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中国
流动中的光影世界——新中国电影
2021-07-19 09:56今日中国
简介新中国电影,既经历过建国初期的淳朴年代,也拥抱过新世纪的商业大片时期,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代导演与演员们的艺术创造,经典的台词与配乐,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话题,也是一面新中国社会变迁的镜子。 我们熟悉的地球到处冰天雪地,人类...
新中国电影,既经历过建国初期的淳朴年代,也拥抱过新世纪的商业大片时期,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代导演与演员们的艺术创造,经典的台词与配乐,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话题,也是一面新中国社会变迁的镜子。
我们熟悉的地球到处冰天雪地,人类只能藏身于地表下五千米的地下城,地表上上万座发动机喷射出蓝色的光束,努力将地球推向太阳系以外,企求重生。
这是2019年年初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的经典画面。凭藉新颖的科幻构思,精良的特效场面,《流浪地球》最终获得近47亿人民币的内地票房,仅次于2017年的《战狼2》,位居总票房史第二。这部影片引发了全民的科幻热潮,也让人再次看到内地电影巨大的潜力。
多年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电影也经历了沉沉浮浮的不同阶段,回顾其发展,或许也是一面新中国社会变迁的镜子。
质朴的十七年
1905年的《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自此中国电影人开始了电影事业的探索。早期电影的拍摄中,人们逐渐摆脱了舞台戏曲的表演痕迹和拍摄方法,电影主题扩大到反映民族危机、社会矛盾等现实,电影产业也逐渐成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作为拥有一定受众基础的艺术形式,颇受重视。随着新政权建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电影人怀着巨大的热情投入电影创作。他们真诚地讴歌社会变革,描绘淳朴、激昂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景象,因而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而从1949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的新中国电影,因其独特的风格和题材,又被称为十七年电影。
十七年电影中以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拍得最为成功,《林则徐》《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上甘岭》《地道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等影片,表现了近百年反抗、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历史,传达出强烈的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感,从而感染观众。比如《英雄儿女》中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小兵张嘎》中的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讚歌》也传唱至今。
另外,这一时期,也拍摄出了《我这一辈子》《白毛女》等现实主义电影及《阿诗玛》《五朵金花》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
在为工农兵服务的信念下,十七年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观众面最广的电影。通过2000多个流动放映队,电影被送到工矿企业和乡村。1954年全国电影观众便达到8.2亿人次,其中工农观众佔70%以上,特别是反映合作社等题材的影片在农村广受欢迎。
但在批《武训传》、反右、大跃进等政治活动的干扰下,不少电影人思想拘谨,无法在现实主义创作中完全施展手脚,也未能深入挖掘人性和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电影更多承担的是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对其艺术方面的探讨则明显不足。
文革十年,电影创作和发行几乎陷于瘫痪,仅有的几部革命样板戏佔据了银幕舞台。至1973年后,才陆续有数十部故事片推出。
影业复甦
文革结束,文艺界拨乱反正,1980年的一部《庐山恋》最早引起了全国轰动。张瑜、郭凯敏两位男女主角所表现出的青春气息及在片中的时装扮相,都给文革后的社会气氛带来不小的冲击,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由中港合拍的几部影片也火热一时。1982年香港导演张鑫炎执导的《少林寺》,因其乾净利落的武打镜头而风靡全国,时年19岁的李连杰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武打明星。《少林寺》在内地及香港公映后均十分卖座,其中在内地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的票房,可称为奇迹。
由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火烧圆明园》及《垂帘听政》亦是经典之作。作为最早到内地拍戏的香港演员之一,梁家辉与刘晓庆还因语言不通闹出不少笑话。两人以《垂帘听政》分别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提名)。
对于第三代导演来说,他们也犹如老树逢春,终于重获执导电影的机会。谢晋、凌子枫等导演在《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等影片中沉痛反思历史,极力宣扬人性的真善美。
第三代导演,指建国后走上影坛的一代导演,第一、二代导演则指建国前活跃在电影领域的导演。
谢晋导演则被视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深刻触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变迁和民族疾苦,在道德层面扬善惩恶,思考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继承和延伸,并以明白晓畅的电影语言,获得观众认同。《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影片便是他的代表作。
与此同时,以六十年代电影学院毕业生为主体的第四代导演也迎来了艺术生命的起点。他们提出要更新陈旧的电影观念,以自然诗意的风格,开掘凡人小事中的哲理。以吴贻弓、吴天明等为代表的这一代导演在《本命年》《城南旧事》《老井》等影片中展示他们的理念。
第四代导演,是新中国首批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电影人,但青春年华被文革耽误,直至不惑之年才初入公众视野。
而更具革新意识的第五代导演也几乎同时登场。与前辈不同的是,第五代主要思考如何表述自己,通过电影进一步发掘人性。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等导演在《黄土地》《黑炮事件》《红高粱》等影片中,对不同环境中人的心态和人性的複杂,加以关注和深思。《红高粱》也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
第五代导演的主体是1982年以后陆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毕业后随即进入影坛,使得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新中国电影汇聚了老中青三代导演的艺术成果。
九十年代,《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等影片则更能代表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成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以其史诗性的风格,堪称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峰,程蝶衣成为张国荣最经典的银幕角色之一,影片也接连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美国金球奖等多个奖项。
面对外国进口大片的冲击,以及在市场规律主导下,九十年代后期,一些以满足观众娱乐需要为基本创作起点,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生产目标的商业电影开始悄悄崛起。
冯小刚的贺岁片是九十年代商业电影创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影片,以幽默调侃的京味对白,悲喜交加的剧情样式,形成了冯氏贺岁片的基本套路,票房每每独佔鳌头。《大腕》结尾的那句台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甚至成为日后十几年人们对房地产最津津乐道的评价。
商业片时代来临
新世纪以来,新中国电影的全面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带来了创作格局和美学形态的新变革,逐渐形成一种以中国电影大片带动众多中小成本类型电影的局面。
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被视为大片时代的里程碑。这部投资达3000万美元的鉅製,聚集了顶级的演员阵容、音乐、服装、特技……每一个元素都构成了这部影片的品牌价值。最终《英雄》缔造了国产电影的全球票房神话,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佔全年总票房四分之一),全球票房约14亿元人民币。
继《英雄》之后,《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古装大片也主打中华文化元素牌,注重写意和诗性的表达,致力于用现代甚至西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希望进军国际电影市场。2007年后,《集结号》《十月围城》《建国大业》《智取威虎山》等近现代历史题材电影,以及《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现代军事动作题材电影相继成为大片时代的主题,中国电影大片开始与主旋律电影相融合。
在这些新世纪的中国电影大片中,香港电影人的电影商业理念、职业精神、娱乐精神等观念深刻影响了整体电影的风貌,中美合拍、中欧合拍等投资方式也不断推动着中国电影走向全球化。但在产业化的运作下,这些大片虽拥有华美奇幻的视觉效果和满足主流受众的审美取向,但思想主题的深度和厚度则显得欠缺。
大片崛起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电影的创作也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喜剧电影、奇幻魔幻电影、爱情电影、警匪犯罪电影等类型为主的格局。这些电影以形形色色的刻划对象,日益精美的画面,各自拥有一大批受众,在商业片时代均佔有一席之地。
电影市场的繁荣,得益于宽鬆的创作环境和各式各样类型的电影不断产出。新中国电影70年的发展,经历过淳朴火热的年代,也拥抱过商业资本及电脑特效为王的时期,但只有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引起观众共鸣的影片,才是影像世界最历久弥新的珍品。
参考资料:
《十七年电影再反思》 戚吟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第5期
《现代启示录:80年代的中国电影》 时淑桥 电影评介 2011年第5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观念革新与创作流变》 陈旭光、李卉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1期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洪宏 南京师範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
Tags:流动,中的,光影,世界,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经历,建国,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