贸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在处理该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政治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