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中国
政治局集体学习与国家治理
2021-07-18 15:06今日中国
简介人们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加需要终身学习以保持自身竞争力。个人是如此,那么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呢? 面对变化纷繁的环境,长期保持高效的学习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善于借鑒并转化为执行力是一个执政党带领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们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加需要终身学习以保持自身竞争力。个人是如此,那么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呢? 面对变化纷繁的环境,长期保持高效的学习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善于借鑒并转化为执行力是一个执政党带领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2年12月26日下午1点30分许,一辆黑色小车在警卫的引导下,缓缓驶入中南海西门。车上并排坐着两人,一位是身材高大的年轻人,一位是白髮皓首的长者。
年轻人是时年39岁的周叶中,法学界新生力量的代表;长者是参与了五四宪法(中国首部宪法)和八二宪法(现行宪法)制定的宪法学泰斗、时年73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
15分钟后,温家宝走进中南海怀仁堂,老远就向许周二人示意,连声喊老师好。
老师?是的,这里很快将开始特殊的一堂课。讲课的是许崇德和周叶中,听课的则是九名政治局常委和其他100多名中央领导人员。由这堂课开始,中国政治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政治局集体学习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
制度的形成
重视学习,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集体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延安时期党中央就曾建立中央学习组和高级学习组,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当时并未形成完备的学习机制。
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的制定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为了保证宪法的科学性,毛泽东倡导中央高层学习各国宪法,进行必要的借鑒。
1959年底至1960年初,刘少奇、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分别组织了读书小组,邀请经济学家参与讨论。这种读书小组已具有集体学习的属性,可以视为集体学习制度的萌芽。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要奋起直追,邓小平在多个场合再三呼吁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他指出: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中央书记处先后牵头举办了多次科技、法律知识讲座,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初具雏形。
1980年,中央书记处邀请科学家给中央领导讲课,内容涉及农业、能源、人口、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和作用。第一堂课就由着名科学家钱三强主讲,讲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这是党历史上首次採取顶级专家授课、中央领导集中听讲的学习方式。
1986年,为推动全国普法工作,中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孙国华教授为包括政治局委员在内的中央领导层举行法律基础理论讲座,形式与科技讲座基本相同。
1994年,中央重启中断了八年的法制讲座。到2002年为止,共举办了12次法制讲座,平均每年集体学习一至两次,大部分政治局委员都参与了听课。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初步制度化。
2002年12月26日由许周二人主讲的这堂课是十六届政治局的第一次学习,标誌着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后五年间,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平均40天左右就学习一次。十七届政治局又进行了33次集体学习。十年间共有147名国内学者参与授课。学习内容从科技、法学扩展到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环境等各个领域。
十八大之后,政治局继续了集体学习制度。十八届政治局共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十九届政治局(2017年10月起)截至2019年6月底,也已进行了15次集体学习。这说明,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已趋于成熟,并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的一项正式制度,是中国高层常规政治活动的一部分。
为甚麽学?
人们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加需要终身学习以保持自身竞争力。个人是如此,那么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呢?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不断给执政者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变化纷繁的环境,适应能力尤为重要,而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能否长期保持高效的学习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善于借鑒并转化为执行力是一个执政党带领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重视学习是每个成功的执政党的基本準则。
十六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愿景。他指出,中央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换句话说,学习是前提,服务是目的,只有通过制度化的学习,才能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改革创新。
学甚麽?
在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就指出,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繫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紧密联繫认识并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紧密联繫更好地为最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
因此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主题紧扣中国社会现实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关注社会中长期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法治、党建、民生、环保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
以十八届政治局集体学习为例,我们看到,在43次学习中,理论、经济、社会民生和历史学习分别以18%、16%和12%名列前三位,但国防军队、反腐党建、法治、生态、文化甚至全球治理也佔了一定的比重。
在十八届、十九届政治局集体学习内容列表中,不难发现从老龄化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问题和新事物的蹤影。学习主题及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了领导层对各领域发展趋势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学习内容与环境变化、民众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相当高,反映了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学?
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有一套严格的运作规程,从选定课题到正式讲课,要经过四大步骤。
首先由中央办公厅、政研室和相关部委机构共同协商出一个意向性的题目,或者由中央领导根据自己的关注点题;
根据题目遴选业内最好的专家,经过一系列的评估程序,进入準备阶段;
由课题组集体备课,经过三轮试讲后才能通过,通常需要三个月左右;
正式讲课:每堂课大约120分钟,通常先由两位专家各讲45分钟,接着是交流讨论,最后是总书记讲话。
除讲授这一传统方式外,十八大以来政治局的集体学习还採用了交流研讨、自学、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继2013年9月将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中关村之后,2019年1月25日政治局又来到人民日报社,实地学习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
谁来教?
想要走进中南海,首先要是某一领域里最好的专家,政治上也要可靠,曾于2006年为集体学习作过讲解的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表示。很多专家学者都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访问学者的背景,所获的国际、国内荣誉不胜枚举。
他们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党校、科学院、党政机关研究室及研究机构,如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等。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学者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华医学会等行业性学会。
授课者从中南海走出来后,往往会受到地方各级部门的邀请。这使得授课者可以在传达高层态度、传播学术观点中发挥巨大作用,实现知识最大化流动。
起了甚麽作用?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现代社会,培养快速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时代要求。领导者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是专家。听顶级专家讲授多年研究的成果,有助于领导层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知识产品。而集体学习与讨论有利于聚合和激发集体智慧,便于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推动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政策制定。
由于学习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层的关注焦点和施政要点,因此也被视为政策趋向的风向标。
此外,讲稿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权力与利益、不同知识的碰撞与协调,有助于实现政策的公共性。而对集体学习的公开报道也具有显着的政策宣传功能。
国家治理是一个在纷繁複杂的环境中不断探索善治、良治的过程。决策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提升自身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以回应社会的关切和民众的期待。
作为党中央的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集体学习制度提升了领导层的学习能力和处理複杂问题的本领,是执政者为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所作出的努力。
因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薄智跃认为: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中国人的学习、首先是中国领导人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在这一意义上,『中国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与学习型政党建设》 吴小妮 王炳林 安徽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
《国家学习能力的建构——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为个案的研究》 王礼鑫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15年第1期
《中南海里的授课人》 孙荣飞 吴婷 东北之窗 2010年第11期
《授课中南海谁来讲?讲什么?》 沈念祖 博览群书 2013年第7期
《政治局集体学习与国家治理——以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分析对象》 黄其松 陈芳 王家倩 云南社会科学 2017年第5期
《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 屠静芬 张安 求索 2016年第8期
Tags:政治局,集体,学习,国家,治理,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