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中国
穿越七十载的服装记忆
2021-06-29 16:17今日中国
简介从建国初期的简朴服饰到今天变化多样的服装,七十年流行服饰的更迭见证了内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反映了国人消费水平、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当我们再次看见某一类服装时,服装已不只是服装,更是一份国族记忆。 1972年5月,着名意大利电影导演安...
从建国初期的简朴服饰到今天变化多样的服装,七十年流行服饰的更迭见证了内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反映了国人消费水平、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当我们再次看见某一类服装时,服装已不只是服装,更是一份国族记忆。
1972年5月,着名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接受中国政府邀请,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拍完纪录片《中国》(Chung Kuo - Cina)后,他感慨道:在中国的每天,从早到晚,马路上染上了一片蓝色,成千上万的蓝衣人骑车上班,川流不息的自行车佔领了整条大街、整个城市,那种感觉就像是八亿蓝色中国人在你的眼前走过。
放眼今日中国街头,一片蓝色已无处可寻。微博、抖音热门的街拍视频里,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服装映入眼帘,黑色的吊带背心、粉色的连衣裙、牛仔超短裤、绿色的T恤······
那么,从一片蓝色到五颜六色,这中间经历了甚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身穿一套橄榄绿色的中山装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过,这件中山装与早些年已经确立的中山装原型有些许不同,取消了后背中缝和上袋的褶裥。这种被西方人称作毛装的简化版中山装迅速流行开来,干部、工人、知识分子、普通市民都穿上了它。一些女性为表现革命和进步,也换上了中山装。
建国初期经济薄弱,民众无力追求穿衣打扮;加之新政府对旧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新领导者们将解放区的简朴服饰和审美意识带到了五十年代,并影响了以后的几十年。中国的服饰审美出现了极大的转折,服装模糊了性别差异,模糊了社会阶层、职业、地位。衣着华贵者渐为社会不齿,那些拥有西装、长衫、旗袍的人不得不把它们塞到了箱子底或者把西装、长衫送到裁缝店改做成中山装。
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是我国与苏联的蜜月时期,还流行过一些苏式服装,包括列宁装、布拉吉(俄语音译,即连衣裙)、苏联大花布等。随着中苏关係破裂,这些衣服退出历史舞台。
列宁装:由前苏联军装演化而来,基本形制为大翻驳领、双排釦、两个斜插袋、腰间有腰袢和腰带。
布拉吉:这种连衣裙上半身吸取了男式衬衣的式样,尖领、长方形前襟,下部与裙子相连,多为喇叭裙、细褶裙。
1954年,因物资匮乏,为保障商品供应,全国开始施行各种票证: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布票十分珍稀,通常将全家的布票集中起来,才能够给一个人做衣服。
1956年,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服装单一的局面曾一度被打破,国家号召人人穿花衣,来体现社会主义生活的欣欣向荣。在这段相对宽鬆的时期里,西装、旗袍重返社会生活。同年,一些服装小产业通过组织合作社、开设工厂、公私合营,相继扩大了规模,初步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服装业。好景不长,随着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服饰发展又回归到朴素、实用、革命的风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个人着装与政治立场挂钩,稍微有些花色装饰的服装被划入封、资、修的行列,受到严格批判。因毛泽东公开会见红卫兵时身穿绿军装以及解放军社会地位高,旧军装、旧军帽、武装皮带、解放鞋、红袖章、军挎包、毛泽东像章构成的红卫兵装成为当时男女青年的时装。
封:即封建主义,主要是指封建文化中的糟粕,如封建等级观念等。
资:即资本主义,在当时主要指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
修:即修正主义,用于专门称呼那些修改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的流派和思潮。1960年代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强烈批判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共是现代修正主义,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复辟资本主义,苏联开始被中国称为苏修。
日常生活中则以老三样和老三色为主。计划经济下的国营纺织厂主要生产经久耐磨的面料——朴素耐髒的蓝色或深暗色彩的卡其布、劳动布等等。这也是为甚么安东尼奥尼1972年来到中国时会看到成千上万的蓝衣人。
文革造成经济下滑,服装产业也只是勉力维持。因为批量大、品种少、不在乎卖多卖少,造成成衣加工业与消费市场之间形成断层,服装业长期滞留在初级阶段。
1978年,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在内地以中国人从未见过的形式——T型舞台上的时装表演展示了他的服装作品,把现代服装概念和时装表演带入中国。他对中国服装行业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多样化的追求被释放出来,穿衣打扮重新成为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个性化内容。大街小巷出现了喇叭裤、花衬衫、留长髮的打扮······但独立审美意识的培育需要时间,所以当时人们对衣服的选择以模仿为主。
电影电视里的服装就成了最重要的服饰参考依据和模仿来源,尤其是外来影视片。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血疑》和香港《上海滩》的热播,都市街头很快便开始流行大岛茂风衣(《血疑》中由宇津井健饰演的大岛茂所穿)和发仔服(周润发在《上海滩》中的装扮)。
1983年12月1日,国家商业部发出通告,棉布、絮棉全面敞开供应,宣告了自1954年以来在全国实行的限制供应和布票制度的终结。也是在这一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带头穿起了西装,随即在全国範围掀起了西装热。这一时期的西装流行突破了大城市的社会中上阶层,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连农村都普及了西装。西装成为改革开放后最具标誌性的流行服饰。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强烈的内需使服装工业在八十年代前五年以12%的速度递增。同时,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和城市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在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时,大量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出口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末期健美裤的风靡。1949年后,所有男女都身穿宽大简陋的衣物,遮掩了身体上的性别特徵,而健美裤恰恰相反,它展现肢体线条。服装心理学认为,健美裤的风行正是禁锢解除后的巨大反弹。裙装也重新成为中国女性的主要装束。
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发生转变,一反过去的从众,转向努力将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以区别于他人。新型消费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消费商品品牌所象徵的身份、地位、情调等社会文化意义。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各色各样服装纷纷涌现。外国品牌如鳄鱼(LACOSTE)、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等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如七匹狼、安踏、报喜鸟、江南布衣等也相继创立。2000年,WTO为中国纺织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国外奢侈品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意味着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服饰流行风潮变化多样,更迭速度加快,很难再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到来,使得服装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可以在更广範围内比较商品的价格、款式、质量。快时尚(Fast Fashion)品牌在中国的命运或许能侧面反映出这一阶段服装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选择的变化。2006年,ZARA首次进入中国,其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店铺开业当天,狂热的粉丝排起了200米长队。短期内,ZARA、H&M、优衣库、Forever 21等快时尚品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快速发展。然而,自2018年起,ZARA、H&M 、Forever 21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出现危机,净销售额增幅放缓、部分实体店铺关闭、中国官网停止的消息陆续传来。
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服装消费趋于理性,另一方面,淘宝平台上原创品牌越来越多,国内服装品牌崛起,加快了国外品牌在中国的陨落。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产品牌仍然具有研发导向意识不够、产品偏同质化的问题,真正崛起尚需时日。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服装业已能满足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着装需要。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所说:中国从纺织工业难以满足对国人敞开供应,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
服装流行的更迭也见证了内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反映了国人消费水平、审美意识、生活方式的变化。当我们再次看见某一类服装时,服装已不只是服装,更是一份国族记忆。
参考资料:
《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 袁仄 胡月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1年
《流行背后的秘密:中国现代服装的文化内涵》韩冷 新锐文创 2015年
《打折、清仓、关店、撤出,快时尚在中国跑不动了?》中国商报 2019/7/2
《快时尚中国市场一曲唱罢,本土品牌能否借势突围》中国服装网 2019/5/22
《2019服装业的17个发展趋势》中国服装网 2018/12/8
《中国时尚:在文化与商业的碰撞中崛起》半月谈网 2018/12/5
Tags:穿越,七十,服装,记忆,建国,初期,简朴,服饰,今天,变化,
下一篇: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