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中国

谁来养活中国?

2021-05-20 08:55今日中国

简介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够吃了吗?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证粮食安全,离不开一个人及其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他就是自幼就有着田园梦的袁隆平。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曾在1995年发出这样的疑问:谁来养活中国?(Who Wi...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够吃了吗?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证粮食安全,离不开一个人及其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他就是自幼就有着田园梦的袁隆平。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曾在1995年发出这样的疑问: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他提出,到2030年中国由于耕地面积减少等将导致粮食减少20%,如果不考虑膳食结构的改善,中国将需要进口2.0亿吨至3.69亿吨的粮食,这相当于当时全球的穀物贸易总量。

那么,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天的粮食够吃了吗?

tf4ph4
tf4ph4

从以上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粮食产量虽略有波动,但大致上自1978年以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自2004年起更是连续十几年增长。

水稻是中国人的重要口粮,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证粮食安全,离不开水稻产量的保障。而我国水稻产量的大幅提升则离不开一个人及其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他就是袁隆平。

杂交水稻在世界上被称为东方魔稻,它的诞生被称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由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也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八项顶尖级国际大奖……

f4yuanlongping-1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浏阳河畔的杂交水稻研究基地
f4yuanlongping-1

田园梦

黝黑乾瘦、讲话带些乡音的袁隆平出生在一个殷实的知识份子家庭。自儿时起就显示出喜欢自由、贪玩开朗的个性。

儿时在园艺场看到的丰收景象和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在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中所展现的葡萄、牛奶触手可得的美好景象在他心中种下了美丽田园梦的种子。因此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报考了重庆湘辉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至湖南雪峰山深处的安江农业学校。

1959年,中国发生全国性粮食短缺和饑荒。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袁隆平亲眼见过五个人饿死,日子极其艰苦。

儿时的梦想、年少时经历的战火和正在体验的饥饿感令袁隆平意识到主要粮食作物是吃饱饭的关键。他开始萌生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大胆想法,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水稻研究当中。

投身研究

当时的基因研究以欧美为主,在一切向苏联看齐的时代里,袁隆平的研究只能偷偷进行。

他把汤玛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 Morgan)的《遗传学》放在《人民日报》里。每天拿着放大镜弓着腰在稻田中寻找壮实的秧苗。

1961年7月,袁隆平在地里发现一株特殊的水稻,穗大、颗粒整齐饱满,估计可以亩产500公斤,他高兴地在第二年播了1000株,天天到田里观察,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他从抽穗有早有晚的分离现象来反推,认识到他发现的这株水稻应该是杂交二代,而上一代优势较强的则为天然杂交一代,如果可以人工培养杂交稻,将大大增产。

在当时,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世界上最早研究的国家也未能实现大田生产。国际遗传育种界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甚至得到了经典教科书的背书。因此,这位中专教师提出的理念可谓对经典的颠覆和背叛。

打破原有定势需要三步(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杂交水稻三系法):

一,找到基因异常的水稻——即雌蕊正常,基因异常导致雄蕊没有花粉。一般几万株水稻中才有一株,这无异于大海捞针。此外因为没有雄蕊,无法自我繁衍複製,也就是所谓的野生雄性不育株;

二,找到一种特殊的普通水稻,既可以给雄蕊没有花粉的水稻授粉,又能全面保持这一特性,即:结合产生的后代必须100%的保持雄蕊没有花粉的异常基因;

三,找到另一种正常的水稻,和一大批雄蕊没有花粉的水稻结合,之后的后代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这些种子雄蕊雌蕊正常,再次恢复自花授粉并结出水稻的特性,从而达到大田生产的要求。

tf4yuanlongping-3
tf4yuanlongping-3

而实际工作也极其艰难,首先要从寻找野生雄性不育株开始。

从1964年7月的水稻花期开始,袁隆平用两个月时间手工检查了14万株稻穗,共找到了6株野生雄性不育株。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上发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1968年春,6株雄性不育株增加至700多株。就在即将收穫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前的一个雨夜,秧苗被人全部毁掉。这给乐观洒脱的袁隆平以很大的打击。就这样,试验被推迟了三年。

有困难有坎坷啊,你要奋发图强才行?,不能过安逸的生活。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与困难作斗争?。

四天后,袁隆平在试验田旁边的废井里找到了五颗残存的秧苗,试验得以继续。

非议随着试验的失败而增多。有人称他是科技骗子,说他的研究没有前途。

为了躲避各种複杂舆论,加快试验进度,同时也避免再次遭到破坏,他跑遍了湖南、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尝试拉大试验材料之间的亲缘关係。

1970年1月,云南发生7.7级大地震。他在距离震中只有150公里的地方坚持住了三个月。然而,最终拿到的试验结果再次失败。

此时的舆论几乎已是压倒性的反对,梦想能否实现,仿佛一片渺茫。

偶然中的必然

在总结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袁隆平经历了失败、失败、再次失败。唯一支持度过艰难的是他坚定的信念。他再次把眼光投向海南。1970年11月23日,助手冯克珊和李必湖在採集野生稻过程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稻。机会就这样来了。袁隆平兴奋地将其命名为野败。

经过两年的试验,野败转育稻取得重大进展。雄性不育性得以百分之百地遗传。研究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1972年,国家将杂交水稻立为重点科研项目。

1974年秋,杂交水稻耕种取得重大成果,亩产量大大超过普通水稻,不少超过了650公斤。而建国时的平均产量不到300市斤。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面向全国推广。

198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后,袁隆平带领团队实现了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的不断提高。

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 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

然而袁隆平还不满足,总想向更高的高度攀登。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恆的主题。袁隆平向记者解释自己对高产的不懈追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眼下袁隆平也把目光从解决吃饱转向了吃好的问题上。他的目标是既要高产也要优质。

同时,在中国帮助下,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甚至美国等国也都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为世界和平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7年4月29日,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时任美国科学院院长的拉尔夫·J· 赛瑟罗恩(Ralph J. Cicerone)用一句话总结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意义: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如今仍不喜欢听人说old,希望别人问自己How young are you?。他在最近的採访中说,希望自己在成为90后之前再实现两个目标。

第一件事是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範亩产1200公斤。 第二件事就是耐盐硷的海水稻培育。他介绍说,海水稻培育在2017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在0.6%的海水浓度条件下,有一个品种小面积测产达到折合亩产620公斤。

袁隆平希望这两个目标在2020年能够实现,届时就心满意足, 可以退休了 。

f4yuanlongping-2
漫画:袁隆平与海水稻
f4yuanlongping-2

参考资料:

《为时代而歌 袁隆平》 人物 央视网 2015/3/12

《袁隆平:天下粮仓》 对话 央视网 2013/12/22

《档案:袁隆平的田园梦》 北京卫视 2014/6/11

《袁隆平:2020年前做完这两件事就退休 》中国新闻网 2018/4/15

《袁隆平:当仁不让担负起端牢饭碗的责任》 新华网 2017/12/8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瞻》 张广翠 人口学刊 2005年第3期

《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新纪录》 科技日报 2017/10/16

ebook

2017年,袁隆平宣布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该技术可将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去掉,从而避免日本 痛痛病等大米的重金属镉污染。(详见:www.sina.com.cn)

Tags:养活,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粮食,够吃,实现,