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话福安话 有懂寿宁话历史的吗
寿宁话
下面是更多关于寿宁话福安话的问答
有懂寿宁话历史的吗
属闽北方言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副省级城市)。其中,就寿宁县来说,人口超30万,建县历史超500年,名字的寓意很美好! 一 首先,寿宁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在地理位置上,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东大山深处,北邻浙江省景宁县,东与东北紧靠浙江省泰顺县,南与东南毗邻福安市,西北界浙江省庆元县,西南同周宁县接壤,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早在4000多年前,今寿宁县一带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今寿宁县一带属闽中郡。三国时期,该地区属东吴建安郡侯官县。 二 西晋时期,今寿宁县一带属晋安郡温麻县。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属晋平郡,齐属晋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属丰州。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今寿宁县一带先属丰州,后属建安郡闽县。唐朝建立后,该地区属福州连江县。宋咸平三年(1000年),宁德县的关隶镇升为关隶县,今寿宁县一带属之。元朝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两县,二十六年升建宁府为建宁路,今福建省寿宁县一带分属福宁州和建宁路。由此,对于明朝之前的寿宁县一带,建制变化较大。 三 最后,公元1455年,明朝景泰皇帝在位时,正式设立寿宁县。据《今县释名》记载,寿宁合一地名取“福寿安宁”之意,也即县名的寓意非常美好。由此,该地区的建县历史已经超过500年了。彼时,寿宁县隶属于建宁府。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寿宁划归福建省福宁府。1925年,寿宁县直属于福建省。1978年,寿宁县属宁德地区。2000年10月至今,寿宁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如今,寿宁县辖7镇7乡,总面积14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1万人。福建省一个县,建县历史超500年,名字的寓意很美好吗?
福州寿宁历史
关于寿宁县历代的建置沿革的相关资料很难找到。现为寿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缪长钻先生在这方面进行入研究,参阅大量档案资料,撰写了本文。 《禹贡》称境内为扬州地,周为七闽地域,秦属闽中郡。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后,秦王朝虽将当今福建疆域划定为闽中郡,将今福州置为冶县,但秦王朝对闽域的郡县鞭长莫及,并未派任官员,更无法驻扎军队和征收赋税。郡县制在当时的闽域只是虚有其名,并无实质。闽中郡于秦末自废。 西汉隶属闽越国,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冶县(亦称东冶,今福州)。由于西汉时期的冶县是山越人自立的,所以,其立县时间,史无明载,也未得到朝廷正式承认。由于是“自立”的县,其强烈的“自治性质”,使得西汉朝廷同秦王朝一样:政治上未派官,财政上无收税,军事上无驻军。这种局面,大约持续了300余年(前110-公元196)才被打破。 东汉为会稽南郡地。东汉末年,孙策在击败吴中豪帅严伯虎之后,亲自谋划平定冶县。冶县平定后,在闽北正式设立了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南平(今南平)三县;接着,又打败逃往侯官(今闽侯)的会稽郡守王朗,占领侯官,并立县。这是汉王朝第一次正式在福建地区立县。此时,原冶县(东冶)地就有了四个县。建安十年(205)又转讨上饶,并分建安之桐乡地,设立建平县(今建阳)。这样,汉廷第一次真正地在东冶(今福建)建立了五县(建安、汉兴、南平、建平、侯官),确立了政治统治。孙权于建安8年(203),确定了自己在东冶(今福建)的统治地位,在建安县设立了南部都尉府,隶属于会稽郡。这是一个军事管制委员会性质的政权。吴永安3年(260),建立了建安郡城,这是福建辖境的第一座省城。建安郡的设立,标志着福建地区从此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行政建制,标志着“会稽郡南部都尉府”、“冶县”、“东冶”等提法退出了历史舞台。建安郡的建立,使福建从此被正式纳入了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轨道,结束了“此前不通中国”的局面,标志着“七闽,至三国吴时,始通中国”(乾隆福州府志),即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统治。当时福建重心在闽北,中心在建安。“建安”是当时福建疆域的代称。 晋太康三年(282年)建温麻县(今连江),隋开皇九年(589年)撤并于原丰县(今闽候)。隋大业三年(607年)属闽县(今闽候),唐武德六年(623年)废温麻县设长溪县(今霞浦),属泉州郡,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开元十三年始改闽州为福州,长溪县属之。唐开成年间(836-840)分设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为宁德县,宋咸平三年(1000),析宁德关隶镇为关隶县(今政和),宋淳佑五年(1245年)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两县,属福州路。 早在3000年前,寿宁县境内即有先民活动。而寿宁立县,则源于明代开采银矿课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寿宁便有局下(今大安乡官田场)官司采办银课。由于课税繁重、官吏暴敛,激起矿工的强烈反抗。景泰元年(1450),括(今浙江丽水一带)人郑怀茂等聚集2000多人,在官台山银矿公开对抗官府,进行武装开采。 明景泰六年(1455),闽浙都御使刘广衡、福建按察副沈讷率兵进驻寿宁“征剿”,并于端午节前一日攻占官台山寨。尔后,以官台山据险阻要隘,深恐武装矿工“时或窃发,为久远计,莫若立县以统治之”为由报请朝廷,于同年八月,批准划出政和县南里、北里、东里十至十五都(约今鳌阳、清源、大安、坑底、平溪、下党、芹洋、托溪和周宁县的纯池、泗桥)和福安县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约今武曲、斜滩、竹管垅、南阳、犀溪和凤阳),成立寿宁县,置县治于杨梅村(今鳌阳镇所在地)。 寿宁建县后,隶属建宁府,府治在建安(今建瓯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寿宁划归福宁府,府治在霞浦。民国元年(1912)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设置东西南北四路道,寿宁属东路道。民国3年6月,全省依原辖区,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寿宁属闽海道,道所在地闽侯。民国14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制,寿宁县属于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寿宁县属闽海省。民国23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寿宁复为福建省直辖。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寿宁属第二行政区,区治设福安。民国24年10月,全省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寿宁改属第三行政区,区治设浦城。民国27年6月,第三行政区治改设建阳。民国28年,寿宁改属第一行政区,区治设闽侯。民国31年,区治改设福安。民国32年9月,调整行政区,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寿宁属第八行政区,区治设福安。民国36年4月,全省又缩减为7个行政区,寿宁属第一行政区,区治仍设福安。 民国38年(1949)6月6日,寿宁县成立善后委员会,接管国民党政权。7月20日组建寿宁县人民政府,寿宁县隶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福安。1950年第三行政区改称福安专区,专员公署仍设福安。1971年,专署领导机关迁宁德,福安专区更名为宁德地区,寿宁县隶属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不变,寿宁县仍属宁德地区。2000年10月宁德地区撤地建市,寿宁县仍属宁德市。 参考资料:http://www.snzc.com/BigClass.asp?BigClassID=1&BigClassName=寿宁县情&BigClassType=1
本页关于寿宁话福安话 有懂寿宁话历史的吗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