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szjkywx
如何保障 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权益 实行弹性工作制、设立临时宿舍、开展心理疏导……自新学期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张义宝和学校管理层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制定了人性化的管理举措。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参与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后服务的质量。专家表示,如何给予教师更多关爱,建立制度化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弹性工作制为教师“松绑” “小学班主任在校时间普遍在11个小时左右,批改作业、备课等工作都要下班后在家进行。”张义宝坦言,尽管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课后服务,但教师责任重、压力大,需要给他们“松松绑”。 《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学放学时间大多从过去的15时30分延迟到17时30分至18时不等,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增多是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翠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作包含很多隐性工作内容,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家校沟通、教研培训以及临时行政事务性工作等。 考虑到教师实际需求,《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新学期以来,不少学校对此进行了探索。 在浙江省金华市,无理由休息日是很多学校的“标配”。金华市武义县武川小学校长胡爱萍介绍,学校给每名教师发放“时间银行储蓄卡”,将晚托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存入该储蓄卡中,用储蓄的时间积分兑换零星小假。 北京市通过错休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教师权益。“学校发挥全体教师力量,校长和年级主任一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