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产茶始于唐末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多久

福建安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安溪铁观音茶历史多久,
1

福建安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在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在到明代产茶稍盛,明嘉靖《安溪县志》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乌龙茶。铁观音属于什么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青睐。

  在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历史中,安溪茶最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和毛蟹。铁观音的功效其中,铁观音闻名海内外,被视为乌龙茶中的极品,且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而驰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特别是其生产了乌龙茶中的珍品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安溪铁观音的历史有了较大的飞跃。

  改革开放后,在安溪人不懈的努力下,茶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安溪县支柱产业和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

  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1999年,安溪县铁观音茶园面积约8.5万亩,总产约450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32.8%。茶叶主产区为西坪、祥华、感德、剑斗、虎邱等乡镇。

  2001年,安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原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

  2002年,安溪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目前,茶业已成为安溪县的特色产业,全县有60%的人口涉足茶产业。

-

下面是更多关于安溪产茶始于唐末的问答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多久

相传,它最初是在安溪南山的观音岩下被发现的,所以又有“南岩铁观音”之称。的天地中,安溪人绝对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拥着一片出产好茶的青山绿水,将茶的品味和观赏,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铁观音”,更是让安溪人“斗”起茶来个个底气十足。中国福建省安溪西坪乡一带,是“铁观音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地域有内外之分,铁观音主要产于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红色酸性的土壤,非常适合铁观音的生长。所以,“安溪铁观音”的芽叶肥壮,枝条披张,叶色深绿。自清朝雍正年间形成加工工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铁观音”

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铁观音茶的采摘非常别致,它不是采摘稚嫩的幼芽,而是要等到新叶片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进行采摘。铁观音的制作综合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特点,属于半发酵的品种,采回的鲜叶力求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摇青是制作铁观音的重要工序,通过摇笼旋转,叶片之间产生碰撞,叶片边缘形成擦伤,从而却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就这样转转停停、停停转转,直到茶香自然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刹青、揉捻和包揉,茶叶卷缩成颗粒后再进行文火焙干,最后还要经过筛分、拣剔,制成成茶。“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它条索卷曲,色泽砂绿,人们用冲泡

“功夫茶”的传统方式来品饮“铁观音”,冲泡后,茶的汤色橙黄,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香高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斗茶”的人们认为:柔软、黄亮,带有明显“青蒂绿腹红镶边”

的叶底更为正宗。其实,这正是摇茶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现象又成为“斗茶”中评判优劣的指标之一。名为“斗茶”,实为“以茶会友”,手捧着“铁观音”的安溪人,正是用这种方式来找寻自己茶中的知音。

2

安溪铁观音有几年历史?

安溪“铁观音”是福建乌龙茶中的珍品,其传说颇多。其中有一种传说:清朝,安溪县尧阳 村一个农民叫魏饮,他虔诚信佛,每天用一杯清茶供奉观音像前。有一天,他上山砍柴,路过 观音庙,在山岩石隙间,突然发现一棵茶树。树长得奇异,叶面发光,色泽褐绿,他便移回家 栽培,取其芽叶试制成茶,沉重如铁,香味极佳,疑为观音所赐,故取名“铁观音”。另一种说 法: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尧阳村有个叫王士凉的书生,在观音山下发现一颗富有光泽的茶树, 移回院,经细心培育后摘制,气味芳香超凡。后来,有人将此茶叶进贡乾隆皇帝,皇上见其茶 叶紧结,条索壮实,置于手心,沉重如铁,外形如同观音手合掌那样,品尝后龙颜大悦,遂赐 名“南岩铁观音”。 安溪西坪、长坑、感德等地海拔800多米,层峦叠翠,云雾缭绕,涧流鸣琴,土质多烂石砾壤,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栽培“铁观音”茶树的量佳地方。

铁观音的茶条曲卷成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它肥壮、结实、匀整、鲜润、乌亮,有“沉重似 铁”之喻。铁观音干茶用鼻子闻,有轻微的清香味。优质铁观音用开水冲泡后,汤色金黄,具有 独特的香味,还略带有桂花的香气,或兰花的香气,醇厚鲜爽。揭开杯盖,芳香扑鼻。饮后齿 颊留香,回味悠长。茶非常耐泡,冲泡七遍仍有余香。铁观音含有多种生物碱,以及维生素、几茶素、单宁、蛋白质、芳香油等物质。 具有清心明目,减肥美客,防治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减轻幅射性伤害等功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4

铁观音茶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其创制年据全国高等农业院编教材《明制茶法》载:茶(即乌)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 距今已有288年的历史

5

安溪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铁观音。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中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安溪县一茶厂生产的安溪铁观音被检出稀土超标。

6

7

铁观音茶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铁观音tiě guān yīn)茶,汉族,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

本页关于安溪产茶始于唐末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多久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