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及评价_梁山伯与祝英台影评_梁山伯与祝
如何评价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编精心为你准备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网友看后的观后感,看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友的观后感帮助您更好的选择影片.
解答动态
修复版精致地像画上扣下来的。袁雪芬的男装扮相比女装好看得多
这版修复的质量太好了,还原的色彩既鲜明又具有中国特有的素雅感,不比李翰祥版差多少却早了足足9年!而且美术布景更古朴自然而没有李翰祥那种拼命寻根般的集中堆砌感,构图始终遵循古典原则,运镜也已相当流畅柔和不着痕迹。梁祝爱情是驱动力,而外出,学习,交友,恋爱,婚姻和命运的主题其实是自由
从越剧戏曲的角度听,是很好的;从电影的角度看,故事情节和技法就相对薄弱了些;从电影史的角度看,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制作属实不易,也传播影响到港台地区后续十年的歌唱片、戏曲片风潮。中段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的反复暗示对比梁山伯的直男戆直很有趣,结尾化蝶后的两人长袖翩舞彷如蝶飞,也算是亮眼之点。
导演用电影的手法展示给了我们在戏剧里看不到的一切。
死了都要爱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戏曲终究是戏曲,电影始终是电影。卓别林对此片的评价是:“从没见过这样一部非凡的影片”,“这样的影片是必不可少的,包含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但戏曲片就是看不进去啊,为什么要称电影是前六种艺术的结晶呢?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现在的我不喜欢剧中梁山伯的性格,但是,不得不感叹很多唱段唱词很美,对仗工整,感动人心。大写的赞美!越剧电影。2016年4月
资料馆的修复组对胶片的色彩和质感修复的很棒。该片的表演,唱腔,布景和服装都非常的讲究,是绝对的精品,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有魅力。对这部电影本身,觉得有点头重脚轻,前面的戏非常美好可爱,但是后面的悲情没有得到充分完全的宣泄,毕竟戏曲类电影的拍摄有题材和手法的局限。更加写实,缺少浪漫。
大概是“我为你汗淋淋”的楼台会太深入心 没有远山含笑之类 虽然曲段相似 十八相送也没有什么灵活度 还是偏好黄梅版 凌波已是永远的梁山伯
越剧经典,全女演员,比之生死恨,色彩更为饱和,女子无书读非得扮男装,杭城三年同窗,别时送至钱塘,长亭不舍离,芳心暗许,一知女儿身,远途相见,二知婚已定,郁积成疾,一头撞向墓碑,双双化蝶。
虽然还是更喜欢原版,不过谁让袁雪芬同志是越剧先锋呢,谁让她跟周总理关系好呢~呵呵
桑弧 袁雪芬 范瑞娟 這部經典是小時候廣州看的, 但王天林先生有參與? 因王生應在港, 這部內地拍的, 王生回內地幫手???不大可能, 可能是幕後人有同名的人被誤會了....
相比现在新越剧的台词是大不如了。
论故事实在各种微妙……OTZ
2011.11.23,资料馆。楼台一别成永诀,人世无缘同到老。
我就喜欢十八相送!看英台调戏梁兄,好玩着呢;最后变成悲剧就让人郁闷了,尤其是梁兄居然这么快就挂了……真心觉得袁奶奶若单论容貌只是中人之姿,然而身段仪态却有十分袅娜,真如弱柳扶风;范瑞娟的梁兄则是朴直憨厚中偶有傲娇,可爱得紧。
我觉得还是李翰祥的好,虽然本片的意义颇大。
突然今天静下心看了2个小时的越剧版梁祝。发现戏曲的好的戏曲人物刻画并没有一般概念中的脸谱化。想到梁祝的遭遇,其实也想到他们所处社会周遭的一些观念与想法。比起化蝶的他们,也许周围的人留下的才是真的悲剧故事
这部真的还不错!布景的虚实结合,写意性与写实性的转换,能看出考虑到了戏曲舞台和银幕影像的区别。色彩搞的也很好,服化上做出了简化,也是为电影镜头服务的。开头银心走出府门迎“卜卦先生”,梁祝看水井和观音庙的正反打那几个镜头和场景真惊到我了。桑弧对这种混血媒介想的还挺透彻的,但是总体来说突破和创举仍然有限,没跳出戏曲影像的定式。
- End
免责声明:
本页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概与琴岛网公司无关。本页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