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科 >  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2020-05-19 07:20阅读()

一、青岛栈桥的资料:青岛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

1

一、青岛栈桥的资料:

青岛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在此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 。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二、青岛栈桥的来历:

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

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

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

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

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

扩展资料:

旅游指南:

1、门票信息:青岛栈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开放式管理,2000年4月1日以后,实行对游人收费的封闭式管理。2003年3月5日开始,青岛栈桥重新免费开放。

3、开放时间:旺季07:00-19:00;淡季08:00-17:3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2

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一、青岛栈桥的资料:

青岛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名胜区之一。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青岛栈桥位于青岛市中山路南端,游客喜欢在这里编织。桥体像月牙一样从海岸伸入青岛湾深处。桥体是供游客参观和停留的旅游船,从中可以看到海上的青岛。

青岛栈桥长440米,宽8米,钢混凝土结构。在大桥南端,修建了一座半圆型防波堤。防波堤内有两座民族形式的八角形建筑,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二、青岛栈桥的来历:

1891年,直隶省长、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要加强青岛口一带的防御。同年6月14日,内阁发出书面命令,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后来邓州镇将军章高元在青岛口建了衙门将军,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扩展资料:

栈桥回澜阁开放时间为8点半到16点半。为确保游客安全和文物保护,目前只有一楼开放。一楼游客最大瞬时载客量为40。参观惠兰馆的游客需要在入口处获得免费旅游卡。随出随进,循环游览。

青岛栈桥地处黄海沿岸,受海洋气候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12.3℃,日平均气温高于30℃的高温天气很少出现,青岛没有炎热的夏季,但青岛冬季持续时间长,气温相对较低,常伴有大风,平均气温-0.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青岛栈桥回澜阁 换新颜开门纳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关于青岛栈桥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

历史意义:如果不到栈桥你就永远无法洞悉青岛,栈桥之于青岛就像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即被现实的阳光抚摩着又被历史的枝叶覆盖着,城市的性格,气质,喜悦和忧伤都烙在这个建筑的皮肤上了.

栈桥对于青岛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是青岛的骄傲也是青岛的耻辱,骄傲是因为它是青岛的标志是青岛特有的,耻辱是因为在德国占领青岛的时候,德国军队就是从这里登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德国占领青岛带来了便利.

现在栈桥作为青岛的著名景点,似乎已经过于商业化了,要想体验到栈桥真正的意义,你最好在早上6点左右或傍晚的来栈桥,伴着朝阳或是夕阳安安静静的抚摩着栈桥.....

栈桥――撰写青岛的历史

在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的最南端的青岛湾中有座如长虹远引的栈桥。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

栈桥建桥已逾百年。1891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驻扎青岛沿海。为供应部队军需,在前海处搭起一座长200米左右、铁木结构的简易码头,这就是最初的栈桥。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德军又将栈桥向海面延伸到350米,北段改为石砌筑基,水泥抹面,南段下立钢桥架,上铺木板,并安置轻便铁轨。1931年,青岛大港码头建成,栈桥结束了作为码头的历史。1931年9月,市政当局重建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桥宽8米,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灌,水泥铺面。桥南端增建有一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增建"回澜阁",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内为二层环形厅堂。

1984年、1998年,在保持栈桥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对栈桥进行了两次全面整修。如今,整修后由花岗岩砌造的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12对桥灯亭亭而立,整个桥体焕然一新。整修后,栈桥公园堤岸景色也是美丽异常,郁郁青松、如茵绿草、芳溢花圃,无不与栈桥相映生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栈桥的来历和历史?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575313.html

my answer

5

青岛栈桥历史

百度一下即可

6

青岛栈桥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

青岛栈桥

英文名称:Zhan Qiao Pier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

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外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远处,小青岛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哝哝,一座白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近几年,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活动,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栈桥十分珍视,多次拨款养护维修。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新砌了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10月,市人民政府又投资350万元,对栈桥进行了改造重建。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重建后的栈桥不仅保持原有风貌,且更加雄伟壮丽。前海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

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秋天涨潮时,尤以西部岸堤景色最佳,海浪拍岸,激起数十米巨浪,轰然作响,蔚为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岩沙滩上满是赶海挖蛤蜊的游人。近年来,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活动,每到秋冬风平浪静时,成千上万只海欧在湾内低飞回翔,与蔚蓝的天,远处的回澜阁、近处观景赏海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画卷。

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青松碧草,花木扶疏,并设有回廊石椅,与沙滩礁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入夜,华灯齐放,桥上、岸上如株株玉兰盛开,水中波光粼粼,与远处的“琴屿飘灯”遥相辉映。

(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

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秋天涨潮时,尤以西部岸堤景色最佳,海浪拍岸,激起数十米巨浪,轰然作响,蔚为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岩沙滩上满是赶海挖蛤蜊的游人。近年来,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活动,每到秋冬风平浪静时,成千上万只海欧在湾内低飞回翔,与蔚蓝的天,远处的回澜阁、近处观景赏海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画卷。

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青松碧草,花木扶疏,并设有回廊石椅,与沙滩礁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入夜,华灯齐放,桥上、岸上如株株玉兰盛开,水中波光粼粼,与远处的“琴屿飘灯”遥相辉映。

最佳游览季节:淡季8:00~17:00旺季(5月份~10月下旬)

交通:2路、5路、6路、8路、25路、26路、218路、220路、223路、225路、301路、304路、305路、307路、311路、316路、320路、321路、501路、217路、801路

地址:太平路12号

开放时间:旺季7:00——19:00 淡季8:00——17:30

7

栈桥名字的来历

不知道

8

青岛栈桥简介50字以内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931年9月,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由200米延长至440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9

青岛栈桥有什么历史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

光绪二十年(1894年5月29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折:“登州总兵章高元,承办各台基址已具,道员龚照玙又于青岛前建设大铁码头一座,现拟于铁码头后建造水雷营,紧扼口门现办烟台、胶州两海口防务,事同一律,宜各设水雷兵营,各制下雷轮船一艘。”

从李鸿章的奏折可知,在青岛的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晚清中国北方海防系统的一部分。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铁码头就是专供“下雷轮船”装卸水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军专用码头。栈桥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青岛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国侵占青岛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后,当局开始进行新的城市规划,许多物资由海上运来。为了方便运输,德国人又对栈桥进行了改造,在桥面上铺设轨道,上面可以跑轱辘马(专门装货物的车子)。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8月27日,日本第二舰队到达青岛海域,封锁了青岛海面。日军从陆路和水路进攻青岛。当时水路方面是从崂山湾完成登陆,不过最终占领青岛后,日军也效仿德军在栈桥上举行了阅兵仪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1922年12月,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以显示中国主权的收回。

1930年,在当时 追答
1930年,在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主张下,决定对已成为青岛重要游览观光景点的栈桥进行全面改造。

1931年9月开工,桥南端增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

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到日本寻找这块牌匾,都没有找到。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8年1月10日,大批日军从沙子口登陆再次占领青岛,次日一拨日军又开始从栈桥登陆 。一个时期,栈桥作为军用码头,不准中国人进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