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科 > 温州 青岛 哪个更好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哪一个更好?

温州 青岛 哪个更好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哪一个更好?

2020-05-19 12:23阅读()

温州 青岛 哪个更好

1

2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哪一个更好?

中国区域经济有多种发展模式,其中,青岛和温州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如果把青岛经济和温州经济比做两片森林,则青岛经济这片森林主要是由几棵大树支撑起来的,而温州经济这片森林则主要是由众多小树支撑的。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是两种经济组织形式。在青岛,较多的经济活动被少数大企业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即用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代替了企业之间的市场协调。在温州,除邮政、电信、电力、银行等部门外,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众多的中小企业分散进行。大家分工很细。如打火机,一个小小的产品由几百家企业分头生产,有的企业只生产打火机的弹簧,有的只生产外壳,然后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组装。因而温州经济是用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代替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结果,在温州老板比较多。每个企业就算只有一个老板,在温州也有10万个老板。一个打火机、一双皮鞋、一个低压电器产品,都是由众多老板生产出来的。这种经济可称为老板经济。在青岛则是车间主任多,分公司经理多,一个产品是由众多车间主任、分公司经理生产出来的。这种经济可以称为车间主任经济。老板与车间主任的区别前者只拿少量奖金。车间主任一月创造1000万元的效益,公司总部可能只给他10万元、20万元奖金;而老板创造1000万元、2000万元效益,原则上全部归自己所得。因此,后者的动力比前者就大得多。如果把老板比做火车头,把车间主任比做火车箱,则在青岛,一个火车头拉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火车箱。而且,有些火车头还不一定是真的火车头。比如海信是国有企业,周厚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老板,他也是工资劳动者,也是火车箱。只不过,因为周厚健本人奉献精神比较强,他通过职能错位,假老板当作真老板,将国有企业作为自己的企业来打理,才使海信这一列车有了一个动力很强的火车头。在温州,一列长长的火车被拆开,每节车箱上都有一个火车头。结果,整个温州经济的动力很强。老板所生产的零部件,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配套的,生产同一种零部件的企业不只一家,而是有数十家,只有那些质量最好、价值最低的企业才能优先出售。因此,这种配套是竞争性配套。在这种竞争性配套体制下,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车间主任所生产的零部件,是垄断性配套。即使成本高一点,即使质量不是最优,最后也得用上。由于内配,车间主任就很少有来自市场的压力。两种经济模式的结果两种经济模式的直接表象是,在温州是老板多,创业者多;在青岛是打工仔多,连张瑞敏也是一个高级打工者,因为海尔不是他的,他只是海尔的职业经理人。两种经济模式的最终结果是,温州的富人多,青岛的穷人多。在温州,有近2000亿元民间存款,另有1000多亿元现金,再把各家各户的厂房和楼房加起来,整个温州的民间财富不会少于1万亿元。而青岛因为打工仔多,大家都是工资劳动者,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比起温州来自然会少得多。在温州,包括机场在内的许多基础设施都有民间投资,有些基础设施甚至主要靠民间投资。而在青岛,大量的海滨别墅闲置。据说这些别墅的购买者主要是外地人。两种模式的渊源在青岛与温州两个地方之所以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影响。从历史看,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对青岛有较多的投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后,青岛经济是在原国有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因为有国有企业,青岛人有地方上班,有地方拿工资,一般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自己创业。而温州则不同,因为那里与台湾较近,在台海关系较紧张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在那里有大量投资。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国家对温州投资很少,温州的国有企业也就少,再加上温州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三分地,为了生存只能大家自己创业。从文化渊源来看,青岛作为山东的一部分,作为孔圣人的故乡,儒家文化比较浓,因而办公有企业、办较大的企业有一定的条件。而在温州,则主要是永嘉文化。这种文化使人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打拼精神。温州模式更适合中国现状近年来,我国上上下下都在喊一个口号,即"做大做强"。但我国企业界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做大做亏,做大做垮。许多企业在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管理成本很低,经济效益很好。企业一大,管理成本迅速上升,效益大幅度下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多,加上企业分布区域更广泛,委托-代理链条就延长,在一根根较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上,集结着众多的有可能捞一把就走的人,即所谓的代理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委托-代理链条越长,有可能"捞一把就走"的人就越多。这种可能是否会变成现实、在多大程度上会变成现实,就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信用环境、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法制状况、管理水平等。而目前中国社会的信用状况并不理想,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有待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差。因此,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难以支撑大企业,这正是许多企业做大做亏、做大做垮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认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在相当一部分行业内,"小狗经济"有优势,家族模式有优势。浙江经济之所以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浙江的许多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能把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打败,就是因为"小狗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体,家族模式是浙江经济的主体。两种经济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当然,"小狗经济"也有劣势。比如,嵊州市有1000多家企业做领带,有近百个品牌。但是没有一家企业能像海尔或海信那样,拿出几千万元创品牌,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拿出几千万或几亿元在全国甚至国外建市场体系,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拿出几千万元进行科研开发。取长补短的具体办法是,在青岛的一些大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在大企业周边,在整个青岛养出一大批"小狗",培养一大批老板,然后用较低的市场交易成本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把一部分经济由车间主任经济变成老板经济。在温州,甚至在整个浙江,需要在众多"小狗"中尽快长出几只"老虎"。这方面,柳市镇已经很成功。该镇从众多小型低压电器企业中,成长出了正泰和德力西两家大企业,即在一群"小狗"中,长出了两只大老虎。既保留了家族模式的优势和小企业的活力,又有大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国内外建渠道,创品牌。这样的生态,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生态。(钟朋荣为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京城四少"之一,已为国内100多个大型企业及数十个地、市、县做过战略咨询,效果显著。)

3

温州好还是青岛好?

hehe ,温州比较排外哦,而且消费水平很高

看你来做什么了,呵呵.

在温州,创业成功的人也很多

青岛我不知道

4

温州 青岛 哪个更好

没有可比性,风景都不如桂林,经济都不如上海,政治都不如北京,气候都不如大理........

你想比较这两座城市的什么?

5

温州模式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浙江省温州市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口号,积极引导、鼓励私营企业加强同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与品牌合作,走国际化道路,区域合作、跨国合作风生水起。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作为私营经济发展的代表性模式——温州模式呈现出四大新特点。

一是资本流动跨区域化。温州民间资本总体规模庞大,这笔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工业投资、商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活动。一些私营企业还进军国际市场,如康奈集团进军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众多温州私营企业家。大量民间资本对外投资,形成了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温州外迁企业已达好几千家,温州籍人士在外创办工业企业好几万家。

二是家族企业现代化。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传统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采取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私企纷纷转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据有关门透露,温州市未来3年计划上市的企业数量呈现成倍增长趋势。计划上市企业已经超过50家。其中,争取在2008年上报材料的有7家,计划在2009年上市的有14家,计划在2010年上市的有29家。目前,该市产值超亿元的800多家企业和上百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均为优质的上市后备资源,上市企业梯队基本形成,一批优质私营企业营造出温州私企“想上市、敢上市、争上市”的浓厚氛围。

三是企业发展国际化。温州的一些优质私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等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商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工业电器、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内私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与资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是经济发展自律化。在温州私营企业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部门坚持“无为而治”,推行企业自律,放手发展私营经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共有市级行业协会(商会)80多家,其他地区的温州商会超过200家,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自治机制。

6

浙江温州模式有什么特点?

吃苦耐劳,敢为天下先

7

什么是“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提倡“市场经济”还是“违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观念是,必须坚持计划经济,而且计划经济必须“为主”,市场(还谈不上“市场经济”)只能“为辅”。“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同,是因为经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从“温州模式”的实践中看到,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场经济植根于温州,温州经济的发展便加快了,就业的途径拓宽了,市场供给丰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来了,政府财政的日子也好过了。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发展民营经济。当时居主流的观念是,即使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也必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只能让民营经济起“补充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包括“温州模式”实践在内的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赖政府,人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致富之路、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争论中,人们对“温州模式”贬斥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无序。确实,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并受到国务院联合检查组的检查。这种市场的无序状况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依旧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一度出现市场无序是必然的,人们对温州一些企业违反市场规则的种种无序现象严加谴责,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时许多人是带着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秩序中形成的观念来看温州的,他们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竞争、投机、长途贩运)也看作是无序,而加以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人自己也渐渐认识到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逐渐纠正了自己的行为,转而注重产品质量,重视市场信誉。同时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改变了对“温州模式”的看法,认同了“温州模式”。此后“温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广,各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连长时间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地区(主要是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也逐渐放弃原有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变。当然,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差别很大,有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很不错,有些地方则还未发展起来。实际上,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并不容易,而且各地条件也相差很大。从各地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指出来。

第一,“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因此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温州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贫困。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辛,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那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或很少与市场接触,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成规,以致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们亲身到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这些地方要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绝非易事。温州人能够不远千里到异地他乡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设法寻找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却又不去学。当然,有了温州的经验,以及在全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不过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因此,各地在学习温州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往往注意给民营经济以各种优惠,这在民营经济刚起步时可能有必要,但从温州的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的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承担风险。要知道,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干部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但不久,在温州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的影响下,派到温州去“灭火”的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反而给民营经济助燃。那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温州市政府不可能给民营经济以优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之火才越烧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也曾点燃过星星之火,但却没能燃烧起来。现在,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民营经济,可是许多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当地政府并不懂得在市场经济下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或者是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设卡,处处干预;或者是把民营经济当作“唐僧肉”,各个部门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出过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究其原因有民营经济自身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应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采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试想,如果当年在处理柳市制造和销售伪劣低压电器问题时,一棍子将其打死,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同样,如果当时不严加整顿,不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市”的方针,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可见,各地在学习“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营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营经济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把民营经济看作漆黑一团,借整顿之名,将其封杀,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本地的狭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发,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民营企业(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纵容,这样,民营经济同样会走上绝路,因为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中不可能造就优秀的民营企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尚未认识这个道理,他们应该从“温州模式”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教益。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州模式”现在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它以往有过现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温州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时更应注意的。

第一,“温州模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环境。在温州经济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固然温州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温州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市场发展不足和不完善的约束。以金融来说,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企业是很难发展的。温州的经济由于在长时间里缺乏正规金融的支持,为了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的需要,不得不依靠各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很高,风险很大,也确实发生过一些严重问题。但在国家银行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简单地取缔这些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和活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的是发展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来替代,否则非正规的金融一时取缔了,但它还会冒出来。市场发展不足和不完善,不是温州所能解决的,需要有关部门来解决,但温州也有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成立和发展民间投资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可惜未得到应有的支持。

第二,“温州模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卷入到创业的洪流中,这使温州许多早期创业的老板素质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他们还能驾驭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在全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对外开放程度愈益提高后,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才能适应这种形势,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排斥。虽然经过市场的锤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在温州已经产生了一批很有作为的企业家,然而有全国影响的一流企业家还很少。这个问题可能是关系到温州经济在未来能否继续走在前列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些温州企业的创业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先天不足,因而不惜花大本钱培养子女,以至聘用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很好的。

第三,“温州模式”下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对它们不能全盘否定。家族企业有其优越的地方,例如,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决策快,管理成本低,容易保守商业秘密等。家族企业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如果家族的主要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如果形成了家长式的领导就容易发生决策失误;家族企业是靠亲缘关系来维系的“人和”企业,一旦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过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倒闭。受文化素养的影响,温州的老板大多“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他们把企业封闭起来,不愿外人进入,不愿与其他企业合并,更不愿被其他企业收购和兼并,一般不愿接受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这是温州企业难以长大的一个原因,也是温州至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而这家上市公司还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当然,在温州,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已经多了起来。总之,对家族企业要全面看待。温州的企业制度仍然需要创新,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即使保留家族企业,也可以考虑,在有些企业的最上层保留家族控股,而将其属下的企业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这样既可以保留家族企业,同时又可突破家族企业的束缚。

第四,一般而言,温州的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开发能力弱。这也有其历史原因。但温州人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把别的企业的产品仿造得足以乱真。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这难以完全避免。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温州的商品尽管质量不高,仍还可以“横行”于市场。目前,市场情况变了,许多商品供过于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更加激烈了,更不容许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一味模仿不仅吃不开,还会阻碍技术创新。对此,温州有些企业已经注意到了,正在改进,他们的品牌意识也在增强。然而受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技术力量弱的限制,温州企业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开发新技术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州在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方面相当强,而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则相当弱。为在未来的市场上继续保持竞争的优势,温州面临着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加工制造业和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课题。

第五,资本市场不发达,是温州经济的另一弱点。而且温州的企业多靠自身利润的积累来发展,很少利用资本市场来扩展。目前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改变这种状况,温州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便会处于劣势地位。

第六,在经历了柳市的低压电器被通报和检查,温州的皮鞋被焚烧等事件后,温州企业吃到了不讲信誉的苦头,吸取了教训,端正了行为,温州的商品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不过,也还有一些企业至今仍在干着毁坏温州信誉的事,如不少假证件出自温州。因此整顿市场秩序仍是艰巨的任务。

上面指出的为进一步发展“温州模式”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正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一些地方来说,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温州模式”产生的大环境(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等)其实也是其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大环境,虽然其他地区在发展民营经济时,大环境已有不同,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被确定为改革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等等。这些地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遇到的来自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阻力也比温州当初发展民营经济时小得多,而且可有温州的经验供借鉴。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原有经济基础弱以及商品普遍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等,又使不少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在有些方面还不及“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还须指出的是,民营经济在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而且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创造了新的经验,也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任务,要使民营经济更为健康迅速地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温州模式”的经验,研究“温州模式”在进一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研究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新创造的经验。

8

浙江温州 山东青岛 哪个更好? 人口 经济 辖区面积 知名度 综合

青岛更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