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百科 > 谁有写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变化的调查报告?2000字左右! 改革开放3

谁有写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变化的调查报告?2000字左右! 改革开放3

2020-05-16 08:34阅读()

市南区建置始自德国侵占青岛时期,所辖区域却有较长的历史,早就汇入了青岛历史的主流。从明初以来,一直以优越的区域优势在政治、军事、商贸、旅游、居住诸领域

1
市南区建置始自德国侵占青岛时期,所辖区域却有较长的历史,早就汇入了青岛历史的主流。从明初以来,一直以优越的区域优势在政治、军事、商贸、旅游、居住诸领域居统领地位。

1897年在德国胶澳当局制定的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中,市区选址于青岛西南海岸与山丘之间较平坦的地段,正当胶州湾入口。南面是青岛湾,由西侧伸入海中的团岛和汇泉角控制湾口,这个范围正是今市南区辖区的大部分和今市北区一部分,更是青岛风光最秀美处。新市区被命名为“青岛”。青岛作为一个城市政区的名称首次出现于记载。德国占领者在这个范围构筑了行政机关、经济贸易区、别墅和浴场区,以为他们行政、游乐之用。

至1913年,青岛市区华籍人口已达161140人,初步接近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数量,各项城市设施逐渐齐全,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城市风貌,步入当时中国重要城市行列。

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将占领区划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今市南区位于青岛区。

从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至1949年6月2日,由于青岛接连遭遇侵略者掠夺、奴役、军阀压榨、官僚资本的独占和控制,城市发展步履艰难。只是在1931年12月16日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兼任青岛市市长以后,尽管青岛经济仍被外国资本主要是日本资本所左右,但由于青岛离战乱地区较远,社会局面相对稳定,青岛市政当局注重提倡国货运动,市政建设、港口建设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等有一定发展。在当时的位于市中心第二区(今市南区辖区内)的第四公园处(今老舍公园,安徽路)建立了银行中心,新建、扩建了市礼堂、栈桥,1933年在新建的汇泉体育场举办了规模较大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

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以警察区划为市南、市北、台东、四沧、李村、夏庄、海西7区。以保甲区划为12个区(其中市区4个、乡区8个),市区包括市南、市北、台东、台西4个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以后,市南区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改革开放,东部开发,迎办奥运,使市南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建设不断深入,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

2

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社会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请你写写青岛市南未来发展道路上,你有何好的建议或遐想。

青岛的新变化:

*在1932年3月——1933年6月,新建柏油干路160公里。

*6年间,乡区道路里程增加10倍。

*1932——1935年期间,共建郊区校舍42所,使青岛郊区每个大村都有小学,小村设分校,基本可以容纳全区的学童,同时颁布法令,强制入学;否则罚款1-10元,但受罚后如果遵令入学,则退还罚金。

*在乡区新建了众多的民众学校、乡村公园、新式医院、合作社、公安分局等设施。

*在乡区建设如上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但乡区财政收入只有财政支出的1/8,完全以市区的收入补贴乡区。以上这些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输入,为青岛以后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教育的普及、新知识的推广、落后思想观念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

*为农民提供贷款,设立农场苗圃,实验推广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偿分发果苗、蔬苗、菜种、麦种及牛羊猪鸡等优良种苗,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31年青岛市人口统计为40.3万人,1936年9月的人口统计为57.5万人。

*青岛的民族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工业与外资的比例,从1928年的1:103发展到1936年的1:8,

虽然外资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青岛的民族工业的数量和门类都较此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931年,中国第一个水族馆——青岛水族馆开馆。

*1932年,青岛天文台从馆陶路迁至观象山,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栈桥回澜阁建成。

*八大关欧式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完成。

*1932年11月开辟沧口飞机场,1933年1月11日开通青岛至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空中航线。

*1933年2月16日,青岛第一体育场开工,仅用5个月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同年7月12日,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北方12省的10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同年,永安大剧院(又称青岛大舞台)落成,规模仅次于上海。

*1934年10月,青岛船厂新船坞落成。

*1936年,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成立,开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之先河。

*1937年,青岛建筑审美委员会成立,以奖励优秀建筑设计。

*1932年9月7日,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宽松的舆论环境,吸引来了老舍、梁实秋、

王统照、王度庐、俞平伯、萧军、萧红、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一大批学者来青岛任教,胡适等

也来山东大学定期讲学。青岛的文化、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1935年《青岛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完成,这是青岛历史上的第3次全面城市规划。

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对城市布局、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区、工业区、港埠区都进行了完善而科学的规划。

其中沧口水道、前湾港的开发,环胶州湾快速路(高速公路)已经提出初步的规划方案,

甚至还规划了43公里的轨道交通——“市中心采用地下式(地铁),市中心以外采用高架式(轻轨)”。另外,在绿化、排水、污水处理厂、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高度、楼间距等方面的规划也不厌其详。

这次规划对青岛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规划都已经变为了现实,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如1992年青岛市政府的东迁、2001年提出的“三岛一湾”的整体布局。

参考资料里有图片,自己去看看吧!

参考资料:qd.edushi.com

我美丽的家乡---青岛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青岛迎来了举世注目的盛大节日----奥运会。我们青岛作为北京奥运的伙伴城市,迎来自世界各地,来自四面八方的体育健儿和各国的游客,我们青岛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给世界各地的朋友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让世界认识青岛了解青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全市人民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正在积极动员,加紧规划加紧施工,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奥运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目前浮山湾奥运帆船基地的搬迁工作已经结束,建设单位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已经可以看到奥帆场地的基本雏形。为了配合奥运,青岛的其他城市建设项目也在加紧规划、施工。 青岛将要建设跨海大桥,那雄伟的大桥将市区与黄岛进行连接,那时我们青岛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青岛”,那时我们青岛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应该随时留意我们青岛的变化,应该作为青岛的使者,随时将我们青岛美丽的景色和巨大的变化,及时告诉世界各地的朋友,让他们都来我们青岛看看,真正认识真正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青岛。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自己以及你的生活变化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回顾这30年,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作为每个晋城市居民感受至深的莫过于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家庭生活,切身体验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保障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着由温饱到全面小康的生活历程。改革开放30年,我市居民收入增长40.3倍,年均增长8.6%,给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了生活水平上台阶与生活质量的大提升。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636.63元,比1978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32.17倍,年均增长10.8%。居民在消费支出逐年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显著增长,吃、穿、用支出比重明显下降。其中代表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56.9%下降到2007年的35.1%,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从16.4%下降到15.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从11.7%下降到7.2%。而居民的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从0.1%增至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比重从1.0%提高到9.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从3.1%增长到12.7%。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生存型消费下降,享受型消费上升;物质型消费下降,精神型消费上升的趋势,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城市居民的生活从“温饱型”跨越到“小康型”的巨变。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质量均跨上新台阶。具体表现在“八个巨变”:

一、吃求营养、求方便

食品消费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行为,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30年来居民在食品消费结构上的变化,便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1.粮食消费量减少。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温饱与否的关键在粮食。温饱前,食品消费增长首先表现为粮食消费增长;温饱后,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在食品上的选择度加大,副食品摄取量不断增加,而对粮食的需求日益下降,食品消费增长则表现为副食品与动物类食品的增长。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的粮食消费量为人均52.54公斤,仅为1978年的45.21%。

2.动物类食品消费增加。居民在粮食消费量减少的同时,动物类食品消费量大幅增加,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居民人均禽类消费量为0.84公斤,比1978年的0.03公斤,增长27倍;蛋类消费量由1978年的人均1.55公斤上升到2007年的12.94公斤,增长7.35倍;水产品类的消费量为人均1.41公斤,比1978年的人均0.37公斤增长了2.81倍。动物类食品消费量的大幅增加,表明居民的食品消费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营养、新鲜、快捷、方便食品受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食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吃的新鲜、吃的便捷、吃的科学、吃的方便成为居民的新追求。居民在外用餐激增,如今亲朋好友节假日的团聚,同学同事间的空暇小聚,都喜欢在饭店“撮”一顿。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在外用餐消费支出为人均460.63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6.03%,而1978年还不到1%。

二、穿着求美、求品位

在改革开放之初,无论男女老幼,黑、灰、蓝成了人们衣着的主色调,人们在穿着上没有选择、没有个性,消费支出也很低。1978年我市城市居民用于穿上的消费支出人均仅为43.1元,到2007年居民家庭衣着消费支出已达人均1297.93元,比1981年增长了29.11倍。

30年来,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在穿着打扮上越来越舍得花钱,尤其服装的消费经历了从扯布找裁缝做衣服到去大商场或者专卖店购买成品服装的变化历程。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对服饰美有所追求,鲜艳亮丽的服装色彩取代了黑、灰、蓝。但是,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和成品服装款式的局限,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居民购买面料制作服装的比例都比较高,那时的晋城街头巷尾布满服装加工小店,以满足居民衣着消费的需求。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服装市场的繁荣,市场上做工细、款式新、面料优、更新快的成品服装为追求品牌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居民提供了消费保证,居民购买成品服装的比例大增,扯布做衣服的比例大幅下降。

三、用求新潮、求时尚

回顾30年的变化,我们每个晋城人都清晰地感受着家庭大件耐用品的“三级跳”。

在改革开放前期,居民家庭为能拥有“三转一响”“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欢欣鼓舞,“老四件”也以极快的速度在居民家庭中普及,形成了第一轮消费热点。调查数据显示,1978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68辆、手表53只、缝纫机8台、收音机13台。

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结构发生着变化。到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度供不应求的“新六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照相机),形成了第二轮消费热点。由于当时商品供不应求,市场采取了凭票供应。据调查,1988年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51台、洗衣机77台、电风扇81台、电冰箱18台、照相机9架。这轮消费热点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居民的消费欲望极大地释放出来。到2001年晋城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10台、电冰箱79台、洗衣机95台、电风扇88台、照相机34架。

进入二十一世纪,居民家庭以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和家用轿车为代表的高档耐用消费品购买量显著增加。到2007年末,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55台、移动电话140台、家用轿车5辆。近年来,小家电商品市场较为繁荣,数码产品(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也持续升温,居民购买各类小家电以及数码产品热情大增。到2007年末,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家庭拥有微波炉43台、照相机34架、摄像机7台、淋浴热水器63台、消毒碗柜4台。

四、游玩求爽、求潇洒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更多闲暇时间,我国先后实行了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为居民外出游玩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同时,各级政府为了发展假日经济,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市场建设,旅游业蓬勃兴旺,为居民的旅游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近几年,居民利用“黄金周”7天长假或者寒暑假出境游、国内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已经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市居民用于旅游的花费成倍增长,假日经济对消费市场的繁荣和拉动日趋明显。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用于旅游的花费达119.12元。可以预计,随着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增加,利用节假日外出,领略祖国的大好风光或异国风情正成为居民享受生活的重要体现,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将继续升温,旅游消费方兴未艾。

五、居住求大、求舒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是百姓最大的追求,居住条件的好坏成为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过30年的努力,我市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43m2。目前93%的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成套化,96%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房产,住宅内卫生设备齐全的家庭比重达91%,两气使用率达到82%。

六、交通通讯求快、求方便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和通讯的便利要求越来越高。近30年来,我市城市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人均2.8元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1008.61元,增长了359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家用小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成为新的代步工具,家用汽车消费增长拉动居民交通方面的消费迅猛增长。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城市居民2007年人均交通消费支出为602.47元,比1978年增长859.67倍。截止2007年末,我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私家小汽车5辆,摩托车、助力车55辆。

30年前,居民家庭的通信费用多为邮电费,每年支出也微乎其微,到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的通信费用达到人均406.14元。2007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40部、普通电话94部。

七、教育求多、求成才

重视教育是中国人的传统,再苦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居民家庭的共识。随着收入增长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城市居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教育已经成为居民家庭的一项刚性支出。很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幼儿园起就择园,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择校热,从孩子学龄前的琴棋诗画培训费用,到孩子入学后的奥数外语家教费用。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成年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业务时间投入到再教育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行列,都极大刺激了居民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注重教育投入,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文化品位已被众多家庭所认同。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为382.27元,比1978年的人均4元增长了94.57倍。

八、身体求强、求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高质量生活的保证,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就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因此,生活富裕的居民对健康的投资格外关注,花钱买健康的人越来越多,各类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成倍增长,健康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新时尚。调查数据表明,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为人均472.61元,比1978年增长229.54倍。

3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不平凡的30年。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实实在在给居民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了每一个百姓的身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前,迎婚送嫁才会选择酒家饭店,而如今“下馆子”成了寻常百姓家庭的常事;30年前,穿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也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如今大街上满是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踏着合拍或不合拍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30年前,家中有台电风扇就是莫大的满足,如今空调恒温成了家庭冬暖夏凉的必备品;30年前,一家有辆自行车很风光,现如今开着私家车上班或者打个车出门已经习以为常;30年前,有个急事赶到邮电局去拍电报,如今手机的漫游遍及天涯海角;30年前,外出旅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今随团旅游已经成为家常便饭;30年前,仅有的几份报纸是我们了解国际大事的窗口,今天互联网让我们与世界零距离接触;30年前,有套单元房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商品房成了我们的温馨家园……。

盘点过去,我市城市居民生活已经从温饱跨进了小康,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个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晋城市居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

4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你写一篇英语作文

时光如梭,改革开放30年在繁华富强中度过。这30年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常,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人民的生活奔小康,国家的人才数不清;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经济繁荣惊叹世界;护卫和平永不打战,旅游景点游客拥挤……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立了足!

爸爸告诉我,在他读书时,只有一本破旧的书,那书,可以陪伴他好多好多年。不仅如此,百姓的生活十分贫穷,上学要走蜿蜒的山路;农民们每天要起早贪黑地照顾农田;就连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也得辛苦地工作。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何等的悲惨!改革开放凝聚了全人民的心血。姐姐说,以前人们大多都是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啊等等。但是现在的农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了三轮车,而城市里更是到处是车。马路上车挨着车,显得十分拥挤。在现在的社会,即使是一个打工妹,也免不了要肥的。她们都是吃快餐什么的,可是你想得到吗,以前连2元钱的面都吃不起,人总是瘦瘦的。现在,人们整体富有了,谁还会骨瘦如柴呢?

改革开放那年,妈妈正是21岁,她还对我说,以前她家有5个孩子,家中又没有钱,她是最小的一个,爸爸妈妈都非常喜欢她,只好饿着其他的姐姐,给她和一个小哥哥吃粮食。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算过得去,比以前好多了。就连请清洁工,一个月就可以掏出7、800元来付钱。21世纪的人真是幸福!

改革开放,为中国立下了大功。是改革开放,才让中国13亿人口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是改革开放,让中国未来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我们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是他,让我们中国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反革命派”,和平一片,幸福一片!

5

改革开放30周年家庭变化调查报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今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三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市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神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长江三峡等等不胜枚举。着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并且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回顾这三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4年1月24日,邓 小 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 震、杨 尚 昆和广东省省长梁 灵 光和原省长刘 田 夫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深圳视察,受到特区建设者的热烈欢迎。邓 小 平说:办经济特区是我提倡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他亲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的变化,对深圳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经过深思熟虑,邓 小 平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题词。

邓 小 平的题词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充分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方向,同时为有关特区的争论作了权威性的总结,从而围绕着要不要办特区、办特区是对是错这个长达四年的是非之争,有了旗帜鲜明的结论,此后对深圳发展道路的争论逐渐沉静下来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一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一语中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黄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正如江 泽 民同志所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邓 小 平 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 小 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资姓社”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 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今年的两会上改革开放更是成为热点、焦点。尤其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提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会在新时期、新考验面前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胜利!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 小 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6

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写一篇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的:

上层建筑方面: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主要工作中心,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策,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为社会,经济生活等提供了法律保障,政治逐渐民主化。

经济:对内改革,在农村主要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主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企业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经济重新焕发了活力,经济飞跃发展。对外开放,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开放城市,形成了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城市圈,沿边城市的开放,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多体系的开放格局。加入了WTO,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文化方面:吃的方面:1978基本上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菜式丰富,人们越来越看重绿色食品,注重营养饮食。

住的方面:从以前的瓦房,向平房,楼房,公寓,别墅等发展。

穿的方面:由以前的单一颜色和款式很少向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发展,尤其中国的年轻人赶潮流,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服装市场。

文化生活习俗方面;废除了封建陋习,逐渐向文明开放,简约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电影。《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布满了改革的脚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也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体现在了每一人的身旁,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已走遍了千家万户。

变化之“衣”

听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买布需要布票,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过年的时候才会扯上一段新布,花钱请裁缝给孩子做套新衣;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得给弟弟妹妹穿。妈妈小时候就是穿百家衣长大的。若是哪年新年得到一件新衣服的话,就像是得到了最好的礼物,穿着在伙伴们面前显摆直到脏了也省不得脱下呢!伙伴们更是会流露出羡慕的眼光。而现在,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服装店,各种款式、各式面料、儿童的、成人装、休闲式、淑女装……五彩缤纷、眼光了乱;打开我的儿童衣柜,里面的春、夏、秋、冬的衣服分层分类叠放,各种颜色、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

变化之“食”

民以食为天,说到“食”变化也是巨大的;妈妈小的时候一个月能吃上一次肉就是件幸福的事了,粗茶淡饭只要能够吃饱就行,妈妈兄妹俩人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年了,不仅能吃上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平日里很难看到的穿着漂亮“衣服”的糖果吃。“肯德鸡”、“麦当劳”、“和路雪”、“可口可乐”……改革开放让我们吃上了妈妈小时候吃不到的好东西,猪羊牛、鸡鸭鹅那些已不再是现代人追求的东西了,“健康、绿色食品”成为了现代人的的首选;超市里面肉类、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丰富,人们在里面可以随心的购买到自己所需的食品。各种风味的饭店、餐馆一家接着一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里面座无虚席、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变化之“住”

在我们美丽的太湖之滨,排排红瓦绿房在高大的树木的掩映下,显得那样雄伟、壮丽、高耸入云。一幢幢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别墅群错落有致地座落于风景宜人的太湖湖畔。乡间村落多是气派的门楼,或高、或矮、或气势恢宏、或小巧玲珑,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家家户户窗明洁净,里面装修或豪华、或简洁,各具特色,各种家用电器摆放齐全。妈妈小时候哪有这样的房子住呀,大都是平房,泥土垒的房子也随处可见;妈妈说,平常人家里除了床、桌椅、衣物柜外基本没什么别的家具了,村里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整个村子的“宝贝”了。

变化之“行”

现在公交车线路布满全市的各个角落,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人们出行公交车、出租车随心所欲。远程旅游、出差,飞机、火车,方便、快捷。家家户户也都拥有了交通工具——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好多人家还拥有了小轿车。爸爸说,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爸爸小的时候,村里就爷爷有一辆“长征”牌自行车,还是公家的,这是让爸爸在伙伴们面前最自豪的!

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在这30年里已遍布了全中国,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高。城市,乡村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祖国的神州大地正用这繁华引来了百年奥运…

7

谁有写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变化的调查报告?2000字左右!

如今奔三之人,与改革开放同生长,就通过自己的生活,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变化。听奶奶说:她们以前吃树皮,过荒年,去远方讨饭过活自己,看看自己,这衣食无忧的生活,怎一个幸福了得!作为享受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奇 特变化,奇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叫人像做梦一样穿梭在生活中。 小时侯,收庄稼的过程中经常是没日没夜。割麦是一镰一镰的割,碾场是用牛一圈一圈的碾,自己当时还小,还没机会参与劳动,但却渴望着赶快长大,好替父母分担一下辛苦。这样的收获,要遇到下雨天,无论是大人,或是小孩,保护麦子不被淋湿就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充满着火热的激情。现在想起来,总觉得很刺激,好想挑战吉尼斯记录一样,真是与天斗,其乐无穷啊!过了几年,拖拉机纷纷登场,割麦不在依靠手工,被拖拉机取代了。有了拖拉机割麦和打场,我们总觉得轻松了许多。 我上初二那年,大型收割机渐渐进入百姓的视野,活跃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这是一场伟大的收麦变革。只要它在地里溜上一圈吐出就是一仓仓麦子,人们无不欢欣鼓舞。过去用半月时间没日没夜的辛苦,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解决了,太神奇了。 收麦彻底实现了机器化。秋季的玉米收获过程还停留在主要依靠人力,无论掰玉米,或是砍玉米杆,光玉米叶剌着人的脸和手,就够让人滋辣辣的疼痛的委屈几天,辛苦程度让人心怵。所以,每次收玉米我就会默默祈祷,啥时候才不用这样辛苦啊?所以,!虽在以前也听说别的地方已经使用大型收玉米机,打碎玉米杆,很神奇,但始终没有亲眼目睹,总觉得有点遥远。但今年,我看到了玉米穗在机器仓里出来,不仅掰了玉米,更粉碎了那“剌人”的的秸秆,周围的爷们无不啧啧称赞它之神奇!那一刻,我激动了,父亲笑了,我们的梦实现了!关于秋忙,不止一次的叫我为难,但次次都是狠心的割舍对父母的孝顺!我在城里上班,到了秋收,父母问我有空吗?偏偏这个时候工作往往抽不开身,若是请假就不能对学生负责,总是让我左右为难!一边是孝顺,一边是学生,尽管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但心里满满的都是愧疚、愧疚。如今,收玉米全权由大型收玉米机代理,父母都轻松的有点飘,那会再要求我回家呢?即使在忙季,老家的爷们,却是闲的在一块兴致勃勃的打牌,真是忙季也闲哉!真替咱老百姓高兴,如今咱老百姓真是幸福啊! 小时侯,若是吃顿肉,可是求之不得的事。肉是最稀罕最上等等佳肴,不像现在,小孩子吃肉都嫌腻了!因此,每当过节,我和妹妹必定在菜盘子里来个“筷子战”。因为有肉,让我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即使失去理智,也要满足自己的食欲,而我身为大哥,也完全不在乎父母批评的眼光,肉欲熏心啊!确实,那时侯贪吃很可笑,但却是内心的一种强烈的食欲需要,一种控制不了的食欲,有着狂热的冲动!毕竟那时候吃顿肉不是等到过年,也要半载,见到了肉,怎不叫人嘴搀呢?哪能给现在比呢!现在的百姓家里,平常都是鸡鸭鱼肉不断。光看看小孩子,在餐桌上上不再是像我那时寻找新大陆一样寻肉,而是更喜欢吃青菜,难道不是生活富裕的一种佐证吗! 那时钱挣着确实不容易,花钱是一种奢侈的事。记得有一次农村一年一度的看戏,母亲给了我两块钱,尽管我拿着从来没拿过的大钱,但看着眼花缭乱的好吃的,却就是舍不得花,就这样足足让我欢天喜地了一整天。作为那时的小孩子,给两块钱是相当奢侈了,因为平常是没有零花钱呢?哪能像现在的孩子,一天至少要有几块钱的消费,尤其是家长领着孩子的时候,小孩子看中哪种玩具,只要一个“指令”下达,几秒钟后就属于自己的了。而不像我们那时,看中一件喜欢的玩具:观望一次,想要;观望两次,还是想要;观望三次,仍是想要;结果却是,还是放在那里比较合适,因为,它不属于自己!因为在那时,即使你要求父母给你买,但父母挣个钱实在不容易的,“一块钱要掰成几掰花”,不像现在的百姓,即使在工地上干活,一天也能争上百而八十。腰袋鼓起来了,花钱怎不阔绰呢! 从小我和家人住在一间草坯房,大概五六岁时,那间小屋变成了漂亮的瓦房。尤其是最近两年,家乡人盖房子,都嫌那种“下三间,上三间”的传统式的楼房过时了,不够大气了,而是套房式的楼房,有宽敞的客厅,上上下下都十来间呢?即使存的粮食囤,也能享受到独居一室的魅力。家里有个十来多口人,也不会觉很宽敞。从远处观赏我的村庄,一排排的楼房崛起于村庄,巍巍壮观,实在看不出是农村或是城市!在我村里,即使前几年仍是草柸房的哪个大叔,他既不出去打工挣钱,儿女也不拿回来了什么钱,照样崛起了新式楼房。当和父母谈起他家的致富途径,母亲说:“光那十来亩地,一年收入就一万多,再喂几头猪,几年下来,盖个楼房的钱不就垒起来了吗!”在室内方面,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了,就连包窗户、吊顶、铺地板砖等这些城里人的装修风格也已经在农村风靡起来。如今不一样了,百姓纷纷买起了电脑,有啥问题,学会向电脑学习了。老百姓自从知道了电脑的神奇,有着无所不能的功能,无论是查找某项技术,或是经济方面的政策和变化,都会向电脑指点迷津!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走进养猪户,或是商店、饭店,在某一角摆放着同一样的东西,就是电脑!一次和养猪兄弟谈起了电脑,他自豪的说:“自从买了电脑后,喂猪的很多好办法,国家的好政策,猪的价格都可以随时掌控,不用像以前猪出了状况,价格的涨落,都是一到事上,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主。这个电脑,可真是俺的好宝贝”。因此,电脑的方便快捷的好处,正在农村迅速扎根;为百姓的发家致富插上了翅膀。 三十年的变化,这不仅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更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才有这样几千年的人们不敢奢望的幸福,才有这样的盛世!

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以“江西30年家乡巨变”为主题谈谈你的切身感受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变化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回想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回顾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情况,真是一脸无奈。那时接近解放已经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在全国进行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批判了“二个凡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解放,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国兴起了持续经济大发展,从而奠定了目前国家空前发展与强大。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其他不说,单说我们一家发展情况,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带来新飞跃。

从政治上讲,我在78年就评为市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79年又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84年底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要是在“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由于我社会关系不好,也许你再积极也无法跨进党的大门。这在当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最可喜的是,我家小儿子吴钢在上月底批准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在我们家庭来讲,也算是后继有人,从而使我非常宽慰。

在文化方面,我是在日踞时代,在山阳小学肄业(五年级),解放后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只能算是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爱人曾在解放前业余中学读过一年书,二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在文革中过来的初中生,错过了正规求学机会,只有小儿子仍苦苦自学,在成人教育领域中,争得本科毕业文凭,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我家小儿子身上体现。二个孙女.一个外孙是改革开放受益者,大孙女是三年前在上海青年干部学院毕业,现在漕泾化工区外资企业工作,外孙今年是上海理工学院本科二年级在读生,最值得庆幸是小孙女今年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目前我们一家沉浸在欢乐的情绪中.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丰硕成果.现在年轻人都是高学历,老人一般文化素质较低,这种现象说明社会在进步。我这个老头不甘寂寞,到奉贤老年大学学习山水绘画,还学习电脑打字.上网和玩起了数码相机。

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局促在不到40平方旧厂房里,一家老小起居在一处诸多不便,那时做梦也想要一间房子,20年前单位自建职工宿舍,根据当时政策,我家分到一间60平方米三层楼,真是欢天喜地,但是孩子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区区60平方米又能派什么用场,再后来小孩自己想办法解决住房问题,现在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新房,而且都比我们二个老人房子大.设备好,这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我们这幢楼梯当时分配给8户职工,现在只有我家与低层徐家仍在原来房屋内居住,其余6户已另择新居,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所以我有时去原来同事家探访,看到他们新房条件实在诱人,在心底里冒起一股酸酸醋意,小康不小康,只要看住房,多数人小康这有什么不好。我其实也不必嫉妒,我这个“藏娇金屋”也并不逊色,所处地理环境很好,银行、超市、农贸市场、医院,小区都在周围,“闹中处静“,着实是宜人居住的好地方,四层宅第,住在三楼,有二间面南房间,老夫妻二人各占一间,客厅、厨房、卫生间是小一点,但功能不少,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话、风扇、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液化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前年还购买了一台电脑,宽带上网,并玩起了数码相机。今年将南北阳台用铝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过改造,房子的采光好了,空气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最近政府对我们小区实行平改坡旧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资,小区居民却分文未付,现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畅通了,真是说不尽的称心如意。

在工资收入方面,回想起改革开放之前,工资每月只有55元,1991年1月,标准工资加企业工资合计也只有170元,92年退休之后,尤其是近几年,年年涨工资,目前每月已经接近2000元。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

上述情况要不是改革开放,国家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人民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我是个普通党员,以前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更是无法担负重任,但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在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就不辜负党和祖国的恩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