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科 > 天津的历史沿革 匡山村的历史沿革

天津的历史沿革 匡山村的历史沿革

2020-05-21 21:04阅读()

天津的历史沿革

1

2

匡山村的历史沿革

相传唐末(905~907),人们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靠匡山而得名为匡山村。 匡山村位于济南市西北隅,全村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隶属于济南市槐荫区匡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地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被誉为济南市著名景观“齐烟九点” 之一的匡山,海拔高度80.08米,矗立于村区东北部,昔日“满山皆松柏,遍山葱茏,蔚然深秀”。如今,匡山村正按照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300余亩的匡山公园, 恢复匡山人文历史古迹、塑造现代美景,使之成为济南市西北部旅游观光娱乐胜地。

1949年冬成立农民协会。

1950年12月土改工作队进驻匡山村开展“土改运动”。

1951年1月5日,济南市调整行政区划,撤销11个区,改划6个市区和5个郊区,匡山村划归济南市郊三区。

6月土改工作结束, 村民分到了土地、房屋和家具,人民政府为村民颁发了土地证。

1955年,匡山村划归历城县郊三区段店镇黎明高级农业合作社。

1960年6月,匡山村划归槐荫人民公社西郊公社。

1961年5月,匡山村随同西郊公社复归历城县。

1967年,参加人民公社的467户村民全部安装上电灯。

1980年,匡山村划归济南市郊区西郊人民公社。

1984年7月19日, 经全体村民选举成立第一届匡山村村民委员会,孟昭来任村委会主任。

1987年4月30日,匡山村由历城县划归槐荫区段店镇。

1989年12月25日,中共匡山村支部委员会划归中共匡山街道办事处党委领导。

是年,匡山村由段店镇划归匡山办事处管辖。

1990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按规划实施旧村改造,首批建设完成村民别墅楼40座。

1991年4月27日,中共匡山村党总支成立,孟昭来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

11月30日,召开第一届村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匡山村村规民约》《匡山村土地使用管理规定》《匡山村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匡山村计划生育的实施规定》《匡山村关于统筹和发放老年人生活保证金的规定》《匡山村用电规定》《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决议》等一系列文件。

1992年12月,实施老年人生活保证金制度,年满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的男性村民和年满55周岁(含55周岁)以上的女性村民由村统一每月发放生活保证金。

1993年4月20日,《济南日报》等新闻单位100多名记者、编辑参观村改小区和村经济发展情况。

6月1日, 投资200万元建成匡山幼儿园,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等省、市领导出席落成典礼。

8月26日, 经山东省体改委批准,山东匡山集团总公司正式组建成立,孟昭来任董事长、总经理。

10月2~5日,派人赴京参加“全国首届人才交流大会”,招聘人数居济南市参会单位第二位。

是月28日,投资500万元建成济南市槐荫实验小学,并无偿移交槐荫区教委管理。

1994年1月13日,成立中共山东匡山集团总公司委员会,选举孟昭来为党委书记。

4月下旬, 孟昭来出席山东省“五一”表彰大会,并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1996年2月18日,匡山集团新办公楼竣工并正式启用。

4月9日,槐荫区委、区政府在匡山集团召开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集团党委书记孟昭来做了《精心构筑五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发言,区委书记丛大鸣作了总结讲话,充分肯定了匡山集团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8月30日,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的26中新校在匡山小区落成,中共济南市委常委、济南市副市长沈建国、槐荫区委书记丛大鸣及市、区教委领导出席落成典礼仪式。

10月10日,匡山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4700万元建设的西市场服装市场落成并开业,济南市副市长王丕俊及市区有关领导出席开业仪式。

是月16日,组织200余名老年人去青岛、烟台、蓬莱五日游。

12月18日,经槐荫区体改委批准,山东匡山集团总公司对所属集体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

是月28日,槐荫区区政府批准,匡山村实行村级企业化管理,撤销了匡山村委会,由匡山集团总公司行使原村委会的一切社会职能。

1998年1月16日,对匡山村村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

3月27日, 山东匡山集团总公司改建为山东匡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召开了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大会通过了《山东匡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并选举了董事局董事、监事会监事,孟昭来同志为董事局董事长兼总经理。

10月1日, 匡山集团第一个跨地区投资项目“山东匡山集团海南文昌农业园”成立。

1999年1月8日,对匡山村属集体企业开始实施民营化和私营化改造,首批将匡山门窗工贸公司和匡山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七家股份制企业的集体股权全部有偿转让给了个人。

2000年1月22日, 对匡山村的全资集体企业和合资企业实施集体资产有偿转让到人,初步完成了集体企业的民营和私营化改造。

4月29日,占地2公顷的匡山绿苑广场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副市长陶安岭、槐荫区委书记赵文朝、区长朱玉臣等市、区领导出席落成典礼仪式。

6月1日,匡山集团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匡山小学新校落成,新校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可容纳600名学生就读。

3

南朗镇的历史沿革

据南蓢(南郎旧称)的龙穴、泮沙、翠亨海边、下沙、崖口、平顶山等地考古发掘发现证明,早在5000~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古人类在南蓢地区生息繁衍。

远古时期,南蓢地处香山岛,其境域仅为今五桂山和凤凰山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香山岛属南海郡地,南蓢地域属南海郡香山岛。

汉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香山岛属南海郡之番禺县地,南蓢地域属南海郡番禺县香山岛。

晋朝咸和六年(311年),香山岛属东官郡地,南蓢属东官郡地香山岛。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东官县改名为宝安县,香山岛属宝安县,南蓢地域属宝安县香山岛。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改名为东莞县,东莞县在香山岛上设置文顺乡,南蓢地域属东莞县文顺乡。

北宋时,文顺乡改为地方行政单位的香山镇,南蓢地域属香山镇。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县,南蓢地域属香山县长乐乡和永宁乡。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南蓢地域分别属香山县四字都和大字都。

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四字都和大字都合并为四大都,南蓢地域属香山县四大都。

清朝光绪初年(约1880年),得能都与四大都合并,改为东镇,南蓢地域属香山县东镇。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东镇改为第四区,南蓢地域属香山县第四区。

民国十四年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南蓢地域属中山县第四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第四区改为东乡区,南蓢地域属中山县东乡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东乡区改称第四区,南蓢地域属中山县第四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南蓢地域分别属中山县五桂山区和滨海区(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南蓢地域分别属中山县第四区、第六区。

1951年1月,南蓢地域分别属中山县第四区和第六区。

1952年7月,南蓢属第四区下四区(驻榄边圩)。

1953年3月,中山县改设17个区,3个区级镇,南蓢属五区(驻下栅镇)。

1955年8月,中山县第四区改为张家边区,第五区改为翠亨区,南蓢地域分别属张家边区和翠亨区。

1957年2月,全县撤区改设乡,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南蓢地域分别属南蓢乡和翠亨乡。

1958年8月,各大乡建立人民公社,南蓢称东风公社。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建立张家边区,辖公社7个,南蓢地域分别属榄边公社、南蓢公社、翠亨公社。

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南蓢公社、榄边公社、翠亨公社合并,称南蓢公社。

1983年11月,全县撤销人民公社,南蓢公社改称南蓢区公所。

1984年2月,中山县撤县设市,南蓢区公所改为南蓢区。

1986年12月,全县撤区改镇建制,南蓢区改称南蓢镇。

1988年,中山升为地级市,南蓢镇为中山市辖镇。

2003年9月1日,南蓢镇正式更名为南朗镇。

2012年,南朗镇与横门镇两镇共建翠亨新区。

4

重庆的历史沿革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香国寺”还是“相国寺”

5

天津的历史沿革

天津所在地原来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

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民国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遗老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前清废帝溥仪。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侵占时期日本对天津基本实行武力统治。日军对天津肆意烧杀抢掠,加上当时天津水灾,使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被抓走的“劳工”达5万人。天津曾于清朝大量开辟租界,日军占领初期租界内还算比较安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行占领其他国家租借地后天津再无宁日。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辖市。

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省。1967年1月恢复直辖市。 由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

诗词之说“天津”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他在《离骚》中写下了“朝发轫于天津兮”这一昂扬的诗句。

星官之说“天津”的名称来源于星官名“天津星”,《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记载:“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说“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记载:“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

赐名之说“天津”流传最广、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说法是源于皇帝的赐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夺取帝位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

名称变迁

金朝在三岔河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见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时在直沽设“海津镇”。直至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清朝,天津升卫为州,升州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凿颠的历史沿革

其实,钉顶的做法并不止韩氏和刘成的妻子这两例。唐代严遵做扬州刺史时,有一天出巡,听见路边有一个妇女在哭,哭声并不悲哀,严遵派人询问,妇女说她的丈夫因失火被烧死了。严遵心中怀疑,就叫人抬来她的丈夫的尸体,拨兵卒看守,交代说:“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第二天,有一些绿头苍蝇麇集在死者的头顶,严遵得到报告,亲自验尸,发现死者的头顶正中钉有一颗铁钉。于是逮捕那位妇女审问,妇女招认了因通奸而谋杀亲夫的罪行。还有一个相似的故事是,唐代韩滉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做官时,有一天夜晚在万岁楼设宴,饮酒正在兴头上,忽然放下杯子,面色不悦,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有妇女在哭吗?大概就在这不远的地方。“有人回答说,这是某桥某街的一位妇女哭她死去的丈夫。第二天,韩滉指派一名官吏抓来那位妇女审问,审讯一天问不出什么结果。官吏害怕韩滉斥责他无能,就守护在死者的尸体旁边,他看见有绿头苍蝇围聚在死者的头上,就解开发髻察看,发现了钉在顶上的一只铁钉。官吏重审那位妇女,妇女承认与邻居一名男子通奸,用酒将丈夫灌醉,然后用铁钉把他钉死。这位官吏对韩滉的料事如神非常佩服。

以上几例在人的头顶上钉钉子的做法都是用凿颠的手段谋害人命。但这些和当初商鞅制定这种刑罚在行为目的上有所不同。

7

北大荒的历史沿革

四年三班杨璐

8

无锡的历史沿革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现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 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武王灭纣,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

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为有锡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置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常州府)。

六朝时期,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的江南东道。无锡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中叶,无锡家庭棉织业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3~26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3年3 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市为首批“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

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

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国函 2015 184号),同意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以原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的行政区域为梁溪区的行政区域;同意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以鸿山、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6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新吴区的行政区域,新吴区人民政府驻新安街道和风路28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